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协同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实践教学模式实证研究

    

    

    

    摘?要: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国家政策驱动下,职业院校根据自身学校特色,积极探索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笔者所在的课题组探索研究了校企协同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平台、实践教学模式和实践教学取得的成效,并分析校企协同培养创新创业人才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关键词:校企协同;创新创业;实践教学;教学模式

    2014年在夏季达沃斯论坛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提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随后国家出台系列扶持职业院校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政策,各职业院校在国家和教育部的文件指导下,逐步投入到探索建立与学校自身特色相关的创业教育体系中来[1]。在此背景下,信息学院积极探索校企协同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实践教学模式研究,借此建立校本特色的创新创业实践教学体系。

    一、构建基于校企协同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实践教学体系

    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和修订中,信息学院专业团队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同时聘请企业和行业的专家共同参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经过三年的研究与实践,信息学院各专业能够合理的将创新创业课程融合到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构成了专业课程、专业综合实践课和创新创业实践课程的实践教学体系。同时探索出各专业创新创业的课程体系,以二年制计算机应用技术(网络)专业为例,说明该专业创新创业的课程体系如下表所示。

    二、搭建校企协同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实践教学平台

    为了保障实践教学顺利开展,信息学院于2013年成立“项目教学中心”,该中心在学校校企合作管理委员会和信息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指导下开展工作,依托“项目教学中心”和信息学院团委,搭建校内实训基地、信息技术服务中心、导师学长制工作室、大学生创业实践基地、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和信息学院创客协会等创新创业实践教学平台,如图1所示。

    校内实训基地是学习专业技能的场所,专业技能是创新创业的基础。信息学院按照项目化教学的要求,改造了多媒体开发实训室、云网融合实训室、摄录编实训室、微机组装实训室和未来教室,建设了动漫创作实训室、移动开发与测试实训室、虚拟现实资源开发与展示实训室和网络安全实训室,通过实训室的改造和建设,创建了真实项目的实训环境,为师生进行课内实训和综合项目实训提供了良好的实训条件。

    信息技术服务中心成立于2014年3月,是信息学院创新创业实践教学平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定位是学生专业技能实践基地、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和对社会进行技术服务的窗口,主要业务包括电子产品销售、文印、电脑维修、网站建设与维护、平面设计和摄影摄像与动画制作等。

    “导师学长工作室”是指专业教师与专业对口企业合作,联合成立工作室,学校专业教师和合作企业骨干成为工作室的双导师,工作室中学有所成的学长指导新加入的成员,形成了“导师制”和“学长制”相结合的工作室指导机制[2]。学生在工作室的主要任务是参与真实项目的实践和竞赛项目的集训,提高创新思维和专业技能。工作室中的导师对承接的企业真实项目实施管理,同时负责指导学生参与完成工作室的项目。目前在校内与企业共建的工作室有树莓影像工作室、盛祺互联工作室、数字化教育创新工作室、云网融合工作室、政易购工作室、点线面艺术设计工作室、红日工作室、叁零玖虚拟现实工作室、艺龙游戏工作室、无量影音工作室、网站开发工作室等,参与企业有十几家,与广州多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广州市秋田科技有限公司、东软睿道教育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建立了校企全程参与,深度融合的校企合作新模式。

    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是学生创业团队进行创业的主要场所,为了使学生创业团队有序和有效的运作,信息学院制定了《信息学院大学生创业项目评审管理办法》《信息学院自主创业评奖评优办法》,规定学生创业团队入驻条件与退出机制。

    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是学校与公司合作,联合申报,经广东省教育厅批准的校外实践教学场所,承担综合项目的实训和学生顶岗实习。

    信息学院创客协会由信息学院团委指导,挑选学校具有良好创新思维的同学进入协会,其主要任务是举办创客沙龙、创客作品展,形成一种创新创业的氛围。

    三、校企协同培养创新创业人才实践教学的实施

    根据校企协同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实践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平台,结合人才培养目标和师资队伍,积极开展创新创业“学习—实战—创业”的“三段式”实践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该教学模式如图2所示。

    (一)学习阶段

    学生主要通过校内实训基地、信息学院创客协会实践平台,学习专业课程技能、创新创业案例、创新创业知识和政策、创新创业大赛的知识和技能等,为承接真实项目和参加创新创业大赛夯实基础。信息学院积极开展创新创业讲座课程化的探索,具体做法是:第一,确定主题,围绕“主题”制定系列讲座,再根据讲座的内容邀请企业有创新创业的高管和本校已经成功创业的学长来做讲座,学生通过听讲座和学长、企业高管交流,增进了对创新创业的了解和激发了创新创业的潜能;第二,听讲座与学分挂钩,学生听10次讲座可以换取1学分,这种方式能够促进学业与创新创业紧密联系。

    (二)实战阶段

    在学习了一定专业技能和创新创业知识后,学生通过信息技术服务中心和导师学长工作室这两个平台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信息学院在创新创业实践中积极探索“导师学长制工作室”项目课程化,开设了课程《专创融合自主学习课程》,该课程核心内容包括工作室实际承接的真实综合项目、创新创业大赛训练和职业技能大赛集训,实施“工单制”实践教学法,实行“双导师制”和项目实践教学。通过这门课程,建立了校企合作育人机制,培养学生解决实际生产问题的能力、团队协作意识、竞争意识,为创新创业打下扎实的基础。

