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内障微切口超声乳化手术对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
郭立丽
【摘要】目的 研究白内障患者采用微切口超声乳化手术方式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在我院手术的白内障患者74例,以随机分组法分成对照组(37例)和治疗组(37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同轴切口超声乳化手术方式进行治疗;治疗组采用同轴微切口超声乳化手术方式进行治疗。结果 治疗组患者手术前后角膜内皮细胞计数水平的变化幅度小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达到91.9%,高于对照组的7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白内障患者采用微切口超声乳化手术方式进行治疗,可以在最大程度上减小对角膜内皮细胞所产生的影响,使手术治疗效果提高。
【关键词】白内障;微切口;超声乳化手术;角膜内皮细胞
【中图分类号】R77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9.28..01
白内障属于老年人发病率水平较高的一种疾病,是目前全社会公认的老年人致盲的首要病因,手术是帮助白内障患者复明的一种最为直接且有效的方式,以超声乳化白内障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式在临床上最为常用[1]。本文研究白内障患者采用微切口超声乳化手术方式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汇报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6月~2018年6月在我院手术的白内障患者74例,以随机分组法分成对照组(37例)和治疗组(37例)。对照组中男25例,女12例;左眼病变16例,右眼病变21例;白内障病史1~26个月,平均9.3±1.5个月;年龄55~72岁,平均63.4±4.8岁;治疗组中男23例,女14例;左眼病变17例,右眼病变20例;白内障病史1~23个月,平均9.5±1.4个月;年龄55-74岁,平均63.3±4.9岁。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比较分析。
1.2 方法
治疗组:同轴2.2 mm微切口超声乳化术,术前扩瞳,以浓度为0.4%的盐酸奥布卡因滴眼液实施表面麻醉,选择规格为2.2 mm的穿刺刀,于11点钟方向做透明角膜缘主切口,长度为2.2 mm,于3°点钟方向,用15角的角度,通过膜隧道刀做侧切口,长度为0.5 mm,刺入到前房当中并注入透明质酸钠,连续环形撕囊,水分离、分层,将囊袋当中的晶状体核旋出,超声乳化仪能量设定在20%~40%之间,手柄配备规格为20G的超声乳化针头,对晶状体核进行乳化后吸出,并对残留皮质进行自动灌吸,对后囊膜进行抛光,向囊袋内再次注入透明质酸钠,置入折叠式人工晶状体,将残余的透明质酸钠吸出,对角膜切口实施水密封。对照组:同轴3.2 mm切口超声乳化术,使用规格为3.2 mm的穿刺刀,在11点钟方向做透明角膜缘主切口,长度为3.2 mm,手柄配备19G超声乳化针头,其余操作同治疗组。
1.3 观察指标
(1)手术前后角膜内皮细胞计数水平;(2)治疗总有效率。
1.4 疗效评价标准
显效:白内障癥状消失,视力水平的改善程度超过60%,无术后并发症;有效:白内障症状减轻,视力水平的改善程度超过30%但不足60%,无术后并发症;无效:白内障症状没有减轻,视力水平改善幅度没有达到30%,或出现术后并发症[2]。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处理,计量资料t检验,以(x±s)表示,计数资料x2检验,P<0.05可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手术前后角膜内皮细胞计数水平
治疗组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见表1。
2.2 总有效率(见表2)
3 讨 论
随着近些年来超声乳化设备和相关技术的不断升级和发展,传统同轴3.2 mm切口超声乳化手术对白内障疾病进行治疗的效果已经远远不能够满足广大患者及临床的实际需求。通过本次研究,可以更加充分的说明,白内障患者采用微切口超声乳化手术方式进行治疗,可以在最大程度上减小对角膜内皮细胞所产生的影响,使手术治疗效果提高。
参考文献
[1] 韩 卫,陈彬川,李佳佳.囊袋内软壳技术在硬核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J].中华实验眼科杂志,2016,34(3):239.
[2] 李 勇,岳章显,徐海龙,等.超声乳化术与微切口囊外摘除术对老年白内障疗效的比较[J].国际眼科杂志,2014,14(4):673.
本文编辑:赵小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