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四个再提升”升级开发区生态文明建设

    摘要:生态文明建设没有法外之地。开发区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排头兵,同样肩负着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光荣责任和使命。抓好了开发区生态文明建设,就抓住了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牛鼻子。当前,开发区应围绕生态文化建设再提升、生态环保基础设施档次再提升、循环经济发展能力再提升、生态环保执法水平再提升来升级开发区生态文明建设。

    关键词:安徽铜陵;开发区;生态文明建设

    中图分类号:X171.4

    DOI:10.13784/j.cnki.22-1299/d.2019.02.012

    建设美好家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没有法外之地。开发区作为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排头兵,同样肩负着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光荣责任和使命。虽然开发区生态文明建设任务重、难题多,但抓好了开发区生态文明建设,就抓住了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牛鼻子。当前,开发区应围绕“四个再提升”来推进开发区生态文明建设。

    一、生态文化建设再提升

    生态文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文化。[1]生态文化对生态文明建设起着思想启蒙、观念强化、文化引领和行为塑造的作用,因此意义重大。“生态文化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和灵魂,生态文明建设要靠生态文化的引领和支撑。”[2]虽然生态文化对生态文明建设有着如此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但生态文化并不是天然存在的,而是需要我们积极努力予以建设的。调研中发现,安徽铜陵经济技术开发区生态文化建设的责任主体不明晰,手段单调,内容单一,生态文化建设还处在以“墙上刷标语、路边挂横幅、网上打口号”等较为简单的方式传播生态文明思想和生态文明观点的阶段,对开发区生态文明建设的促进作用微弱,因此,当前开发区要升级生态文明建设,加快解决企业生产与资源、环境尖锐化对立问题,就必须多主体协力、多手段并用,提升生态文化建设水平。

    首先是要提升党和政府在开发区生态文化建设中的领导力。当前可借鉴党风廉政建设和安全生产工作中确立的“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的责任原则,加强党的领导,完善政府部门职能分工,进一步明确和细化生态文明和生态文化建设责任主体及责任体系,解决开发区管委会、生态环保和基层文化旅游等部门在领导、规划、组织、协调、帮助、管理、监督与考核开发区宣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普及生态伦理,生产、发展、传播生态文化等工作中分工不明确、工作缺位等问题。

    其次是要提升驻区企事业单位在开发区生态文化建设中的建设力。明确和细化驻区企事业单位在宣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建设开发区生态文化中的主体责任,推动建立生态文化建设中长期规划及年度考核,通过对在生态文化建设工作中敢于担当、履责有力的企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予以表彰,对履责不力的企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予以通报批评并限期整改等手段,引导、帮助和督促驻区企事业单位切实提高生态文化建设意识,落实本单位的生态文化建设责任。

    再次是要打造社会主体在开发区生态文化建设中的合力。深入宣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广泛报道开发区生态文化建设的先进事迹和先进经验,营造良好的生态文化建设氛围;建立公众参与开发区生态文化建设的制度和机制,开发生态文化类APP,用关注送话费、手机随手拍送公交优惠等方式引导人们关心开发区的生态文化建设;设立社会力量参与开发区生态文化建设专项奖励资金,对在开发区生态文化建设中表现突出的个人、文化组织、技术企业、生态环保公益组织和其他社会力量予以奖励,引导更多的社会主体和社会资本关注、关心、投资、投智、投劳开发区生态文化建设事业。

    二、生态环保基础设施档次再提升

    包括污水处理、生活垃圾处理、大气污染处理、噪声污染处理以及危险废物集中处理等设施在内的生态环保基础设施,具有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十分重要。[3]安徽铜陵经济技术开发区自1993年创办之日起,就在不断地进行生态环保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建设和改造污水处理厂(目前有城北污水处理厂、印刷线路板工业园污水处理厂),不断加密污水管网,推进雨污分流,生态环保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档次不断提高。但开发区的生态环保工作仍然任重道远,一时难以根除开发区历史上受“重发展轻环保”甚至“宁要发展不要环保”思想影响,生态环保基础设施的处理能力仍然不足,生态环保基础设施建管用护及融资模式难以满足开发区目前的生态环保工作实际需要,生态环保基础设施档次和总体技术水平仍然不高,生态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仍然落后于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态环境的需求等。

    首先要进一步完善开发区环保设施建管用护及融资等方面的制度,探索新模式,提升开发区生态环保公共基础设施建管用护能力。当前要切实找准开发区以PPP为代表的生态环保公共基础设施建管用护模式存在的弊端,大力完善相关制度,堵住管理漏洞,切实使开发区生态环保基础设施的建设、管理、使用和维护等制度建而有质,建了即用,用而有效。

    其次要进一步加大政府生态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引导资金的投入,提升政府资金对开发区生态环保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牵动力。鉴于開发区生态环保历史遗留问题较多、生态文明建设欠账较多,建议政府整合相关资金,设立开发区生态环保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专项引导资金,保证该专项引导资金的年投入增速等于或略高于开发区年税费收入增速,加强对该专项引导资金管理和使用绩效的评估与考核,杜绝跑冒滴漏,切实增强财政资金的牵动效益。

    再次要进一步推进开发区生态环保先进技术引进,推进生态环保管理手段现代化。当前生态环保工作是对过去“只污染不治理”“先污染后治理”“边污染边治理”的生态环保实践的否定,其本质需要是创新,根本需要是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因此,实现开发区生态环保设施再提升就必须实现技术再提升、管理再提升。开发区要在大力引进新能源新工艺及其他生态技术和环保新技术的同时,抢抓互联网、物联网及5G技术和铜陵推进海绵城市、智慧城市、城市超脑、工业大脑建设的机遇,推动生态环保基础设施工程建设与智能制造、智慧城市、工业大脑等工程进行并联建设,既新建高质量的环保监测站点,又全面推进开发区现有生态环保在线监测、污染处理等工程实现技术升级。

