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研究
史晓仙
摘 要:文章首先指出了“互联网+”时代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然后重点分析了“互联网+”时代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具体实施,为今后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互联网平台
高职院校培养技术能人才,是高等教育的有效补充。在互联网时代,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更要响应国家号召坚持改革,走向“创新创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广大学生提供创新创业的良机与动力。高职学生更要认清时代特征和生产力发展方向,加强创新创业意识,争作时代先锋。
1 “互联网+”时代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
1.1 减轻高职生就业压力
最近几年我国大学生人数年年增加,高校规模不断扩大,给就业带来较大的挑战。在这样的形势下,高职生整体素质与大学生存在一定距离,再进入就业大军去寻找突破口时,会面临更大的困难。无法就业的高职生会形成社会矛盾。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寻找新的就业途径,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既可以提高学生的专业应用能力,又可以创新就业方式,形成积极向上的就业观和价值观,积极自主创业。创业后,还可以再次带动就业,形成良性就业环境,减轻高职生就业压力。
1.2 支持区域经济建设
高职院校学生服务区域主要是面对本地经济,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可以促进本区域形成强有力的人才资源,使区域产业结构和技术水平不断提升,从而促进区域经济良好发展,带动社会效益不断进步。因此,高职培养的创新创业人才能够为区域整体发展提供推动力,能够立足区域发展现状,构建智力培养与企业应用互助模式,形成校企深度合作关系,从而促进高职深入市场,深入企业,挖掘市场需求,有针对性地培养创新型人才,为企业培养技能过硬,思想先进,创新带动型的综合人才,支持区域经济建设和快速发展。
1.3 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
素质教育要求培养能文能武,会用知识解决工作难题的创新人才。高职院校通过创新创业教育可以将学生自主创新意识激发出来,将想法付诸行动,使学生的思想更活跃,行动更积极,技能应用和知识积累都更主动,从而使学生的整体素质有所提升。因此,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顺应了素质教育,两者目标统一,相互促进,使高职院校的教育改革落实到位,人才质量迅速提升,办学能力和社会口碑迅速提高。
1.4 促进高职院校的教育改革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职院校不断夯实内涵,突破教学质量,使学校发展与教育改革深度统一。例如,在教学中渗透社会责任感、鼓励创新意见、奖励实践创新行为等。这些举措都推进了创新创业教育的深入化实施,并与高职院校的教育改革相辅相成,使高职院校的发展有了新的动力与方向。
2 “互联网+”时代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具体实施
2.1 多元化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宣传工作
2.1.1 宣传内容的多元化
创新创业深入思想,才能指导人的行动进行创新,脱离传统固定模式的限制,挖掘新的突破口,成功创业。因此,创新创业宣传教育范围要不断扩大,宣传内容要由课堂内向课堂外拓展,在教学实践中突出创新创业意识,鼓励学生创新想法,使学生的思想意识中充满创新创业理念。国家不断出台创新创业政策来鼓励创新发展,学校要积极宣传落实和正确解读政策,使学生能够掌握优惠政策,为自主创业和创新提供保障。
2.1.2 宣传形式的多元化
高职院校要丰富宣传形式,将纸质宣传材料下发到每人手中,包括学生和广大教师和行政管理人员。配合现代网络APP如微信、QQ以及其他社交软件进行创新创业宣传和内容推送。在学校宣传栏进行创新创业板报宣传,举办各种创新创业主題活动和竞赛,或者是在网站中发布创新创业优惠政策等等。通过丰富多样的宣传,使创新创业理念根植于每一位师生脑海中,指导其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与学习。
2.2 深化师资队伍的培养
2.2.1 聘请优秀的校外师资
高职创新创业教育改革需要具有能力的教师引导与带动,教师要具有创新创业理论体系、掌握金融理论、具有市场创新创业经验、懂得人力资源管理、明白市场营销策略、会用专业技术进行创新。可见,师资力量非常重要,是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必备因素。因此,教师队伍不仅有内部优秀教师,还要有通过聘请引进的校外力量,如创业成功人士、创新型社会骨干、创新型经理人等等,形成既有知识体系又有创新创业经验的新型师资力量,重点对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进行引导。通过实践带动,广大高职师生都会受益一生。面对这样的师资力量,需要制定灵活的聘任制度,形成强有力的学校向心力,为高职院校的可持续发展的改革创新提供助力。
2.2.2 提升教师队伍的综合能力
