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与创新的平衡木上职责是永远遵从的支点

    申玺朝 张连星

    摘要: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档案是连接历史与未来的桥梁,是传统与创新的聚集地,科学处理传统与创新的关系自然成为档案工作内在的职责要求。笔者在分析传承与创新的内在联系的基础上,从档案工作实践出发,提出以传统固本,创新图强为指导思想,从完善档案基础工作、规划档案科技发展、强化档案利用体系三方面着手,规划档案工作科学发展的基本路径。

    关键词:档案传承创新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这是中国共产党在总结20世纪世界各国政党,特别是共产党兴衰成败的经验和教训后得出的结论。而档案是连接历史与未来的桥梁,是传统与创新的聚集地,科学处理传统与创新的关系是每一名档案工作者,特别是档案工作的领导者必须面对的问题,要始终牢记“对历史负责、为现实服务、替未来着想”这一职责要求,在传承中求发展,在创新中谋突破,不断思考和谋划档案事业的科学发展。

    一、传统与创新具有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

    所谓传统,从字面上理解,“传”有继承、传播、传送之义,它是发展的、流动的,它叙述了时间的历程;而“统”则为“系统”、“统属”之义,它叙述了一个系统空间的范围。它是人们用来界定人类发展经验历程的定性词语,它是指从历史上沿传下来的思想、文化、道德、风尚、艺术、制度以及行为方式等。通常作为历史文化遗产被继承下来,其中最稳定的因素被固定化,并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表现出来。如民族传统、文化传统、道德传统等。

    而创新是指人们为了发展的需要,运用已知信息,突破常规,发现或产生某种新颖、独特的有社会价值或个人价值的新事物、新思想的活动。其本质是突破,即突破旧的思维定势,旧的常规戒律。创新活动的核心是“新”,它是人类特有的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是人类主观能动性的高级表现形式。

    传统与创新二者相互依存,互为前提。正如黑格尔所说:“在绝对的光明里,正如在绝对的黑暗里,是一无所有”,传统与创新一旦脱离了对方,都会变得一无所有,失去了存在的价值。传统与创新并非对立,而是存在紧密的内在联系,二者既相互依存,又互为前提。首先,传统是创新的基础。马克思曾经说过:“人们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自己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继承下来的条件下创造。”正是由于传统具有的民族性、时代性、继承性、延续性等基本特征,它记录着一个民族、一个区域发展历程的轨迹,凝聚了一代又一代人民的智慧,因此,继承、借鉴和吸收是创新的前提,在此基础上的创新才会真正具有生命力,抛弃了传统的创新必然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其次,创新是传统的再创造。新陈代谢、吐故纳新是大自然的普遍规律,因此创新才会成为发展的源动力。任何发现、发明都离不开创新,没有创新,任何新的知识都不会诞生。可以说创新不仅仅是一个结果,它同时也是一种过程,一种精神。然而,正是由于传统的科学性,决定了创新又是在既有成果的基础上的求“新”、求“变”,是对传统的再创造而非颠覆,科学的、符合规律的创新成果,也会积淀下来,成为新的传统;第三,一定条件下,传统会禁锢创新的脚步。一方面,正是因为传统的科学性,它通常会被视为经典和范本,容易使人丧失超越的勇气,另一方面,传统本能的具有一定保守性,毫无自觉性地吸收会产生束缚、禁锢人们思想的负面影响;第四,脱离实际、急功近利的“创新”并非真正的创新。并非所有的创新都可以被视为正确的、科学的,真正的创新既要对传统有所超越、有所突破,又要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和现实需求,盲目的、急功近利的、脱离实际的创新并不能激起我们深思的热情,只会引发浮华与浮躁。

