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内控制度建设研究
高秀丽
摘要:高校的内控制度是维护高校经济业务安全有序进行的有效措施。随着我国教育和财务制度改革的深化,及时发现高校内控制度的缺陷,并提出合理有效的优化措施,完善高校内控制度建设尤为重要。
关键词:高校;内控制度;优化
高校的内控制度是指高校的一套系统完整的内部管理系统,以及保证高校经济活动、经济业务正常有序进行的有效措施。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国内外市场竞争加剧,经济业务也复杂多变,各种财务风险、管理风险随之而来,对高校内部管理水平的要求不断提高,加强高校的内控制度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加强内控制度建设已经成为经济发达国家的行之有效的国际通用做法。
一、我国高校内控制度建设的意义
我国教育和财务制度改革的深化,不断扩大招生规模,现代高校的办学模式也从精英教育转变了普及教育,随之而来就是高校管理和经济业务的发展和变化,与此同时也对高校内控制度的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内控制度建设是保证高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是落实相关政策和保障高校平稳发展的重要措施。
高校的内部控制是高校为了提高高校财务管理水平,维护高校资产安全完整,发现和纠正财务管理错误,防止欺诈舞弊行为,降低高校运营风险,保障教学与科研有序进行,在高校管理中建立一个与自身特色相结合的内部控制管理控制系统。[1]高校内控制度建设是为了规范高校各项经济业务活动,加强对各级权力的有效约束,提高财务管理水平,更好地监督高校的经济行为,确保高校资产资金的安全,为高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高校内控制度是对高校的经济活动以及管理活动都进行有效约束,从而积极顺利完成高校的发展规划和既定目标。系统、科学、完善地进行高校内控制度建设对推动高校健康稳步可持续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目前高校内控制度建设存在的不足
(一)高校对内控制度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很多高校的内控制度仍然停留在政策层面,还停留在“写在制度里,贴在墙壁上”的表面工作中。目前高校普遍对内控制度以及制度建设存在认识上的片面性,还没有形成全局性内控意识。相当一部分高校校领导、管理层还认为高校内控制度是财务部门和审计部门的业务,缺乏对内控制度建设的整体认识,还没有认识到内控制度是学校健康稳步发展的重要保障,需要各部门协作,共同参与。同时,高校很多财务、审计人员也对内部控制缺乏认识,认为高校内控制度建设就是一项表面工作,同时内控制度的专业水平和职业素养皆有待提高。[2]部分会计人员和内控人员对内控业务知识不能熟练掌握,内控观念淡薄,内控的专业知识和职业素养均有待提高,这无疑会降低会计信息质量和增加内控业务难度,也会降低内控制度的独立性和权威性。
(二)内控體系不健全且缺乏完善的治理机构
高校出现了新建、合并等多元化的发展趋势,随之而来就是多种经济业务。与此同时,逐步反映出高校的内控制度建设的系统性差,对约束对象不够全面的问题。高校在教学、科研和日常管理中缺乏内控制度建设理念,决策具有一定的盲目性。高校管理层内控制度建设缺乏主体意识,高校管理层对内控制度建设没有形成统一思想,很多内控制度只是部门之间业务流程的简单叠加,缺乏有效的沟通协调,不能做到一些重大事项、重要决定的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内控制度缺乏整体性、系统性、科学性。[3]高校内控管理制度关注资金的收支,而忽视高校的筹资、投资和外债,对一些实物采购等一些都存在管理漏洞,需要制度完善,加强内控制度建设。目前高校还存在一些治理结构缺陷,比如机构分配失衡、学术组织行政化、权力分配不合理、决策缺乏制度约束等一些治理结构的缺陷。
