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背景下产业发展的新途径

    摘 要:目前,济南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节能减排的压力越来越大。济南走低碳发展的道路,就应当结合济南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改变传统的高碳发展模式,准确把握低碳产业发展方向,加快调整产业结构,从整体上加以推进,建立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产业体系,寻求适应济南发展的模式。

    关 键 词:低碳经济;产业体系;城市发展

    中图分类号:F12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07(2014)03-0044-07

    收稿日期:2013-07-11

    作者简介:李金泉(1962—),男,山东济南人,中共济南市委党校、济南行政学院、济南社会主义学院教研部副主任,教授,研究方向为宏观经济、产业经济。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做出贡献。”众所周知,低碳经济是在保证经济增长的基础上,通过规划和产业结构调整以及对居民生活消费习惯的引导,实现碳排放强度有所降低的经济发展模式。因此,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方面,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目前,济南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其面临的问题是:重化工业比重偏高,能源结构以煤为主,能源消费总量不断攀升,水资源、土地、煤炭、石油等资源日趋紧缺,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建设与人口、资源、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节能减排的压力越来越大。因此,加快发展低碳经济、建设低碳城市,对于将济南建设成宜业宜居的现代化省会城市和区域性中心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发展低碳经济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发展低碳经济,必须立足国情,结合本地发展实际。济南走低碳发展的道路,就应当结合济南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寻求适应济南发展的模式。要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关系。

    ⒈政府引导。低碳经济作为一种新型的经济发展模式,离不开政府的引导和扶持。国际经验表明,发展低碳经济既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更要强调政府的引导作用。实施低碳经济发展战略、形成低碳产业体系、营造低碳发展环境、推广低碳生产生活方式,政府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是要编制低碳发展规划,发挥规划的综合的引导作用,推动经济社会走低碳发展之路。要把发展低碳经济作为编制经济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的重要指导原则,确立低碳发展目标,明确低碳发展任务,制定低碳发展措施,探索低碳发展模式,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努力打造“低碳济南”,争取尽早列入国家低碳经济试点城市行列。二是要综合运用投资、产业、财税、金融、价格等政策手段,全面推进低碳经济发展。要在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发展低碳经济一系列政策法规的同时,结合济南实际,制定并实施有利于济南低碳经济发展的产业政策,引导社会资金投向低碳产业,开发低碳技术,推广低碳产品。充分发挥政府投资对社会投资的引导作用,设立低碳经济发展专项基金,采用直接投资或资金补助、贷款贴息等方式加大对低碳经济重大项目和技术示范产业化项目的支持力度。制定和实施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财税优惠和价格激励政策,建立能够反映资源稀缺程度和环境损害成本的水、电、煤等资源价格机制,运用市场机制推动企业低碳生产,激励居民低碳消费。

    ⒉以企业为主体。企业既是生产者也是消费者,这一特点决定了企业在低碳经济发展中占据主体地位,发挥主体作用。作为微观经济活动主体,企业是国民经济的细胞,是所有市场主体中最重要的单位。作为生产者,企业是推动一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是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企业对于社会的重要性和影响力,伴随其规模的扩大而不断增强,其对社会的影响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环境和个人。作为消费者,企业是能源、资源消费大户,其节能减排潜力巨大。在化石能源仍然是我国主要能源的现阶段,工业企业无疑是济南推进低碳发展的重要力量。为发挥企业在低碳经济发展中的主体作用,一方面,政府要为企业的低碳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支持,创造良好的环境,推动企业加快转方式、调结构的步伐,在低碳发展进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节能减排主体、低碳技术研发主体和低碳产品生产主体的能力,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另一方面,企业要增强社会责任感,树立低碳发展理念,主动承担低碳发展责任,积极完成节能减排目标,加大低碳技术和低碳产品的研发和投入力度,自觉淘汰落后产能,减少污染物和二氧化碳排放量,抢占市场竞争的战略制高点。

