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需要工匠精神
邓逢根 邓宏波
摘要:人才培养是大学的核心;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是大学的根本功能和任务;现代大学制度和体制的创新在于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工匠精神是推进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完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全面提高高校创新能力,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基础和保证。
关键词:工匠精神 协同 现代大学制度 一流学科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当前,全球经济在国际金融危机后进行深度调整,我国经济在经历了30多年的高速增长后,进入了新常态,经济发展需要工匠精神。2016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到: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工匠精神”第一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让人耳目一新。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恪尽职业操守,崇尚精益求精,完善激励机制,培育众多“中国工匠”,打造更多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推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质量时代。
1 什么是工匠精神
简单来讲,工匠精神就是99.99%和100%是有差别的,而且差别很大。华南理工大学周云教授指出:什么是工匠精神?我觉得一句中国古语能够很好地予以诠释:大巧若拙,大智若愚。也就是说,工匠精神体现出来的是对于职业操守的坚持,对于工匠来说,最高的价值是“工”,也就是对技艺和品质精益求精的追求,而不是“利”。从集体、企业或者行业来说,工匠精神是品牌的塑造和核心价值的建立。从国家层面来说,工匠精神是教育和社会发展的体系性构建。
综上所述,工匠精神就是指企业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打造本行业最优质、独特的、同行无法匹敌的卓越产品。可见,工匠精神包括:追求卓越的创造精神、精益求精的品质精神和用户至上的服务精神。
2 企业需要工匠精神
我国经济受到外部环境和内在条件变化的交互作用和影响,新一轮动力转换已势在必行。《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围绕结构深度调整、振兴实体经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构建创新能力强、品质服务优、协作紧密、环境友好的现代产业新体系。
2.1工匠精神是优化现代产业体系的根本
工匠精神是实施制造强国战略,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加快推动服务业优质高效发展,优化现代产业体系的基础和保证。
2.1.1工匠精神是化解过剩产能的前提
过去一个时期,伴随經济增速持续下行和内外需求不足,行业企业盈利状况恶化,无法有效进入到新兴产业领域,造成严重的资源沉淀和浪费。因此应下决心,加大资产重组力度,建立市场出清机制,促进要素自由流动,增强市场资源配置功能,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为具有“工匠精神”的企业充分发展,提供全要素供给。
2.1.2工匠精神是着力培育经济增长新动力的要求
工业化先行国家经验表明,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随着经济发展水平提高而提升,迫切需要重塑经济发展动力优化资源配置效率、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当前,部门间资源再配置的空间缩小,可通过部门内行业间要素转移、企业间兼并重组提升效率的空间大,也就是企业家通过倡导工匠精神,科技创新,提升产品品质是着力培育经济增长新动力的途径。
2.2企业需要工匠精神
2.2.1品质提升需要工匠精神
中国古代手工艺品闻名遐迩,当中更有不少成为国内外馆藏的珍品,然而到了现代却出现了相反的怪象,形成了结构性供需失衡。一方面从供给来看,当今社会心浮气躁,企业追求 “短、平、快”(投资少、周期短、见效快)带来的即时利益,忽略了产品的品质灵魂。另一方面从需求来看,近年人们出境购物的热情日渐高涨,国内实际消费却走向低迷。因此企业需要工匠精神,只有坚持“工匠精神”的企业,才能在长期的竞争中提高满足消费者的需要。
2.2.2树立品牌,要做就要做好
在如今这个分工越来越细、机会多样化的社会,每个人都渴望在职场中闯出一片天地。在执行中,既然做就做好,这样一来,工作中的工作流程都会变成一种良性循环,任务就会轻松地搞定。事实上,很多世界知名的名牌企业都是专注于某一领域,精益求精,少而精地做好某件事,很少追求大而全、撒网式多元化经营。因为专注,才能够聚焦,才能够创造出独特精品。
2.2.3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工匠精神
当前,我国经济运行存在重大的结构性失衡,虽然有阶段性政策性因素,但根本原因是体制机制问题,必须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找出路想办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在于推进“三去一降一补”五大任务。在深入推进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的过程中,工匠精神是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经济社会转型升级成功的关键。
2.2.4中国创造需要工匠精神
