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网络学习平台的混合式信息化课堂教学探索

    杨晓刚 姚艳

    

    摘 要:本文结合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提出混合式信息化教学理念,以高职数控铣削编程与加工课程中的教学任务为例,通过实践探索总结出混合式信息化课堂教学模式,并对信息化教学改革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信息化;混合式教学;网络学习平台

    国家教育部大力推进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以连续8年主办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目前在教育教学中不断涌现出各种新的信息技术。本文基于网络学习平台探索信息化课堂教学模式,实现教学资源共享,学习地点可移动,学习内容可选择,学习进度可控制,真正实现“泛在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1 设计依据

    课程遵循“工学结合、行动导向”及“教、学、做”一体化模式,通过基于工作过程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以项目为主线、以任务为引领,以情境为依托,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使学生具备数控铣削零件加工工艺分析、工艺设计、数控编程与操作的能力,并熟练掌握编程指令、数控加工仿真软件应用,可独立进行零件的数控编程加工,且具有制订较复杂铣削零件的数控加工工艺规程和分析解决生产中一般工艺问题的能力。

    2 教学分析

    本课程选用国家级“十二五”规划教材《数控铣削编程与加工》,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张宁菊主编。该教材,依据数控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体现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按照项目组织课程教学内容。本课程内容主要强化以企业数控铣削加工具体工作为导向,以岗位职业能力为要求,以来源于企业经过加工处理的典型零件为载体的设计思想,结合课程运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教学总结会、加工零件质量分析等多方面的反馈,按照基于工作过程的方式继续深入开发将数控工艺、数控编程的理论教学、机床操作实训教学、数控工艺课程设计、典型零件虚拟加工、实际加工内容融为一体的教学项目内容。使学生通过“学中做、做中学、学做结合”,深入理解并掌握从事数控铣床(加工中心)加工操作与维护、编程与工艺设计相关知识与实践技能。

    本节课选自《数控铣削编程与加工》(“十二五”江苏省高等学校重點教材,机械工业出版社2017年第2版)课程的项目三:外轮廓零件的加工。依据《数控铣削编成与加工》课程标准、高等职业学习阿西专业教学标准、《国家职业技能鉴定中级数控铣工》职业标准。授课对象是数控技术专业二年级学生,他们喜欢动手,热衷网络,对数控铣削编程与加工略知一二,心怀好奇,同时他们能够规范使用刀量夹具、能够熟练掌握SINUMRIK 802D系统数控铣床的基本操作并能够熟练操作斯沃数控仿真软件,可以制定出槽类零件加工工艺、实现对槽类零件的编程与加工,有一定的外轮廓零件编程与加工的基础。根据上述专业学情分析,确定知识目标、技能目标、素质目标以及教学重点和难点。

    3 教学策略

    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支撑下,在信息化教学背景下,采用任务驱动法等,指导学生探究学习,一扫传统教学耗时低效、枯燥乏味的弊端。

    在教学中,基于打碎简约理念来建设课程资源,再按照泛在集成理念实现重构学习。利用网络学习平台整合,全程记录学习痕迹,较好地实现了学习个性化和评价智能化。

    围绕“教、学、做、评”一体化模式,以企业真实产品创建任务环境,以刀具半径补偿功能为支撑,通过线上线下学生、师生互动完成教学,最终结合专业落实到提高学生职业素养。

    4 教学过程

    课前,提前2—3天发布教学任务。教师通过网络学习平台构建并发布任务、学习资源(学生手册、微课、视频、PPT)和加工作业,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微课资源并提交加工作业。师生在网络学习平台上进行交流讨论,教师根据网络学习平台统计学生在线学习情况,给出每位同学线上评价,分析学生学习情况,并调整课堂讲解内容,学生课前观看微视频,在线讨论交流,课中学习更有针对性,提高学习效率。

    课中,老师查看课前发布学习资源完成情况,查看课前加工作业提交情况,根据平台数据,汇报学生课前任务完成情况,询问未完成任务学生原因,学生对课前加工作业测量结果互评,由初步实现预期效果的各组上台展示加工思路,结合加工尺寸有误原因和未完成课前任务学生原因,引出教学重点和难点。通过发布趣味测试,检验同学对教学重点掌握程度,针对正确率较低问题,重点进行讲解,通过网络平台中教学视频对知识进行重点学习。学生采取现场抢答方式,加深对知识内化,自己总结出本节课教学难点,老师根据回答再对教学难点进行补充说明。使学生完全掌握教学难点。通过编写加工程序和仿真加工验证两个子任务,使学生们协同合作,实现利用刀具半径补偿功能对外轮廓零件的编程和仿真加工。通过课堂在线测试,平台数据说明学生对教学重点和难点掌握程度。最后,教师总结拓展。