(三)缺乏科学有效的风险评估且疏于防范
目前在高校风险意识淡薄,缺乏专业的风险识别、及时的风险预警和准确的风险评估等有效的风险防范措。高校一些投资项目、基建项目、融资项目盲目决策会给高校带来巨大损失,极大地增加了高校运营风险。高校普遍存在重视固定资产的管理,而忽视低值易耗品的现象,这无疑会增加高校的财务管理风险。这些较为普遍存在的盲目决策行为,主要是因为高校忽视了高校内控制度建设中的内部风险管理,缺乏对高校融资还贷能力的科学有效的论证,缺乏风险的识别能力且疏于防范。
(四)预算编制不完善且内控制度执行效果差
高校的经费预算编制不完善且主观性强,缺乏预算的权威性,尤其一些行政经费和非重点科研项目经费调整随意,没有充分认识到项目预算的重要性和严肃性,许多经费处在有制度无执行的状态,或者是选择性执行。高校领导层和管理者对预算的认识不够充分意思淡薄,在预算的执行过程中存在预算归预算,执行归执行的随意现象。由于许多高校经济业务缺乏跟踪分析,对很多经费的使用和完成程度没有准确的掌握,同时对资金的使用效益也难以评价和修正。
(五)内控制度建设缺乏有效的考核评价且监督管理缺失
部分高校没有独立的审计部门,同高校的纪检监察部门合署办公,内部审计缺乏相对独立性,必然导致内部审计部门不能发挥真正的监督作用。因此,内部控制建设中的审计监察就在一定程度上缺乏独立性、公正性和权威性。而且,很多高校并没有在岗位设置上避免不相容岗位的分离,存在工作人员和流程上有交叉。高校普遍缺乏内控制度的考核评价机制,高校的内控制度在制度上没有建立考核评价机制,组织结构上没有明确责任主体,必然导致高校内控制度在执行过程中的存在流于形式的弊端。
(六)高校内控制度信息化建设有待提升
目前很多高校的财务软件更新不及时,设备陈旧,导致财务数据滞后,不能满足及时反应财务管理和风险控制的要求,必然增加了风险,提高了内部控制的难度。还有就是高校的一些内控制度信息机制不够完善,导致内部控制不能较好的协调,容易出现混乱。只有加强高校内控制度信息化建设,建立科学有效的信息机制才能加强内控,降低风险,发挥内控制度的作用。
三、优化高校内控制度建设的措施
(一)提高内控制度的认识同时加强队伍建设
高校加强对内控制度的宣传、学习和业务培训,制度汇编成册,把高校内控制度建设成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提高内控工作人员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水平,而且内控制度建设必须提升到学校发展决策的高度,强调内控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真正发挥高校内控制度的作用。
高校内控制度建设需要领导重视,全员参与,形成各思其职,相互监督制约的理念,把高校内控制度建设落到实处,真正提高高校内控管理水平,完善内控制度,规范内控业务流程,加强内控执行力。与此同时,高校的内控人员和财务人员必须增强内控的管理意识,提高内控业务水平以及内控服务质量。
(二)完善内控制度建设的管理组织结构
加强高校内控制度建设,完善高校内控制度体系,根据高校自身特点,设立负责组织协调的内控主管牵头部门,做到不相容岗位分离。高校需规范内控制度管理,明确各部门职责权限,明确界定权责,设计出合理的业务流程和授权审批流程。[4]
高校的内控管理首先要克服管理制度缺陷,建立不相容岗位相分离的内控管理制度,尤其是授权审批制度。高校对于重要经济业务,要严格执行审批制度,经济业务的经办人、经费负责人、以及授权审批人不得由一人兼任,必须做到独立审批。其次,高校加强资产管理,减少漏洞。高校实物、货物的采购必须采取严格的控制,对货币资金的使用要有完整的审批手续,真正发挥内控制度的作用。资产的验收、处理都需要专人现场勘验,杜绝表面形式工作。最后,内控工作人员要保持工作的独立性,维护高校内控工作的权威性。
(三)提高风险意识加强风险管理