当前,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推进经济社会的深刻变革。国务院先后出台了《中国制造2025》《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互联网+行动》等重要文件,主要就是要引导广大企业抓住这一轮新技术革命的战略机遇,培育国际竞争新优势。可见,企业要大力倡导工匠精神,提升核心竞争力,将中国制造变成中国创造,立足品质,服务全球化。
3 大学需要工匠精神
一般来说,大学主要有三大功能,即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大学功能以人才培养为核心产生了知识传承、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引领等功能体系。
《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推进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完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建设一流师资队伍,用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更新教学内容。全面提高高校创新能力,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
3.1简政放权 放管结合 提升服务
教育行政部门应深入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工作。具体做到,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破除束缚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进一步向地方和高校放权,给高校松绑减负、简除烦苛,让学校拥有更大的办学自主权,激发广大教学科研人员教书育人、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各类创新人才,培育国际竞争新优势。
3.2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与国家发展同向偕行,承担社会责任,是高校的时代使命。首先,大学应定位好自己所属类别,如研究型大学、教学研究型大学、教学型大学,根据自身的定位,做好整体规划,用工匠精神支撑大学的发展。其次,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大学应以严谨认真、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工匠精神,在文化底蕴和历史资源的挖掘、大学精神的弘扬、文化氛围的彰显等方面作了一些探索。第三,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面,应加强学科、专业、课程改革,融合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通过产教结合、国际化、创新创业、知行合一等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跨地区、跨行业、国家需要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3.3名师是大学之本
建设一流师资队伍,用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更新教学内容,是保证大学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以及知识创新等功能实现的根本要求。实施“走出去,引进来”的政策,大力培养高校名师,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能力,特别是工科院校在包括工程师和技术工人的培养上,是主阵地。大学应当承担起培养大学生工匠精神的责任,大学教师应具备工匠精神的能力和素质,只有这样,大学才能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工匠精神、企业家精神的多样化人才。
3.4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多样化人才
综观世界各行各业的行业领袖人才,他们来自不同院校和专业,但都有着同样的品质——工匠精神,如世界首富比尔盖茨在哈佛大学大三时辍学,与同窗保罗·艾伦一起创办了微软公司,巴菲特毕业于沃顿商学院本科哥伦比亚大学硕士,中国的首富王建林毕业于辽宁大学,百度的李彦宏毕业于北京大学信息管理专业,阿里巴巴的马云毕业于杭州师范学院外语系,腾讯的马化腾毕业于深圳大学计算机及应用专业。可见,不同类型的院校、学科、专业,都有可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工匠精神、企业家精神的科学家、工程师、企业家等社会领袖和拔尖人才。大学不仅要培养具有一技之长的工匠,也要培养具有工匠精神、能够承担社会使命的人才。
3.5协同政校企合作机制,全面提升大学工匠精神
要提升工匠精神,首先必须了解谁是利益相关者,他们为什么要进入这个环节。传统模式下的工匠精神主要是由企业来领导,却并不会从国家层面关心哪些专业领域具有战略性发展前景。大学作为培养具有工匠精神人才的主要场所和阵地,却不完全知道工匠精神的人才需要哪些素质和能力。因此,协同政校企多元合作:大学为主导,政府提供政策支持,企业提供一些资金方面的支持,政校企协同创新、协同育人方式,邀请企业参与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专业人才标准、课程方案等制定就是一个比较平衡的工匠精神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 思想教育研究記者.大学功能与大学精神 ——访教育部党组成员、国家教育行政学院院长顾海良教授[J].思想教育研究,2012 (11) :5- 8 .
[2] 吴敬琏等著.供给侧改革[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16 .
[3] 郭克莎.中国房地产市场的需求和调控机制[J].管理世界,2017 (2) :97- 108.
[4] 王一鸣.中国经济新一轮动力转换与路径选择[J].管理世界,2017 (2) :1- 14.
[5] 郎荣燊,裘国根.投资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2014.
[6] 刘鹤.“十二五”规划《建议》的基本逻辑[J].中国改革,2011 (6) :18- 21.
