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庆活动中的文化传承

    李洋 胡华

    春节象征着团圆、希望,一向是中华民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各种庆祝春节的年俗活动可以说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缩影。对孩子而言,经历和体验各种年俗活动,是他们走近、了解、喜爱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契机。如果能在幼儿园开展年俗活动,让孩子和小伙伴一起体验“过大年”,必定别有一番乐趣,能让孩子获得更为丰富的体验。但春节正值寒假,孩子们是和家人一起度过的。因此,在幼儿园,我们利用每年元旦前的一周,举办全园性的“新年欢庆周”活动,和孩子们一起迎接新年的到来。这一周里,孩子们经历和体验了除旧、布新、贺新春、逛庙会等活动,感受传统中国年团圆、喜庆、热闹的氛围,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

    我园的“新年欢庆周”活动已连续举办了很多年。多年来,我们综合考虑了传统年俗活动和孩子们已有经验之间的联结,围绕除旧、布新、贺新春、逛庙会四个大环节,设计了适合不同年龄段孩子参与的有价值的新年欢庆活动。

    除 旧

    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了春节扫尘的风俗。到了现代,民间也一直沿袭着“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的习俗。人们会在“除旧”之后开始“布新”,以迎接新年的到來。平日里,孩子们每天都看着保育员辛勤地把活动室打扫得干干净净,在“新年欢庆周”的第一天,我们请孩子们亲自参与“除旧”活动,将传统的年俗活动与孩子们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在洒扫中开启迎接新年的活动。

    这是小班孩子在幼儿园度过的第一个新年,也是他们第一次参与“新年欢庆周”活动,他们对此充满了好奇和新鲜感。活动从教师教唱《忙年歌》开始。在“二十四,扫房子”的童谣声中,教师通过相关的图片给孩子们讲起了过年“扫房子”的习俗,告诉孩子们,人们把房子打扫得干干净净迎接新年,是希望扫除旧的一年的尘土,迎接美好的新生活。听了教师的介绍后,孩子们都很愿意参与打扫活动。他们问:“我们要怎样打扫呢?”教师拿出了准备好的扫帚和抹布等,请孩子们选择自己喜欢的工具来打扫。

    与小班孩子不同,中班孩子在听到要开始“扫房子”的消息时已经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了,因为这意味着他们期待已久的“新年欢庆周”活动已拉开了帷幕。教师会组织孩子们分享以往的经验:“你们还记得‘扫房子前需要做哪些准备吗?”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起来:“我们可以用报纸折一顶帽子戴在头上。”“我们需要抹布和扫帚。”“我们还要准备一些其他工具,比如盛水的水盆。”接着,教师和孩子们一起讨论今年“扫房子”的安排,有的孩子提出可以分组进行,比如分成男孩组和女孩组;有的孩子提出要请保育员来指导。一番讨论之后,孩子们就撸起袖子干了起来:有的举起鸡毛掸子打扫高处,有的擦玩具架,有的擦玻璃窗,最后,大家一起拿起扫帚和拖把将地板打扫得干干净净。在孩子们动手“扫房子”的过程中,教师不会过多干预,因为比起掌握打扫房屋的正确方法,孩子们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劳动中,用自己的双手,通过自己的努力拂去尘埃,迎接新年的到来,这样的体验更有价值。

    大班孩子已熟知“新年欢庆周”的基本流程。相较于小班和中班的孩子,大班孩子之间可以有更加深入的合作,因而教师更侧重于培养他们做事的计划性和执行力。在“新年欢庆周”活动开始之前,教师就引导他们对一周的活动作好计划,并尝试绘制成思维导图,以便合理地安排好自己的时间。到了“扫房子”的那一天,他们通过讨论分成了清扫组、擦拭组和整理组,并分头行动起来。打扫完后,他们还用日记等形式记录了自己在幼儿园度过的最后一个“扫房日”。