高校充分认识新形势下的内控风险,规范权力,做到高层、管层、科教人员、财务人员共同防范风险。对于学校的融资、投资、基建等项目能够进行合理风险评估和风险规避,维持适当的负债水平,对于贷款风险反复论证,同时也要减少高校徇私舞弊的廉政风险。高校的基建工程是财务风险、纪律风险的高发点,所以高校必须形成常规的监督检查机制,对基建业务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抽查,对基建工程的承包单位进行招标考评,加强风险管理规避,充分论证,出具可行性报告,保证风险评估活动的连续完整,达到逐步分散化解风险的目标。
高校找准风险点,针对高风险项目,进行多方反复论证,做好风险评估,编制较为精准的项目可行性报告,维持适当的负债水平,保证高校资产资金的安全完整。
(四)合理编制预算且加强执行
高校资金来源种类较多,财政拨款是主要形式,合理科学编制预算是提高高校资金使用效率,保障资产安全的重要措施,是高校顺利完成收支计划的保证。合理有效地编制预算能够帮助高校有效分配资源,合理安排项目经费,提升财务管理水平,发挥内控作用,做到统筹兼备。
遵行预算编制“收支平衡、量入为出”的总原则,结合高校自身的运转情况和长期发展规划,合理设计预算指标,采用“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双向结合、全员参与的方式,严格具体地进行编制预算。[5]做到预算编制的事前调研、事中跟踪调整,事后分析总结,且加强预算执行,不得随意修改。对于预算的调整,要有充分的事由和规范的流程,原则上,没有相应的政府、上级主管部门的预算调整政策和方案,或者是明确的经济事实变更事项,不得随意调整预算,并形成预算调整书面报告。
(五)建立内控制度的评价强化监督约束
分析高校内控制度是否完善,定期监察分析薄弱点,找出内控制度缺陷,完善内控制度建设。加强高校内审的监督机制,充分发挥高校内审的监督作用。同时,强化内控制度的监督约束机制,发挥各级政府财政、审计部门对高校内控的监管,督促高校内控制度的建立健全。当外部环境发生较大变化要及时调整内控制度。[6]
高校要及时对内控制度进行评价,根据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合理准确地分析内控制度的实施效果。根据评估报告,高校及时合理地调整内控制度,修补制度漏洞,加强内控效果,使得内控制度真正落地实施,并发挥应有的作用。
(六)提升高校内控制度信息化数据化建设
高校应结合自身发展特点,构建与高校所处内外部环境 相适应的内控制度。运用现代信息化手段和发达的互联网技术建设内控系统,建立与高校发展相匹配的内控信息系统,做到数据安全、信息流畅、资源共享、操作规范。
加快高校内控制度建设,优化高校内控措施,必将对高校的财务管理和经济业务运行实行产生巨大影响。建立健全高校内控制度,强化内控制度建设,对各级权力进行监督约束,对高校的教学、科研、日常管理起到了规范约束作用,为高校的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高校内控制度建设完善优化是高校完善管理的必不可少的一环,能够帮助高校找出主要的风险点,规范重点领域经济业务,梳理关键岗位流程,制定可行的约束措施,对高校经济活动进行全方位的管理,达到高校減少经济违规行为,降低财务风险,增强教育服务效果,提高资金使用率和工作效率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徐光英.探讨高校内控制度建设中对经济业务风险点的识别[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5,(01):14_15.
[2]黄云.完善高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探讨[J].企业家天地,2010,(03):78_79.
[3]朱蓉.高校财务内控制度建设与廉政风险防范[J].廉政文化研究,2015,(06):76_77.
[4]梅祥娣.浅析高等学校内控建设的现状及对策[J].时代经贸,2016,(10):61_62.
[5]黄云.完善高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探讨[J].企业家天地,2010,(03):78_79.
[6]吴朝霞.论高校财务内控现状的若干问题及对策[J].时代经贸,2015,(09):85_86.
