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采购研究综述

贾文军
摘要: 绿色采购是选择的产品的原材料或最终产品可以重复使用,在循环过程中不破坏环境。本文综述了绿色采购的绩效评价充分体现“绿色”原则,绿色指标在整个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节约物资、降低能耗和降低污染物排放的指标,以及制约绿色采购落实的因素。
关键词:绿色采购 绿色指标 供应链 环保
中图分类号:F253.2;F205 文献标识码:A
1 绿色采购的概念
绿色采购是指某一经济主体在从事采购的过程中,倡导环保低能耗理念,优先考虑环境污染、资源节约、健康安全、循环使用和回收处理问题,着重采购和利用低能耗无污染的有利于环境保护的原材料、产品和相关的服务。绿色采购遵循以下原则:采购前,确认是否需要购买该商品;购买产品时从原材料选择到最终产品状态的角度考虑其对环境的影响;选择有环保认证的供应商,收集有关产品和供应商的环境信息。降低环境污染和珍惜资源的思想体现于从产品设计到材料采购、出产、物流、仓储、营销的全过程,重视上游和下游企业的经济行为与环境保护的辩证统一关系,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绿色供应链。在企业和政府的采购活动中,供应链是由许多企业组成的。每个供应企业对环境都有轻微的影响,同时也存在着不同的改善环境效应的可能性。因此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实施绿色采购推动了上游企业生产模式的转化,提高環境管理能力,从而使生产技术落后、环境污染严重的企业逐步退出舞台。
2 绿色采购的国内外现状
近年来国际财政结构变动的一个主要趋势是社会支出和环境支出在财政支出中所占的比重在增加。许多国家占50%至60%,甚至有国家高出70%。以“绿色采购”为例,欧美、日韩等发达国家都制定了相关的规定或法律,要求通过环境认证产品优先采购。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虽然中国的实力还不如发达国家,但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政府的“绿色采购”在2008年占30%以上。2009年度政府采购金额达到5000亿元,其中的绿色采购至少达到1500亿元。为了使社会形态向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发展,激发市场配置资源的主导作用,推进绿色传播和可持续发展,指导企业尽快建立绿色供应链,落实绿色采购,商务部、环境保护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于2014年12月22日联合制订《企业绿色采购指南》。
3 绿色采购评价指标制定
诺奇(1997) 认为供应商评价的标准主要受限于企业自身的环境发展战略层面, 因此在确定供应商时第一步需要调查该企业的环境战略规划, 第二步才是制定与其相关的评价标准。提出了基于积极环境管理战略的供应商评价的重要和次要标准,基于消极和积极的环境策略的分类。重要指标包括:企业整体实力、环境管理能力、企业环保力度、口碑及产品的全生命周期成本。次要指标包括:节能减排技术的利用、供应产提供的原材料和供货能力;废气水、固体废弃物的处置、能量损耗;客户关系维护、与利益相关者的关系、产品的回购率、采购产品成本、环境管理成本和生产企业环保行为的投资回报率。
史蒂森和亨德里克(1998)通过对采购数据的分析得出了四个绿色采购评价因素:环保物质使用率、资本回收率、产品生态设计和供应链管理,同时指出欧美企业把投资回报率列为评价绿色采购和供应链管理的首要考查点。翰德菲(2002)运用德尔菲法,提取出了绿色采购过程中供应商选择及指标评价影响因素中的一类重要和另一类易识别的因素。
中国的制造企业已经开始在采购过程中考虑绿色采购的采用,但许多企业尚未把供应商的绿色评价体系转化为实际行动。武春友等人指出,我国大部分制造型企业对绿色供应链管理的重要性已有觉醒,但是没有相关的知识和技术做指导,极少数的企业确实地实现绿色供应链管理。从绿色供应商评价中考虑的因素来看,运作管理更为明显,技术创新能力为其中的首要影响因素,这表明我国企业在选择供应商时已开始重视创新。但绿色采购对企业而言使机遇与挑战并存,目标企业需要不断地提高技术和管理的水准,借助创新来推动绿色采购的实施,进一步提升整个供应链的环保指数和经济性能,因此,创新是绿色采购的内在推动力和供应商的评价的首要因素。
刘彬等人(2008)基于对以上学者的研究,提出从供应链管理、生态设计、运作管理、外部环境管理、环境认证五个因子来看, 其中供应链管理的最大,尽管其均值位于第三, 由此可知绿色采购下的供应商评价应该考虑与供应商合作的协调关系 、及时供货率等。绿色采购需要采办和供货方的密切协作,建立长期稳定的上下游合作关系,正是基于这种稳定的供应链关系,为绿色采购的施行打造了创新扩散的途径。利用创新扩散理论分析,绿色采购作为一种新兴的管理模式,创新技术、传播渠道和社会系统是它的三大特色模块,另外在供应商选择时供应链管理其他因素的作用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李尼斯在研究中指出,产品对环境的影响的大小在其设计阶段已经定型,所以不论产品处于其生命周期的任何一个阶段,产品的物料选择和相关的性能也已成为定局,想试图改变的可能性不存在。生态设计则是非常有用和新兴的技术手段,从初期改善了产品的环境属性,同时减少对产品生命周期的环境影响。因此,制造企业可以通过评价供应商是否使用生态设计来降低整个产品周期中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调查结果表明,制造型的企业在选择绿色供应商的实践中,生态设计起决定性作用,其重要性较经营管理次之,其贡献率仅低于供应链管理。