    二、档案是传统与创新的复合体与聚集地

    档案是连接历史与未来的桥梁,是传统与创新的聚集地,科学处理传统与创新的关系自然成为档案工作的内在的职责要求。

    首先,档案是传统文化的载体和基石,档案是直接形成的历史记录,是一个国家的共同记忆,是集体经验的体现,是同一文化传统下不同文化环境的不同表现,一个没有档案+++的国家必然是一个没有记忆、缺乏智慧的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将档案定义为“过去和现在的国家机构、社会组织以及个人从事政治、军事、经济、技术、文化、宗教等活动直接形成的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档案具有原始性(原生性)、历史再现性、真实性和记录性等特征。而传统是随着时间积淀下来的,被大多数人沿用的和普遍接受的程式或称模式,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传统是人类普遍行为的过去印记。而传统是无法通过人类的遗传而传递的,它必须通过某种方式记录和固化,并通过后人的学习才能得以继承,而这种记录和固化的部分成果即转化为档案。正因为具有绵延不绝的档案库藏,才有绵延不绝的历史文化典籍,档案作为传统文化发展的基石和阶梯,维系着一个民族、一个地区文化的同一性,才保持了绵延不绝传统文化。

    其次,档案是维系传统与创新的桥梁。在国际档案界,古罗马神话中的门神雅努斯成为档案职业的象征,取凝视过去、展望未来之意。档案工作一方面保管过去形成的原始资料,一方面努力为将来的历史研究提供我们这个时代以及未来年代的原始资料。档案中凝聚着历史传统文化积淀的成果,而今人利用档案创造的新的成果作为历史文化的精粹,成为当今文化的组成部分,通过档案为后人的文化缔构积淀了丰厚的历史营养。正是由于人类在继承前人传统的同时,不忘记为子孙后代提供丰厚的文化资源,才维持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今天我们所接受的各种哲学、宗教、文学、音乐、绘画乃至科学的演绎和发展,凝练成为传统,体现着人类一代又一代的传承历程,而档案恰似一条无形的纽带,将人类的昨天、今天和明天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第三,创新是档案工作发展的源动力。如果仅是秩序以及对秩序的遵从,永远也不会达到精神上的完全满足,超越自身的追求是个体创新的内在动力,作为个体的人如此,事业也是如此。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内外部环境的变化,一项事业如果永远保持既有的传统和秩序,故步自封、不求进取,其结果可想而知。当前,档案事业面临诸多挑战,新情况与新问题层出不穷,要求档案工作者,特别是档案部门的领导干部着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依据新的时代精神重新分析、解构蕴含丰富传统文化和已经构建起较为完备工作规范的档案工作,在吸收、借鉴既有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创造性的开展工作,推动档案事业的持续发展。

    三、传统固本,创新图强,是档案工作科学发展的基本路径

    如前所述,任何一项事业要有所创造,有所发展,有所突破,都要在继承、吸收和借鉴的基础上继往开来、突破创造。所谓传统固本、创新图强,在传承和坚持中寻求创新突破,应当是档案事业繁荣与发展的基本路径。

    (一)完善档案基础工作,夯实档案工作基石

    档案局是业务职能局,注重和强调基础业务建设是我国档案工作的优良传统,要始终紧密围绕“三个体系”建设的要求开展工作。首先,不断强化安全意识,从思想意识、工作机制、设施设备等方面入手,全方位构建档案安全体系建设,确保档案安全万无一失;其次,不断加大档案收集工作力度,强化档案资源体系建设。国家档案局《关于印发〈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表〉的通知》(国家档案局第8号令)的颁布,为档案资源建设提出了更新的要求和标准。笔者认为,贯彻实施8号令的首要问题是档案工作人员要按照单位的职能逐条梳理本单位可能形成的文件材料及其保管期限,从档案形成的源头上确保档案资源体系的建设。

