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小刚的坎坷国际化
刘莉莉
“你造(知道)冯小刚有多努力吗?”网友们说。这或许带些调侃意味,可说冯小刚努力,一点也不为过,尤其是在国际化道路上。
2013年年底,冯小刚导演的《一九四二》冲击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最终未获提名。而此前,在留印好莱坞TCL中国大剧院时,冯小刚对记者说,冲击奥斯卡就是个游戏,“有,很好;没有,也很正常”。
但他果真如此看淡奥斯卡吗?态度淡定,可无论是在影片内容、形式,还是发行渠道上,冯小刚一直没有放弃国际化的尝试和努力。国际化这事儿,他很少谈,却一直在做。
一直都在国际化
1993年,冯小刚与另一名著名内地导演郑晓龙合作执导的电视剧《北京人在纽约》,红透大江南北。该剧讲述了几名北京人在美国的生存状态,表现了第一批赴美“淘金”的中国人,在东西方文化激烈碰撞之下的种种茫然与彷徨。值得注意的是,《北京人在纽约》是中国首部全程在美国拍摄的电视剧,还聘请多名外国演员担任主要角色,散发着十足的“洋味儿”。那算得上冯小刚在国际化之路上迈出的第一步。
随后,在冯小刚独自执导的贺岁片中,国际元素也是频频出现。在《甲方乙方》中,影片的开头便是痴迷巴顿将军的书店老板参加了“好梦一日游”,穿着二战时美军指挥官的军装上了“前线”;在《没完没了》中,女主角小芸是从新加坡归来的;而1998年上映的电影《不见不散》,展现的是两个北京人在洛杉矶的爱情故事,影片也是在美国拍摄而成的。
2002年,冯小刚推出了新一部贺岁片《大腕》,讲述了中国下岗摄影师和世界级导演的故事。影片带有强烈的黑色幽默色彩,以“为大腕操办喜剧葬礼”为线索,讽刺了现当时恶俗广告的盛行与商业社会的浮躁。
冯小刚曾说,《大腕》是他迈向国际的重要一步,因为这部影片不仅全面与外籍演员合作,请来老牌影星唐纳德·萨瑟兰出演大腕导演一角,还引进外资,由华谊兄弟太合影视投资有限公司与美国哥伦比亚公司(好莱坞八大影片公司之一)共同投资拍摄,并通过后者面向全球发行。
尽管冯小刚是个号称不“赔钱”的导演,但也有人指出,他的电影不过是京味儿小品的大集合,不适合在国际上传播。
2006年,冯小刚以一部《夜宴》堵住了这些人的嘴。该片一改冯氏喜剧风格,用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作蓝本,以五代十国的宫廷斗争为背景,讲述了一个曾经信仰爱情的皇后最终被权力欲望毁灭的故事。“我跟西方人一说这是中国的《哈姆雷特》,周迅(片中青女的扮演者)是奥菲利亚,西方人就全明白了。”冯小刚说。
2009年的《非诚勿扰》,冯小刚又把背景地搬到了日本北海道。冯氏国际化的“战场”从美国向亚太转移。
2012年的《一九四二》,似乎是冯小刚电影国际化的升级版。尽管这是一部中国灾难“史诗”,冯小刚却请来了两位好莱坞大腕儿——阿德里安·布隆迪和蒂姆·罗宾斯,前者是奥斯卡影帝,后者是从“肖申克”走出来的实力派。尽管《一九四二》冲奥失败,却难掩冯小刚那颗向往奥斯卡的心。
那些年的冯氏幽默
从《夜宴》开始,冯小刚突然变得具有争议,而此前他获得的基本上是一边倒的好评。
实际上,《夜宴》可以算是中国电影在国际化之路上艰难前行的一个缩影。从《卧虎藏龙》和《英雄》开始,出神入化的武术、诗意淡雅的山水以及金碧辉煌的宫殿,成为了中国大片导演最为青睐的元素。然而,在多数观众心中,再完美的画面也比不上好故事。一些规模宏大、耗资不菲、煞费苦心的大制作、大手笔,却忽视了可以引人共鸣的情节和对白。
遥想那些年,冯小刚的电影称得上是影迷的幽默圣经。“地主家也没有余粮啊!”“打死我也不说!”“不求最好,但求最贵!”“黎叔很生气,后果很严重。” “做人要厚道!”这些经典台词,至今还是人们常用的流行语。
那些年,冯小刚关注都市生活状态和市井小民的生活,通过一系列看似“离谱”的片段,体现出现实中的真实与无奈,从而引起观众的共鸣。
冯氏电影中,最打动人的往往是那些“乡音”和“乡情”。在《手机》中,生在农村的少年严守一穿着破夹袄,骑自行车带着表嫂去镇上给表哥打电话,那欣喜若狂的表情,衬托出现代人的“烧包”;在《不见不散》中,男女主人公在美国单枪匹马,疲于应付,最后才意识到,只有家乡才是他们感情的寄托,最终双双回到北京;在《天下无贼》中,土里土气但心地善良的农民工傻根,是对充满拜金主义和坑蒙拐骗的现代社会的有力讽刺……
但形成反差的是,从《夜宴》到《一九四二》,都是鸿篇巨制,耗资不菲,口碑却不及当年那些“小制作”。
国际化的不同道路
《一九四二》冲击奥斯卡无功而返,但一些毫无国际元素的国产电影,却先后在各大国际电影节上获奖。
中国内地有几位导演,是国际电影节的常客,如娄烨、张元。他们的路数与冯小刚截然不同,没有大制作,没有国际巨星,却偏偏受到国际影评人的喜爱。
娄烨入围戛纳电影节的《紫蝴蝶》,讲述了20世纪30年代的国仇家恨和情感纠葛;张元获得威尼斯电影节最佳导演奖的《过年回家》,用沉重的手法讲述了一个家庭由悲剧到谅解团圆的故事……这些影片几乎都不是鸿篇巨制,却以细腻的情感和动人的故事取胜,打动了国际影评人。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要想打动国外的观众和影评人,就要拿出基于中国传统文化、表现当代中国人生活与思维方式的作品,呈献给世界。
就在2013年年底,冯小刚携带《一九四二》《唐山大地震》《集结号》《夜宴》《天下无贼》《手机》《非诚勿扰1》等7部影片,参加“北京电影北美展映”活动,给好莱坞带来一股强劲的“冯”潮。
这些冯氏电影,有喜剧,也有悲剧,有鸿篇巨制,也有小制作,将中国的传统文化、社会伦理、情感世界悉数展现给美国观众。
与此同时,冯小刚还在洛杉矶TCL中国大剧院留下手印和脚印,成为首位在此留名的中国大陆电影人。中国大剧院坐落在洛杉矶好莱坞大道,剧院前的水泥地上已留有近200位世界著名电影人的手印和脚印。除冯小刚外,留印的华人还包括吴宇森和成龙。
曾在冯小刚电影《非诚勿扰1》中客串角色的台湾女星徐若瑄认为,冯小刚其实很有“国际范儿”,他的厉害之处在于,他的幽默都装在脑子里,而且不是只有大陆观众看得懂,“冯导是个非常有国际化格局的导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