对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的思考

胡雅静
摘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获得感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价值诉求,也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保证。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要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创建格调高雅的校园文化,优化网络教育载体,打通实践育人“最后一公里”,培育德才双优的师资队伍,形成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的合力。
关键词:新时代 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获得感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获得感是主体在满足一定的物质追求或者精神追求之后的一种主观感受,这种感受既是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实实在在的客观存在,也可以是人的理想信念、道德追求、价值判断等精神层面的满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就是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全方位全领域中表现出来的坚定的理想信念,服务社会的高超本领,勇做时代弄潮儿的责任担当,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笃信笃行,是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忠诚和拥护,是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不懈奋斗。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们国家新的历史发展方位。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长期的发展变革中不断成熟和完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也进入了新时代,新时代如何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获得感,这是我们对传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思考,也是对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考量。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获得感,是保障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的内在需要,也是落实“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要求所使然。
1满足学生成长发展的需要,是增强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的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质量,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助力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重要抓手,更是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的基础性工程,“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取决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深化思政课教学改革,提高思政课教学供给质量,切实让思政课成为大学生真心实意喜欢、受益终生的课程体系。一是要将“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有机统一起来,树立大思政格局,高校每门课程都有育人功能,每门课程都要肩负起育人的责任和使命,要充分发挥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让思政课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般滋润每个学生的心田,实现思政课程的全覆盖。二是要创新思政课教学方法,深化思政课教学方法改革,要实现由原来的满堂灌输转变为学生自主参与教学的情景,充分采用“慕课”“翻转课堂”等教学方式增强教学的亲和力和针对性,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实现学生由“要我学习”到“我要学习”理念的转变。三是优化教学内容,体现与时俱进,增强课堂教学的时代感,特别是要持续推进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堂、进头脑,切实增强学生的“四个意识”,增强“四个自信”,同时,要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要切实把抽象晦涩的理论生活化。四是要整合教学资源,充分利用课内和课外,校内校外,传统资源与新媒体资源,理论资源与实践资源要有机整合,丰富思政课教学的内容,特别要善于开发利用地方资源、传统文化资源等提升思政课亲和力,比如红色文化资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形成思政课的教学合力。五是要切实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胜任力,积极开展组织教师参与思政课培训,教学技能竞赛,精彩一课,集体备课等方式,提升课堂教学的魅力,增强思政课的人情味,把思政课上成有温度、有情怀、有正义感的精彩课堂。六是要善于多种教学手段,比如信息化教学手段,情景式教学手段,体验式教学方式等手段,真正使思政课课堂活起来,切实改变思政课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使呆板、枯燥的理论课变为生动、富有活力的课堂,以此来切实提高思政课的供给质量,打好思政课提质增效的攻坚战,不断提升大学生思政课的获得感。
2搭建学生素质拓展的平台,是增强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的关键
校园文化体现着一所学校的精神风貌、价值追求、育人方略,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也是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的关键所在。首先,在校园文化的总体设计方面,要提高校园文化的格调,要始终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正确的校园文化建设方向,始终让校园文化成为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的精神食材,增强校园文化的生命力。其次,校园文化要有具体的平台和项目,要围绕学生的思想品德、专业发展、素质拓展等进行精心设计,比如开展红色故事大讲堂、主题晚会、歌手比赛、经典诵读、主题教育等方式,丰富校园文化的内容,提升校园文化的品质,让校园文化成为大学生施展才华、展示个性、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再次,要善于提炼校园文化精品,凝练校园文化特色,打造校园文化的品牌,比如开展“一校一品”“一院一品”工程,使品牌校园文化在大学生心中形成强烈的认同感,成为思想行为的符号。同时,要加强对校园固定文化景观的建设和塑造,比如校铭石、校园景观命名、道路命名、墙面文化建设、宿舍楼道文化建设等,发挥物化校园文化的渲染作用,真正提升学生的精神品质。最后,高校要加强对校园文化的组织领导,成立专门的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小组,负责校园文化建设的统筹协调与推进,为创建格调高雅的校园文化,为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3思想政治工作同信息技术融合,是增强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的重点