摘要:人才培养是大学的核心;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是大学的根本功能和任务;现代大学制度和体制的创新在于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工匠精神是推进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完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全面提高高校创新能力,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基础和保证。
关键词:工匠精神 协同 现代大学制度 一流学科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当前,全球经济在国际金融危机后进行深度调整,我国经济在经历了30多年的高速增长后,进入了新常态,经济发展需要工匠精神。2016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到: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工匠精神”第一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让人耳目一新。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恪尽职业操守,崇尚精益求精,完善激励机制,培育众多“中国工匠”,打造更多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推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质量时代。
1 什么是工匠精神
简单来讲,工匠精神就是99.99%和100%是有差别的,而且差别很大。华南理工大学周云教授指出:什么是工匠精神?我觉得一句中国古语能够很好地予以诠释:大巧若拙,大智若愚。也就是说,工匠精神体现出来的是对于职业操守的坚持,对于工匠来说,最高的价值是“工”,也就是对技艺和品质精益求精的追求,而不是“利”。从集体、企业或者行业来说,工匠精神是品牌的塑造和核心价值的建立。从国家层面来说,工匠精神是教育和社会发展的体系性构建。
综上所述,工匠精神就是指企业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打造本行业最优质、独特的、同行无法匹敌的卓越产品。可见,工匠精神包括:追求卓越的创造精神、精益求精的品质精神和用户至上的服务精神。
2 企业需要工匠精神
我国经济受到外部环境和内在条件变化的交互作用和影响,新一轮动力转换已势在必行。《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围绕结构深度调整、振兴实体经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构建创新能力强、品质服务优、协作紧密、环境友好的现代产业新体系。
2.1工匠精神是优化现代产业体系的根本
工匠精神是实施制造强国战略,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加快推动服务业优质高效发展,优化现代产业体系的基础和保证。
2.1.1工匠精神是化解过剩产能的前提
过去一个时期,伴随經济增速持续下行和内外需求不足,行业企业盈利状况恶化,无法有效进入到新兴产业领域,造成严重的资源沉淀和浪费。因此应下决心,加大资产重组力度,建立市场出清机制,促进要素自由流动,增强市场资源配置功能,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为具有“工匠精神”的企业充分发展,提供全要素供给。
2.1.2工匠精神是着力培育经济增长新动力的要求
工业化先行国家经验表明,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随着经济发展水平提高而提升,迫切需要重塑经济发展动力优化资源配置效率、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当前,部门间资源再配置的空间缩小,可通过部门内行业间要素转移、企业间兼并重组提升效率的空间大,也就是企业家通过倡导工匠精神,科技创新,提升产品品质是着力培育经济增长新动力的途径。
2.2企业需要工匠精神
2.2.1品质提升需要工匠精神
中国古代手工艺品闻名遐迩,当中更有不少成为国内外馆藏的珍品,然而到了现代却出现了相反的怪象,形成了结构性供需失衡。一方面从供给来看,当今社会心浮气躁,企业追求 “短、平、快”(投资少、周期短、见效快)带来的即时利益,忽略了产品的品质灵魂。另一方面从需求来看,近年人们出境购物的热情日渐高涨,国内实际消费却走向低迷。因此企业需要工匠精神,只有坚持“工匠精神”的企业,才能在长期的竞争中提高满足消费者的需要。
2.2.2树立品牌,要做就要做好
在如今这个分工越来越细、机会多样化的社会,每个人都渴望在职场中闯出一片天地。在执行中,既然做就做好,这样一来,工作中的工作流程都会变成一种良性循环,任务就会轻松地搞定。事实上,很多世界知名的名牌企业都是专注于某一领域,精益求精,少而精地做好某件事,很少追求大而全、撒网式多元化经营。因为专注,才能够聚焦,才能够创造出独特精品。
2.2.3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工匠精神
当前,我国经济运行存在重大的结构性失衡,虽然有阶段性政策性因素,但根本原因是体制机制问题,必须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找出路想办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在于推进“三去一降一补”五大任务。在深入推进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的过程中,工匠精神是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经济社会转型升级成功的关键。
2.2.4中国创造需要工匠精神
当前,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推进经济社会的深刻变革。国务院先后出台了《中国制造2025》《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互联网+行动》等重要文件,主要就是要引导广大企业抓住这一轮新技术革命的战略机遇,培育国际竞争新优势。可见,企业要大力倡导工匠精神,提升核心竞争力,将中国制造变成中国创造,立足品质,服务全球化。
