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发展保护性耕作的探讨

    姜宗昌

    摘 要:保护性耕作具有减少土壤风蚀抑制农田地表扬尘、减少土壤水蚀防治水土流失、培肥地力、蓄水保墒、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增加粮食产量等效益。提出发展我县保护性耕作的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发展;保护性耕作

    保护性耕作是用大量秸杆残茬覆盖地表,通过免少耕播种,合理深松,用化学药物控制杂草和病虫害,尽可能减少田间的耕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其主要内容是秸杆残茬覆盖地表、免少耕播种、化学防治杂草和病虫害、合理深松,从而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综合生产能力,将农民从繁重的农业作业中解放出来,实现粮食增产、农村清洁、资源利用的有效结合,也是降低农业生产成本、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之一,它省工、省时、节省费用,不仅可以降耗,而且可减少土壤耕作次数,减少作业成本,可以充分利用降水资源,利于保水、保墒。

    1 保护性耕作的发展现状

    建平县自2001年开始进行保护性耕作的试验示范,2003年被列为省级项目示范县,2006年被列为农业部示范县。现全县保护性耕作达到10万亩。其中:保护性耕作示范面积3万亩,辐射面积达7万亩。取得了较好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

    1.1 技术模式

    经过几年对保护性耕作的试验示范,高留茬覆盖、碎杆覆盖、整杆覆盖三种技术模式比较适合我县实际情况。其工艺流程及技术要求如下:

    高留茬覆盖技术模式

    技术路线:玉米收获—高留茬—旋耕灭茬起垄—精少量播种—化肥深施—化学除草或中耕。

    该模式在秋收后留茬高度为30cm以上,留茬越冬,春播前灭茬后播种或使用免耕播种机一次完成灭茬、起垄、播种、施肥、覆土、镇压等作业。其灭茬深度在8cm以内,表面覆盖率达到20%以上。为了形成垄型,中耕一次。播种在灭茬后的垄上进行。

    碎杆覆盖技术模式

    技术路线:玉米收获—秸秆粉碎还田—浅耕处理残茬—免耕播种施肥—化学除草或中耕。

    秸杆粉碎还田可人工收获后用秸杆粉碎还田机进行或玉米联合收获机收获和秸杆粉碎还田一次完成,其秸杆覆盖率大于30%,为防止秸杆被风刮走,适当进行浅旋,浅旋深度小于8cm。

    为形成垄型,中耕一次。整杆少耕覆盖模式

    技术路线:玉米收获—秸杆立杆越冬—粉碎还田—免耕播种施肥—化学除草或中耕。

    该模式采用春季粉碎还田覆盖地表,或灭茬浅旋处理秸杆后播种,也可使用破茬免耕播种机直接碎杆灭茬播种作业。

    1.2 实施效果

    保护性耕作实施几年来,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主要是:

    经济效益。经农业部门测产:高留茬覆盖模式增产效果不明显,亩节本增效58元;碎杆覆盖模式比对比田玉米增产61千克,亩节本增效109.15元;整杆覆盖模式比对比田增产64千克,亩节本增效108元。实施保护性耕作,碎杆覆盖、整杆覆盖技术模式效益要好。白山乡西城村村民张启枢如是说,保护性耕作真是好。今年,我的地搞保护性耕作三年,虽少施肥10千克,但庄稼长得却比别人好,增产50公斤,化肥省钱40元。就是我搞保护性耕作时秸秆全部粉碎还田。

    社会效益。实施保护性耕作,减少秸杆焚烧,避免火灾发生,改善了大气环境,减少农田扬沙;实施保护性耕作,减少了作业环节1-2次,亩少用工4-5个,减轻了农民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减少了生产用工量,加快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白山乡西城村村民程万良地多,去年玉米摘穗后秸杆未动,春播时使用免耕播种机播种,秸秆粉碎还田、起垄、播种、深施肥、覆土、镇压等工序一次完成。

    生态效益。保护性耕作可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0、03-0、04%,减少地表径流50-60%,增加土壤蓄水量16-19%,提高水分利用率12-16%,增加天然降水入渗,大幅度减少地表径流和无效蒸发,降低了土壤容量,增加了土壤的空隙度和肥力,促进了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增加了土壤的蓄水保墒能力,减少了水土流失,增强了抗旱节水能力。有效减少农田扬沙,保水、保土、保肥、保护环境明显。老官地镇上地村杨宏实施保护性耕作4年,体会颇深。今年夏季干旱严重,他的地比别的地少浇两遍水,每遍水电费按25元,则浇水节省费用50元。而且其它效果非常明显。

    通过保护性耕作项目的示范,农民刨茬子的少了,留茬子的多了;旋耕整地的少了,灭茬深松的多了;秋整地的少了,春整地的多了;“ 精耕细做”的少了,“懒汉种田”的多了,耕作模式逐步接近保护性耕作,我县已形成了发展保护性耕作的良好态势。

