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江景观水景设计研究
陈亦子
摘要:滨江景观作为自然水景的代表更是一个城市的门户形象,不仅是城市与外部环境的重要连接,还是体现一个城市文化内涵的重要载体。而作为环境设计专业的责任就是研究如何利用这片水域来制造更多的美感愉悦人们的感官。宽阔的自然水域已经带来了足够的广阔,人工水景作为其中的点缀不能喧宾夺主,而应该制造出不同于气势磅礴的另一番氛围。文章将从表现手法的角度来阐述自然水景与人工水景在滨江景观中的各种可能性。
关键词:水景设计 滨江景观 自然 人工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17)05-0042-03
引言
随着现代城市景观的发展,水景的设计及其技术工艺发展迅速。水景设施随处可见,城市广场、居住区、公共建筑周围及公园等公共空间都已经广泛地建造了各种水景设施。水景形式种类繁多,有的水景气势磅礴,有的水景小巧玲珑,不同的水景担当着不同的责任,绽放着不一样的灵动。当水景置身滨江景观这种城市门户性景观的设计之中时更承担了促进人际交往、树立空间形象、以及体现城市风貌的重要职能。
一、水景设计发展的趋势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不再满足于物质的丰富,开始追求精神上的享受。生存环境的赏心悦目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水景设计在理念、手法等方面也需要不断创新,同时需要注重适当地融入特色,才能创造出符合现代人生活节奏和审美观点的水景。
当下水景的设计在快速发展,不断新旧更替的同时也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如形式单一,缺乏创意,缺少精神共鸣和内涵特色等。相对于国外成熟的景观设计体系,国内的设计往往都是从模仿起步,可是盲目模仿往往导致了更多问题的出现。如忽视单体设计与环境的统一性、设计项目的经济可承受性以及最重要的生态持续发展等。而滨水空间面临最大的问题便是大部分水域周围空间被占用,不当的占用又引发生态的破坏,最终导致大自然生态链的断裂。长此以往,这种恶性循环致使水系面积不断减少。
二、水景设计基础研究
(一)水景的类型及效果特点
上善若水,亲近水是人的天性。当人们近距离地接触水的时候喜欢用身体的各个部分去直接接触水所带来的亲切感,这种时候水的力度和水温等都直接刺激着人,让人感到兴奋。让距离较远的时候人们可以通过视觉,感受到水的存在,然后被吸引至水边以实现近距离的接触。即使有的水景设置得很隐蔽,无法第一时间跃入眼帘,但是它依旧可以通过声音来吸引人。由此可见,水景有许多吸引人的物理特点,而设计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需要的效果和需要水景类型。水景可以分为自然水景与人工水景。
1.启然水景
自然水景大致分为海,河,湖泊以及瀑布等。风平浪静的大海、一望无际,给予人的情感是期望、忧伤,而咫风吹起浪千丈,则体现了力量和生机的感受。大江东去浪淘尽,表现的是万马奔腾的壮阔,让人们体会到强劲、威严的霸气。平静湖泊所展现的情感则是从容、抒情、安盈。飞流直下三千尺的瀑布往往更能让人产生肃然起敬的气势。
再厉害的设计手法也不敌大自然原本的壮丽,自然水景往往不需要人为进行过多的修饰。所以对于自然水景设计师需要做的是规划好游览道路,设计好观景设施,以便于人们可以从更好的视角轻松地欣赏到自然风光。
2.人工水景
人工水景大致可以分为瀑布跌水、溪流、生态水池、游泳水池、涉水池、喷泉等,而在表达的最终效果类型上可以分为静水和动水。从表格1的分析总结中可以看出形式多样的人工水景都有各自的物理特点,对人们的感官产生不同的感受。
(二)水景的功能
