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与实务的距离
黄金
摘要:会计实训课程作为高等院校会计专业的主干课程,目前在设置会计专业的高校,广泛普及开设。笔者针对实训课程中学生集中反映的问题和普遍反复出现的困惑,结合会计实务中的操作,对会计实训课程的内容进行反思。
关键词:实训课程;会计实务
会计实训课程是一门实践性、操作性较强的课程,其开设目的是为了加深对会计理论的理解,培养会计操作能力,缩短理论与实际的距离,有助于学生从理论学习向实践过渡。目前,在主流实训课程的设置中,普遍存在一些和会计实务不衔接的地方。一、会计实训课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惯性思维转变困难,简单分录成为“拦路虎”
会计实训课程普遍开设在《基础会计》、《财务管理》、《成本会计》之后。而上述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是以理论为主,相关的会计分录都是以单个题目的形式出现并没有形成有逻辑的系统业务。实训课程的教材通常是在前面篇幅给出一系列相关习题之后,再给出配套的原始单据。这一处理达到了单个孤立的会计分录向系统业务转化的作用,契合了实际情况,使得学生对于原始单据有了直观的认识。但在教学过程中,对于习题后面配套的原始单据,没有给出专门的强化,没有让学生意识到会计分录、会计科目的选择并不仅仅是依靠所学的理论知识而是要取决于实际的单据。比如:在支付款项的分录中,如果题目没有明确指出,往往不知道选择“银行存款”还是“库存现金”,这种简单分录却不知道该使用的科目的情况尤为普遍。而实际上,原始单据是银行结算的单据还是现金结算的单据都是一目了然的。
(二)相关概念和知识联系补充不足,学生经常“措手不及”
会计实训课程的初衷是将学习过的理论知识融合实践,加深学生的了解而非对学生进行考核。会计实训课程构建的是整个会计流程中不同岗位的工作,涉及的概念和知识点遍布数门专业课程,在很多分录中牵扯到很多细小的知识点,尤其是涉及税收计算和缴纳的,往往让学生感到无处下手。比如:学生们对于采购活动获得的发票如何处理也觉得缩手无策。都是购入的活动,同样是增值税专用发票,为什么有的发票进项可以抵扣?有的进项不可以抵扣?往往学生会忽视这个问题而导致计算结果“面目全非”。事实上,即使是在税法课程中,增值税的计算一直都是学习的难点,相当多的会计专业学生直至毕业对于这种计算都不能完全掌握。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被打个措手不及,是很多学生对于会计实训课程消极怠工的根本原因。
(三)对税费的分录时间上设置理论化,和实际脱钩严重
实训课程中,对于企业税费的计算、申报和缴纳是没有明显的时间区分的,很多课程都是在同一道分录中体现。这导致学生对于税费的计算没有时间概念,对于一些科目的使用也存在疑惑比如:对于企业员工社保和个人所得税的缴纳,按照新会计准则的要求,实际工作中的操作是按“三步走”的方式进行处理的,而学生往往不能明白为什么要引入一个类似于过度科目的“其他应付款”既然在记账凭证中,这个科目有借方、有贷方,且借贷双方金额一样,为什么不能直接抵消呢?为什么不可以直接进行分录的合并?实际处理如下:
1.工资计提时
借:XXX费用&成本
贷:应付职工薪酬---工资
2.区分个人承担部分和企业承担部分
3.缴纳社保和个税时
借:其他应付款---社保(个人承担+企业承担)
贷:银行存款二、对会计实训课程的反思
(一)强化原始单据的重要性,加强观念建设
学生的惯性思维是在之前学期中学习基础课程的过程中形成的,会计实训课程既然是要由理论教学向实践教学转化,在题目的设计和结构的安排上就应该紧紧跟随实际工作的要求。
1.在课程开始之初,向学生强调原始单据对于会计科目、会计分录的重要性,以及实际会计操作中如何依据原始单据还原经济业务,从观念上逐步转变学生的意识。
2.尽可能的取消习题题目,向学生们直接给出原始凭证,锻炼学生按照原始单据自主判断具体经济业务等能力,依据原始凭证准确完成会计分录
(二)借鉴“时间碎片”模式,给出知识“小贴士”