创新创业教育需要深入到各个教学阶段,理论学习、专业学习、实践学习、其他辅助科目学习等都需要不断渗透。所以,需要创新创业教育教师与其他类教师共同探讨教学方向,形成一个教育主体,劲往一处使,激发学生在学习和实践中积极应用创新创业理念,应用专业去创新,运用技能去创业。这就要求所有教师在教学中要主动引导学生创新创业。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基础课教师和专业课教师遇到问题,都可以与创新创业教师沟通探讨,共同研究教育方法,从而提高师资队伍的综合教学能力,为创新创业注入动力。
2.3 优化创新创业课程配置
2.3.1 与专业教育相结合
现阶段,学生创业范围较广,专业相关性具有一定的比例。而且学生创业最初面对的多数是自己的专业领域,否则创新创业毫无保障,与摸石头过河无异。因此,创新创业教育中,要将课程体系与之相协调和匹配,从而完成课程的创新与过渡。课程体系要将实践课比例适当提高,将深入企业实践和社会实践作为创新创业的重要内容。定期举办创新创业实践交流会,帮助广大师生共同探讨创新创业实践中的问题和方法,从而完善课程体系,使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融合成一个整体,共同作用于高职学生。
2.3.2 提升实践课程的比重
创新创业在理论课堂只能起到意识形态的激发作用,在实践课程中应用更具有潜力。实践出真知,说明实践是应用理论、创新理论的过程。对于高职院校来说,教育改革中要将实践作为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内容。其途径就是增加实践课程的比重,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将创新想法付诸实施。对于高职学生来说,动手意识本就强于思考意识,其理论水平并不高,鼓励学生实践中夯实理论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新意识。在实践中,学生的协作能力、研发能力不断提升,理论知识也在无形中夯实。因此,高职院校要注重案例分析、项目教学法的应用、创业团队组建、企业参观、创业经验交流等活动,使实践课的价值真正体现出来,形成独有的教学特色。
2.4 加强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建设
2.4.1 积极合理运用好政府优惠政策
高职院校可以积极与政府沟通,争取政府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资金支持。如课程管理中对创业学生进行适当放宽,准许延长课程完成时间,给他们足够的创业时间。再如给创业学生一定的扶持政策,鼓励学生进行网络信息创业,学生有想法后,帮助学生把握机会,搭建创业平台,帮助学生积极创业办厂。学生创业项目需要资金的支持,财政资金有限,政府可引导企业投资,对有创新应用的项目解决资金不足的问题。企业投资政府可给予企业一定的优惠政策,使企业和创业者双方共赢。此外,网络形式的创业要加强互联网的管理与监督,使互联网为创业提供正能量,营造公正、公平、客观的创新创业环境。
2.4.2 加强教学服务平台的建设
在“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学服务要引入信息化服务理念,将传统与网络教学进行结合,利用大数据技术和云技术开发新的教学服务,将专业与信息化结合,使专业实现跨行业应用,为学生创新创业树立榜样。特别是一线教师,要积极适应和运用新的教学服务,将科技与专业技术融入到创新创业课程中去,激发学生创新积极性。例如,在“互联网+”框架支撑下,教师积极构建课程资源共享平台。在平台上,优秀的微课、慕课、短视频、创新思维等资源可共享共用,学生在移动终端便可登录学习,完成相应的学分,使学习不再受课堂限制,符合高职学生不受约束的特点,促进学生思维活跃。
2.4.3 加强创业平台的建设
创新创业平台的搭建需要高职院校在意识上、行动上、资金上、管理上倾注心力,创造和谐、公正、贴心的创业环境,组织创业活动,建立创业平台指导中心,为学生创业提供有效的帮助。借助当前互联网的优势,将创业竞赛、创业课程、实践课程等有机融合,使学生了解、会用互联网工具,懂得企业互联网管理的重要性,增强学生体验的真实性。高职院校要将创业引导作为教学的头等要事,聘请成功人士到学校进行专业经验交流,解答学生创业中的迷惑,帮助学生少走弯路,规避创业风险,降低盲目跟风和创业冲动机率。此外,高职院校要建立校企深入合作机制,逐渐打开学生深入企业的岗位限制和领域限制,双方合作共赢,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实践平台和创业体验机会。
2.4.4 紧抓创新创业发展趋势
第一,思想意识的互联网化,主要是将创新创业与互联网融合成有机整体。第二,在互联网基础上,挖掘新的技术价值,利用人工智能、云技术、大数据等进行技术创新与研发。第三,将创新创业的眼光落在服务格局上,对基础服务进行内容拓展、服务质量提升、服务类型增加、服务范围扩大、服务效率提升。网络信息具有共享、瞬时、无地域限制特征,学生可以利用互联网的特征进行服务开发与升级。高职院校培养的是技能型人才,在创新创业时,学生定位也要与社会技能相吻合,体现人才与社会发展趋势的一致性特征。对于服务创新,学生要深入到一线厂家或岗位进行调研。所以,在“互联网+”背景下,网络服务更要有针对性和实用性,才能为社会发展提供助力。
参考文献:
[1]陈锐钊.“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慕课平台构建探索[J].电脑知识与技术,2020(01):96-97.
[2]吕颖捷,崔璀.“互联网+”时代高职中医药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研究[J].黃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01):6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