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杂与聚合

    王皓宇

    摘要:本文以建筑地域性文化为切入点,通过实地调研及文献参考等多种方式,对绩溪博物馆的地域场所的社会、文化及空间等多方面进行剖析,试图分析绩溪博物馆作为现代建筑在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历史古城中的呈现与表达,以及其建筑操作策略的具体手法和内在动力。

    关键词:地域文化;绩溪博物馆;胜景;几何;混杂;聚合

    1、背景

    1.1地域。绩溪县位于安徽省南部,徽州六县之一。徽州地区所处的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即皖南丘陵山地,属于中国原始江南古陆地带。其中绩溪尤显重要,绩溪位于安徽黄山东麓,是古徽文化的核心地带。作为徽州文化的发源地之一,自古有“无徽不成镇,无绩不成街”的说法。绩溪古镇周边群山环抱,西北徽岭,东南梓潼山;水系纵横,一条扬之河在古镇东面山脚汇流而过,“绩溪”也因此得名。

    1.2地域文化。从高入云端的高原山域到川峡遍布的丘陵地域,只要人和自然同时存在的地域就会出现地域文化。而自然环境与文化积淀具有多样性和特殊性,不同地域文化下相似场所或相同地域文化下不同场所的差异是生成建筑多样性表达的内在因素。而徽州地区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徽州文化是徽州特有的地域传统文化,其所含内容极为广泛,其中对徽派建筑影响较大的主要为新安理学、宗族文化和风水观。在整个区域内以浸入社会的自觉行为活动中,在建筑中进一步呈现出徽派文化所特有的特征。

    1.3建筑师。绩溪博物馆的设计方是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李兴钢工作室。李兴钢的作品丰富而富有变化,其在2013年9月,将“胜景几何”定为自己建筑作品展的标题。自此他将自己的建筑思想总结成了简单的“几何胜景”。“几何”,与建筑本体相关,是结构、空间、形式等互动与转化的基础。赋予建筑简明的秩序和捕获胜景的界面,体现人工性与物质性。“胜景”,则指向一种不可或缺的、与自然紧密相关的空间诗性,是被人工界面不断诱导而呈现于人的深远之景,体现自然性与精神性。“胜景”通过“几何”而实现,以建筑本体营造空间诗性。形而下的“几何”与形而上的“胜景”互为因果,最终“几何”转化为“胜景”。

    2、胜景几何

    回溯历史,中国的建筑师们一直在沿着两条线探索:一条是所谓横向移植——全面学习西方建筑学,从教育体系、理论话语,到形式和空间的图式语言;一条是纵向移植——如何重拾断裂的中国传统文化,并通过新的结构和技术手段来实现传统的转化和表达,,回忆起中国文化的悠远意象。绩溪博物馆的设计与建造显然是依从重拾中国传统文化这一条线进行的。下面从设计师的“胜景几何”角度出发,解析绩溪博物馆所表现的地域文化表达。

    3、胜景几何

    3.1人工秩序与自然相互依存共生的关系。庭园是徽派建筑的精髓,它往往在局促又不规整的宅间土地上创造出意味隽永的景观。或以鉴鱼池,或几竿修竹,布置得很精当,能在极有限的空间中处理的游刃有余,生机勃勃。三个院落之间也存在着序列问题。比如说第一个是水院,给人感觉特别的亲切,人跟物质世界之间是处于对等的关系之中;第二个是山院,进去后身体有一种被包裹的感觉,人成为了世界中的一个部分;第三个吉利院,森然的纪念性的气质漂浮在空间之中,人与世界的关系被疏离。3个院落各有特点,并形成了空间的节奏感。

    3.2叙事、界面和隔离物三个要点。徽州建筑内部空间体现着宗法伦理结构,首先是具有一种沿主轴纵深展开的空间序列。其次,空间尺度、光影变换、围合的空间实体的雕刻、匾额、楹联,也与宗法伦理秩序不无关系。因为此建筑的主要功能为展览功能,因此建筑师参照徽州建筑的主轴线展开手法来组织参观轴线,让参观者漫步于设计好的参观路径,曲折蜿蜒,在狭小的空间创造出丰富的变化。而内部工作人员路径和展品进出流线各成系统,互不干扰。

    3.3建筑群落内沿着街巷设置有东西两条水圳,明堂。建筑群落内沿着街巷设置有东西两条水圳,汇聚于入口主庭院内的水面。建筑南侧设内向型主庭院——“明堂”,符合徽派民居的典型布局特征,同时也符合中国传统的“聚拢风水之气”的理念;主入口正对方位设置一组被抽象化的“假山”。围绕大门、“明堂”、水面有对市民开放的、立体的“观赏流线”,将游客引至建筑东南角的“观景台”,俯瞰建筑的屋面、庭院和秀美的远山。

    3.4灵活的方式使用砖、瓦等当地常见的建筑材料。建筑学术界多年来普遍性的对建筑文化传统之表层性理解,徽州建筑被定义为一种地方陛的建筑形式“风格”,并被逐少归纳为“深墙窄院镂花窗,粉墙黛瓦马头墙”的徽派建筑,还另加以所谓“三绝”、“三雕”等特色,实际上都是南方民居普遍具有的规律性建造处理和装饰。“水墙”:古徽州传统的白石灰粉墙经时间和雨水的浸渍,形成一种特殊的肌理效果。一开始设计师想用白灰掺墨的方法做出沧桑感,但是没有成功。最后采用水波纹肌理的白色质感涂料,完成后也成为博物馆的一大特色。有山有水,水墙与池中的真水一起,映衬着“屋山”还有片石假山,他们也是这个作品中“胜景”营造的重要构成。“瓦”:瓦也是徽州建筑不可缺少的元素。建筑师创新建造了瓦墙和瓦砌的漏窗形态,却一点都不突兀,反而增添了建筑元素,使得整个建筑更加丰富生动。

    结语:绩溪博物馆跳出了“徽派”风格桎梏:从场地的处理到群体空间的布局,从形体的组合到建造的逻辑,显然都有自己独到的研究和策略。在严格控制的街坊建筑尺度条件下,以保留基地的树木而交错连续的博物馆屋面,创造出了一片有节制的城市新肌理,这显然是一种忠实于现代建筑基本规律的适宜策略。在新的场所内进行的博物馆设计,建筑师李兴钢在满足最基本的功能生活需求的前提下,也力求创造一个充满活力,不断变化的观赏路线,去回应场所的复杂性,不仅能够遵循街道宽度和建筑限高,还兼顾古城开发的复杂性。在建筑形态的操作上同样利用几何形的操作手法去创造中国文化中的胜景,更多的是中国文化理想中主观的内在心境与诗意幻化,唤醒的是深藏在徽州人骨子里的诗意家园。

相关文章!
  • 改进演示实验,提高演示实验教

    曹雪梅众所周知,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是化学的灵魂,也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主要因素.教学实践证明,化学实验教学可以让学生

  • 素质教育在中职教育中的重要性

    杨天摘要:进入21世纪之后,素质教育已经成为全社会非常关注的一个重要话题。而在职业教育中,许多学生和家长错误的认为职业教育的本质就

  • 质谱法测定水中溶解氙的含量及

    李军杰+刘汉彬 张佳+韩娟+金贵善+张建锋<br />
    <br />
    <br />
    <br />
    摘要 利用设计的一套水样中提取并分离Xe的装置,与稀有气体质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