    布 新

    洒扫除尘后,活动室窗明几净,“布新”活动便紧接着开展起来。孩子们剪窗花、贴春联、挂灯笼,用传统的中国元素布置环境,迎接新年。孩子们在热火朝天的制作和装饰活动中感受着过大年的喜庆氛围。教师会根据不同年龄段孩子的能力,组织开展不同层次的活动,并给予孩子们适宜的支持。

    ●年年有“鱼”

    春节时有很多传统的祝辞,“年年有余”就极具代表性。对孩子来说,如果把抽象的语言转换成具体形象的画面、物品,就会在他们心中留下更深的印象。在传统的新年,人们往往会在红色的斗方上写下祝福并张贴起来,因此我们决定将两者结合,和孩子们一起用挂饰的形式将“年年有余”的祝福呈现出来。

    在小班,教师到美工区用超轻黏土捏了几条小鱼,这成功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考虑到小班孩子的泥塑水平还不高,教师提供了用彩色纸剪成的小鱼,请孩子们按自己喜欢的方式用超轻黏土装饰小鱼。同时,教师将红色卡纸裁成斗方,并引导孩子把装饰好的小鱼贴在斗方上:“拜年的时候,人们会把‘年年有余的祝福送给对方。我们把自己做的‘鱼贴在红色的斗方上送给别人,就可以送出我们的祝福了。”教师帮助孩子在斗方上打洞,穿上喜庆的红色挂绳,并写上“年年有余”的字样。做好后,孩子们把它们挂在门上、墙上、玩具架上,为活动室增添了一份年味。孩子们还把自己做的“年年有余”斗方送给中大班的哥哥姐姐们,将美好的祝愿传递给他们,并和他们一起交流制作方法。在中大班,教师也引导孩子们用他们喜欢的方式制作小鱼,送出“年年有余”的祝福。

    ●爆竹迎新

    每到年关,噼里啪啦的鞭炮声把喜庆、热闹的气氛推向高潮。临近“新年欢庆周”时,教师就在班里的图书区投放了很多关于新年的绘本,还给孩子们讲“年兽”的故事。故事勾起了孩子们对过年放鞭炮的回忆。

    在小班,教师将红色、金色的纸卷起来,做了一些鞭炮样子的挂饰,孩子们把它们一个个串起来挂在了门上。走到小班所在的楼层,每个活动室门口挂着的红红火火的鞭炮串让人驻足。在中班,教师趁孩子们在户外活动之际做了两串鞭炮挂在了门上。孩子们回到活动室,看到挂着的鞭炮都忍不住去摸一摸,玩一玩。这时,教师拿出准备好的材料示范了鞭炮是怎么做出来的。孩子们便三五成群地制作了起来。大班孩子做鞭炮已经很熟练了,他们一下子就做了很多,桌子上摆满了鞭炮。教师便建议孩子们尝试分工合作。孩子们听取了教师的建议,很快就形成了“生产流水线”,一组孩子负责做鞭炮,一组负责串,另一组则把做好的鞭炮挂起来。

    ●大紅灯笼高高挂

    在和孩子们讨论他们对春节的印象时,红灯笼是他们常常提到的。因此,我们就和孩子一起做些红灯笼挂起来。在中班、小班,教师会准备一些半成品材料,孩子们通过简单的折叠、拼装、粘贴,便可以做成灯笼的造型。而在大班,教师会给予孩子更多的挑战。教师会和孩子们一起讨论制作灯笼需要的材料,孩子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制作灯笼。

    孩子们做的灯笼各式各样,他们都把灯笼高高地挂了起来。走廊上、活动室里挂满了灯笼,幼儿园里的年味愈加浓了。

    ●剪窗花

    剪纸是中国最古老的民间艺术之一,每逢过年,家家户户都会贴上红色窗花,等待春天的到来。平日里,孩子们也喜欢到美工区剪纸。我们便在“新年欢庆周”和孩子们一起剪一些窗花贴到窗户上。

