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中国工程建设项目管理发展大会在京成功召开
近日,2015中国工程建设项目管理发展大会在在北方工业大学成功召开。大会以“中国工程项目管理研究热点与实践创新”为主题,北方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孙世国院长,清华大学国际工程项目管理研究院副院长、大中华项目管理促进会大陆委员会主席强茂山教授等多位专家学者在会上发表精彩演讲。
大会设五个分论坛,侧重实践经验分享,主题分别为“国际工程项目管理实践”、“特许经营项目融资PPP实践”、“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与互联网思维”、“工程总承包EPC实践”和“大项目、项目集与PMO实践”,来自北京价值工程学会、中国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等18位嘉宾做了精彩演讲,反响热烈。
(记者陆民敏)
中交二航局中标马尔代夫中马友谊大桥
中交二航局成功中标马尔代夫中马友谊大桥,这是该公司走出国门以来,承揽的第64项海外工程。该桥是我国援外工程改革的第一个试点项目和第一个援外资金与国家优惠贷款组合的项目,采用“设计—采购—施工(EPC)”方式实施。大桥全长2.1公里,主桥长760米,设计为主跨180米叠合梁连续刚构桥结构。
(记者陆民敏)
中国高票当选国际海事组织A类理事国
在近日举行的举行的第29届国际海事组织(IMO)大会新一届理事会成员选举中,中国再次当选A类理事国,这是中国连续第14次当选A类理事国。
何建中副部长在全会上代表中国政府做了一般性发言。他指出,作为IMO大家庭的一员,中国认真履行了在保障海上航行安全和保护海洋环境等方面肩负的国际责任,并已成为世界上最主要的航运、港口、海员和造船国家之一。当前,中国正在推动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和加快推进海运强国建设,计划到2020年基本建成安全、便捷、高效、绿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海运体系,努力实现海运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京津冀水上交通图册启动编制
记者近日从天津海事测绘中心获悉,为便于港航用户查询相关信息,该中心已启动京津冀水上交通图册编制工作,预计明年出版。图册立足为实现港口联动发展、区域深度合作和港航资源优化配置提供较高参考价值的地理信息,加快构建津冀港口群产业优势,提升区域一体化交通服务水平。
据介绍,该图册计划设计四大章节,每个章节由若干图幅组成,主要内容包括地势、降水、气候、矿产、水土、物产、旅游等自然环境和资源分布;人口、贸易、文化等社会资源;各项经济指标及布局;京津冀交通运输发展现状;港口群协同发展的条件;航运相关管理机构的总体布局及与航海密切相关的政策规定,航运企业的分布现状,航海保障支持相关资源的分布情况等。
《压载水公约》明年11月生效
据国际航运协会ICS通报,印度尼西亚已在国际海事组织大会第二十八届例会中通过一项声明表示同意执行《压载水公约》。
国际海事组织秘书长Koji Sekimizu随后就此发表声明称,据IMO最新的船舶吨位数据显示,印度尼西亚通过《压载水公约》意味着该公约已满足其生效条件——即占世界商船总吨位35%的成员国赞成该公约的生效执行。在经过进一步确认IMO的统计数据后,Sekimizu宣布,《压载水公约》确定将于2016年11月24日正式生效。
(记者陆民敏)
我国正式加入《2006年海事劳工公约》
2016年11月12日起,《2006年海事劳工公约》将正式对我国生效。今年11月12日,我国正式向国际劳工组织递交了《2006年海事劳工公约》(简称《公约》)批准文书,完成了我国政府批约环节的登记注册,标志着我国正式批准加入《公约》。
《公约》被称为海员的“人权法案”,是国际劳工组织于2006年2月23日在日内瓦通过的。《公约》对海员上船工作的最低年龄、就业条件、起居舱室、娱乐设施、食品和膳食、健康保护、医疗、福利和社会保障保护等方面做出了详细的规定,明确了成员国的责任义务。根据《公约》要求,我国将进一步完善海员权益方面的立法,海员在船体面工作和生活将得到进一步保障。
中船集团推出首艘“会思考”智能船
近日,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主办的智能船舶发展论坛暨智能示范船i-DOLPHIN船型发布会在沪举行,一款以海豚命名的“会思考”的智能船舶正式揭开面纱,标志着我国建造的全球真正意义上的首艘智能船舶进入设计建造阶段。
业内人士表示,智能船舶属于《中国制造2025》中重点发展的高技术船舶,代表了船舶未来的方向,其发展关乎我国制造业的重要分支船舶行业,甚至国家战略性行业航运业的转型升级及在全球的地位。因此,我国应在智能船舶领域加大投入和研发力度,以占据这一未来大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