石森昌(2015)根据现有统计指标和数据资料情况, 分析我国企业绿色采购运作的特点和运营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制定了评价体系结构由企业需求评价指标、需求部门评价指标、供应商评价指标、 采购机构评价指标和外部环境评价指标五个部分构成,分别是企业需求评价指标(生产需求、成本节约)、需求部门评价指标(货物供应、信息服务)、供应商评价指标(开发数量、开发质量)、采购组织评价指标(工作能力、自我发展)、外部环境评价指标(资源节约、污染减排)。
4 绿色采购的制约因素
冈瑟和迟史比 ( 2006) 对企业采购决策的影响因素从内部和外部的角度进行了对比,影响采购决策的内部因素可以划分为战略层次和战术层次,外部因素包括政府政策、消费者行为以及市场环境。
张松波等人(2012)分析制约绿色采购的因素,利用结构解释模型(ISM)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利用解释结构模型图推理出了各个制约因素之间的内部影响机制,弥补了以往的学者在制约 因素关系研究方面的不足。依据ISM 分析将各因素归为四类:一是自主型因素:企业缺乏对绿色采购的价值认知、绿色需求信息传播有碍、政府相关法规缺失或执法不严。二是依赖型因素:包括高层管理对绿色采购支持力度不够、企业战略环境不支持、供应商和销售商等不愿合作、绿色采购实施的资金和管理能力不足,以及企业不愿改变自身及供应链模式的组织结构五个因素,这些制约因素属于表层次的。三是连锁型因素:实施绿色采购成本或投资回报收益的考虑。四是驱动型因素:包括缺乏绿色采购的价值认知、绿色需求信息传播受阻、政府相关法规缺失或监管无力、绿色采购鼓励机制不到位,以及缺少行业绿色采购實施的指导和相关的考核标准。以上这些是影响绿色采购落实的关键因素,如果不能一一实现,绿色采购将无从实施。
从以上综述中,我们可以看出绿色采购在我国仍处于起步阶段,近十年来政府颁发了很多相关的规定和法律条款以指导绿色采购和绿色供应链管理的落实。推行绿色模式是为了破解资源环境的约束,从根本上改变我国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的发展模式,实现我国经济健康可持续的发展,推动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转变。确立这个长期的经济模式发展目标后,我们应该调动企业的积极性,尤其是大型或龙头企业落实与加强绿色供应链的管理工作,以点带面,发挥示范带头作用,推动我国绿色经济的转型。
参考文献:
[1] GEMI(Global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Initiative). New paths to business value. Washington,DC:GEMI,2001,3.
[2] 武春友, 朱庆华, 耿勇.绿色供应链管理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J].中国软科学, 2001, 16(3) :67-70.
[3] 朱庆华.绿色供应链管理[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4] 刘彬.绿色采购下供应商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运作管理,2008(9):20- 25.
[5] 石森昌.企业绿色采购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工业技术经济,2015(3):90- 92.
相关文章!
  • 基于企业文化的国企思想政治工

    陈广梅中图分类号:D641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1145(2019)4-081-02摘 要 新形势下,党对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需要

  • 一次为中国革命延续火种的伟大

    朱强今年11月12日是我国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在孙中山先生早期的革命生涯中,有一段流亡海外的经历,这段经历见证了

  • 周强:在县域治理中发挥好司法

    大数据时代,司法案件运行情况成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晴雨表。法院将海量案件信息进行大数据分析,从刑事案件判断治安状况,从民商事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