    教师拿出红纸和剪刀,在孩子们面前变起了魔术:把纸对折几下剪一剪,打开纸就变出了一张窗花。孩子们的赞叹声此起彼伏。教师便向孩子们传授技艺。对于小班孩子,教师会帮他们裁好正方形的红纸,中班和大班的孩子则要自己从裁纸开始。在自由探索之后,有的孩子成功地剪出了窗花,有的孩子却失败了,教师和他们一起找原因。比如,有的是因为对折的时候没有折整齐,有的是因为画的图案太细小不容易剪,有的是因为剪的时候太性急不小心剪断了。找到了问题,孩子们再次尝试。大班孩子对于自己可以怎样剪、会剪出怎样的效果已经有了一定的经验,再加上他们的小肌肉动作已发展得不错,能够熟练地使用剪刀了,他们可以有意识地设计一些图案并剪出来。

    孩子们都剪出了自己的窗花,没有一张窗花是和别人的一模一样的,它们都是独一无二的。孩子们将剪好的窗花贴到窗玻璃上。透过红彤彤的窗花看出去,似乎春天已来到了我们身边。

    ●展红纸写“福”字

    过年的时候,人们都会在门上贴春联和“福”字。如果春联和“福”字是孩子亲手写的,那印象会更深刻。在这个过程中,孩子还能初步接触、了解我国的书法艺术。

    教师在家长中征集几位“书法大师”,请他们来幼儿园和孩子们一起挥毫泼墨。他们向孩子们介绍春节写春联的习俗,介绍中国的书法和笔墨纸砚的知识,并现场演示写春联、写“福”字。孩子们看了也跃跃欲试。家长志愿者指导孩子们如何握毛笔、蘸墨和运笔。孩子们有的参照家长志愿者写好的样子学写“福”字,有的则完全依照自己对“祝福”的理解用绘画的方式来表达。在其乐融融的氛围中,孩子们一边欣赏着家长志愿者们的作品,一边模仿、创作,虽然他们的姿势并不规范,虽然他们写的、画的也许只有自己看得懂,但重要的并不是结果,而是他们在这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写完后,他们踩着小椅子,小心翼翼把它们贴到了门上、墙上。整个新年活动的环境中无处不是孩子们自己的作品。

    贺新春

    红灯笼,红对联,红鞭炮,红窗花,将整个幼儿园装扮得喜气洋洋。接下来,我们组织孩子们用传统的方式庆贺新年的到来。

    ●舞狮子、扭秧歌

    舞狮子和扭秧歌是中国人在重要节庆活动里的传统民俗文化活动。孩子们平日里就喜欢唱歌跳舞,我们便让他们自由选择感兴趣的项目,组成“威风狮子队”“红红火火秧歌队”和“锣鼓小乐队”,通过喜庆的舞蹈表达新年到来时的喜悦和激动。教师组织孩子们在自己班先体验和学习这些项目,尝试分工和互相配合,然后全园或全年级各班协调好时间,大家一起走出班级,共同舞动起来。

    教师们自己也组成舞狮队、秧歌队、锣鼓队。舞狮队队员穿上舞狮的服装,运用道具表演狮子抢绣球;秧歌队队员腰上系着红绸子,迈着欢快的步伐舞动起来;锣鼓队敲着锣、打着鼓,和舞狮队,秧歌队相互配合。孩子们就这样被热闹的场景吸引,在欣赏的同时也加入到各个队伍里,有的钻进“狮子”的身体里,有的跟着教师扭起秧歌,还有的选一样喜欢的打击乐器咚咚锵锵地敲起来。

    ●拜年

    春节期间,人们通过拜年互相表达美好的祝愿。传统的拜年活动中蕴含着的各种文明礼仪是我们中华文化中的重要元素。孩子们对此也非常感兴趣,尤其是大班孩子经历过多次“新年欢庆周”活动,对拜年的礼仪已十分了解:“男孩拜年时是右手握拳,左手在上包住右手。因为右手代表力量和攻击,包住它就代表不会攻击别人了。”“女孩拜年时和男孩正好相反,是右手在左手上面,但女孩的手不用握拳,只需轻轻叠在一起。”“拜年的时候还要说一些吉祥话。”一番讨论之后,孩子们就互相拜起了年。有孩子提出,想让教师帮助拍一段视频,向家人拜年。教师觉得这个提议很好,便向班里其他孩子征求意见。孩子们一致同意录制暖心的拜年视频发给爸爸妈妈。他们一个个面对镜头送出对家人的祝福:身体健康,天天开心,多多赚钱……话虽不多,却饱含了他们的心意。在小班和中班,教师给孩子们讲解传统拜年礼仪,还带着他们去向大班的哥哥姐姐们学习拜年礼仪。孩子们拜年的姿势或许不那么标准,语言也十分质朴,但他们愿意和周围的事物建立联结,愿意给身边的人送上心底的祝福。他们去给教师和园长拜年,给食堂的师傅、门卫叔叔拜年,给他们在幼儿园里见到的每一个人拜年。

