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成本补短板强服务 2020年基本建成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陆民敏
两会前夕,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交通运输部部长李小鹏介绍了交通运输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有关情况,并与副部长刘小明一同回答了记者提问。李小鹏表示,交通运输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要降成本补短板,即降低物流成本,补基础设施的短板,补服务的短板。到2020年,将要基本建成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部分地区和领域率先实现交通运输现代化,为更好发挥交通运输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
充分发挥交通运输在支撑国家“三大战略”中的先导作用
李小鹏告诉记者,国家 “三大战略”都和交通运输有关系。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交通运输是骨骼系统,是先行领域。在长江经济带发展当中,构建综合立体交通走廊是重要依托。在推进“一带一路”战略当中,交通互联互通是基础,也是重点。下一步,交通运输部将继续统筹推进和细化措施,做到规划落地、项目跟上、政策跟上、资金跟上,充分发挥好交通运输在支撑三大战略当中的先导作用。
刘小明介绍,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方面,交通运输部着力推动京津冀交通一体化。在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方面,一是黄金水道建设加快推进。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二期工程实现了初通,5万吨级海船可以直接行驶到南京;荆江河段航道的治理工程完工并且试运行,长江中游航道水深提高到3.5到3.8米,主要支流和长江三角洲高级航道网项目建设全面加快。二是综合交通网络进一步完善。一批高铁、高速公路项目相继建成通车。三是绿色交通发展取得了积极成效,按照“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总体要求,加快推进船舶排放控制区和船型标准化工作,在上海港、宁波-舟山港、苏州港、南京港率先启动了长江三角洲水域的船舶排放控制区建设。
在“一带一路”方面,特别是在推动“一带一路”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方面,交通运输部开展了六个方面的工作:一是中巴经济走廊“两大”公路和中俄黑河界河公路桥等建设项目成功落地。二是大湄公河次区域九大交通走廊初步形成。三是中蒙俄、中哈俄等國际道路运输协定正式签署,并开展了试运行。四是建立了中国-马来西亚港口联盟。五是制定通过了中国-东盟交通合作战略规划等规划对接文件。六是推动中国-中东欧领导人达成设立中国-中东欧海运合作秘书处的共识,并且签署了有关谅解备忘录。
落实好“三去一降一补”五大任务
李小鹏指出,交通运输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就是要贯彻落实好中央的要求,落实好“三去一降一补”五大任务,同时要结合交通的实际抓住重点。他表示,下一步,交通运输系统将重点抓好降成本、补基础设施短板、补服务短板三项任务。重点主要抓三个方面:
第一是降低成本。要畅通物流大通道,建设综合交通枢纽,发展多式联运,提升物流效率;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降低服务性交易成本,推动降成本。要推动企业加强管理,提高效率、提高效益,还要打通信息的孤岛,实现信息的共享。要鼓励“互联网+交通”等新领域、新业态的发展。通过这些措施,能够有效推动物流降成本。
第二,补基础设施的短板。要继续加大固定资产投资的力度,加强农村公路建设,加强交通扶贫脱贫攻坚,以贫困地区为重点,大力推进乡镇、建制村通硬化路的建设,力争到2019年实现所有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硬化路。
第三,补服务的短板。补服务的短板又分两个方面:一是补政府服务的短板,主要是简政放权、强化服务、改善监管。二是补交通服务的短板,主要是提升供给的品质。重点支持50个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县的建设,建设改造400个普通国省干线公路的服务区,打造一批特色突出的旅游风景道路示范工程,还要建设一批公路和水运的品质示范工程。
2020年基本建成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近日,由交通运输部和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编制的《“十三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已经国务院批准印发。该规划是国家“十三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中,22个国家级重点专项规划之一。
李小鹏介绍,在“十三五”期间,交通运输总投资规模将达到15万亿元,其中铁路3.5万亿,公路7.8万亿,民航0.65万亿,水运0.5万亿。规划明确,到2020年基本建成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的现代综合运输交通体系,部分地区和领域要率先基本实现交通运输的现代化。
《规划》对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行了全面系统的部署,关键是要坚持网络化、一体化、智能化、绿色化的发展,要强化政策制度保障。一是要以网络化布局为基础,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服务国家战略实施,发挥网络效应和规模效应。二是要以一体化服务为根本,强化通道与枢纽、设施与设备的功能衔接,提升运输服务的连续性和无缝化水平。三是要以智能化管理为手段,推进交通运输基础设施、运载工具数字化、网络化以及运营智能化,提高运输效率、降低运行成本。四是要以绿色化发展为方向,通过结构优化、技术进步、强化管理,推动节能减排、推动资源集约节约利用。五是要以深化改革为保障,加快形成有利于综合交通运输发展的组织体系、工作运行体系、政策制度体系和法规标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