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续性护理对老年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护理效果及不良事件预防
李晓焦
【摘要】目的:分析延续性护理对老年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护理效果及此种护理方式对心绞痛患者不良事件的预防作用。方法: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520名老年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编入实验组与对照组,分别给予延续性护理、常规护理相结合的护理方式(实验组)与延续性护理模式(对照组),分析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SAS评分、SDS评分、治疗后的心绞痛发作情况及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前的SAS评分与SDS评分均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干预实施后,实验组治疗后的SAS评分与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组内差异与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护理后的心绞痛发作频次,心绞痛持续时间以及不良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较为显著(P<0.05)。结论:延续性护理有助于改善老年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情绪,有助于改善心绞痛症状,也可以让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有所降低。
【关键词】延续性护理;冠心病;心绞痛;不良事件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97X(2019)17-0182-01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是患者在冠状动脉狭窄、阻塞及冠状动脉痉挛等因素的影响下出现的心脏心肌缺血缺氧症状,患者的临床表现以胸口剧烈疼痛、发闷、心悸和乏力等症状为主。而不稳定性心绞痛是基于稳定性心绞痛与心肌梗死之间的病症,此种疾病易转化为心肌梗死。现阶段药物治疗、介入治疗与冠脉搭桥是治疗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主要方式,与之相关的临床护理工作也得到了研究者的关注。本次研究旨在分析延续性护理对老年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及此种护理方式对护理不良事件的预防情况。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纳入本次研究的研究样本为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520名老年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各260例。实验组男140例,女120例,年龄在60-8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73.2±3.6)岁。对照组男130例,女130例,年龄在60-8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73.3±3.7)岁。经检验,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以常规护理为主的护理方式,内容如下:
(1)健康教育:护理人员利用口头讲解、录像讲解等方式向患者讲解不稳定性心绞痛的发病原因及危害。
(2)饮食护理:叮嘱患者食用低盐、低脂和高維生素的食物。在饮食护理实施期间,护理人员需避免患者食用高胆固醇食物。
(3)心理护理:护理人员耐心倾听患者的诉求,疏导患者的负面情绪
用药指导:护理人员向患者讲解药物的使用方法药物的使用量,督促患者按时服药
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开展延续护理。医院组间延续性护理干预小组,在患者出院后利用电话随访及家庭随访等方式进行随访。在延续性护理实施期间,护理人员也会为患者制定科学性的康复计划。
1.3观察指标
护理前后的SAS评分、SDS评分、治疗后的心绞痛发作情况及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
1.4统计学处理
利用SPSS21.0软件开展数学处理,计量资料表述方式为均数±标准差(X±s),组内比较与组间比较均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表述方式为数(n)或率(%),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实验组、对照组的组内差异与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判定依据为P<0.05。2.结果
2.1 SAS评分与SDS评分
护理前,实验组、对照组的SAS、SD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干预实施后,两组患者的SAS评分和SDS评分均有所降低。实验组治疗后的SAS评分与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组内差异与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心绞痛发作情况
实验组心绞痛发作频次低于对照组,持续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
实验组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现阶段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发病率已呈现出上升趋势。科学化的护理干预措施的应用,有助于患者临床症状的控制。本研究所涉及的延续性护理模式可以为临床护理的科学性、连贯性与规范性提供保障。本次研究的研究结果表明延续性护理有助于患者出院后的身心健康水平的提升。
综上所述,延续性护理的临床护理效果较为显著,也可以让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有所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