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实验的实施意义及案例研究

    王新华

    [摘? 要] 开展数学实验是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它对于提高学生数学学习效率、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发现问题能力和创造能力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为了充分发挥数学实验的优势,需要我们了解数学实验的特点,坚持问题引领,突出学生主体,合理地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提高数学实验效能. 实验设计既要注重知识复现型实验,又要开展问题探究型实验,并将数学实验与数学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起来,从而不断地提高数学实验的有效性,让学生逐步学会数学学习,不断经历、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享受创造的成功体验.

    [关键词] 数学实验;实施意义;案例研究

    初中数学实验的实施意义

    数学实验是数学教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一般采用测量、手工操作、制作模型等形式. 数学实验的开展,改变了初中数学课堂模态,让数学课堂从静态转向动态,也推动了数学实验实施方式的革命,体现出积极的意义[1].

    1. 数学实验是数学教学的一种有效方法

    数学实验实施的过程中,需要学生进行细致入微的观察,这样才能得出实验的结果,而且突出学生实验主体地位,使学生在数学实验中获得深刻的体验,因此无论是对于数学教师的教学,还是学生的数学学习,数学实验都是有效的方法之一.

    2. 数学实验是解决问题的最具体手段

    观察和实验(又称尝试,对数学学科而言似乎称为尝试更适合),它是发现与解决问题的最形象、最具体的手段之一. 然而,长期以来,有人认为数学是高度抽象和逻辑性极强的学科,不需形象和具体的思考和操作,推理证明才是数学的主旋律. 事实上,这种印象是片面的,越是抽象和复杂就越需要形象和具体的辅助与配合. 因此,开展数学实验、进行细致的实验观察具有重要作用. 20世纪最伟大的数学家约翰·冯·诺依曼(L·J·VonNeumann)指出“大多数最好的数学灵感来源于经验”. 从数学发展的意义上来说,数学作为一种源于社会实践的理性构造的学科,当它远离实践的经验之源而发展时,就会逐渐分化成为众多而又无前途的支流. 唯一的解决方法就是使其回到本源,返老还童. 这种观念,是数学家对数学的一种本质认识. 在数学学习与研究过程中,通过观察与实验,学生不仅能收集新材料和获得新知识,探究和解决新的问题,而且常常通过观察和实验导致数学的发现与理论的创新[2].

    3. 数学实验是发现和创造的必然路径

    数学知识的发现和数学创造性活动,离不开数学实验. 从数学实践来看,数学实验主要体现出如下层次:第一层次是获得数学新知识,强化学生数学知识习得;第二层次是借助数学实验验证新知识、数学理论,从而实现数学知识的自我消化吸收;第三层次是解决实际问题,学生通过数学实验尝试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第四层次是創造. 例如,尺规作图一直是一个实验的过程,人类会作正三角形、正五边形和正十二边形,但是在作正七边形、正十一边形和正十七边形时却遇到了极大的困难. 这个历史难题被高斯在大学一年级时解决了. 当高斯告诉他的老师时,据说老师不相信,竟把高斯赶出了家门. 高斯不仅在实验的基础上完成了正十七边形的尺规作图,而且还进一步证明了这个定理:凡边数为费马素数(即22n+1为素数)的正多边形可用尺规作图,当边数是素数但不是费马素数时,这样的正多边形不能用尺规作图. 高斯的成功,不仅在于解决了正十七边形的尺规作图,更为奇妙的是,他把22n+1形的数与正多边形的尺规作图联系了起来.

    4. 数学实验在信息技术发展下表现出更大的优势

    20世纪电子计算机的发展,为数学的实验提供了更多的可能,实验的过程是探索的过程,是发现的过程. 数学实验是用来验证旧知识、探求未知知识和获取新知识的一种必不可少的手段. 计算机尤其是数学软件给数学实验提供了高效、准确、功能强大的实现方式,数学实验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支持,如计算机技术和数学软件,引导学生借助计算机和计算机软件等,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表现出更大的优势.

    5.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是学生数学素养之一,这对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意义深远. 数学实验的开展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它能够发挥粘合剂作用,将数学知识、数学建模、计算机的运用等,有机地融合起来,从而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数学概念、数学公式等理解,而且能够提高学生对数学软件的掌握程度,促进数学知识和信息技术知识的有机融合,在跨学科之间建立起通道,提高学生运用计算机建模的能力,激活初中生数学创造能力.

    数学实验特点和基本类型

    掌握数学实验的基本特点,有助于我们根据数学实验特点,提高数学实验设计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掌握数学实验的基本类型,有助于丰富数学实验的种类,让数学实验从单一化走向多样化,凸显数学实验效能.