3 大学需要工匠精神
一般来说,大学主要有三大功能,即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大学功能以人才培养为核心产生了知识传承、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引领等功能体系。
《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推进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完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建设一流师资队伍,用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更新教学内容。全面提高高校创新能力,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
3.1简政放权 放管结合 提升服务
教育行政部门应深入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工作。具体做到,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破除束缚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进一步向地方和高校放权,给高校松绑减负、简除烦苛,让学校拥有更大的办学自主权,激发广大教学科研人员教书育人、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各类创新人才,培育国际竞争新优势。
3.2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与国家发展同向偕行,承担社会责任,是高校的时代使命。首先,大学应定位好自己所属类别,如研究型大学、教学研究型大学、教学型大学,根据自身的定位,做好整体规划,用工匠精神支撑大学的发展。其次,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大学应以严谨认真、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工匠精神,在文化底蕴和历史资源的挖掘、大学精神的弘扬、文化氛围的彰显等方面作了一些探索。第三,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面,应加强学科、专业、课程改革,融合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通过产教结合、国际化、创新创业、知行合一等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跨地区、跨行业、国家需要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3.3名师是大学之本
建设一流师资队伍,用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更新教学内容,是保证大学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以及知识创新等功能实现的根本要求。实施“走出去,引进来”的政策,大力培养高校名师,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能力,特别是工科院校在包括工程师和技术工人的培养上,是主阵地。大学应当承担起培养大学生工匠精神的责任,大学教师应具备工匠精神的能力和素质,只有这样,大学才能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工匠精神、企业家精神的多样化人才。
3.4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多样化人才
综观世界各行各业的行业领袖人才,他们来自不同院校和专业,但都有着同样的品质——工匠精神,如世界首富比尔盖茨在哈佛大学大三时辍学,与同窗保罗·艾伦一起创办了微软公司,巴菲特毕业于沃顿商学院本科哥伦比亚大学硕士,中国的首富王建林毕业于辽宁大学,百度的李彦宏毕业于北京大学信息管理专业,阿里巴巴的马云毕业于杭州师范学院外语系,腾讯的马化腾毕业于深圳大学计算机及应用专业。可见,不同类型的院校、学科、专业,都有可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工匠精神、企业家精神的科学家、工程师、企业家等社会领袖和拔尖人才。大学不仅要培养具有一技之长的工匠,也要培养具有工匠精神、能够承担社会使命的人才。
3.5协同政校企合作机制,全面提升大学工匠精神
要提升工匠精神,首先必须了解谁是利益相关者,他们为什么要进入这个环节。传统模式下的工匠精神主要是由企业来领导,却并不会从国家层面关心哪些专业领域具有战略性发展前景。大学作为培养具有工匠精神人才的主要场所和阵地,却不完全知道工匠精神的人才需要哪些素质和能力。因此,协同政校企多元合作:大学为主导,政府提供政策支持,企业提供一些资金方面的支持,政校企协同创新、协同育人方式,邀请企业参与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专业人才标准、课程方案等制定就是一个比较平衡的工匠精神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 思想教育研究記者.大学功能与大学精神 ——访教育部党组成员、国家教育行政学院院长顾海良教授[J].思想教育研究,2012 (11) :5- 8 .
[2] 吴敬琏等著.供给侧改革[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16 .
[3] 郭克莎.中国房地产市场的需求和调控机制[J].管理世界,2017 (2) :97- 108.
[4] 王一鸣.中国经济新一轮动力转换与路径选择[J].管理世界,2017 (2) :1- 14.
[5] 郎荣燊,裘国根.投资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2014.
[6] 刘鹤.“十二五”规划《建议》的基本逻辑[J].中国改革,2011 (6) :18-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