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地理复习课教学设计
宁述仁
摘要:区域地理在高考大纲中这样描述:“义务教育部分的地理课程内容是高考必然要涉及的内容,区域地理(中国地理、世界地理)是高中地理知识必要的载体。”所以,区域地理高三一轮复习时教学内容选取遵循以下原则:一是以区域为载体重构与课题相关的高中地理内容;二是以案例和试题为载体体现高考四项考核能力的有效培养与渗透,使区域地理教学内容与高考地理考试内容密切结合。就俄罗斯而言,教学内容的选取,以俄罗斯的地理特征(包括自然和人文)为基础,选取反映区域突出特征及其深刻影响的某几个方面或某几个角度,进行较为深入、透彻的剖析和探讨,重建俄罗斯的知识结构和试题结构,例如“中俄合作”领域内的“能源合作”问题,而不是面面俱到、“蜻蜓点水”。
关键词:区域地理;复习课;教学设计
一、教学思路
1、先宏观再微观,从自然到人文,系统梳理俄罗斯的自然和社会经济特征,把高中的系统地理知识(必修内容)穿插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挖掘知识间的横向关联,又要寻找知识点的纵向联系,在自然、人文、区域地理之间构建起完整的知识体系,做到透析自然地理原理、活用人文地理观点。放在所属的大地理背景下,从总体上把握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
2、立足人地关系,比较区域差异,突出区域因地制宜与可持续发展。对区域的气候特征综合分析,结合地形、河流、植被、资源等进行综合探究,得出区域因地制宜的措施,并结合我国的国情,重点分析与俄罗斯有关的合作。
二、教学过程
1.情景导入。播放:俄罗斯名曲《喀秋莎》。
伴随着优美的俄罗斯的经典名曲《喀秋莎》,我们一起探寻俄罗斯的瑰丽篇章。以音乐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将学生引入具有俄罗斯风情的氛围之中。
2.目标展示。(1).通过填绘地形、经纬线、河流、临海等分布图,对俄罗斯进行空间定位。(2).运用面积、人口、范围、气候、植被、河流、资源、工业、交通等示意图,归纳俄罗斯的区域特征。(3).进行思考、讨论、探究等活动,深刻理解俄罗斯区域特征的影响,并能联系实际解决问题。明确学习目标,实现有效教学
3.重难点突破。
(1)区域定位
学生:结合地图,自主学习,完成学案“一、区域定位”中“填图识记”部分
教师:展示多媒体,指导学生上讲台讲解俄罗斯位置、范围等特征。通过填图指图提升区域定位能力。
(2)特征归纳
教师:展示面积数据,东西跨度数据,亚欧分界线,人口资料等。
学生:总结“地广人稀”。
教师:展示“奥伊米亚康”位置,北极圈在俄罗斯的位置,奥伊米亚康图片,亚寒带针叶林的分布,河流冰冻图片。
学生:总结“气候寒冷”。
教师:展示矿产资源材料,矿产资源分布,尤其是突出“石油、天然气”资源的出口和生产。
学生:总结“资源丰富”。
教师:展示地形的分布图,矿产资源的分布图,交通线路和城市的分布图,人口和经济体的分布资料。
学生:总结“东西差异大”。
教师:展示重工业、军工业、宇航工业等资料,工业图片,文化教育资料等。
学生:总结“综合国力强”。
整合教材,利用图片等资料,实现自主归纳俄罗斯突出的区域特征,培养学习能力。
(3)问题探究
教师:展示探究主题,布置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任务。
主题一:俄罗斯的气候
任务:通过气候分布图和气象资料图,分析俄罗斯气候特征的东西差异,并结合大气环流、地形等高中地理知识和原理分析造成其差异的原因
多媒体:俄罗斯气候分布图,莫斯科和雅库茨克的气象资料图
学生:以组为单位讨论,形成书面讨论成果,并展示。
教师:点拔、补充、总结。
主题二:中俄经贸合作
教师:展示中俄在能源、民间商贸、高速铁路等方面的资料、图片:
任务:中俄可能在哪些领域展开经贸合作
学生:自主归纳,展示成果
合作探究:中俄输油管道建设的条件和意义
学生:以组为单位讨论,并记录讨论成果。由组员展示。
教师:点拔、补充、总结。运用建立起的俄罗斯地理特征,进行问题探究,体现课标学习有用地理的理念,提升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能力检测。结合下面图文资料,请自选角度命制一道简答题,并制定参考答案。2007年,中俄共同投资5亿美元在哈巴罗夫斯克建设了一座以木材为原料的纸浆厂,产品主要销往我国。
以学生命题的方式巩固知识和检测学习效果,提高学习热情。
5.课堂小结。
多媒体展示知识结构。利用知识网络示意图,帮助学生理清思维,构建区域地理学习的学习模式。
三、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设计要达到构建区域分析模型:先初步的空间定位,形成空间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再让学生自主归纳,概括出区域整体特征,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最后通过具体问题分析,找出俄罗斯区域发展的条件、问题、调整方向,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这一教学流程中,紧扣高考要求和高中地理原理和规律,重整学生的认知结构,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科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