    课后,学生在网络学习平台上提交小组作业和课堂评价问卷,根据评分标准,完成组长评分、小组互评。老师在线批改作业并评价,线上答疑解惑,跟踪学生学习情况,结合线上线下评分表给出总结性评价。师生共同完成总结性评价,平台上交流讨论,总结和分享编程与加工经验,完成笔记记录。

    5 效果与反思

    通过上述课堂教学探索,在混合式信息化教学课堂上取得令人满意的成效。

    (1)借助网络学习平台,实现微课、视频、PPT等教学资源共享,学习地点可移动,学习内容可选择,学习进度可控制,真正实现“泛在学习”。

    (2)学生课堂展示、课堂讨论、抢答积分、课堂点评、小组协作,利用本节课内容,修改项目零件程序单,进行仿真加工验证,为后续加工做准备。改变传统课堂中教师的“一言堂”现象,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小组协作能力。

    (3)游戏化的趣味测试,直观形象地促进学生对刀补方向判定的理解和消化。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学习,以竞赛的方式积极思索快速答题,检验教学重点掌握程度,可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4)利用斯沃数控仿真软件,对项目零件进行仿真加工,并对仿真结果进行测量,消除了学生害怕损坏实际机床的顾虑,大胆操作,加深对实际加工流程和机床操作规范的理解和消化,为后续的实际加工做好准备。

    (5)教师“做中教”,学生“做中学”,翻转课堂教学效果良好,提高了学生的思考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学以致用,指出本项目在机械加工领域、多轴加工的应用。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6)借助信息化技术的调查自测、查询观看、作品上传、讨论留言、投票点赞、统计分析功能等,有效突破重点、难点,教学目标较好达成,学生综合素质得到提升,学习兴趣大大提高,调查显示:100%學生认为基于网络学习平台的教学流程生动有趣,资源丰富,信息面广,互动性强。

    (7)项目导向、任务驱动、小组协作,教学做一体化,学生兴趣感强、参与度高。课堂展示、课堂讨论、抢答积分、课堂点评、小组协作等形式,处处以学生为主体,将学生被动接收转化为主动学习,锻炼了自主探究编程与仿真加工的能力,培养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小组协作能力。

    (8)学生小组分工协作,修改项目零件程序单,进行仿真加工并对仿真结果进行验证,学生获取了成功的喜悦感和自豪感,在实践中真正应用了刀具半径补偿功能。掌握了机床加工流程和操作规范,培养了学生遵守规范、严谨细致、思维缜密的职业素养。

    6 特色创新

    (1)游戏化的趣味测试,直观形象地促进学生对刀补方向判定的理解和消化。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学习,以竞赛的方式积极思索快速答题,检验教学重点掌握程度,可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2)项目导向,任务驱动,工程标准,注重应用。利用斯沃数控仿真软件,对项目零件进行仿真加工,并对仿真结果进行测量,消除了学生害怕损坏实际机床的顾虑,大胆操作,加深对实际加工流程和机床操作规范的理解和消化,为后续实际加工做好准备。

    7 结语

    通过实践探索总结出混合式信息化课堂教学模式,逐步建设完善相关课程资源,真正实现完全的混合式信息化教学实施。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教学必然要改革创新,基于网络学习平台的教学流程生动有趣,资源丰富,信息面广,互动性强,能够实现自主学习、协同学习、探究学习。相信混合式信息化教学模式会推而广之,影响课堂教学,顺应教育发展新要求。

    参考文献:

    [1]韩璐璐.高质量信息化教学设计探析[J].职业技术,2018(5):71-73.

    [2]彭召波,彭召军.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体制建设的江苏经验[J].职业技术教育,2014(9):57-59.

    [3]孔凌鹤.信息化教学的行动研究[J].微中国成人教育,2018,(08):87-89.

相关文章!
  • 融合正向建模与反求计算的车用

    崔庆佳 周兵 吴晓建 李宁 曾凡沂<br />
    摘 要:针对减振器调试过程中工程师凭借经验调试耗时耗力等局限性,引入反求的思想,开展了

  • 风廓线雷达有源相控阵天线研究

    罗琦史冰芸摘要:风廓线雷达有源相控阵天线可以显著避免来自地杂波的干扰,非常适用于气象领域。文章从系统整体设计、天线辐射模块方案、

  • 基于MATLAB 的信号时域采样及

    唐敏敏 张静摘要:频率混叠是数字信号处理中特有的现象,发生频率混叠后,信号会分析出错误的结果。而采样过程中,由于频率不够高,采样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