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管理会计在高校科研管理中的应用

王乃焜+陈宁+耿军
摘要:近年来,科研管理一直是高校财务管理的短板,也是国家推进科研经费改革的重要区域。2016年国家开始发布一系列政策进行科研管理制度改革,但在这一年来改革成就并不明显。仍然存在预算参与性不强、科研经费使用难度很大等问题。如何缓解或解决高校科研管理困难,实现高校科研机构财务转型成为当下急需研究的重点问题。为此,本文基于对高校科研管理现状等基础性阐释,着重从内部控制、成本补偿及人力资源三方面描述管理会计在高校科研管理中的应用,并结合信息化提出具体的优化策略。期望本文结论为提升高校科研管理水平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管理会计;高校;科研管理
2016年7月31日国办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完善中央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等政策的若干意见》(下称《意见》)文件,并明确表示必须对科研管理进行相应调整,简化预算报批程序,加大间接费用比重、放开劳务费和绩效工资限制、规范管理体系发展趋势。将科研人才从复杂的会计单据报销中解放出来,科研人员不再为繁琐的报销事宜“头疼”,“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2017年3月中旬,十二届人大五次会议明确提出,简化科研经费管理体系是国家科技计划体制改革的重中之重,也是有效发挥科研资金与科研人员作用的重要途径。实践表明,随着科研管理人员的经费使用自主权加大,科研项目承担单位对其科研管理难度也在逐渐加大。高校是典型的科研项目承担单位,其能否在科研经费改革潮流中引领科研机构主动向管理会计转型,构建健康持续的财务管理新模式,直接关系到科研机构科研绩效与我国创新驱动、科技驱动发展的效能。为此,本文探讨如何更好的将管理会计应用于高校科研管理中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管理会计与高校科研管理
管理会计是传统会计的重要分支,其与财务会计相对,旨在对组织内部经营管理状况进行反映的报告形式。其职能主要是控制现在、预测未来和评价,而财务会计的职能是反映过去。其反映对象是组织内的财务活动或价值运动。近年来,由于其具有及时性、灵活性、客观性及成本效益性等原则,逐渐受到各种组织形式的青睐。2016年《意见》发布,其最大亮点在于科研承担单位与科研人员的“松绑”。而高校是典型的科研项目承担单位,因此高校科研管理成为了研究关键。2016年5月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的召开,正式提出了以会计改革推进科研管理改革,并以《会计改革与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文件表示推进管理会计应用是解决科研管理难题的根本之策。且目前科研管理财务转型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一是国家宏观管理改革的要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明确要求科研机构进行预算职能优化,强化预算的科学化、现代化与信息化,推动国家管理会计理论体系引导科研预算精细化。二是提升单位法人治理能力的要求,高校科研管理逐渐成为国家科研经费管理的改革重点,“放管服”改革明确要求放权管得好、接得住。
二、管理会计在高校科研管理中的应用
新政策提出“放管服”,即放权与管理、服务放在同一重要层级。而管理、服务和放权三者间是相互承接、相互影响的,只有管理与服务达到一定水平,放权才是可行的。而管理会计则是集管理、服务与放权职能为一体的会计形式,它更具灵活性。且文件提出的科研财务助理制度,更趋向于一种专业化的财务服务,例如预算的事前、事后和事中控制,这正契合于管理会计的基本特征。可见将管理会计应用于科研管理中,能够为高校放管服科研管理提供财务着力点。根据最新文件及以往文献研究发现,管理会计在高校科研管理中的应用主要体现为内部控制、成本补偿及人力资源三方面。
(一)内部控制
最新文件明确表示,放权是建立在管理和服务职能基础上的,即“松绑”是以监督为前提的。之所以这样,是因为科研管理人员与管理者间的信息是不对称的,二者间存在代理成本,而管理会计可以很好的处理这种代理关系。且其控制现在、预测未来与评价职能正好契合于这种代理关系的内部控制。一是管理会计的控制现在职能可以很好的为内部控制提供科研管理流程梳理,有效识别潜在风险点,不断提供财务与非财务信息。二是管理会计的预测未来与评价职能正好与内部控制的预算管理与绩效评价相契合,预算管理重在全员性、全面性和全程性,与管理会计的综合性、灵活性和成本效益性相一致;且其评价职能能够更好的服务与绩效评价,以管理会计方法分析财务数据推进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二)成本补偿