    1. 数学实验的一般特点

    通过对数学实验进行归纳分析,数学实验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特点:

    (1)以问题为载体.数学实验的开展,一般会借助问题为载体,通过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进而通过数学实验去验证思考,获取数学知识;其次,通过实验寻求问题解决的路径. 学生通过数学实验,检视方法和路径的可行性.

    (2)以学生为主体.数学实验改变传统数学教学现状,不是由教师简单的演示,而是让学生去实验,给学生创造动手、动脑、动嘴的机会. 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对学生实验的过程进行观察,及时地给予适时的引导,最终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发展.

    (3)以技术为支持.信息化时代,在初中数学实验过程中,数学实验改变传统模式,善于利用信息技术优势,主要是计算机技术和各种形式的数学软件,从而使数学实验更加直观,使一些高难度的数学实验的开展成为可能,大大地提高了数学实验的有效性.

    2. 数学实验的基本类型

    传统数学课堂教学,陷入了程式化教学泥潭,主要是教师进行系统化的讲解,学生被动接受,然后通过大量的练习加以巩固,最后在借助复习和考试中加以强化,并检视学生数学学习效果. 这种程式化的数学教学模式,显然还处于教师一言堂的现状,学生主体地位得不到充分的尊重,数学实验则不然. 数学实验在发展的过程中,实验类型越来越丰富,有效地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 综合当前实施的数学实验,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基本类型:

    (1)知识再现型.所谓知识再现型实验,主要以复现知识为目的,属于数学实验的低级层次. 学生通过数学实验,还原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从而理解数学知识的意义,完成对数学知识的再现. 通过数学实验,改变传统数学知识教学现状,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为学生主动建构. 例如,初中数学“勾股定理”的教学,理解勾股定理是运用定理的关键,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这一定理,我们可以先介绍勾股定理的相关知识,包括起源、证明资料等,再给学生自主选择的机会,学生通过数学实验,亲历知识形成的过程,对勾股定理的理解就会更加深刻.

    (2)问题探究型.这一类数学实验以问题为驱动,以解决问题为目的,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借助特定的问题情境,开展数学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学生主动去发现问题,进行动手实践,不断将实验推向深入[3]. 问题探究型教学设计指以问题探究为主要形式的教学设计,旨在通过问题探究形式使学生获取知识,获得体验,掌握方法,发展能力. 这种类型的教学设计多适用于数学、自然、科学等学科. 数学问题探究型实验,要充分发挥学生在数学实验中的主动性,让学生积极探究,才能达到实验的目的. 因此,问题性和探究性是其鲜明的特征. 问题探究的有效手段可以是观察、测量、实验等动手操作的活动形式,也可以是调查、搜集等材料分析处理的形式. 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此类型的教学时,多采用活动的形式,以活动为载体设计教学.

    问题探究型的教学过程一般分为以下三个阶段:创设问题情境,诱发问题;多途径活动探究;交流探究成果,形成技能.

    作为一般数学实验课,其学习方法是:

    ①确定问题,决定准备做什么,说明目的.

    ②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制订一个计划,找出达到目的的不同方法.

    ③取得对于解题也许有用的材料,实现你的计划,找出典型、关系和概括,想办法发现,寻找不同方法,收集情况.

    ④得出结论,回答问题,解题,分析结论,陈述你的发现.

    ⑤分析和评价你的方法和过程. 比较不同的方法,评价你的发现,寻找你所发现的内容之间的关系.

    例如,“等式性质”“不等式性质”以及“二元一次方程”等教学内容,可以利用天平实验等,把天平置入教室,让学生亲眼所见,体验这些性质的来龙去脉,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化解为具体可感知的东西,让学生感到十分熟悉,让学生感到这些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

    初中数学实验的案例

    案例1? “无理数”教学实验.

    实验器材:剪刀、边长为1的正方形纸片2张、计算器等.

    实验过程:要求剪拼面积为2的正方形,小组合作. 提问:拼得的正方形面积为2,估计正方形的边长大约是多少?在哪两个整数之间?能不能用整数、分数等来表示?学生小组内开始操作. 能用分数表示吗?

    实验结论:剪拼的面积为2的正方形边长不是一个整数,也不能用分数来表示,但是这个边长的确存在. 有理数之外还有一类数,引出概念“无理数”.