    ⒊科技支撑。低碳经济的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和节能技术的推广应用,其核心是新能源技术、节能减排技术、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科技创新在发展低碳经济中起着支撑、引领作用,提高能源利用率、开发新能源、推行低碳消费和增加碳汇,都离不开先进的科学技术。在淘汰落后产能的空间逐渐缩小,而第三产业在产业结构中的比重增加缓慢的情况下,发展低碳经济更要重视依靠科技创新驱动,发挥科技的支撑作用。一要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加快低碳技术和产品研发、推广的产业化进程,提高高新技术产业和节能环保产业占GDP的比重;二要加大能源高效利用、清洁利用技术和节能减排技术的研发投入力度,大力开发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太阳能、风能、地热能和生物质能产业,减少化石能源使用量,优化能源结构;三要建立和完善节能减排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体系,发展科技中介服务,推进官产学研合作,拓宽国内外科技交流、合作渠道,加快低碳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推进低碳经济发展。

    ⒋公众参与。低碳经济既是经济问题,也是社会问题。发展低碳经济涉及到生产领域和生活领域的各个方面,除了政府的引导和企业的积极行动以外,还需要社会公众的广泛参与。只有公众的理解、支持和广泛参与,低碳经济的发展才有坚实的社会基础,才能有效推进“两型”社会建设。要充分发挥媒体的作用,广泛宣传低碳经济知识和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性,深入开展低碳发展示范创建活动,提高公众对发展低碳经济、应对气候变化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自觉参与低碳社会建设;要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珍惜能源资源,坚持勤俭节约、合理消费,反对盲目攀比、奢侈浪费,营造发展低碳经济的文化氛围和社会环境;要倡导低碳生活、低碳消费方式,积极使用低碳产品,不用或少用一次性商品,实现物品重复利用,培育低碳行为习惯;要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公众参与的长效机制,培养和提高公众的参与意识,调动公众参与的热情和积极性,开展低碳社会全民行动。

    二、构建具有济南特色的低碳产业体系

    走低碳发展道路,就要改变传统的高碳发展模式,准确把握低碳产业发展方向,加快调整产业结构,从整体上加以推进,建立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产业体系,寻求一条适宜济南低碳发展的路径。

    ⒈大力发展总部经济。总部经济是依托信息网络重新配置资源,提高管理效率,降低交易成本而创造价值的经济形态。总部经济具备低碳经济“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基本特征。发展总部经济可以为中心城市带来税收、产业、消费、就业、社会资本等多种经济效益,有利于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中心城市知名度和美誉度。济南市作为省会和区域性中心城市,拥有众多的高校科研单位和高素质的人力资源,具备发展总部经济得天独厚的优势。要结合省会都市圈建设,把发展总部经济作为转方式、调结构和提升文化品位的战略选择,加快中央商务区、金融服务区规划建设,着力培植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总部,建设低碳经济总部基地,带动服务业发展,提升城市功能形象,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增强中心城市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带动能力。依托大学科技园,建设工业设计基地,发展文化创意产业。

    ⒉形成高端、高质、高效的工业体系。工业是二氧化碳排放的主要来源,目前,济南市工业碳排放量占总量的比重已达60%以上,因此,减少工业碳排放是发展低碳经济的关键。应采取有效措施,努力形成以绿色低碳为特征的高端、高质、高效的工业体系,实现主导产业高端化、新兴产业规模化、传统产业品牌化。一是发展电子信息产业。以创建中国软件名城为契机,加快软件技术产业基地、国家信息通信国际创新园等载体建设,发挥重点产业园区和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加快发展电子信息制造业、软件业与信息服务业。依托高新技术开发区,大力发展电子信息制造和半导体产业,打造国内重要的电子信息和半导体产业基地。壮大计算机与通讯设备制造业规模,以浪潮等骨干企业为龙头,建设全国最大的服务器及计算机外围设备生产基地。发展下一代通信网络、下一代互联网、物联网等,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提升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水平。二是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要以龙头企业为依托,突出发展高端智能装备和数控机床,推动产业集群发展,拉长产业链条,带动机械装备产业向高端发展。东部以重汽集团等龙头企业为依托,发展交通装备产业链条。西部以二机床、石油济柴等重点企业为依托,建设装备制造业基地。高新区主要推进数控机械、高端电力设备、风电设备、轿车产业园的聚集发展。三是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新能源、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切实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和经济效益。在新能源领域,应重点发展太阳能集热、光伏发电、生物质能、地热能和风能技术,加快产业化和项目建设。在新材料领域,应重点发展LED半导体照明、氟材料、新型有机高分子材料、环保节能节材建筑材料等产业。在生物医药领域,应重点发展化学药物制造、中药产业化、生物制药等产业。在节能环保领域,应重点开发、推广一批有关节能节水、环保、循环经济的关键技术和装备。依托高新区新能源汽车产业园区,加快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四是推进传统产业低碳化。重点抓好钢铁、电力、石化、化工、建材产业的节能减排和低碳化改造,大力发展轻工、服装等传统低碳产业,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