    三、循环经济发展能力再提升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用循环经济和生态经济的理论来指导工业发展,实现工业化和资源、环境、生态的协调发展。”[4]铜陵市2013年成为全国首批循环经济示范创建市,其发展循环经济的经验被国家发改委向全国推广。2017年,铜陵经济技术开发区园区循环化改造顺利通过国家验收,成为全国首批、安徽省首个国家级园区循环化改造示范园区,但铜陵经济技术开发区循环经济总体水平仍然不高。循环经济的理念好,符合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大趋势,铜陵经济技术开发区具有发展循环经济的良好基础和实践经验,循环经济完全可以作为该开发区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抓手。因此,循环经济这副牌,铜陵经济技术开发区不但要坚持打下去,而且还要进一步优化组合、千方百计打好。今后要按照循环经济“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减量化优先”的根本要求,大力推进“双招双引”(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和企业走出去战略,从技术、产业、产品、市场等方面升级循环经济发展水平。

    首先是积极支持铜陵有色金属集团控股有限公司的铜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铜陵精达股份有限公司的特种电磁线技术中心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省级企业技术中心以及区内的高新技术企业,借智借技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研究院合肥分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等一流学府和一流科研院所,加强先进技术研发,在开发区开发、引进和使用循环经济技术上担纲承梁。

    其次是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以之取代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落后产能;做优做强铜材精深加工,发展壮大铜基电子材料、电线电缆、铜板带、铜及铜合金棒线型粉、铜再生资源循环利用、铜文化产品等铜基新材料产业链。

    再次是促进铜陵有色金属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全威(铜陵)铜业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做精铜板、铜管、铜棒、铜线、铜带、铜条、铜箔及铜粉体等铜产品,为开发区铜基新材料企业提供优质的铜产品。

    最后是开发大市场。抢抓“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加快建设步伐的重大历史机遇,加快优势产能在海外布局,进一步推进开发区循环经济由区域利用小循环向国际市场利用大循环转变,最终实现技术引领、产业融合、产品优质、市场领先的循环经济升级版,为加快打造水清岸绿产业优美长江(安徽)经济带的铜陵样板提供强大的经济支撑。

    四、生态环保执法水平再提升

    按照《铜陵市城市生态网络规划(2018—2030年)》,铜陵经济技术开发区系铜陵市建设城市生态网络的高干扰区、高风险区,提升生态环保执法水平,是该开发区自身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现实需要,也是该市成功构建“一江、五廊、七区、八核、多点”生态网络体系[5]、打造水清岸绿产业优美长江(安徽)经济带铜陵样板的要求。

    首先是认识再提升。认识水平低,执法水平必然低。全社会要大力宣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强化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提高对生态环保执法重要性的认识,彻底纠正“经济发展是开发区第一要务、生态环保执法妨碍经济发展”的错误认识。

    其次是手段再提升。通过加强视频监控、用电量监控以及推动“互联网+监管”,打造监管大数据平台,深入实施“千里眼”计划,加快建设完善污染源实时自动监控体系,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高科技手段,精准发现生态环境违法问题,提高生态环境监管执法针对性、科学性、时效性。同时,要改善生态环保执法部门和执法人员的工作环境和执法条件,提高生态环保执法人员的待遇,完善对生态环保执法人员的保护,提升生态环保执法部门和执法人员的执法底气。

    再次是制度再提升。巩固环保垂改制度成果,完善环保信用评价、“双随机、一公开”和“公众参与”等制度,完善园区和企业双层生态环保责任体系,抓住相关单位主要负责人这一“关键少数”,落实落细主要负责人第一责任,督促其切实承担应尽的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污染防治责任。

    最后是严格程度再提升。十九大报告强调:“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必须坚持厉行法治,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6]生态环保领域严格执法,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需要。当前必须改变一段时间以来生态环保执法偏松偏软的状态,对于暴力抗法者,必须严惩不贷。

    参考文献

    [1]周鸿.生态文化建设的理论思考[J].思想战线,2005,(5).

    [2]杨立新.论生态文化建设[J].湖北社会科学,2008,(3).

    [3]于飞.环境基础设施投资项目费用效益分析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

    [4]习近平再谈循环经济:青海要发挥示范作用[ED/OL].http://news.cctv.com/2016/08/24/ARTI2ZIJoBhinRXCb5vcqic1160824.shtml.2016-08-24.

    [5]《铜陵市城市生态网络规划(2018-2030年)》征求意见落实情况汇总[ED/OL].http://cxghj.tl.gov.cn/2698/201901/t20190113_562526.html.2019-01-13.

    [6]習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28.

    作者简介

    周四九,中共铜陵市委党校科研处副教授,研究方向:生态文明建设。

    责任编辑 王宝珍

相关文章!
  • 政府动员、乡贤返场与嵌入性治

    李传喜+张红阳〔摘要〕乡村社会的困境为“乡贤回归”提供了可能的空间,但是“新乡贤”的回归有着独特的行动逻辑:政府动员是其动力逻辑,“污

  • 新中国70年公民政治参与的历史

    蒋国宏摘 要:政治参与有助于减少决策失误,节约行政资源,提高行政效能,促进政府规范运作,减少和预防权力腐败,也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新

  • 《东文选》首篇诗作《织锦献唐高

    [摘要]《东文选》收录的第一首诗作题为无名氏的《织锦献唐高宗》,据现存收录此诗的其余十五种中、韩古代文献,可知其为唐高宗永徽元年(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