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风险管理对肿瘤内科护理质量的影响以及减少不良事件发生的效果
卞丹阳 耿丽 张丽萍
【摘要】目的 分析在肿瘤内科护理工作中采取护理风险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护理风险管理。结果 观察组发生的药物外渗、静脉炎、压疮以及跌倒等不良事件发生率均较对照组显著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肿瘤内科患者护理中通过开展护理风险管理,可降低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并提升护理效果。
【关键词】肿瘤内科;护理风险管理;护理质量;不良事件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9.27..01
风险管理是一种全新的管理程序,可对现存潜在的医疗风险进行有效识别、评估及处理,有助于降低医疗风险事件发生率,同时可降低由于风险事件发生对于医患形成的损害。肿瘤内科患者多数均接受放化疗,在治疗期间容易产生副损伤,加上患者疾病本身的影响,患者容易产生较大心理压力。一方面可能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另一方面也容易出现护理风险事件。与此同时患者由于长时间患病其身体较为虚弱,同时可能伴随其它病变,因此进一步增加了护理过程中风险事件的发生率[1]。本文将就肿瘤内科护理中开展护理风险管理的临床价值进行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院内肿瘤内科2016年1月~2017年6月止诊治的78例肿瘤病人为回顾分析对象,以数字法对入组病人随机分组,定义为观察组、对照组。观察组:包括患者39例,男21例,女18例;年龄42~86岁,平均(64.2±0.3)岁;肺癌患者17例,食管癌患者3例、肝癌患者11例,胃癌患8者。对照组:包括患者39例,男23例,女16例;年龄40~87岁,平均(63.8±0.4)岁;肺癌患者14例,食管癌患者5例、肝癌患者10例,胃癌患10者。两组入组对象的上述资料比较均衡度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护理,措施有常规的病情监测、用药指导,并给予常规健康宣教等;观察组开展护理风险管理,措施如下:(1)护理风险的识别:首先需要对肿瘤內科护理工作中的风险来源进行评估与识别,主要包括肿瘤患者的体质虚弱、病情变化快且较为危重,多数患者合并各类系统性疾病且病情错综复杂。肿瘤患者多数为老年人其潜在各类并发症较多,部分患者由于缺乏对自身疾病的认识,护理过程中依从性较差。部分护士由于缺乏护理经验对于患者病情缺乏有效的判断处理和分析能力;(2)定期组织科室护士学习关于护理工作中风险管理、护患沟通及突发事件处理等相关内容。并对科室内潜在的相关护理风险因素进行有效识别,共同分析原因并制定预防性的应对措施;(3)积极落实好岗位责任制,由护士长担任风险管理的责任人,加强科室内的护理风险管理。同时成立风险管理小组,对有关信息进行收集,在科室内定期召开关于护理工作安全管理的培训,探寻安全隐患。并制定预防性的应对措施,确保相关措施能够落实到具体岗位和人员;(4)对护理工作的具体流程进行优化,实现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对现有工作流程进行分析,明确其中存在的缺陷,防止由于工作流程的不畅引发护理风险事件。特别是应加强节假日的护理人力资源优化配置,实现分工明确。由护士长每日进行查房,确保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处理。最后还应制定肿瘤内科突发事件和护理风险的应急预案,并制定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
1.3 评价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的不良风险事件发生情况,包括药物外渗、静脉炎、压疮、跌倒等。
1.4 统计学方法
研究的相关数据均以软件SPSS 17.0进行统计和分析,其中均数标准差通过(x±s)描述,行t检验和x2检验,P<0.05代表差异之间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观察组护理期间出现的的药物外渗、静脉炎、压疮以及跌倒等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 论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积极开展护理风险管理,研究结果提示,该组患者治疗期间发生的跌倒、压疮、药物外渗以及静脉炎等不良事件发生率均较对照组明显更低。进一步表明,通过开展护理风险管理,有助于降低患者治疗期间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有助于维护患者安全性,同时可显著提升院内肿瘤内科的医护服务水平[4]。
综上所述,在肿瘤内科患者护理中通过开展护理风险管理,可降低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并提升护理效果。
参考文献
[1] 陈慧芳,姜晓娟.护理风险管理在肿瘤患者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59):378-379.
[2] 孙丽霞.护理风险管理对减少恶性肿瘤化疗患者不良事件的应用效果及价值探讨[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6,1(03):156+159.
本文编辑:赵小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