    ⒊发展现代服务业。现代服务业具有智力密集、附加值高、资源消耗低和环境污染少等特点,是发展低碳经济的重点领域。要加快国家首批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建设,打造全国性信息服务中心、全国性现代物流中心、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区域性文化旅游中心和区域性商务会展中心,提高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一是大力发展信息服务业。提升信息传输服务产业的地位,发展壮大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突出发展信息技术服务、软件、服务外包、动漫游戏、物联网等产业,促进信息服务业与其它产业的融合与互动发展。二是发展现代物流业。要加快物流园区建设,实施盖家沟、担山屯、郭店等三大物流园区和国际集装箱分流中心以及空港、邢村、桑梓店等物流中心的规划建设和改造提升,大力发展商贸物流、制造业主导产业链物流和航空物流,加快建设面向全国的区域性物流中心。三是发展现代金融业。要大力发展绿色金融、低碳金融,鼓励金融机构开展低碳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建设“绿色银行”,发展“绿色信贷”,构建与现代产业相适应的金融服务业体系,在促进低碳经济发展中实现自身更好的发展。四是发展文化旅游和商务会展业。要突出泉城特色,加快旅游资源整合,培育一批旅游产品和旅游精品线路,增强接待能力、辐射能力和集散能力,建设国内外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和集散地。要不断拓展会展资源,打造会展名城,推动商务会展业的规模化、品牌化,推进区域性商务会展名城建设。五是发展节能服务产业。节能服务产业对推进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的作用日益突出,服务范围已扩展到工业、建筑等多个领域。要引导、鼓励重点用能单位利用技术优势和管理经验,组建专业化节能服务公司,加快节能新技术、新产品的推广、应用,不断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⒋发展低碳农业。低碳农业是低碳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进农业产业化过程中,农业整体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量不断增加,节能减排的矛盾日渐凸显,因而农业低碳化势在必行。发展低碳农业,必须与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推进农村新能源项目建设,大力推广太阳能集热、沼气综合利用和节水灌溉等技术,提高新能源、新技术的应用水平。走有机生态农业之路,提倡少用化肥、农药,降低农业生产过程对化石能源的依赖,减少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中的碳足迹。要推行农作物综合利用和循环利用,把沼气建设与改厨、改厕、改圈结合起来,将生活垃圾、牲畜粪便、作物秸秆发酵成沼气,变废为宝,美化环境。推广秸秆利用新技术,用秸秆作土壤基肥或生物质有机肥。以秸秆为原料加工生产纤维板或秸秆炭燃料,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加强农业节能、节地、节水、节肥等工作,从整体上降低生产成本,保护生态环境,增强土壤固碳能力,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

    三、构建低碳产业体系的关键环节

    ⒈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济南经济发展处于工业化中后期,重化工比例很高,能源消费构成中工业能耗占比大,能效较低,节能潜力大,因而提高能源利用率不仅重要而且现实可行。在工业企业,应大力推广提高能效的先进生产技术和设备,淘汰落后的生产工艺和设备。对采用高能效技术与设备的企业给予相应的激励。制订合理的能源价格,有效抑制能源过度消费,用价格杠杆优化高耗能项目的产业布局,严格控制新上高耗能项目。加快高新技术等低能耗产业的发展,采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以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进一步完善产业发展政策,增加工业能效投资,发展节能技术,强化节能措施,将能源效率指标作为产业发展政策的重要量化指标并将其落实到产业发展的全过程中。

