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近代早期法国贵族的决斗文化
张晨思
摘 ?要:本文试图探讨决斗在贵族之中的盛行以及虽禁不止的现象所体现出的近代早期法国的贵族文化。
关键词:近代早期;法国贵族;决斗
欧洲源远流长的贵族文化中,决斗是贵族精神最重要的表现之一。司法决斗早在中世纪就已盛行,但此时的决斗还并非是贵族的专利,而是作为解决冲突的方式,被法庭所认可。在近代早期,决斗虽禁未止,其性质从中世纪的司法逐步转变为近代早期的荣誉决斗,并在贵族中逐渐形成一股难以遏止的风尚。继承于中世纪骑士马上比武的制度,荣誉决斗成为近代早期贵族的特权,与司法决斗不同,这时的决斗不再需要法庭或国王的指派,不再选择公共场合进行,且不再以解决法律纠纷为目的,而是为了恢复名誉与尊严私下进行的武力决斗。下文考察的视角从近代早期法国贵族的集体文化出发,试图解释决斗在贵族中盛行并且屡禁不止的现象所体现出的贵族心态与当时政治、社会特点之间的联系。
一、为荣誉而战
中世纪的司法决斗体现着欧洲的尚武精神、虔诚信仰,也体现出当时法制的缺陷和野蛮行为的残留,这时关于决斗的规则已有详细的规定,失败的一方即使真有冤屈也在法律程序上输掉了官司,相信上帝的公平和对武力的崇尚是这种制度得以存在的心理原因。然而进入近代早期,欧洲各国都纷纷废除了这项制度,决斗也不再受到官方的认可,此时从意大利兴起了一种新的风尚,即贵族之间为维护自身尊严与荣誉而进行的私人决斗,决斗的性质发生转向,荣誉决斗成为贵族的特权并在法国迅速形成潮流。荣誉至上是近代法国贵族文化中的核心概念之一,这与中世纪以来的骑士准则是息息相关的。在宗教革新持续、内战冲突不断等社会转型时期的形势下,荣誉的概念也不断变化甚至重塑。近代早期法国贵族的荣誉观念与男子气概相关,总体来看体现在:虔诚及人格中的圣洁;体现贵族社会地位和等级的生活品质;以美德和勇气为基础的个人声誉;以特权和优待所体现出的优越性。这种为荣誉而战的观念在决斗者的挑战信以及有所纪录的决斗者的对话中得到充分的体现。
二、军事国家与暴力特权
前文提到司法决斗在中世纪并非贵族的专利,平民也可以通过法定程序通过决斗解决争议,而到近代早期,随着司法决斗合法性的废止,决斗成为了贵族的一种特权,而这一事实本身更促进了决斗在贵族中的流行。对于贵族来说,在国家立法禁止暴力行为的情况下,决斗成为他们为体现自己优越性的又一种方式,体现着自身的特殊性和社会地位。他们自幼学习剑术,将携带武器作为自身特有的权力,并将为荣誉而进行的杀戮视为是值得尊重的。对于旧贵族而言,在近代社会其地位、权力受到威胁的情况下,决斗是其保持自身与众不同的社会身份的方式,是贵族特有的权力;对于新贵族而言,他们也需要用这样的方式在社会结构的变化中宣示自身的地位。根据法国历史学家穆尚布莱的看法,这种将暴力行为视为自身独有特权从而获得优越感的群体观念与近代早期欧洲军事国家的崛起有着密切联系。
要在决斗中获胜要求决斗者具备精湛的剑术和无畏的勇气,这正是军事国家所需要的军人所必须的战斗力,是军事国家崛起的必须。从这个角度来说贵族对决斗的要求符合国家利益,而决斗追求荣誉与勇气的价值观与军事国家的需要也是相符的,然而决斗所造成的无谓死伤又是王室不能接受的,于是造成一种复杂矛盾的景象,即王室不断下达禁令制止决斗却并没有按照法令的规定严格惩罚决斗者。王室对决斗者惩罚的执行不足自然是造成决斗虽禁不止的一方面原因,然而从贵族心态的角度出发,他们又为何视王室禁令于不顾,始终坚持决斗呢?
