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文创产业发展的设计类创新型人才培养方案设计
摘 要:目前高等院校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已不能很好地适应和满足经济的发展和设计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本文通过对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的必要性,总结培养人才的特征,确定培养目标,强化实践教学,以寻求在新经济时代背景下构建创新型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的可行对策。
关键词:文创产业;艺术设计;创新人才
基金项目:湖北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研究项目“湖北文化创意产业视角下设计学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编号2015441
1 艺术设计教育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必要性
1.1 艺术设计教育的目的
现阶段,中国经济的发展为高等艺术设计教育的重组与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现代艺术设计教育的目的是满足现代设计对人才的需求,培养符合社会需求、满足人们需要、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设计人才。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现代设计教育的重点,也是根本任务。
1.2 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要求
近年来,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的教学改革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在传统教育观念与体制的束缚和影响下,艺术设计教育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方而是人才培养模式上大同小异,满足社会要求的人才较少;另一方而艺术设计教育缺乏一定的创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使培养出的人才不具备社会需求的创新能力。因此,对艺术设计创新人才的培养成为高校艺术教育的重点。
1.3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需要
文化创意产业是一种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产生的以创造力为核心的新兴产业。我国的文化产业经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冲击和培育止在蓬勃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己成为当前我国产业升级的重要契机,这对于培养创意产业人才的艺术设计教育事业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但我国高校在艺术设计人才的培养方面,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和实际用人单位的要求存在一定差距。现有的文化创意产业尚不具有引导企业品牌战略的良性发展的能力,这己成为制约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主要障碍。高等艺术设计教育如何适应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市场的需要、如何有针对性地培养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创意设计人才,是艺术设计教育必须认真思考的新课题。
2 创新型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的特征
2.1 艺术设计知识与技能的特征
“艺术设计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学科,相对应的其人才培养模式也必须体现出实践性的特征。”早在德国包豪斯的设计教学体系中就明确提出了“干中学”的教学方法,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必须通过实践活动来培养的。艺术设计教育的能力培养应该包括动手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分析和综合概括、口述及书面表达能力等。
“艺术设计的灵魂与核心是创造性,因此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灵魂与核心也应该是创造性。”艺术设计作品的创作尤其是一件成功的艺术设计作品的创作,创新是评价指标的首要因素,对于现在的艺术作品而言,如果创新性匾乏,就会直接影响其作品的最终价值。因此,创造性或创新型应该是艺术设计专业培养学生的最重要目标。这就要求在艺术设计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和挑战传统的习惯,敢于探索和自我批评,要对新材料、新技术、新观念有较高的敏感性。
2.2 创新型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目标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自我认识能力、动手制作能力、观察体验能力、研究分析评判能力、创造能力和协作协调能力等。其教学过程需真正体现素质教育的活动化、课程体系的模块化、教学方式的开放化、实践环节的项目化,从而真正培养出适应现代企业需求,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现代艺术设计与工艺美术设计的专业人才,即培养创新型艺术设计人才。
2.3 创新型艺术设计人才的特征
创新型艺术设计人才,是指具有独创性,富有创造能力,懂得独立思考、比较、推理、辨别、和分析,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且解决问题,在艺术设计领域能作出创造性设计的人。“艺术设计本身的专业特性和规范,决定了艺术设计人才不能仅强调技术手段而忽视了艺术的实现,更不能忽视了创造性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艺术设计的根本宗旨就在于创新设计思维,以文化为基础、艺术为表现、技术为根本,对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和求新观念的强化,这也就是“艺”与“匠”的区别,同时也是创新型艺术设计人才与常规人才的区别。
3 创新型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3.1 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
在教学计划的设计中应将专业课程设置、教学方式等方而统筹规划,将创新能力的培养贯穿其中。同时,强调知识体系的系统性和科学性,按照拓宽基础、整合课程、加强系统性、注重专业融合的原则设计教学计划。课程体系设置中主十课程主要围绕专业培养目标和特色进行设置,注重前修课程和后续课程的衔接关系,注重艺术基础课程和专业设计课程的过渡和衔接。具体课程设置包括专业基础课、专业拓展课、专业素养课三个模块。三大模块之间层层递进、相互支撑。在学分制平台上,重组学科专业与课程结构、协同专业教育和通识教育,建立一种以发展人的创造力和激发人的大脑潜能为目的的创新教育体系,构建出一套符合现代艺术设计规律、有专业特色、知识结构合理的课程体系。