    实验小结:剪拼图形操作相对而言比较简单,拼出的正方形也比较美觀. 但是揭示所剪出的面积为2的正方形的边长时,学生遇到了相当大的困难. 有的学生说边长是2,教师让学生用计算器验证,结果面积是4;有的学生说边长应该比2小,但是比1大,因为边长为1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 于是教师让学生在小组内继续用计算器进行验证. 边长分别为1.8,1.6,1.5等都不行,面积都比2大. 但当输入边长为1.4时,面积为1.96,比2小. 事实上找不到一个有理数的,使它的平方刚好等于2. 在学生倍感焦急时,强调无理数的出现,即=1.414…是一个无限的不循环小数.

    当然,数学实验离不开教师的有效指导. 例如,给学生提供圆规、量角器和作图纸,他们就能发现平面几何中关于平行线的定理. 下列的一般问题和建议可以作为他们探索的指导:①考虑两条平行线和一条截线所构成的各角之间的关系;②你也许要用一个量角器度量这些角去比较它们,或者你可以作出由一条截线所截的平行线,然后用剪子把其中一个角剪下来,放在其他角上作比较;③当截线和其中的一条直线垂直时,你能得出什么结论?④假设不平行的两条直线被一条截线所截,所构成的各角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⑤根据你的探索,你能否陈述什么命题?用它详细说明了使直线平行所必须满足的什么条件? ⑥你是否认为你的每个命题的逆命题是另一个真实命题?

    案例2? “四边形的内角和”数学实验.

    实验器材:形状不同的四边形纸片若干张.

    实验目标:验证四边形内角和是一个确定的值.

    实验过程:小组操作:小组一,撕下一个四边形的4个内角,将其四个顶点拼在一起,观察以顶点为中心的角的度数;小组二,沿四边形的对角线剪开为2个三角形,观察并思考2个三角形6个内角的和;小组猜测:四边形的内角和是360°. 小组证明:将该题写出已知、求证的题目、证明过程.

    实验结论:四边形内角和是一个确定的值,即360°.

    仍以“勾股定理”教学为例,在教学勾股定理之前,我们先不讲解勾股定理,而是先让学生操作一个实验:利用数学几何画板,让学生设计一个直角三角形,再引导学生分组开展学习活动,量出三角形的三条边的长度;然后,让学生拖拽三个顶点,在实验过程中,要保持三角形的直角不变. 实验结束后,让学生对实验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得出三角形的三边的平方存在怎样的关系. 通过学生的实验,学生自然地得出了勾股定理,这一结论的形成,要比教师直接给出勾股定理的效果明显.

    再如,“相似三角形的应用”一课的教学,如果教师改变传统数学教学思想,采用数学实验的方式,让学生设计一种方案,运用最少的工具,去测量出旗杆的高度. 在得出方案后,再借助数学实验去验证数学实验方案的可行性. 通过数学实验,不同能力层次的学生,基本上都能够轻松地得出结论,而且参与数学学习的积极性会较大提高.

    结语

    总之,数学实验是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培养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路径. 数学实验设计过程中,教师要准确把握数学实验的一般特点和基本类型,从而将数学实验与学生学情实际有机地结合起来,借助学生既有的数学经验和知识储备,优化数学教学设计,通过“动手实验──收集数据──分析数据──实验思考──得出结论”等教学环节,在数学实验过程中让学生充分体验数学认知的全过程,让学生大胆地去质疑、去猜想,进而借助数学实验去验证、去引申,将数学教学推向一个新的高度[4].

    参考文献:

    [1]李太新.? 谈谈数学实验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J].? 数学通报, 2001(10).

    [2]黎雁. “数学实验”是提高学生数学素质的好方法[J]. 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02(04).

    [3]孙朝仁. 数学实验:基于“做”的学习方式[J]. 江苏教育,2016(10).

    [4]翟立安. 让数学实验成为数学思维的“催化剂”——谈谈数学实验的必要性和有效性[J]. 中学数学,2009(14).

相关文章!
  • 改进演示实验,提高演示实验教

    曹雪梅众所周知,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是化学的灵魂,也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主要因素.教学实践证明,化学实验教学可以让学生

  • 素质教育在中职教育中的重要性

    杨天摘要:进入21世纪之后,素质教育已经成为全社会非常关注的一个重要话题。而在职业教育中,许多学生和家长错误的认为职业教育的本质就

  • 质谱法测定水中溶解氙的含量及

    李军杰+刘汉彬 张佳+韩娟+金贵善+张建锋<br />
    <br />
    <br />
    <br />
    摘要 利用设计的一套水样中提取并分离Xe的装置,与稀有气体质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