    (二)规划档案科技发展,提升技术推动水平

    美国国防部率先提出了“需求牵引、技术推动”的理念,这一理念从某种角度强调了科学技术在事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高新技术的应用无疑是工作创新的倍增器。以朝阳区档案馆为例,该馆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就开启了馆藏档案数字化的先河。2000年以后,更是明确了以科技手段为支撑,馆藏档案数字化为带动,不断创新工作局面,提升档案服务能力的工作思路,以及“利用优先、分步实施”工作原则。2006年起启动了馆藏档案数字化工程,首先将利用频繁的婚姻、用工和知青档案实行数字化,为提高档案利用效率,有效保护档案搭建平台。目前,该馆馆藏数据总量近427万条,数据容量达到5.6T,数字化原文950.8万页,42.5%的档案实现原文检索。数字化的成果在档案利用环节已经产生显著效果,利用者人均利用档案原件卷次由“十一五”期间的1.07卷降至2012年上半年的0.39卷,其中利用率最高的婚姻登记档案人均调卷量仅为0.005卷。

    (三)强化档案利用体系,创新服务大局能力

    利用是档案工作的根本目的和归宿,也是档案工作服务大局的集中体现。档案工作者要强化站在为党和政府分忧的高度来开展档案利用工作,将档案的开发利用和服务功能建设作为档案工作的核心。如朝阳区档案馆利用接待量近年来始终保持高位,2009年接待量突破万人,2010年更是高达1.4万余人,利用者中90%以上为公民个人,婚姻、用工、知青等档案在维护百姓切身利益、解决现实问题中发挥着难以替代的作用。

    同时,积极开展主动服务是拓展工作领域,创新工作局面,服务中心大局的有效渠道和措施。一是,端口前移,将档案监管服务延伸到各项工作开展之处,实现档案工作与全区各重点工作同部署、同落实。要积极争取本级党委和政府的支持,将档案工作纳入本地区各项中心工作中,对中心工作、重点工程档案要做到全程监管;二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工作推陈出新,档案馆社会教育功能不断强化。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不仅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阵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课堂,同时也是创新档案利用工作、宣传扩大档案影响的有效途径和手段。以朝阳区档案馆为例:2007年,该馆推出《记忆·朝阳——朝阳区区史展》,为面向全区青少年以及初任公务员开展区情教育搭建平台,当年接待观众数万人。此后,分别于2008年、2011年在该展览基础上成功举办了《奋进·发展·辉煌——纪念朝阳区建区50周年成就回顾展》及《为了人民的幸福——朝阳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主题展览》,上述两个展览分别在国家体育馆和区规划艺术馆向社会开放,时任朝阳区委书记陈刚亲自对纪念建区50周年展览提出详细的修改意见,时任四套班子领导为庆祝建党90周年展览揭幕,得到了市区领导和各界观众、媒体的高度肯定和广泛好评。此外,几年来,该馆围绕全区中心工作先后举办了《朝阳人民迎奥运》、《知荣明耻树新风,争做文明朝阳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色天香——朝阳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展》、《岁月寻珍——朝阳区档案馆馆藏展》等各类展览10余个。

    总之,若想成为一名创新人才或创新型领导,其路径无非有三:或是能够敏锐观察到自然、社会现象,并且能够洞察到它的意义;或是可以将既有的原理或者材料重新排列组合,开发它的新用途或新价值;或是从貌似平行的现象中捕获到其中的关联,而所有这些,所需要的除了对优良传统的吸收借鉴,对深度而积极思考的热衷,还需要坚定乐观、持之以恒的执著,最重要的是要有永不背弃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而后者对档案工作领导干部而言则更为重要,深层次讲,就是对职责、对价值观、政绩观的科学态度和清醒认识。转回到传统与创新这个命题,笔者的理解是——“行走在传统与创新的平衡木上,职责,是我们永远遵从的支点”。

    作者单位:北京市朝阳区档案局

相关文章!
  • 基于企业文化的国企思想政治工

    陈广梅中图分类号:D641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1145(2019)4-081-02摘 要 新形势下,党对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需要

  • 一次为中国革命延续火种的伟大

    朱强今年11月12日是我国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在孙中山先生早期的革命生涯中,有一段流亡海外的经历,这段经历见证了

  • 周强:在县域治理中发挥好司法

    大数据时代,司法案件运行情况成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晴雨表。法院将海量案件信息进行大数据分析,从刑事案件判断治安状况,从民商事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