现在,很多英语阅读网络平台课程都使用“时间碎片”的方式,利用细碎时间进行学习,长期积累知识点从而提高能力,这种模式在业内备受称赞。如果将这种模式借鉴到会计实训课程中去,在进行会计实务的过程中,给出涉及其他学科中相应的知识小链接或者小贴士,比如:上文的问题中,给出小贴士重点强调用于非应税项目和不用于非应税项目的进项区别,以及指出发放职工福利视同销售的进项税转出的处理,对于学生而言既能解决当时遇到的问题,又可以加深对此知识点的印象。这种链接知识的设置,往往可以达到理论课堂教学上达不到的直观效果,不仅能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也能直观的感受到理论在实际操作中的运用。
(三)建立时间轴,逻辑性的构建实训体系
上文中,学生存在的困惑在于理论运用于实践时,存在时间差,有工作经验的会计人员觉得理所当然的事情,而仅仅有理论知识的学生往往无法理解。这也是毕业生在进入社会从事实际工作时经常遭遇的瓶颈。(见图1)
由上述的会计处理可以看出,这三个步骤存在于不同的时间段内,作为支撑的原始单据也各不相同,几乎不存在同时发生的可能性,当然也不会有三个分录存在于同一张记账凭证的情况。如果能够按照实际流程,分时间点逐步进行这个事项的处理,学生会很直观的看出时间上的差异,明白这个事项的工作流程处在哪个时间点,也会清楚的区分会计科目的选择和使用,再也不会有会计分录合并的疑惑。三、总结
会计实训课程设置的初衷就是为了,强化学生实际动手能力,满足实际工作对于会计人员的要求,不断改进实训课程内容,完善实训课程建设是一条长远的道路,只有立足实务与时俱进才能取得长足的进步。参考文献:
[1]缪萍,高职会计专业系统实践教学体系构建[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08).
[2]崔婕,改进基础会计教学的若干思考[J].广西教育,2010(30).
[3]戴霞,我院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探讨[J].今日财富(金融发展与监管),2011(12).
[4]赵改玲,会计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J].会计之友(上旬刊),2010(07).
[5]刘承伟,会计实训课程立体化教学改革探索[J].现代企业教育,2012(02).
[6]劉倩,浅析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23).
(作者单位:钟山职业技术学院)
摘要:会计实训课程作为高等院校会计专业的主干课程,目前在设置会计专业的高校,广泛普及开设。笔者针对实训课程中学生集中反映的问题和普遍反复出现的困惑,结合会计实务中的操作,对会计实训课程的内容进行反思。
关键词:实训课程;会计实务
会计实训课程是一门实践性、操作性较强的课程,其开设目的是为了加深对会计理论的理解,培养会计操作能力,缩短理论与实际的距离,有助于学生从理论学习向实践过渡。目前,在主流实训课程的设置中,普遍存在一些和会计实务不衔接的地方。一、会计实训课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惯性思维转变困难,简单分录成为“拦路虎”
会计实训课程普遍开设在《基础会计》、《财务管理》、《成本会计》之后。而上述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是以理论为主,相关的会计分录都是以单个题目的形式出现并没有形成有逻辑的系统业务。实训课程的教材通常是在前面篇幅给出一系列相关习题之后,再给出配套的原始单据。这一处理达到了单个孤立的会计分录向系统业务转化的作用,契合了实际情况,使得学生对于原始单据有了直观的认识。但在教学过程中,对于习题后面配套的原始单据,没有给出专门的强化,没有让学生意识到会计分录、会计科目的选择并不仅仅是依靠所学的理论知识而是要取决于实际的单据。比如:在支付款项的分录中,如果题目没有明确指出,往往不知道选择“银行存款”还是“库存现金”,这种简单分录却不知道该使用的科目的情况尤为普遍。而实际上,原始单据是银行结算的单据还是现金结算的单据都是一目了然的。
(二)相关概念和知识联系补充不足,学生经常“措手不及”
会计实训课程的初衷是将学习过的理论知识融合实践,加深学生的了解而非对学生进行考核。会计实训课程构建的是整个会计流程中不同岗位的工作,涉及的概念和知识点遍布数门专业课程,在很多分录中牵扯到很多细小的知识点,尤其是涉及税收计算和缴纳的,往往让学生感到无处下手。比如:学生们对于采购活动获得的发票如何处理也觉得缩手无策。都是购入的活动,同样是增值税专用发票,为什么有的发票进项可以抵扣?有的进项不可以抵扣?往往学生会忽视这个问题而导致计算结果“面目全非”。事实上,即使是在税法课程中,增值税的计算一直都是学习的难点,相当多的会计专业学生直至毕业对于这种计算都不能完全掌握。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被打个措手不及,是很多学生对于会计实训课程消极怠工的根本原因。
