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举措应对疫情期间校外培训机构的营运危机
方建红 金建花
2020年1月,一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来势汹汹,自1月24日起,全国各地教育部门相继发文暂停线下校外培训活动。如何应对校外培训机构的疫情危机,需要培训机构和社会各界联手,采取有效策略,才能共克时艰。
行政管理部门积极履行服务职能
由于培训机构之间在培训模式、规模、培训内容、培训学生主体等方面差异较大,因此,受疫情的影响也不相同,甚至有些机构面临严峻的生存危机。行政主管部门在严格监管的同时,还应为其提供需要的帮助。
(1)加强宣传引导。为支持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国家有关部门及北京市政府陆续出台了相关政策,以减轻疫情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有关部门可趁势加强宣传,帮助培训机构重树信心,共克时艰。
(2)实现精准服务。主管部门应及时开通咨询服务热线等沟通工具,加强与培训机构的沟通联系,了解培训机构的需求。调动各方资源,及时、精准帮助培训机构解决困难和问题。
(3)做好接诉工作。一方面,培训机构按照疫情防控要求暂停线下培训,后续可能会面临退费纠纷;另一方面,为减轻成本压力,有些培训机构可能会采取减员措施,发生劳动纠纷的投诉几率会增加。为此,有关部门要做好充分准备,及时化解矛盾冲突,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4)增强合规性检查。恢复正常办学后,为防止少数机构为弥补疫情造成的损失而出现违规行为,有关部门需加强检查力度,规范教育培训秩序,营造良好营商环境。
实施适度“减免租金”等具体帮扶措施
疫情使培訓行业迎来了史上最艰难的时刻,很多机构面临着不仅没有收入而且还要承担各项运营成本的不利局面。培训机构希望通过具体帮扶来缓解运营压力,避免生存危机。
(1)减轻负担。对培训机构而言,减免房租等政策措施应尽快落地,以减轻疫情对培训机构的影响。
(2)加大金融支持。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妥善解决融资难问题,实施新增贷款贴息政策等措施,降低融资成本,缓解培训机构的资金压力。
(3)稳定机构教职工队伍。对坚持不裁员或少裁员的机构,有关部门做好失业保险稳岗返还、就业补贴等政策落地实施,减少机构稳岗压力。
培训机构制定有效应对措施,开展自救
受疫情影响,即使有线上业务的机构将线下培训全部转移至线上,但也面临着技术、师资、巨额的推广营销费用等问题,在线业务盈利问题一直难解。而没有线上业务的机构想要转向线上更是困难重重。应对疫情影响,既需要政府的助力,更需要培训机构完成自我救赎。
(1)要高度重视,积极落实国家政策。培训机构应本着高度负责的态度,重视疫情防控工作。一方面,坚决贯彻落实疫情防控的相关政策,及时建立健全疫情防控工作责任制度,配备必要的防护物品、设施,确保教职员工安全;另一方面,要及时了解和掌握新型冠状病毒的疫情防控动态,不信谣、不传谣,用实际行动维护稳定的社会秩序。
(2)顺势而为,积极转型。疫情使培训机构线下业务暂停,但培训机构业务却不能因此停滞,机构应顺势而为调整现有业务,科学制定特殊时期的教育教学和管理方案。有条件的机构,通过提供线上课程等形式实现“停课不停学”;暂时没有条件的机构,在获得政府及社会各界帮扶的同时,机构举办者还需要认真思考如何在“危”机中寻求新“机”遇。
(3)调整相应业务,练好内功。受疫情影响,机构培训方式、培训课程和培训时间都可能进行相应调整,培训机构必须处理好调整后的相关工作,妥善做好学生和家长的解释引导和服务保障工作,维护学生和家长的切身利益。同时,打铁还需自身硬,机构须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从产品和服务入手,通过多措并举,挖潜增效,练好内功,提升自身竞争力。
充分发挥行业组织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行业协会是行业成员利益的代言人和维护者,亦是行业成员与政府之间的沟通者和协调者。2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新冠肺炎疫情与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明确指出:“要发挥行业组织、商会等社会组织的作用,指导和帮助企业等会员单位科学精准防控、有序复工复产”。这为行业协会积极参与疫情防控、全力促进复工复产和恢复行业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
一方面,行业协会要主动了解培训机构的具体诉求,搭桥牵线向政府反映,助力培训机构渡过难关;另一方面,充分发挥行业组织自身优势,动员行业组织带头发出倡议,让会员单位和培训机构行动起来,有担当、做表率,共抗疫情,配合有关主管部门共同维护稳定的培训市场秩序。
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有关各方只有联手全力以赴,才能有效应对疫情危机渡过难关。同时,培训机构还应不忘“复工”“复课”重任,在教学条件变化、交流空间变化中把疫情和灾难当成“教材”,勇越疫情“寒冬”,才能迎接培训教育新的“春天”。
作者单位:北京市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