    ⒉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济南市能源需求量不断增大,能源供求矛盾日益突出。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既是缓解矛盾的有效措施,也是发展低碳经济的基本要求。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扎实推进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加快风电技术开发和项目建设,推进风电技术产业化,做好风电项目的论证和储备工作,争取在风电建设领域取得新的突破。积极推进太阳能利用,发展太阳能热利用产业集群,加快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建设。加快开发地热资源,发挥济南地热资源储量丰富的优势,进行工业利用、地热采暖、地热发电等。推进生物质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推广能源作物种植,研发生物质燃料,推广沼气、农林废弃物气化碳化和压缩成型技术,提高可再生能源在农村生活用能中的比例。推进智能电网建设,提高可再生分布式电源的利用率和供电的安全可靠性。

    ⒊引导低碳消费。要大力宣传、普及低碳经济知识,倡导低碳生活,遏制奢侈浪费,推广、应用低碳技术和产品。加快太阳能热利用和光伏技术、新型建筑节能材料、可再生能源等在城乡建筑领域的应用,逐步扩大覆盖面。推广高能效空调和冰蓄冷技术,加快中央空调系统改造。推行阶梯式电价、水价,引导居民厉行节约,在日常生活中自觉节约用电、用水、用气。通过政府补贴的形式,鼓励使用节能灯、太阳能热水器和节能家电,淘汰耗能大的家电。引导公众树立绿色出行理念,鼓励购置节能环保型小排量汽车,尽量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和自行车出行,强制淘汰高耗能、高排放的老旧汽车。党政机关要做出表率,在政府采购、公务招待、办公耗能等方面严格执行国家相关规定,严禁铺张浪费。

    ⒋增加自然碳汇。增加碳汇是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环节。发展碳汇不仅可以赢得经济发展空间,还可以通过市场机制创造经济效益。就济南市资源禀赋情况看,增加碳汇的重点是发展林业。有研究表明,森林每生长1m3的蓄积量,平均能吸收1.83t二氧化碳。因此,要把建设森林城市与增加林业碳汇结合起来,按照建设森林城市的发展规划,利用道路绿化、河道绿化等拓展绿化空间,提高城市森林覆盖率和碳汇能力。要深入开展林业碳汇研究,加快培育二氧化碳吸收率高的树种和品种,大力推进碳汇造林,加强林业生态建设和管理,扩大造林面积,提高单位面积森林蓄积量。积极发展农业碳汇和湿地碳汇,增加湿地和农田土壤碳贮存,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四、促进低碳产业发展的支撑保障体系

    ⒈政策法规体系。政策法规是发展低碳经济的制度保障。要贯彻落实好相关的政策法规,尽快编制《济南市低碳经济发展规划》。

    ⑴出台与低碳经济配套的政策法规。我国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加大了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的立法力度,先后颁布了节约能源、可再生能源、清洁生产、循环经济等法律。山东省也相继出台了多部节能、环保地方法规。为有效推进低碳经济发展,济南应在贯彻落实国家法律法规的同时,结合实际,制定配套的地方政策法规,建立健全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政策法规体系。应抓紧出台《济南市关于加快发展低碳经济的实施意见》,从产业、财政、金融、税收、价格和政府采购等方面出台有利于低碳经济发展的政策。要完善低碳经济产业政策,提高高耗能、高排放、高污染企业的准入门槛。要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实施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财政转移支付、税收减免和贴息贷款等政策,促进新能源、节能技术和产品的开发与推广。要发挥价格杠杆作用,引导全社会低碳生产和低碳消费。要探索低碳产品认证和碳排放标识制度,将低碳产品纳入政府采购优先序列。要鼓励节能服务公司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方式实施节能改造项目,根据项目规模和成效给予一定的资金补助或奖励。要鼓励企业和民间组织出资营造碳汇林或自愿购买森林碳汇。

    ⑵编制《济南市低碳经济发展规划》。为实现济南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应组织力量做好《济南市低碳经济发展规划》编制工作,明确今后一段时期济南市发展低碳经济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确立发展低碳经济的战略目标、战略重点并制定相应的保障措施。要强化低碳发展理念,把发展低碳经济与转方式、调结构紧密结合,突出规划的科学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要加快实施低碳经济重点工程,落实相关的配套措施,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向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模式的转变。应创造条件成立区域性碳交易所,鼓励碳金融创新,支持碳产品期货通过交易所利用碳衍生品进行交易。