水景往往是最能体现空间个性的,也最能给人们心里留下深刻的记忆烙印。因为水景在一个景观空间中所体现的三体合一的強大功能,它们分别是审美、理性以及移情三大功能。而各式各样的设计手法也是服务于最终的效果,为了能更好地呈现出水景的这三个功能而进行不断的探索。
1.审美功能
人们对美的追求源于本能。而水的美感在形式上有着最多的可能性,各种设计手法营造各种水的姿态。水的美感主要由形态美、线条美、色泽美、静态美和动态美等美学特征体现。而这些特征往往可以诱发人们对审美的追求和向往。所以在水景的设计手法中,审美是一切理论的先行条件。
2.理性功能
水不仅是审美的对象,也是人们的理性认知对象。先贤大哲对于水性、水能和水态有着深入且丰富的了解。如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水景不但能美化环境,更能起到调节生态的作用,有水的地方才有绿,而绿色生态是景观设计所需要效仿的最高境界。另外水景灵活、流动的特点则承担起了组织空间、协调水景变化的作用,布局合理的动态水景在一个空间中往往还能明确游览路线、给人以正确的方向感。
3.“移情”功能
英国近现代景观设计大师Christopher Tunnard在其著作《现代景观中的园林》中提出了功能的、移情的和艺术的三个现代景观上的重要特征。他提出,功能主义是现代主义景观的基本因素,是基础,而功能主义要表达的情感的追求应该从混乱的形式中解脱出来,当景观直接通过山石和植物的摆放、不同的元素轮廓的控制及水的应用来表达自己时,情感就随之产生了。可见,现代主义的景观设计不仅仅只是一味地追求功能或是审美,而应当开始更加注重作品于人所传达的情感和情绪,即景观作品的“移情”价值。而水景在现代景观创作中的“移情”作用越来越重要,成功的水景设计在充分考虑到水与环境之间的联系的基础上,应同时给人以特殊的心理感受,激发人们的情感从而使水景的内涵得到升华。
(三)水景设计的表现手法
灵动的水景赋予凝固的城市以灵魂,多归功于水景的移情功能,而水景的情感表达不仅仅只是依靠水本身的物理形态来体现,更是通过别出心裁的设计手法营造出来。下面介绍的几种水景的设计手法就是运用各种“非主流”的思路来成就水景给予人精神上的充盈。
1.雕塑化水景
水景设置很重要的一个难点就是其复杂的施工及后期的维护。管道、水泵、灯光照明及电气施工都不是纸上谈兵那么简单。天水景观是一种无人为浇灌的城市景观,平时靠收集雨水制造水景,没有雨水的时候,旱景也可以观赏。这种设计的优点是可以在节约资源的同时依然拥有形式美感,而且也不需要昂贵的建设维护成本。
莫不拉斯水池。古斯塔夫森将水池打造成了一个雕塑化水景,她将土地的地形特点用抽象的艺术风格雕塑出来,并给予这样的景观一个正式的纪念意义。雕塑中利用两个棱角分明的土坡从而产生一个自然的推力,水体在强大的力的推动下潺潺地往外溢出,然后在拱形边缘处延伸开来,与周围环境渐渐地融合在了一起,环绕形成的蓄水池。这个极具意义的水景在有水和无水的情况下有着不同的景色,让一件原本静止的纪念性作品有了流动的生命,让人们在安宁的片刻看见了希望的延续(如图1)。
2.视觉错位水景
众所周知,魔术其实是综合了装置和视觉传达等因素造成的视错效果。而这种视觉错位的效果同样可以运用在设计之中。利用视错语言可以让水景设计更加千变万化,让人们感受到更多的新奇。同时也可以使设计与整体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
(如图2)中的建筑是科罗拉多的落基山脉之中的一座私人花园。露天水池在设计上采取了视觉错位的方法,仿佛与更大的游泳池连成一线,将人们的注意力延伸到外部更广阔的风景,穿过山脉中心的水滑梯,延伸的水景让人产生开阔、深远之感,安静平和引人沉思。
3.科技应用水景
随着科技的进步,数码电子技术被运用在各个领域。将数码科技与水景相结合,量身定做个性化水景使得设计更加与时俱进。艺术与科技的相融合也更符合了人们追求美好新事物的心创新精神。
