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张性心衰和收缩性心衰的临床特点比较及治疗策略
黄志辉
【摘要】目的 探讨舒张性心衰和收缩性心衰的临床特点比较及治疗对策。方法 选择并收集分析我院于2017年11月~2018年11月接诊的200例心衰患者基础资料后开展此次研究,其中舒张性心衰患者106例,收缩性心衰患者94例,将舒张性心衰患者作为观察组,收缩性心衰患者作为对照组,统计两组相关数据指标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 对照组临床症状出现率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在前白蛋白、白蛋白、胆固醇、血氯水平、血钠等临床指标上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舒张性心衰和收缩性心衰在临床表现上具有差异性,在对患者进行治疗时要采取不同方法。
【关键词】舒张性心衰;收缩性心衰;临床特点
【中图分类号】R5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9.28..02
心力衰竭是临床上对于各类心脏病末期阶段的统称,多发于老年群体,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也提高了心力衰竭发病率。心脏衰竭主要类型有两种,一种是舒张性心衰,另一种为收缩性心衰。二者在病症上较为相近,但是在发病原因以及治疗措施上存在不同,因此,清楚地分辨和认识这两种疾病对于疾病治疗有相当大的意义。本文对于舒张性、收缩性心衰进行临床症状和临床指标进行了分析对比,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并收集分析我院2017年11月~2018年11月接诊的200例心衰患者基础资料后开展此次研究,其中舒张性心衰患者106例,收缩性心衰患者94例,将舒张性心衰患者作为观察组,收缩性心衰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组病例中,男65例、女41例,平均年龄(66.3±9.8)岁;对照组病例中,男51例、女43例,平均年龄(65.2±10.1)岁。对两组患者所有临床基础资料对比发现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开展统计学处理,本次调查所有患者均知情并同意,符合本院规定。
1.2 方法
以查阅资料等方式对两组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包括患者体检资料、病史、其它各项临床症状和临床指标等。临床症状包括贫血、低蛋白血症、高脂血症等;临床指标包括前白蛋白、白蛋白、胆固醇、血氯水平、血钠等。
1.3 统计学方法
运用统计学软件包(版本:SPSS 19.0)对组间统计数值进行运算分析,对应执行t检验、x2检验用以计量、计数资料的检验,对应以(x±s)、(n)%的形式来表示计量、计数资料统计情况,当P<0.05即表明数值比对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表现对比
两组患者在贫血、低蛋白血症、高脂血症等的临床表现上差异上存在统计学意义,对照组临床症状出现率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 两组患者临床指标对比
两组患者在所选指标上表现出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在前白蛋白、白蛋白、胆固醇、血氯水平、血钠等临床指标上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3 讨 论
心力衰竭主要有舒张性心衰以及收缩性心衰两种形式,病情较为复发,一直是相关医务人员亟待攻克的难题。两种疾病临床病症相近、治疗方法相异,但医学中至今没有区分二者的统一标准。本次调查显示,舒张性心衰患者中男性比例较大,且两组患者在贫血、低蛋白血症、高脂血症等的临床表现上对照组临床症状出现率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在前白蛋白、白蛋白、胆固醇、血氯水平、血钠等临床指标上均高于對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文对于临床中更好认识张性心衰以及收缩性心衰提供了调查依据,为两种疾病的针对性治疗提供了资料支持。
参考文献
[1] 严毓勤,朱雅琴,周龙女,朱 健,王海云.不同类型心力衰竭合并心房颤动的临床特点及心脏结构变化[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19,22(02):247-250.
[2] 周之征,张若彬.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脑钠肽水平与心衰超声指数的临床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17):169.
[3] 王 伟,张 静.收缩性心衰患者心律失常的心电图变化特点分析[J].生物医学工程学进展,2018,39(01):46-48.
[4] 李爱英.慢性心力衰竭病人血浆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的变化及其意义[J].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2014,36(03):266-268.
本文编辑:赵小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