3.2 强化实践教学
艺术设计包含的知识而极广,单纯的专业教育己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与社会企业需求。设计教育应与市场相适应,教师要将专业课程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教学相结合,把设计实践当作重要的教学环节来抓。
3.3 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
要适应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要求,必须打破课程固有的教学框架,构筑新的逻辑关系。根据艺术设计课程特点和授课对象的不同,在教学方法上实行集中讲授、个人辅导、课堂讨论、学术讲座、案例研讨等多种方式相结合,使学生通过设计构思、设计方案、设计发展、设计讲评等几个教学环节,完成对整体教学内容的掌握;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平等讨论风气的培养,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学术见解。同时实施借助于现代教育启发式、探究式、互动式教学方法,充分调动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动性,发现学生个性,拓展学生思维,促使学生完善个人创意。
3.4 鼓励学生参与科研活动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科研活动有利于促进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科研能力的全而提升;有利于使学生从设计理论中走出来,加快培养成为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教师应该抛弃传统教学观念对学习的认识,通过创新课题、毕业论文(设计)等形式指导学生课外学习,加深学生对科研成果与课程教学内容关联性的理解。在科研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应鼓励教师将科研内容的一部分交由学生独立研究并参与各级各类设计竞赛活动。在科研项目的中报过程,应配备专门教师指导学生了解各类创新课题的申报程序及实施办法,同时聘请企业设计师指导学生创业训练和实践。
4 结语
时代飞速发展的今天对创新型人才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这将促使得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要随时代的发展而不断的做出改进。这也要求艺术设计教育工作者与时俱进,及时调整教学理念与方法,不断探索、创新教学模式。随着我国艺术设计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探索和研究艺术设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这对优化现有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周梦蝶.高职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的探索与时间[J].华章2011 < 13 ): 47
[2]杨建蓉.具有行业竞争力的高职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探讨.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 (18): 80
[3].孟国华,宋扬著.艺术设计基础教育的革新[M].山东美术出版社.2004(11):56
[4].刘英武.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对未来艺术设计教育的影响[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0(9) :18
作者简介
孙金彪(1985-),男,硕士,馆员,武昌工学院。
关键词:文创产业;艺术设计;创新人才
基金项目:湖北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研究项目“湖北文化创意产业视角下设计学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编号2015441
1 艺术设计教育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必要性
1.1 艺术设计教育的目的
现阶段,中国经济的发展为高等艺术设计教育的重组与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现代艺术设计教育的目的是满足现代设计对人才的需求,培养符合社会需求、满足人们需要、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设计人才。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现代设计教育的重点,也是根本任务。
1.2 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要求
近年来,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的教学改革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在传统教育观念与体制的束缚和影响下,艺术设计教育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方而是人才培养模式上大同小异,满足社会要求的人才较少;另一方而艺术设计教育缺乏一定的创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使培养出的人才不具备社会需求的创新能力。因此,对艺术设计创新人才的培养成为高校艺术教育的重点。
1.3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需要
文化创意产业是一种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产生的以创造力为核心的新兴产业。我国的文化产业经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冲击和培育止在蓬勃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己成为当前我国产业升级的重要契机,这对于培养创意产业人才的艺术设计教育事业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但我国高校在艺术设计人才的培养方面,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和实际用人单位的要求存在一定差距。现有的文化创意产业尚不具有引导企业品牌战略的良性发展的能力,这己成为制约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主要障碍。高等艺术设计教育如何适应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市场的需要、如何有针对性地培养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创意设计人才,是艺术设计教育必须认真思考的新课题。
2 创新型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的特征
2.1 艺术设计知识与技能的特征