    不同于除旧活动的是,布新活动和贺新春活动都有很多小主题,这些小主题活动可能是穿插着进行的,各班教师根据自己班级的实际情况安排好各项活动,也会根据本班孩子的兴趣灵活地设计和开展活动。

    新年庙会

    几天的时间里,孩子们除旧、布新,感受周围环境的变化,怀着激动的心情迎接新年的到来。在“新年欢庆周”的最后一天,我们用一场充满仪式感的“庙会”将活动推向高潮。这一天,各班在教师的组织下摆出各种摊位,孩子们则换上喜庆的新年装去逛庙会,体验浓浓的年味。

    经过多年的探索,我园的庙会活动举办得越来越成熟,每年有不同的主题。比如,以属相为主题的“十二生肖贺新春”系列庙会活动,设计了和生肖动物相关的各种游戏;以地域为主题的“玩转四方”系列庙会活动,呈现了祖国各地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物品、小吃及异彩纷呈的年俗活动。2019年元旦,我们则以时间为主题,策划了“请回答,2018”系列庙会活动,将过去一年中孩子们印象最深的那些精彩的主题活动展示出来,引导孩子们回顾过去,憧憬未来。

    每年我们都会借鉴往年举办庙会的经验,结合当下孩子们的兴趣和社会热点,对庙会的主题进行创新。在确定主题之后,教师们多次开会讨论具体的实施方案并明确各班级的分工。虽然每一年庙会的主题不尽相同,开展的活动也各有侧重,但猜灯谜、新年祈福、扭秧歌、舞狮子等传统年俗活动仍是每一年庙会的保留项目。

    我园的“新年欢庆周”活动已举办了很多年,深受孩子们的喜爱。在和孩子们一起庆祝之余,我们也在不断思考如何实现新年活动的价值,使之更好地服务于儿童的发展。

    我们认为,在设计活动时,首先要注重与儿童生活经验的联结。我们的新年活动环节及内容,从洒扫除尘、布置环境,到贺新年、逛庙会等,都取自于真实的生活。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孩子们对“过年”的印象更加具体、生动,也对蕴含在这些具体活动中的中国传统文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紧接着在寒假里,孩子们会和家人一起度过传统的中国年,他们也会带着幼儿园“新年欢庆周”活动的温暖记忆,去体验更多的中国年俗活动,从中感受中国的传统文化。其次,在这些活动的组织过程中,我们一直坚持儿童的主体地位。我们不仅根据不同年龄段孩子的特点和兴趣,为他们设计了合适的活动,让每个孩子都能参与进来,而且孩子们可以自己选择想要体验的项目,自主安排体验的时间。最后,我们非常重视孩子在活动过程中的体验,孩子们不必担心自己因完成得不够好而受到指责,因为我们的目标不是让孩子通过一周的活动就学会某种技能、掌握某些知识,而是让孩子全方位地感受传统文化,从而加深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除了“新年欢庆周”活动之外,我们也一直在探索如何以中国传统文化为线索编织课程内容。在我园,孩子们沿着传统“春耕夏耘、秋收冬藏”的文化脉络度过一年四季,在每一个传统节日里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在这些活动中,孩子们体验到了中国人的生活智慧,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产生对国家、民族的归属感。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

    摘 要:激励性评价作为小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各小学学科中都有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需要与学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生活引路,作文随行

    周海波【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