成本补偿是高校科研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最新文件也明确表示加大间接费用比重。在成本比例中,直接成本占比的量化相对简单,而间接成本相对复杂,但高校间接费用分摊对其科研管理又极其重要。因此管理会计为其间接费用核算提供了一种方法,例如本量利分析方法、定额分析方法等。
(三)人力资源
高校科研管理的本质就是对科研人员和管理者间的资源整合和信息传递,而管理会计的整合對象也是财务经营活动背后的人力资源。管理会计在人力资源评价、分析等方面对科研管理人员整合方面做出规则指导。尤其是在管理信息化背景下,以管理会计为基础的财务共享化极大的促进了高校科研管理效率,例如科研经费的报销通过管理信息化系统直接申请、填报,科研管理处在接收到信息后,进行信息核实和纸质报销凭证核对,在短时期内核对完毕直接通过管理信息系统回馈报销款项。这极大的节省了信息传递的人力成本和时间成本,整合了管理者和研发人员的人力资源。
由以上三部分可以整合管理会计与高校科研管理,形成二者间的递进框架关系网络。共分为四层,第一层是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它是管理会计应用的目标。第二层是平台和工具,其中平台是以管理会计为基础的管理信息系统,工具是管理会计中的方法等。第三层是对管理会计作用的分类,分别为内部控制、成本补偿和人力资源。第四层是内容,分别是预算管理、绩效评价、监督及激励。四层间层层递进,突出管理会计应用的优势所在。
三、高校加强管理会计在科研管理中的应用策略
以管理会计识别高校科研管理中的风险点是高校加强管理会计在科研管理中的应用的主要策略,其主要体现为内部控制、成本补偿及人力资源三方面。
首先,就内部控制方面风险识别而言,一是规范科研管理流程,在事前管控方面,规模较小的高校可以适当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纳入财务管理人员(科研财务助理制度),规模较大的高校可以成立专门的科研经费管理部门;在事中控制方面,增加公卡透支额度,简化会务费借款程序,开通与规范信息系统支撑下的会务费支出流程;在事后控制方面,对科研绩效进行评价,目前通常做法是,若科研绩效不达标,将强行收回已经使用科研经费,并纳入科研项目申请黑名单,在3-5年内不得允许再次申请该项目。二是构建信息系统,建立科研管理项目负责人、科研经费管理人员、科研财务助理人员等多部门、多人员间的联动信息监管制度,虽然经费使用权下放,但监管全面化和全程化并不能有丝毫懈怠,以信息管理系统促进经费使用信息在以上多方责任者间的实时共享。
其次,就成本补偿机制而言,间接成本补偿是关键,一是人力资本补偿,管理会计的作用在于控制而不在于限制,高校可以适当授权或者放宽高水平科研团队(重点项目团队)对科研经费的自主支配方式,而不仅仅限于会议、出版等几项。二是分类补偿,在不同高校等级(如双一流高校与非双一流高校)、项目类型(重点项目、一般项目、青年项目)进行细化补偿。
最后,就人力资源机制方面,一是绩效评价综合性,目前项目主要是以论文、著作等科研成果为评价标准,实际上,团队人才建设、培育、重大创新选题挖掘等均可作为科研评价标准。二是科研人员的激励机制,人力资源管理会计的关键在于为科研管理人员、管理部门及管理团队提供核心人才,进而响应最新文件中提出的科研财务助理制度,不仅要激励人力资源价值增值,而且要激励人力资源存量增加。
参考文献:
[1]陶元磊,韦法云.“放管服”下的高校科研经费风险管控——从管理会计视角出发[J].教育财会研究,2017,28(2):41-46.
[2]韩英霞.运用管理会计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J].财务与会计,2017(8):66-66.
[3]张立峰.浅谈科研机构面向管理会计的财务转型[J].财政监督,2017(5):95-99.
(作者单位:山东建筑大学)
相关文章!
  • 基于企业文化的国企思想政治工

    陈广梅中图分类号:D641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1145(2019)4-081-02摘 要 新形势下,党对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需要

  • 一次为中国革命延续火种的伟大

    朱强今年11月12日是我国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在孙中山先生早期的革命生涯中,有一段流亡海外的经历,这段经历见证了

  • 周强:在县域治理中发挥好司法

    大数据时代,司法案件运行情况成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晴雨表。法院将海量案件信息进行大数据分析,从刑事案件判断治安状况,从民商事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