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分析
宋萍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越来越受到教育者的重视.传统的教学模式只要求学生跟着教师的指示进行机械式的学习,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质疑精神得不到有效发展,致使学习效果不佳.因此,教师需要在教学中采取有效措施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以实现理想的教学效果.
一、积极转变教学观念
受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高中生的问题意识比较薄弱.在以往的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基本上是以教材为依据进行灌输式教学,师生之间缺乏有效的互动,学生很少主动提出或思考问题,致使教学无法达到理想的效果.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积极转变教学观念,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和提出问题,通过主动学习来深入理解、牢固记忆所学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例如,在讲解“空间几何体”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先向学生列举几个实例,如黑板擦是长方体、讲桌是长方体,请问我们身边还有哪些物体属于长方体呢?通过问题将学生带入教学,打破原有的教学思维,从而引发学生的思考,促使学生主动提问和解答.又如,在学习“导数的单调性”的内容时,教师可以改变以往单一讲解的方式,引导学生先对教材内容进行通读,然后布置相关的习题,要求学生自主完成,使学生在问题探索的过程中获得问题意识和综合素质的提升.
二、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需要教师注重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的构建.在课堂上营造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可以促使学生树立学习自信心,减轻其心理压力.教师可以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心理特点和思维特征出发,以教学内容为依据,根据学生感兴趣或熟悉的场景,利用竞赛、猜谜、讲故事等方式,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促使学生大胆质疑、主动探索、自主提问.当然,教师在课堂上应为学生提供思考的机会和时间,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积极表扬和鼓励提出具有创意或深度问题的学生,严禁一味批评和否定提出肤浅或错误问题的学生,要赞赏学生敢于提问的勇气及态度,这样才能使学生敢于且乐于提问,提升其问题意识.
例如,在讲解“椭圆的定义和标准方程”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借助细绳、纸板、图钉等工具画出自己认为的椭圆,通过自由探索来表达自己的见解,然后由教师进行适时指导,加深学生对椭圆知识的理解.又如,讲解“等比数列”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引入“棋盘和米粒”的故事,让学生在富有趣味的课堂教学中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主动思考:米粒为何不够用?从哪里体现出等比数列的原理?这样以来,学生便能带着问题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并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数学知识,体会数学的魅力与学习的乐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三、恰当创设问题情境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高中数学教材中很多定理和公式都只靠教师的讲解,而学生只是死记硬背,从而导致学生在课堂上无法主动提出问题,并逐渐失去问题意识.为此,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恰当创设问题情境,通过问题的提出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探究与讨论问题,获得问题意识的发展.
例如,讲解“集合”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事先准备好一些标签,让学生在课堂上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随意选择,在此基础上开展小游戏:教师随意选取一个范围,学生认为自己在该范围内可站起来,并说出自己的看法,学生之间能相互讨论,最终由教师讲解其中的原因,从而引出集合的概念,以及集合与集合之间的补、并、交的关系.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和积极性,强化师生之间的互动,轻松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又如,学习“指数函数”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根据生活实际创设银行存款利息的问题情境:小明的爸爸在银行存了k元,银行的年利率为3.4%,如果没有免除年利率,分别计算小明爸爸一年后,两年后,三年后,n年后的本息和.學生可以结合所学知识,计算出1年后本息和为k(1+3.4%),两年后本息为k(1+3.4%)2,三年后本息为k(1+3.4%)3,n年后本息和为k(1+3.4%)n.将教学情境与实际生活关联起来,能让原本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有趣,便于学生的学习和理解,也能为学生以后的发展打下基础.
总之,高中数学具有较强的应用性和逻辑性,对学生的学习生涯具有深远影响.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立足实际,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发展学生创新和数学思维能力,进一步推动高中数学教学的改革及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