    (三)创业阶段

    学生一般是在校最后一年进行顶岗实习和自主创业,学校提供顶岗实习的平台是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自主创业的平台是校内大学生创业实践基地。大学生创业实践基地的运作模式:每学期,有意向进行创业并计划进驻信息学院大学生创业实践基地的学生,向信息学院项目教学中心递交《信息学院大學生创业项目评审表》;项目教学中心组织评审团队进行评审;通过评审的创业项目进驻大学生创业实践基地进行孵化,孵化期限一般为半年;孵化期结束后,达到盈利标准的创业项目可正式入驻大学生创业实践基地,没有达标的创业项目必须退出。大学生创业实践基地的运作模式如图3所示[3]。

    四、校企协同培养创新创业人才实践教学的成效

    (一)以“导师学长制工作室”为平台,探索校企共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以“导师学长制工作室”为平台,引进企业生产性项目,由企业工程师和学校老师共同指导学生完成项目,形成“校企共建、过程共管、人才共享”的合作育人模式。该模式促进“作品”向“产品”的转化和校企深度合作,激活办学活力,取得丰硕的办学成果。2018—2020年,获得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全国大学生广告设计大赛、广东省普通高校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等技能比赛省级三等奖以上奖项共34项;近五年,获得创新创业赛项省级以上奖项8项,其中2018“挑战杯—彩虹人生”全国职业院校创新创业大赛获得全国二等奖;获得广东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立项多项和承接生产性真实项目几十项。

    (二)依托大学生创业实践基地,探索大学生创业运作模式

    信息学院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意识以及创业能力,完善创新创业实践教学体系,2013年创办了大学生创业实践基地并积极开展大学生创业实践工作,制定了信息学院大学生创业的相关文件,建立大学生创业实践基地的运作模式。大学生创业实践基地已成功孵化了“吉米服饰工作室”“卤蛋数码工作室”“力果工作室”“向日葵工作室”“联盛电脑工作室”等十五个学生创新创业团队,由胡思伟、陈超明负责的创业团队已成功注册了广州秋田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和广异科技有限公司,这些创新创业工作室和公司承接实际项目几十项,孵化出科技产品6个,获得软件著作版权2项。

    (三)助力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推动师资队伍建设

    借助“导师学长工作室”这个实践教学平台,将工作室的项目课程化,写进人才培养方案,使创新创业课程和专业课程有机结合,完善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另外,教师通过对项目的开发和到工作室合作的企业进行技术更新培训,极大提高了实践技能,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比例不断提高,同时对课程教学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四)社会服务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在社会服务方面,依托信息技术服务中心和各专业工作室的服务,包括电子产品销售、技术服务、培训与考证、承接生产性项目。信息技术服务中心每年对外服务上千次,完成Adobe系列培训和考证、计算机等级培训和考证以及摄影技术等项目培训几百人次,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另外,工作室承接的生产性项目和竞赛获奖项目,提升了信息学院和学校的知名度。

    五、校企协同培养创新创业人才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一是“导师学长工作室”项目课程化管理不够规范。项目虽然实现课程化,但很难查看到授课时间、内容,明顯缺乏规范化管理,显然不利于监督。解决问题的建议:按照项目管理的方法处理,一个项目对应一张项目进度表,由工作室的导师制定项目管理进度表,规范项目的时间进度、任务分配和完成人员;项目进度表类似传统的课表,时间进度、任务分配和完成人员类似授课时间、授课内容、授课老师和学生。

    二是“导师学长工作室”承接项目不均。体现在两个方面:同一个工作室有时承接项目多,有时没有任何项目;有的工作室承接项目比较多,有的工作室承接项目很少,甚至没有。这种状况不利于工作室的持续运作和学生团队的培养。解决问题的建议:成立工作室业务团队,负责统筹管理项目的承接、调配,保障工作室的均衡和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廖贵英,崔慧玲.职业院校创新创业教育问题的若干思考[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7(7):89-90.

    [2]周向军.基于校企合作“导师学长制工作室”培养高职学生工匠精神的路径研究——以高职院校数字媒体应用技术专业为例[J].职业,2020(2):66.

    [3]谢志强,杨伟杰.高职“项目教学中心”运行机制与模式的实证研究[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6(9):60.

    基金项目: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2018年校级科研项目《校企协同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实践教学模式实证研究——以信息学院为例》(2018ZX32)、《人工智能时代K-12阶段机器人教育师资培养体系研究》(2018ZX01);2017年广东高校重大科研项目:特色创新类项目(人文社科)《全民智能教育时代背景下K-12阶段机器人教育师资的培养》(2017GWTSCX003)

    作者简介:谢志强(1975—?),男,广东惠来人,硕士,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计算机网络。

相关文章!
  • 融合正向建模与反求计算的车用

    崔庆佳 周兵 吴晓建 李宁 曾凡沂<br />
    摘 要:针对减振器调试过程中工程师凭借经验调试耗时耗力等局限性,引入反求的思想,开展了

  • 风廓线雷达有源相控阵天线研究

    罗琦史冰芸摘要:风廓线雷达有源相控阵天线可以显著避免来自地杂波的干扰,非常适用于气象领域。文章从系统整体设计、天线辐射模块方案、

  • 基于MATLAB 的信号时域采样及

    唐敏敏 张静摘要:频率混叠是数字信号处理中特有的现象,发生频率混叠后,信号会分析出错误的结果。而采样过程中,由于频率不够高,采样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