美国千禧公园的皇冠喷泉是两座相对而建的超高显示屏幕,屏幕上随机播放着芝加哥1000个市民的不同笑脸,屏幕中市民的嘴的位置有一个小孔,水流时而潺潺流出,时而变化成小瀑布,水花四溅。让原本静止的物体和游人一起互动起来,让人们感受到艺术与科技不再只是远远地张望而不可达,它们是亲切且幽默的(如图3)。
三、滨江景观中水景设计的表现手法
滨江景观的主体是大面积的自然水域。这样的水环境作为客观的天然客体,已经完全符合了人们主观意识里对于自然之美所赋予的生命与幻想。而小型的点式水景,则在环境中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利用自身构成空间的视觉焦点,从而引导空间,其布置较为灵活。这样小巧精致的水景与大面积的自然水域不同,它们更易与人直接产生戏水互动,不仅增强人们了对景观的参与性和趣味性,也满足了人们亲水的心理。这也是滨江景观中水景设置的必然性,因为他们各司其职,承担着景观中不同的任务,更是相辅相成。
(一)滨江景观水景设计实例
1.黄浦江两岸世博园
黄浦江孕育了上海这座繁华的城市,也因之成为其门户性象征景观。上海世博园位于黄浦江两岸。设计以世博会为契机,通过两岸地区的环境改造和功能重建,让黄浦江重焕青春活力。
在上海世博园,除了可以见到穿园区而过的滔滔黄浦江,还可以见到遍布园区的音乐喷泉、景观水池等,使水景规划面积五平方公里的上海世博园更加灵动。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由于世博是在炎热的夏日举办,所以为了能让游客在游览途中得到一丝清凉,整个园区以点状布满了水雾喷射装置,不仅产生雾蒙蒙的视觉美感,更是能用这样不湿身的水雾驱赶酷暑。
2.杭州滨湖改造
中国杭州西湖是世界上最浪漫的景点之一,改建后的滨湖路不仅消除了人们接近西湖的障碍,而且充满了开发商务休闲区的潜力。除此之外,整个景观中还设计了许多新的开放空间来展示杭州的历史和文化,并保留了相当一部分原有的古建筑。
设计中将小河溪径具象化穿插在道路中间,水边置于沥青叠石,水中绿草摇曳,将江南水乡的意境重现得惟妙惟肖。在一些商业半围合空间中,设置一处浅浅的水面,加入了现代元素的几何汀步,让这样别致的水景既有杭州古城的优雅也能和现代建筑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杭州湖滨的改建吸取了多方经验,将人文作为景观构成的决定性因素进行设计取得了一定的成功。
3.芝加哥滨河步道(Chicago Riverwalk)
芝加哥滨河步道是wacker大道内侧沿河的主要公共便利设施,而Wabash纪念广场则是芝加哥滨河步道上的新焦点,同时是wacker大道外延与未来滨河发展的重要纽带。广场中的芝加哥越战纪念碑喷泉是一件既具有教育意义又具有象征意义的水景。而密歇根湖的水像一堵墙一样地流切入Wacker大道沿边的涌水池之中,与外广场的喷泉遥相呼应,让水景融于整体(如图4)。
4.圣劳伦河畔滨水区
圣劳伦水岸犹如一长串不同音符组成的乐章。设计师根据不同场地的自然景观设计了不同的场景,实现了从水面的无边无际到触手可及的人的尺度的变化。整体设计以线状为母题,并在其中穿插各种景致迷人的元素,使原本的线性结构更加丰富。其中,设计将清凉的银色水波和冰裂形成的图案艺术化之后应用在水墙和小泉眼之中,搭配具有丰富纹理和几何形状的花岗岩,最后的效果既有整体性又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如图5)。
结论
在滨江景观设计中,人工水景也许无法战胜自然水景的吸引力,但它极具可塑性,既可以作为主体存在于绿地景观之中,也可以与建筑物,雕塑,植物等其他景观要素相结合。而在滨江景观的水景设计应该分为两个部分,一是自然水景的驳岸与防汛的处理,二是运用巧妙的设计手法将陆域上的水景作为一个景观的点睛之处表现出来。这就需要运用灵活巧妙的构思,将水的属性和情感的表達结合得恰到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