当前,我们已经进入了网络时代,网络技术的发展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变革带了机遇和挑战,积极抢占网络思政教育新阵地,充分发挥网络技术的“活化”功能,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质增效,不断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化水平,是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的重要支点。其一,要优化网络思政教育的载体,高校要顺应网络时代发展的要求,及时掌握学生的发展诉求,抢占网络空间,丰富网络载体,比如专题网站、微信群、微信公众号、QQ群、微电影等方式,极大丰富网络思政教育的内容,满足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实现网络思政教育的创新发展。其二,要积极推动传统思政工作优势与信息技术的高度融合,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发展升级,一方面,对优良的传统思想政治工作方式要继承和创新,另一方面也要在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中融入信息技术,让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真正活起来,从形式、内容等全方位进行创新,比如运用网络技术对抽象的思想政治理论进行图解,既可以让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活靈活现,也可以增强学生的吸引力,保证教育效果。其三,要在推动传统思想政治工作方式与信息技术融合过程中注重技术方式方法的运用,加强对网络空间的监管,要让网络思想政治空间清朗起来,严格网络空间监管,不能让网络思政平台成为法外之地,真正让学生在网络思政的学习接受过程中排除不良因素的干扰,以增强网络思政教育的公信力。
4打通实践育人“最后一公里”,是增强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的支撑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能否持续深化,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这就必须通过实践活动加以巩固和强化,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获得感。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取得了突出成就,各个高校都有相对完善和富有特色的实践教育方式,但是实践教育活动的体制机制依然不够畅通,实践教育的合力尚未形成,而面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的预期在实践中不断攀升的趋势,“仅仅依靠某一个部门、某一支队伍来提升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其任务是难以完成的,其效果是难以保证的。”要通过实践教育增强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必须要打通实践育人“最后一公里”问题。一方面,高校要继续巩固和完善已有的实践教育途径、实践教育基地,在实践育人方面再出新招,更重要的是要积极动员地方政府参与实践育人,彻底改变高校在实践育人方面扮演的独角戏状况,让地方政府積极参与,发挥各自优势,为高校开展实践育人开通绿色通道,形成高校与地方政府的良性互动,积极构建高校——政府——社会为一体的实践育人模式。另一方面,高校要打通实践育人“最后一公里”,还要优化内部结构,不能将实践育人归口于学工团委或者教务部门,要形成实践育人的联动机制,高校各个部门、院系都要承担实践育人的神圣职责,切实肩负起实践育人的责任。同时,要切实保障实践育人的效果,加强对实践育人过程的监管、效果的预测与评价,防止实践教育活动流于形式,切实让学生在实践教育活动中有满满的获得感。
5奋力开创全员育人的新局面,是增强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的保障
教师队伍是学生思想进步的领路人,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体,更是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育和塑造的重要力量。要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获得感,必须要强力打造德才双优的师资队伍,提高教师教书育人的能力和水平,切实强化教师的责任意识,为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提供重要保障。一是要选优配强配齐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切实满足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需要,特别是要注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高校辅导员,学工系统工作人员,共青团干部,心理健康教师,组织宣传部门工作队伍,同时要严格把关思政工作队伍的质量,优选思政工作者。二是要强化全体教师的培训,让全体教师牢固树立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的思想观念,不断提高教师的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增强教师的个人魅力,让每个老师都能在思政工作中发挥作用,发光发热,形成思政工作的合力。三是要加强对教师的监督和考核,把思想政治工作作为教师考核的一个重要指标,对每个教师压担子,定目标,落实好责任,对教师在考核中要坚持思想政治工作一票否决制,切实增强教师的责任心,发挥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示范引领作用,让学生在学校的各个环节中都能感受到温暖与关爱,让思想政治工作更加有温度。四是要健全教师的保障机制,解除教师教书育人的后顾之忧,对于从事思政工作的专门教师要在评优评先,职称评定中单列指标,在学校各项工作中要予以倾斜,让每个思政工作者都有尊严,都有保障。对非专职的思政教师,要加以引导,对在思政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要加以“特殊照顾”,树立标杆,真正在高校校园形成人人参与思政工作,人人都是思政工作主人的生动局面和良好氛围,为切实增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获得感提供重要保障。
相关文章!
  • 基于企业文化的国企思想政治工

    陈广梅中图分类号:D641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1145(2019)4-081-02摘 要 新形势下,党对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需要

  • 一次为中国革命延续火种的伟大

    朱强今年11月12日是我国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在孙中山先生早期的革命生涯中,有一段流亡海外的经历,这段经历见证了

  • 周强:在县域治理中发挥好司法

    大数据时代,司法案件运行情况成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晴雨表。法院将海量案件信息进行大数据分析,从刑事案件判断治安状况,从民商事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