    ⒉技术创新体系。要加快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低碳技术创新体系, 加大低碳技术创新投入力度,激发企业低碳技术创新活力,深化官产学研合作,推进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

    ⑴激发企业低碳技术创新活力。以创建创新型企业为抓手,激发企业低碳技术创新活力,推动企业成为低碳技术研发、经费投入和低碳创新成果应用的主体。充分发挥企业在低碳技术创新中的作用,围绕产业和产品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新能源和节能技术,推动低碳技术成果产业化。支持大型企业或骨干企业创建一批企业技术中心和工程研究中心,提高企业的研发能力和产业化水平。组织实施一批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领域,解决制约低碳发展问题。实施一批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项目,支持企业开展国际科技合作,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产品,通过消化、吸收、再创新实现国产化。实施一批重大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支持企业在重点行业和领域实施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推动低碳企业的集聚,培育壮大低碳产业集群。

    ⑵深化官产学研合作。发挥政府的组织协调和引导作用,整合高校科研单位的优势资源,深化官产学研合作,促进企业开展低碳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加快企业技术创新联盟建设,引导驻济高校和科研院所发挥科技创新的生力军作用,与重点、骨干企业建立各种形式的技术合作联盟,形成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解决制约企业发展的技术难题。组织实施“城校合作工程”,注重良性互动发展,重点支持对产业发展具有重大促进作用的产学研合作项目,帮助企业提升产品研发的质量和水平。引导高校、科研院所依据企业的技术需求,开展科技攻关和新产品开发,推动重大低碳技术创新成果的应用,促进企业产品结构优化和低碳化。引导驻济高校建立中小企业服务中心,推动高校与济南市中小企业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全方位的科技服务。联合建立技术研发平台,研发低碳技术,倡导低碳设计,降低产品在制造、储运、流通、消费、回收等各个环节的物耗和能耗。支持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合作,研发二氧化碳捕捉和封存(CCS)技术,推动二氧化碳“变废为宝”。开展智能电网、高性能电力存储技术的研发,为推广应用新能源创造条件。

    ⑶推进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当前,发达国家占据着低碳经济主导权和低碳技术制高点,正在从产业、能源、技术等多个方面做出一系列重大政策调整,以推动经济发展的低碳转型,并向全球进行“技术输出”和“模式输出”。例如进入欧盟市场的产品必须获得“低碳”通行证。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必须加强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把握低碳经济发展新动向。要加强国际科技交流平台建设,坚持“请进来”和“走出去”并举,举办各种科技经济论坛,开展低碳经济学术技术交流。要加强与海外学人、科技团体的联系, 提升低碳技术和产品研发水平。抓住济南市政府与英国牛津大学合作开展低碳经济战略规划研究项目的契机,从标准制定、产品研发、产品认证等方面开展务实合作,为创建低碳经济试点示范城市奠定基础。

    ⒊中介服务体系。低碳技术研发及产业化、低碳产品推广应用都离不开社会中介服务。要建立区域性碳交易市场,培育社会中介服务机构,搭建中介服务平台,推动低碳经济健康发展。

    ⑴建立区域性碳交易市场。目前,碳排放权已成为可在国际市场交易的商品,基于碳交易的金融创新产品层出不穷的现实,国际碳排放权交易已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全球已建立了20多个碳交易平台,遍布欧洲、北美、南美和亚洲市场。我国京、沪、津、深等城市已建立了相关机构,为开展碳排放权交易做了必要的准备。济南作为省会城市,要及早谋划,发挥区位优势,探索建立区域性碳交易市场,创造条件引入碳交易机构,争取在碳交易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针对碳排放配额交易和项目交易等方式,组织力量开展课题研究,提出建立碳交易运行机制的可行性方案;建立碳交易市场,先期开展节能量交易,适时推出碳排放权期货、期权交易。

    ⑵培育社会中介服务机构。社会中介服务机构在发展低碳经济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要按照专业化、市场化、社会化的发展方向,兴办各类社会中介服务机构,完善低碳经济中介服务组织体系。引导企事业单位围绕节能减排、科技管理、市场营销、人才、信息、金融、法律等方面的需求,设立中介服务公司。同时,大力培育民间组织,壮大社会中介服务机构队伍。建立社会中介服务行业协会,加强行业自律,维护市场秩序。建立社会中介服务职业资格证书管理制度,加强业务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加强生产力促进中心、科技咨询评估等科技中介机构建设,拓展业务范围,提高服务质量,促进低碳技术研发和产业化。营造社会中介服务机构发展的良好环境,推动社会中介服务品牌化、规范化、国际化。

