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问题链促进初中数学深度学习的研究
钱言午
[摘 ?要]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追求深度学习时发现,问题是促进学生的学习走向深度的重要途径;进一步的研究则发现,如果将问题上升为问题链,那学生可以在问题链的研究与分析中,更好地进行深度思考,从而走入深度学习的状态. 问题链与深度学习都是指向思维的,问题链是促进学生学习过程的有效性的,而深度学习则是描述有着思维深度的学习样态的,所以将两者联系起来是初中数学教师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 初中数学;问题链;深度学习
近来,深度学习成为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概念,教师对深度学习之所以如此关注,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当前的课堂教学中,浅层学习甚至是肤浅的学习非常普遍,师生对深度学习有着本能的追求. 实际上,深度学习原来是机器学习领域的研究内容,其原本强调建立一个能够描述机器学习机制的模型. 在深度学习引入教育领域之后,迅速引起了教育界人士的关注,作为一线教师,更加关注的是深度学习如何发生的问题. 笔者从事初中数学教学,在教学中追求学生的深度学习时发现,问题是促进学生的学习走向深度的重要途径,进一步的研究则发现,如果将问题升级为问题链,那学生可以在问题链的研究与分析中,更好地进行深度思考,从而进入深度学习的状态. 现将笔者的研究过程与结果进行一个总结,以与同行分享笔者的研究所得.
初中数学教学中问题链与深度学习的关系
深度学习的定义是复杂的,其一般被定义为“有意义的、有整体性和创造性的学习”,处于深度学习中的学生以掌握知识本身为目的,具有内在学习兴趣和积极负责的学习态度. 同时,深度学习强调构建知识关联,理解核心内容,能进行抽象、情境化表达和问题解决,能够进行自我反思、评价与管理. 当前对深度学习的基本认识是,深度学习是有别于浅层学习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且被认为是实现核心素养落地的重要途径.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初中学生由于较大的应试压力,课堂上常常处于知识的简单识记与运用状态,这是典型的浅层学习,深度学习可以打破这一现状,可以让学生的学习过程更加高效,这个高效不仅体现在知识的学习与运用上,更体现在培养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上,也体现在其能够提升学生学习品质上.
至于问题链,通常是指教师为了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针对学习过程中将要产生的或可能产生的困惑,将教材知识转化为层次鲜明具有系统性的一连串教学问题. 在一个良好的问题链中,每一个问题既相对独立,同时又具有一定的关联.
笔者通过研究发现,问题链的运用,可以驱动学生持续高效地思维,从而体现深度学习的意义性、整体性和创造性,同时保证学生学习的关联性与建构性. 所以将问题链与深度学习结合起来,可以打开初中数学教学研究的新思路. 同时,问题链与深度学习的联系,可以为深度学习的理解与运用寻找到一个有效的突破口. 深度学习不是简单地给学生的学习增加难度,尤其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一味地增加难度,非但达不到应有的深度,还会让学生感觉数学难学,从而丧失学习数学的兴趣. 而通过问题链的运用,给学生提出循序渐进的问题,让学生的思维由浅入深,这样就可以促使学生的学习由浅入深,从而实现深度学习.
由此可见,问题链与深度学习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利用问题链来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在理论上是可行的.
运用问题链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案例分析
那么,具体到教学实践中,问题链又是如何促进深度学习的发生的呢?首先,教师应当认识到,问题链本身有两种常用的设计方式,即“分层设计”与“逐级设计”. 所谓分层设计,就是基于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虽然是面向不同层次学生设计的问题,但由于问题之间本身也具有联系,从而形成一个问题链;而逐级设计则是相对于知识点而言的,基于知识形成过程的难易程度,教师设计一些能够促进学生思维递进的问题,从而形成一个良好的问题链. 这两种设计思路各有优缺点,前者关注学生但容易忽视知识之间的逻辑,后者面向知识但容易忽视学生尤其是不同层次学生的接受能力. 笔者在研究中,基于这两种问题链的设计方式进行了改进,主要是结合教学经验(来源于对学生的研究),去设计有层次性的问题,这样就使得学生和知识两个要素都得到关注.