(三)对税费的分录时间上设置理论化,和实际脱钩严重
实训课程中,对于企业税费的计算、申报和缴纳是没有明显的时间区分的,很多课程都是在同一道分录中体现。这导致学生对于税费的计算没有时间概念,对于一些科目的使用也存在疑惑比如:对于企业员工社保和个人所得税的缴纳,按照新会计准则的要求,实际工作中的操作是按“三步走”的方式进行处理的,而学生往往不能明白为什么要引入一个类似于过度科目的“其他应付款”既然在记账凭证中,这个科目有借方、有贷方,且借贷双方金额一样,为什么不能直接抵消呢?为什么不可以直接进行分录的合并?实际处理如下:
1.工资计提时
借:XXX费用&成本
贷:应付职工薪酬---工资
2.区分个人承担部分和企业承担部分
3.缴纳社保和个税时
借:其他应付款---社保(个人承担+企业承担)
贷:银行存款二、对会计实训课程的反思
(一)强化原始单据的重要性,加强观念建设
学生的惯性思维是在之前学期中学习基础课程的过程中形成的,会计实训课程既然是要由理论教学向实践教学转化,在题目的设计和结构的安排上就应该紧紧跟随实际工作的要求。
1.在课程开始之初,向学生强调原始单据对于会计科目、会计分录的重要性,以及实际会计操作中如何依据原始单据还原经济业务,从观念上逐步转变学生的意识。
2.尽可能的取消习题题目,向学生们直接给出原始凭证,锻炼学生按照原始单据自主判断具体经济业务等能力,依据原始凭证准确完成会计分录
(二)借鉴“时间碎片”模式,给出知识“小贴士”
现在,很多英语阅读网络平台课程都使用“时间碎片”的方式,利用细碎时间进行学习,长期积累知识点从而提高能力,这种模式在业内备受称赞。如果将这种模式借鉴到会计实训课程中去,在进行会计实务的过程中,给出涉及其他学科中相应的知识小链接或者小贴士,比如:上文的问题中,给出小贴士重点强调用于非应税项目和不用于非应税项目的进项区别,以及指出发放职工福利视同销售的进项税转出的处理,对于学生而言既能解决当时遇到的问题,又可以加深对此知识点的印象。这种链接知识的设置,往往可以达到理论课堂教学上达不到的直观效果,不仅能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也能直观的感受到理论在实际操作中的运用。
(三)建立时间轴,逻辑性的构建实训体系
上文中,学生存在的困惑在于理论运用于实践时,存在时间差,有工作经验的会计人员觉得理所当然的事情,而仅仅有理论知识的学生往往无法理解。这也是毕业生在进入社会从事实际工作时经常遭遇的瓶颈。(见图1)
由上述的会计处理可以看出,这三个步骤存在于不同的时间段内,作为支撑的原始单据也各不相同,几乎不存在同时发生的可能性,当然也不会有三个分录存在于同一张记账凭证的情况。如果能够按照实际流程,分时间点逐步进行这个事项的处理,学生会很直观的看出时间上的差异,明白这个事项的工作流程处在哪个时间点,也会清楚的区分会计科目的选择和使用,再也不会有会计分录合并的疑惑。三、总结
会计实训课程设置的初衷就是为了,强化学生实际动手能力,满足实际工作对于会计人员的要求,不断改进实训课程内容,完善实训课程建设是一条长远的道路,只有立足实务与时俱进才能取得长足的进步。参考文献:
[1]缪萍,高职会计专业系统实践教学体系构建[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08).
[2]崔婕,改进基础会计教学的若干思考[J].广西教育,2010(30).
[3]戴霞,我院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探讨[J].今日财富(金融发展与监管),2011(12).
[4]赵改玲,会计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J].会计之友(上旬刊),2010(07).
[5]刘承伟,会计实训课程立体化教学改革探索[J].现代企业教育,2012(02).
[6]劉倩,浅析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23).
(作者单位:钟山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