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高考需求的化学课堂教学效果优化探索
茅红艳
在高考改革的大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师应当充分分析教学特点,基于高考需求,做好巩固基础知识的指导、课堂教学方法的优化,以及实验方式的调整等工作,用以保证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学生学科素养的进步,从而使学生突破思维局限,拥有更加理想的实践操作能力来适应高考需求.
一、巩固基础知识的指导
我们从知识构建的层面进行分析,可以自然地发现:知识的构建并非静态形式,而是具有明显的动态延续特征.为此,教师应当关注学生在动态中的各种变化,而不是急于让学生接受知识结果本身.如果有个别学生存在接受能力较弱的问题,那么教师需要在课堂上增加论证与推敲的时间和空间,并充分注意到知识生成的规律和高考试题的模式特点,以更为合理化的方式传授基础知识.
二、课堂教学方法的优化
除了全面关注基础知识,教师还应对课堂教学方法的优化问题进行充分考虑,从而让优质减负的教学特色得以展现.为此,教师在课堂上要尽量保证学生对各个知识点的深入理解,避免过多安排课外作业.适当增加研究型学习的指导,就是一种效果比较突出的优化方式.例如,当遇到Cu与浓H2SO4进行反应的探究内容时,教师可以使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研究型学习,让各小组如下图所示,对实验探究计划进行设计.
Cu和浓H2SO4反应装置(未标固定仪与酒精灯)
学生在进行实验时,选择CCl4、细铜丝、澄清石灰水、品红溶液、浓H2SO4以及NaOH溶液等,将铜丝卷成螺旋形,铜丝的一头置于浓H2SO4溶液之中,而另一头则裸露在液面以外……通过这种研究型学习模式,学生可以观察到:如果没有加热,那么液体不会发生變化,如果保持加热,那么液体之中的铜丝会有变黑现象发生,同时液体内存在气泡,并会出现黑色细小颗粒从铜丝表面进入到浓硫酸溶液之中的现象.此时学生会出现疑问:在实验过程中所产生的黑色物质是什么?学生还可能会发现另外的现象:将溶液中的黑色细小颗粒在稀硫酸和蒸馏水水洗及干燥后,放到氧气流加热再冷却后,其重量减少……同时还有与之有关的问题:如图中所示,长导管的功能是什么?A试管在加热时出现白色烟雾,并且在最初析出淡黄色固体,持续加热后淡黄色物质消失,我们该怎样表示在此过程中的化学反应方程式?考虑到高考需求,课堂教学方法的优化应当避免过度向课外延伸,而是尽量在课内完成,以便给学生预留出充分的自主思考与应用时间.
三、化学实验方式的调整
在高考需求课题的探索背景下,化学实验的重要性日益突出,所以教师需要增加实验的分量.另外,高中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理与参与心理,其学习化学的原始动机通常会与情感兴趣糅合为一体.从这个角度上讲,高中化学课堂教学需要让学生在关注实验与参与实验中提取出更适于应对高考试题的能力,让其在此过程中产生持久的兴趣,并把兴趣转化为不竭的学习动力.举例来说,当学习至“化学电源”的知识时,相应的探究活动中包含氢氧燃料电池制作内容.有些教师会因为氢氧燃料的讲解难度过大,同时实验准备工作过于烦琐,而采取直接讲解实验的办法,并自认为如此做法能够使学生节约时间用于习题训练.实际上因为学生此前比较期待此实验,同时也有许多关于氢氧燃料电池的问题,所以教师若能将学生带入到实验情境中去,那么学生将有机会在较短的时间内对明显的实验现象进行观察,这样会迅速使学习兴趣转化为学习动力,并使思维与能力得到发展,直观感受到氢气或者其他类型的可燃气体在和氧气发生反应时,点燃并非是必须的途径.另外,学生也将在实验中感受到:燃料电池是原电池的特殊形式,类似于锌铜原电池之中锌腐蚀速率加快一样,可以使化学反应速率得到提升,保证化学能转化为电能,而非燃烧状态下的化学能转化为热能.此种基于实验的认知方式,对于学生认知能量转换内容,适应高考特点将大有帮助.
总之,在当前的高考制度下,高中化学教师为了实现课堂有效教学的目标,一定要充分注意到学生主观能动性如何更好地发挥这一问题,从基础知识巩固、课堂教法优化以及实验教学方式调整等多个角度,全面备战不远的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