来看一个例子:在建立二次函数概念的时候,教材往往是给出几个实例,让学生得到几个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如正方体的表面积y与棱长x之间的关系y=6x2;n个球队参加比赛,每两队之间进行一场比赛,比赛的场次数m与球队数n之间的关系m=-等. 通过这样的变式,学生可以在对解析式的分析当中寻找到共同的特征,主要是发现变量的2次(平方)特征. 如果说这个特征是学生自主发现的话,那二次函数概念内涵的把握,则可以用问题链去驱动学生的思维来完成.
笔者设计的问题是:将上面例子中的解析式统一成一种形式,你会怎么写?这个解析式与我们此前所學过的一次函数有什么区别?借助于前面学过的一次函数知识,你能对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做出什么样的分析?
这三个问题组成一个问题链,在实际提出的时候,应当遵循解决一个问题后再提出新的问题的方法. 同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当中,要注意不同层次学生的反应,并针对性地做出调整. 在解决第一个问题的时候,不同学生的结果其实是有差异的,有学生会写出y=ax2,而考虑到第二个例子的时候,学生又会迅速进行修正,写成y=ax2+bx,随后经过基础较好的学生的完善,才得到y=ax2+bx+c. 在笔者的实践当中,只有极少数学生关注到a的取值不能为0,但是笔者此处没有特别强调,而是提出第二个问题. 在第二个问题的解决中,学生首先注意到的就是自变量x的指数是2,这与一次函数的区别是明显的,以至于绝大多数同学都能注意到. 在学生有了这个发现之后,笔者发现大多数学生仍然没有注意到a的取值不能为0,于是就提出第三个问题. 在此前教一次函数的时候,笔者曾经与学生一起讨论过y=ax+c中的a和c的取值问题,但学生在此前两个环节当中没有想到,说明学生还没有形成深刻的印象. 于是笔者进行了提示,补充了一个问题:y=ax2+bx+c一定是二次函数吗?
这个问题打破了学生原有的认知平衡,他们自然就会思考:难道这个函数还有可能不是二次函数吗?x不明显有个“平方”吗?难道……有了这样的思考,多数学生都能迅速反应出“a的取值不能为0”,然后教师对此前的板书进行补充.
这样的一个教学过程所耗费的时间并非很长,但学生却在问题链的作用下,思维不断地深入,对二次函数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的理解也不断深入,而这正是深度学习的基本特征. 尤其是学生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加深了对二次项系数不能为0的认识,即使是从解题的角度来看,这样的一个解题过程也是有价值的.
除了这个案例之外,笔者在课题研究中还积累了其他一些案例,分析这些案例可以发现,问题链一旦开始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引导,那绝大多数学生的思维都会在问题的提出与解决当中不断深入,他们对数学概念或者规律的理解也会更加深刻. 值得一提的是,在习题教学中如果采用问题链,可以很好地促进不同层次学生的思维循序渐进,从而让习题教学也表现出深度学习的形态.
运用问题链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教学思考
将问题链与深度学习联系起来,并且用前者去实现后者,已经被理论与实践同时证明是有效的. 在研究中笔者也发现,问题链对初中数学教学的影响是非常全面的,正如同行所说,数学课堂中以问题链为载体,从知识、方法、视角构建教学联结点,通过适当“留白”,善用“先行组织者”并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可以实现数学的深度学习. 其实,问题链与深度学习都是指向思维的,问题链是促进学生学习过程的有效性的,而深度学习则是描述有着思维深度的学习样态的,所以将两者联系起来是初中数学教师的必然选择. 在研究中笔者还发现,问题链的设计实际上是有技巧的,比如说问题链设计好之后,要根据学生的解答情况确定如何逐个向学生提出问题,有时候还需要进行适当的调整,原本设计在前面的问题可以在后面提出,有些“主问题”可以转变为“次问题”. 总而言之,问题链的价值体现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只有当问题能够促进学生的思维不断深入时,它才能够彰显出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作用.
最后要强调的一点是,问题链中“链”很重要,链代表着联系,不仅是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而且是学生思维着力点之间的联系,认识到这一点,有助于教师设计出更好的问题链,从而更加有效地保证深度学习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