(作者单位: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摘要:高校的内控制度是维护高校经济业务安全有序进行的有效措施。随着我国教育和财务制度改革的深化,及时发现高校内控制度的缺陷,并提出合理有效的优化措施,完善高校内控制度建设尤为重要。
关键词:高校;内控制度;优化
高校的内控制度是指高校的一套系统完整的内部管理系统,以及保证高校经济活动、经济业务正常有序进行的有效措施。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国内外市场竞争加剧,经济业务也复杂多变,各种财务风险、管理风险随之而来,对高校内部管理水平的要求不断提高,加强高校的内控制度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加强内控制度建设已经成为经济发达国家的行之有效的国际通用做法。
一、我国高校内控制度建设的意义
我国教育和财务制度改革的深化,不断扩大招生规模,现代高校的办学模式也从精英教育转变了普及教育,随之而来就是高校管理和经济业务的发展和变化,与此同时也对高校内控制度的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内控制度建设是保证高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是落实相关政策和保障高校平稳发展的重要措施。
高校的内部控制是高校为了提高高校财务管理水平,维护高校资产安全完整,发现和纠正财务管理错误,防止欺诈舞弊行为,降低高校运营风险,保障教学与科研有序进行,在高校管理中建立一个与自身特色相结合的内部控制管理控制系统。[1]高校内控制度建设是为了规范高校各项经济业务活动,加强对各级权力的有效约束,提高财务管理水平,更好地监督高校的经济行为,确保高校资产资金的安全,为高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高校内控制度是对高校的经济活动以及管理活动都进行有效约束,从而积极顺利完成高校的发展规划和既定目标。系统、科学、完善地进行高校内控制度建设对推动高校健康稳步可持续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目前高校内控制度建设存在的不足
(一)高校对内控制度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很多高校的内控制度仍然停留在政策层面,还停留在“写在制度里,贴在墙壁上”的表面工作中。目前高校普遍对内控制度以及制度建设存在认识上的片面性,还没有形成全局性内控意识。相当一部分高校校领导、管理层还认为高校内控制度是财务部门和审计部门的业务,缺乏对内控制度建设的整体认识,还没有认识到内控制度是学校健康稳步发展的重要保障,需要各部门协作,共同参与。同时,高校很多财务、审计人员也对内部控制缺乏认识,认为高校内控制度建设就是一项表面工作,同时内控制度的专业水平和职业素养皆有待提高。[2]部分会计人员和内控人员对内控业务知识不能熟练掌握,内控观念淡薄,内控的专业知识和职业素养均有待提高,这无疑会降低会计信息质量和增加内控业务难度,也会降低内控制度的独立性和权威性。
(二)内控體系不健全且缺乏完善的治理机构
高校出现了新建、合并等多元化的发展趋势,随之而来就是多种经济业务。与此同时,逐步反映出高校的内控制度建设的系统性差,对约束对象不够全面的问题。高校在教学、科研和日常管理中缺乏内控制度建设理念,决策具有一定的盲目性。高校管理层内控制度建设缺乏主体意识,高校管理层对内控制度建设没有形成统一思想,很多内控制度只是部门之间业务流程的简单叠加,缺乏有效的沟通协调,不能做到一些重大事项、重要决定的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内控制度缺乏整体性、系统性、科学性。[3]高校内控管理制度关注资金的收支,而忽视高校的筹资、投资和外债,对一些实物采购等一些都存在管理漏洞,需要制度完善,加强内控制度建设。目前高校还存在一些治理结构缺陷,比如机构分配失衡、学术组织行政化、权力分配不合理、决策缺乏制度约束等一些治理结构的缺陷。