三、军人身份与暴力正义化
近代早期的法国是绝对君主制发展、国家权力扩张的时期,然而在禁止决斗的问题上,君主的绝对权力却没有得到有效的发挥。亨利四世在位期间,“虽然屡次颁布饬令禁止决斗,贵族进行决斗的次数却呈现大幅的增长,据统计从1589到1607年间有不少于4000名绅士在决斗中丧生。” 这其中体现了王权与贵族之间始终存在的合作与斗争的关系,也与宗教战争以来因为信仰的冲突与内战中形成的贵族的暴力正义化和叛逆正义化的观念相关。一方面,因为决斗为法律所禁止,进行非法决斗具有一定的冒险性,这反而对贵族,尤其是那些年轻贵族产生了新的吸引力。另一方面,法国贵族的暴力文化形成于军事职业化的过程中,出于对军人身份的认同他们崇尚军事冒险,因而在社会文化生活中进行暴力活动,培养个人军事能力,参与内战,试图以此来实现自己的军事抱负或追求政治利益。在战争中形成的观念使贵族认为出于维护家族、荣誉和社会体系的一切暴力行为都是英雄主义的正义行为,这种暴力正义化的观念也为不顾王室态度坚持进行决斗提供了理论支持。
出于荣誉至上的观念、对暴力权力的信仰造成了近代早期法国史中贵族决斗屡禁不止的现象,随着决斗武器的变化、贵族阶级的衰落和社会观念的不断进步,法国决斗经历了极为漫长的过程才逐渐湮没于历史潮流之中。
参考文献:
[1] 荀峥译,[英]约翰·米林根著,《西方决斗史》,中央编译出版社,2012年版,第33页。
[2]参见阎照祥,《英国近代贵族决斗析要》,《世界历史》,2011年第6期。
摘 ?要:本文试图探讨决斗在贵族之中的盛行以及虽禁不止的现象所体现出的近代早期法国的贵族文化。
关键词:近代早期;法国贵族;决斗
欧洲源远流长的贵族文化中,决斗是贵族精神最重要的表现之一。司法决斗早在中世纪就已盛行,但此时的决斗还并非是贵族的专利,而是作为解决冲突的方式,被法庭所认可。在近代早期,决斗虽禁未止,其性质从中世纪的司法逐步转变为近代早期的荣誉决斗,并在贵族中逐渐形成一股难以遏止的风尚。继承于中世纪骑士马上比武的制度,荣誉决斗成为近代早期贵族的特权,与司法决斗不同,这时的决斗不再需要法庭或国王的指派,不再选择公共场合进行,且不再以解决法律纠纷为目的,而是为了恢复名誉与尊严私下进行的武力决斗。下文考察的视角从近代早期法国贵族的集体文化出发,试图解释决斗在贵族中盛行并且屡禁不止的现象所体现出的贵族心态与当时政治、社会特点之间的联系。
一、为荣誉而战
中世纪的司法决斗体现着欧洲的尚武精神、虔诚信仰,也体现出当时法制的缺陷和野蛮行为的残留,这时关于决斗的规则已有详细的规定,失败的一方即使真有冤屈也在法律程序上输掉了官司,相信上帝的公平和对武力的崇尚是这种制度得以存在的心理原因。然而进入近代早期,欧洲各国都纷纷废除了这项制度,决斗也不再受到官方的认可,此时从意大利兴起了一种新的风尚,即贵族之间为维护自身尊严与荣誉而进行的私人决斗,决斗的性质发生转向,荣誉决斗成为贵族的特权并在法国迅速形成潮流。荣誉至上是近代法国贵族文化中的核心概念之一,这与中世纪以来的骑士准则是息息相关的。在宗教革新持续、内战冲突不断等社会转型时期的形势下,荣誉的概念也不断变化甚至重塑。近代早期法国贵族的荣誉观念与男子气概相关,总体来看体现在:虔诚及人格中的圣洁;体现贵族社会地位和等级的生活品质;以美德和勇气为基础的个人声誉;以特权和优待所体现出的优越性。这种为荣誉而战的观念在决斗者的挑战信以及有所纪录的决斗者的对话中得到充分的体现。