    ⑶搭建社会中介服务平台。加强节能低碳服务平台建设,开展能源审计、监测、评估、合同能源管理等服务。发展电子政务、电子商务,运用数字信息技术,提升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的效率。建立“创新驿站”, 搭建成果转化交易平台,健全技术转移网络,挖掘企业技术创新需求,支持企业技术创新和跨国技术合作,帮助企业解决创新发展中遇到的难题,提高低碳科技成果转化率。建立低碳经济产业技术联盟,开展新能源和节能技术的联合攻关、产品研发,推动新技术、新产品的产业化和推广应用。发挥节能服务行业协会的作用,提高行业整体素质,开展节能咨询服务、低碳产品认证和低碳技术推广工作。

    ⒋人才智力支撑体系。人才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要加快推进人才资源整体性开发工作,完善人才工作机制,培育企业家群体和创新团队,为发展低碳经济提供人才智力支持。

    ⑴推进人才资源整体性开发。实施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战略,完善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充分发挥政府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作用,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人才工作格局。落实人才发展规划,全面推进人才资源的整体性开发,统筹各类人才队伍建设。着力抓好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等队伍建设,提高济南市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落实科学人才观,发挥省会优势,整合驻济高校、科研单位的人才智力资源,通过评选“泉城学者”、济南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和济南市首席技师选拔等,培育、造就一批优秀科技创新人才。

    ⑵完善人才工作机制。围绕用好、用活人才,完善政府宏观管理、市场有效配置、单位用人自主、人才自主择业的人才管理体制,营造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的人才制度环境。要立足于人才工作机制创新,全面提升人才工作成效。要创新人才培养开发机制,以提升素质和创新能力为核心,在实践中锻炼培养人才。创新人才评价发现机制,以品德、能力和业绩为导向,改进评价方式,实行分类评价。创新人才选拔任用机制,坚持以用为本,推动人尽其才、各展所长,最大限度地发挥人才的作用。创新人才流动配置机制,发挥市场在配置人才资源方面的基础性作用,促进人才有序流动和优化配置。创新人才激励保障机制,完善分配、激励、保障制度,体现人才价值,激发人才活力,维护人才的合法权益。加大各类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和培训工作力度,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

    ⑶培育企业家群体和创新团队。低碳技术研发和低碳产业发展需要大批企业家和创新团队协力推进。因此,要把培育企业家群体和创新团队作为人才工作的重中之重。要探索企业家成长规律,学习、借鉴青岛市培育企业家群体、促进经济快速发展的经验,营造良好的创业发展环境,培育、壮大企业家群体。加大高层次创新人才引进力度,实施“5150”引才计划及“百千万海内外人才引进工程”,依托园区和骨干企业,引进科技领军人才,打造一批创新能力强、竞争优势突出的优秀创新团队,吸引大批优秀人才和留学人员来济南创业,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升城市竞争力。加强思想库建设,促进领导决策科学化。营造浓厚的崇尚创新、宽容失败、开放包容、争先创优的文化氛围,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健康成长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十八大报告辅导读本[M].人民出版社,2012.

    [2]济南市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R].2012.

    [3]济南市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R].2013.

    [4]济南市第十二个五年规划[M].2011.

    [5]中国科学院.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探索中国特色的低碳道路[M].科学出版社,2009.

    (责任编辑:高 静)

相关文章!
  • 基于企业文化的国企思想政治工

    陈广梅中图分类号:D641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1145(2019)4-081-02摘 要 新形势下,党对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需要

  • 一次为中国革命延续火种的伟大

    朱强今年11月12日是我国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在孙中山先生早期的革命生涯中,有一段流亡海外的经历,这段经历见证了

  • 周强:在县域治理中发挥好司法

    大数据时代,司法案件运行情况成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晴雨表。法院将海量案件信息进行大数据分析,从刑事案件判断治安状况,从民商事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