    总之,实施保护性耕作,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1.3 存在的问题

    在保护性耕作实施中,存在一些问题。一是资金有限,无法满足农民对保护性耕作作业机具的需求,难以在短时间内进一步扩大推广面积;二是发展不平衡;三是宣传培训有死角;四是运行机制有待创新;五是认识不到位;六是机具质量和性能需要改进。

    2 加快保护性耕作发展的建议

    为加快发展保护性耕作,实现我县旱作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笔者认为应采取以下措施:

    2.1 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保护性耕作是一项先进的农业生产新技术,是保土、保水、保肥、保护环境、节水抗旱、节本增效的重要措施,是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具有深远意义。为加速保护性耕作示范推广,各级政府应将此项工作列入重要日程,确定为农业重点推广的科技项目,作为发展现代农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举措,成立领导组织,相关部门及乡镇相互配合、齐抓共管。业务部门具体负责,进行项目技术指导、业务培训、机具引进、作业示范、对比测试、分析论证、项目总结等工作。

    2.2 加强宣传、搞好培训

    保护性耕作技术是对传统耕作方式的一次变革,农民、农机手和基层干部对此缺乏了解和认识,要使这项技术被群众接受到自觉应用,最后推广开来,搞好宣传和培训至关重要。一是举办保护性耕作培训班。对农民、农机手、基层干部、业务人员进行全面技术培训,并根据人员结构有侧重选择培训内容。发放保护性耕作技术光盘、教材、宣传资料;二是充分利用各种媒体进行广泛宣传。利用县电视台、广播电台、报刊进行宣传,利用各乡镇插转台播放灵活的优势播放保护性耕作技术光盘、领导讲话、技术讲座等形式进行广泛宣传、培训;三是专业技术人员深入乡村、田间地头现场技术指导和帮助调试机具;四是召开现场会。

    2.3 狠抓落实、做好示范

    做好“八个到位”、“四个结合”。既组织领导、宣传发动、计划落实、机具推广、技术培训、指导服务、资金筹措、政策支持八到位,片片有人管,事事有人抓;坚持机具引进和机具改制相结合,作业补贴与农民自筹相结合,农机与农艺相结合,负责人与工作政绩相结合。严格标准狠抓任务落实,将项目具体落实乡镇、村组、地块,并层层签订责任状,责任到人。

    2.4 建立完整的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和体系

    通过几年的实践,虽然初步探索出适合我县实际情况的高茬覆盖、碎杆覆盖、整杆覆盖三种技术模式和作业工艺路线,但仍需建立各种技术模式的对比试验田,进行各种模式的试验、测试、论证。建立完整、科学的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和体系,为我县保护性耕作快速发展提供科学保障。

    2.5 做好机具引进和改制

    实施保护性耕作,机具是关键。在借鉴其它县市引进和改制保护性耕作机具的基础上,选择适合我县的机具,不断提高机具的质量和性能,并将原有的普通播种机改制成免耕播种机,这样做既减少机具的投入又利用了现有的机具,省钱省力。

    2.6 利用政策,加大投入

    充分利用农机具补贴、优质粮食农机装备项目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重点增加保护性耕作机具的投入,从而调动农民购买和使用保护性耕作机具的积极性,增加全县保护性耕作装备,为保护性耕作的推广应用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同时,县级财政应配套一定数额的资金,用于项目工作经费和以奖代补资金。

    2.7 抓准重点和难点,努力建立起长效机制。长效机制是保护性耕作的落实点,也是重点和难点。虽然保护性耕作面临着良好发展环境,但要想让农民放弃几千年来延续的传统耕作模式,接受保护性耕作技术很难。因此,要有长期示范推广、引导、指导的思想准备,并辅助相应有效措施。

    结束语:保护性耕作是一种新的耕作制度,是旱作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保护性耕作保水、保土、保肥、保护环境、节本增效、增产增收效果显著。建平县的自然条件和具体情况适合发展保护性耕作,同时也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只要采取得力措施,保护性耕作在我县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保护性耕作技术使用手册

相关文章!
  • 融合正向建模与反求计算的车用

    崔庆佳 周兵 吴晓建 李宁 曾凡沂<br />
    摘 要:针对减振器调试过程中工程师凭借经验调试耗时耗力等局限性,引入反求的思想,开展了

  • 风廓线雷达有源相控阵天线研究

    罗琦史冰芸摘要:风廓线雷达有源相控阵天线可以显著避免来自地杂波的干扰,非常适用于气象领域。文章从系统整体设计、天线辐射模块方案、

  • 基于MATLAB 的信号时域采样及

    唐敏敏 张静摘要:频率混叠是数字信号处理中特有的现象,发生频率混叠后,信号会分析出错误的结果。而采样过程中,由于频率不够高,采样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