“艺术设计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学科,相对应的其人才培养模式也必须体现出实践性的特征。”早在德国包豪斯的设计教学体系中就明确提出了“干中学”的教学方法,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必须通过实践活动来培养的。艺术设计教育的能力培养应该包括动手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分析和综合概括、口述及书面表达能力等。
“艺术设计的灵魂与核心是创造性,因此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灵魂与核心也应该是创造性。”艺术设计作品的创作尤其是一件成功的艺术设计作品的创作,创新是评价指标的首要因素,对于现在的艺术作品而言,如果创新性匾乏,就会直接影响其作品的最终价值。因此,创造性或创新型应该是艺术设计专业培养学生的最重要目标。这就要求在艺术设计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和挑战传统的习惯,敢于探索和自我批评,要对新材料、新技术、新观念有较高的敏感性。
2.2 创新型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目标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自我认识能力、动手制作能力、观察体验能力、研究分析评判能力、创造能力和协作协调能力等。其教学过程需真正体现素质教育的活动化、课程体系的模块化、教学方式的开放化、实践环节的项目化,从而真正培养出适应现代企业需求,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现代艺术设计与工艺美术设计的专业人才,即培养创新型艺术设计人才。
2.3 创新型艺术设计人才的特征
创新型艺术设计人才,是指具有独创性,富有创造能力,懂得独立思考、比较、推理、辨别、和分析,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且解决问题,在艺术设计领域能作出创造性设计的人。“艺术设计本身的专业特性和规范,决定了艺术设计人才不能仅强调技术手段而忽视了艺术的实现,更不能忽视了创造性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艺术设计的根本宗旨就在于创新设计思维,以文化为基础、艺术为表现、技术为根本,对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和求新观念的强化,这也就是“艺”与“匠”的区别,同时也是创新型艺术设计人才与常规人才的区别。
3 创新型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3.1 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
在教学计划的设计中应将专业课程设置、教学方式等方而统筹规划,将创新能力的培养贯穿其中。同时,强调知识体系的系统性和科学性,按照拓宽基础、整合课程、加强系统性、注重专业融合的原则设计教学计划。课程体系设置中主十课程主要围绕专业培养目标和特色进行设置,注重前修课程和后续课程的衔接关系,注重艺术基础课程和专业设计课程的过渡和衔接。具体课程设置包括专业基础课、专业拓展课、专业素养课三个模块。三大模块之间层层递进、相互支撑。在学分制平台上,重组学科专业与课程结构、协同专业教育和通识教育,建立一种以发展人的创造力和激发人的大脑潜能为目的的创新教育体系,构建出一套符合现代艺术设计规律、有专业特色、知识结构合理的课程体系。
3.2 强化实践教学
艺术设计包含的知识而极广,单纯的专业教育己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与社会企业需求。设计教育应与市场相适应,教师要将专业课程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教学相结合,把设计实践当作重要的教学环节来抓。
3.3 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
要适应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要求,必须打破课程固有的教学框架,构筑新的逻辑关系。根据艺术设计课程特点和授课对象的不同,在教学方法上实行集中讲授、个人辅导、课堂讨论、学术讲座、案例研讨等多种方式相结合,使学生通过设计构思、设计方案、设计发展、设计讲评等几个教学环节,完成对整体教学内容的掌握;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平等讨论风气的培养,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学术见解。同时实施借助于现代教育启发式、探究式、互动式教学方法,充分调动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动性,发现学生个性,拓展学生思维,促使学生完善个人创意。
3.4 鼓励学生参与科研活动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科研活动有利于促进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科研能力的全而提升;有利于使学生从设计理论中走出来,加快培养成为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教师应该抛弃传统教学观念对学习的认识,通过创新课题、毕业论文(设计)等形式指导学生课外学习,加深学生对科研成果与课程教学内容关联性的理解。在科研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应鼓励教师将科研内容的一部分交由学生独立研究并参与各级各类设计竞赛活动。在科研项目的中报过程,应配备专门教师指导学生了解各类创新课题的申报程序及实施办法,同时聘请企业设计师指导学生创业训练和实践。
4 结语
时代飞速发展的今天对创新型人才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这将促使得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要随时代的发展而不断的做出改进。这也要求艺术设计教育工作者与时俱进,及时调整教学理念与方法,不断探索、创新教学模式。随着我国艺术设计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探索和研究艺术设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这对优化现有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周梦蝶.高职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的探索与时间[J].华章2011 < 13 ): 47
[2]杨建蓉.具有行业竞争力的高职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探讨.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 (18): 80
[3].孟国华,宋扬著.艺术设计基础教育的革新[M].山东美术出版社.2004(11):56
[4].刘英武.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对未来艺术设计教育的影响[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0(9) :18
作者简介
孙金彪(1985-),男,硕士,馆员,武昌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