(三)缺乏科学有效的风险评估且疏于防范
目前在高校风险意识淡薄,缺乏专业的风险识别、及时的风险预警和准确的风险评估等有效的风险防范措。高校一些投资项目、基建项目、融资项目盲目决策会给高校带来巨大损失,极大地增加了高校运营风险。高校普遍存在重视固定资产的管理,而忽视低值易耗品的现象,这无疑会增加高校的财务管理风险。这些较为普遍存在的盲目决策行为,主要是因为高校忽视了高校内控制度建设中的内部风险管理,缺乏对高校融资还贷能力的科学有效的论证,缺乏风险的识别能力且疏于防范。
(四)预算编制不完善且内控制度执行效果差
高校的经费预算编制不完善且主观性强,缺乏预算的权威性,尤其一些行政经费和非重点科研项目经费调整随意,没有充分认识到项目预算的重要性和严肃性,许多经费处在有制度无执行的状态,或者是选择性执行。高校领导层和管理者对预算的认识不够充分意思淡薄,在预算的执行过程中存在预算归预算,执行归执行的随意现象。由于许多高校经济业务缺乏跟踪分析,对很多经费的使用和完成程度没有准确的掌握,同时对资金的使用效益也难以评价和修正。
(五)内控制度建设缺乏有效的考核评价且监督管理缺失
部分高校没有独立的审计部门,同高校的纪检监察部门合署办公,内部审计缺乏相对独立性,必然导致内部审计部门不能发挥真正的监督作用。因此,内部控制建设中的审计监察就在一定程度上缺乏独立性、公正性和权威性。而且,很多高校并没有在岗位设置上避免不相容岗位的分离,存在工作人员和流程上有交叉。高校普遍缺乏内控制度的考核评价机制,高校的内控制度在制度上没有建立考核评价机制,组织结构上没有明确责任主体,必然导致高校内控制度在执行过程中的存在流于形式的弊端。
(六)高校内控制度信息化建设有待提升
目前很多高校的财务软件更新不及时,设备陈旧,导致财务数据滞后,不能满足及时反应财务管理和风险控制的要求,必然增加了风险,提高了内部控制的难度。还有就是高校的一些内控制度信息机制不够完善,导致内部控制不能较好的协调,容易出现混乱。只有加强高校内控制度信息化建设,建立科学有效的信息机制才能加强内控,降低风险,发挥内控制度的作用。
三、优化高校内控制度建设的措施
(一)提高内控制度的认识同时加强队伍建设
高校加强对内控制度的宣传、学习和业务培训,制度汇编成册,把高校内控制度建设成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提高内控工作人员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水平,而且内控制度建设必须提升到学校发展决策的高度,强调内控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真正发挥高校内控制度的作用。
高校内控制度建设需要领导重视,全员参与,形成各思其职,相互监督制约的理念,把高校内控制度建设落到实处,真正提高高校内控管理水平,完善内控制度,规范内控业务流程,加强内控执行力。与此同时,高校的内控人员和财务人员必须增强内控的管理意识,提高内控业务水平以及内控服务质量。
(二)完善内控制度建设的管理组织结构
加强高校内控制度建设,完善高校内控制度体系,根据高校自身特点,设立负责组织协调的内控主管牵头部门,做到不相容岗位分离。高校需规范内控制度管理,明确各部门职责权限,明确界定权责,设计出合理的业务流程和授权审批流程。[4]
高校的内控管理首先要克服管理制度缺陷,建立不相容岗位相分离的内控管理制度,尤其是授权审批制度。高校对于重要经济业务,要严格执行审批制度,经济业务的经办人、经费负责人、以及授权审批人不得由一人兼任,必须做到独立审批。其次,高校加强资产管理,减少漏洞。高校实物、货物的采购必须采取严格的控制,对货币资金的使用要有完整的审批手续,真正发挥内控制度的作用。资产的验收、处理都需要专人现场勘验,杜绝表面形式工作。最后,内控工作人员要保持工作的独立性,维护高校内控工作的权威性。
(三)提高风险意识加强风险管理
高校充分认识新形势下的内控风险,规范权力,做到高层、管层、科教人员、财务人员共同防范风险。对于学校的融资、投资、基建等项目能够进行合理风险评估和风险规避,维持适当的负债水平,对于贷款风险反复论证,同时也要减少高校徇私舞弊的廉政风险。高校的基建工程是财务风险、纪律风险的高发点,所以高校必须形成常规的监督检查机制,对基建业务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抽查,对基建工程的承包单位进行招标考评,加强风险管理规避,充分论证,出具可行性报告,保证风险评估活动的连续完整,达到逐步分散化解风险的目标。