二、军事国家与暴力特权
前文提到司法决斗在中世纪并非贵族的专利,平民也可以通过法定程序通过决斗解决争议,而到近代早期,随着司法决斗合法性的废止,决斗成为了贵族的一种特权,而这一事实本身更促进了决斗在贵族中的流行。对于贵族来说,在国家立法禁止暴力行为的情况下,决斗成为他们为体现自己优越性的又一种方式,体现着自身的特殊性和社会地位。他们自幼学习剑术,将携带武器作为自身特有的权力,并将为荣誉而进行的杀戮视为是值得尊重的。对于旧贵族而言,在近代社会其地位、权力受到威胁的情况下,决斗是其保持自身与众不同的社会身份的方式,是贵族特有的权力;对于新贵族而言,他们也需要用这样的方式在社会结构的变化中宣示自身的地位。根据法国历史学家穆尚布莱的看法,这种将暴力行为视为自身独有特权从而获得优越感的群体观念与近代早期欧洲军事国家的崛起有着密切联系。
要在决斗中获胜要求决斗者具备精湛的剑术和无畏的勇气,这正是军事国家所需要的军人所必须的战斗力,是军事国家崛起的必须。从这个角度来说贵族对决斗的要求符合国家利益,而决斗追求荣誉与勇气的价值观与军事国家的需要也是相符的,然而决斗所造成的无谓死伤又是王室不能接受的,于是造成一种复杂矛盾的景象,即王室不断下达禁令制止决斗却并没有按照法令的规定严格惩罚决斗者。王室对决斗者惩罚的执行不足自然是造成决斗虽禁不止的一方面原因,然而从贵族心态的角度出发,他们又为何视王室禁令于不顾,始终坚持决斗呢?
三、军人身份与暴力正义化
近代早期的法国是绝对君主制发展、国家权力扩张的时期,然而在禁止决斗的问题上,君主的绝对权力却没有得到有效的发挥。亨利四世在位期间,“虽然屡次颁布饬令禁止决斗,贵族进行决斗的次数却呈现大幅的增长,据统计从1589到1607年间有不少于4000名绅士在决斗中丧生。” 这其中体现了王权与贵族之间始终存在的合作与斗争的关系,也与宗教战争以来因为信仰的冲突与内战中形成的贵族的暴力正义化和叛逆正义化的观念相关。一方面,因为决斗为法律所禁止,进行非法决斗具有一定的冒险性,这反而对贵族,尤其是那些年轻贵族产生了新的吸引力。另一方面,法国贵族的暴力文化形成于军事职业化的过程中,出于对军人身份的认同他们崇尚军事冒险,因而在社会文化生活中进行暴力活动,培养个人军事能力,参与内战,试图以此来实现自己的军事抱负或追求政治利益。在战争中形成的观念使贵族认为出于维护家族、荣誉和社会体系的一切暴力行为都是英雄主义的正义行为,这种暴力正义化的观念也为不顾王室态度坚持进行决斗提供了理论支持。
出于荣誉至上的观念、对暴力权力的信仰造成了近代早期法国史中贵族决斗屡禁不止的现象,随着决斗武器的变化、贵族阶级的衰落和社会观念的不断进步,法国决斗经历了极为漫长的过程才逐渐湮没于历史潮流之中。
参考文献:
[1] 荀峥译,[英]约翰·米林根著,《西方决斗史》,中央编译出版社,2012年版,第33页。
[2]参见阎照祥,《英国近代贵族决斗析要》,《世界历史》,2011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