高校找准风险点,针对高风险项目,进行多方反复论证,做好风险评估,编制较为精准的项目可行性报告,维持适当的负债水平,保证高校资产资金的安全完整。
(四)合理编制预算且加强执行
高校资金来源种类较多,财政拨款是主要形式,合理科学编制预算是提高高校资金使用效率,保障资产安全的重要措施,是高校顺利完成收支计划的保证。合理有效地编制预算能够帮助高校有效分配资源,合理安排项目经费,提升财务管理水平,发挥内控作用,做到统筹兼备。
遵行预算编制“收支平衡、量入为出”的总原则,结合高校自身的运转情况和长期发展规划,合理设计预算指标,采用“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双向结合、全员参与的方式,严格具体地进行编制预算。[5]做到预算编制的事前调研、事中跟踪调整,事后分析总结,且加强预算执行,不得随意修改。对于预算的调整,要有充分的事由和规范的流程,原则上,没有相应的政府、上级主管部门的预算调整政策和方案,或者是明确的经济事实变更事项,不得随意调整预算,并形成预算调整书面报告。
(五)建立内控制度的评价强化监督约束
分析高校内控制度是否完善,定期监察分析薄弱点,找出内控制度缺陷,完善内控制度建设。加强高校内审的监督机制,充分发挥高校内审的监督作用。同时,强化内控制度的监督约束机制,发挥各级政府财政、审计部门对高校内控的监管,督促高校内控制度的建立健全。当外部环境发生较大变化要及时调整内控制度。[6]
高校要及时对内控制度进行评价,根据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合理准确地分析内控制度的实施效果。根据评估报告,高校及时合理地调整内控制度,修补制度漏洞,加强内控效果,使得内控制度真正落地实施,并发挥应有的作用。
(六)提升高校内控制度信息化数据化建设
高校应结合自身发展特点,构建与高校所处内外部环境 相适应的内控制度。运用现代信息化手段和发达的互联网技术建设内控系统,建立与高校发展相匹配的内控信息系统,做到数据安全、信息流畅、资源共享、操作规范。
加快高校内控制度建设,优化高校内控措施,必将对高校的财务管理和经济业务运行实行产生巨大影响。建立健全高校内控制度,强化内控制度建设,对各级权力进行监督约束,对高校的教学、科研、日常管理起到了规范约束作用,为高校的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高校内控制度建设完善优化是高校完善管理的必不可少的一环,能够帮助高校找出主要的风险点,规范重点领域经济业务,梳理关键岗位流程,制定可行的约束措施,对高校经济活动进行全方位的管理,达到高校減少经济违规行为,降低财务风险,增强教育服务效果,提高资金使用率和工作效率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徐光英.探讨高校内控制度建设中对经济业务风险点的识别[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5,(01):14_15.
[2]黄云.完善高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探讨[J].企业家天地,2010,(03):78_79.
[3]朱蓉.高校财务内控制度建设与廉政风险防范[J].廉政文化研究,2015,(06):76_77.
[4]梅祥娣.浅析高等学校内控建设的现状及对策[J].时代经贸,2016,(10):61_62.
[5]黄云.完善高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探讨[J].企业家天地,2010,(03):78_79.
[6]吴朝霞.论高校财务内控现状的若干问题及对策[J].时代经贸,2015,(09):85_86.
(作者单位:西安电子科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