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传播学角度解读网络末日谣言的原因

    宋琳琳 杜晓萌

    摘要:由于互联网的普及和网民数量的激增,使谣言有了全新的滋生环境和传播方式,2012年的末日谣言更是以一种全球传播的形式成为严重的谣言事件。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深入分析其产生原因,包括网民网络媒介素养整体偏低、传播者伦理道德观念淡薄、网络媒介渠道的缺陷、网络议程设置的效果以及社会心理因素的必然性。并在此基础上探寻解决策略,以期净化信息流通渠道。

    关键词:末日谣言;网络;网络传播

    互联网的普及和网民数量的激增,使谣言有了全新的滋生环境和传播方式。2012年的末日谣言更是成为近年来影响社会安全感的重要事件。因此,以此次末日谣言为例研究网络谣言的现状及原因显得至关重要。从传播学角度来看,网络中的谣言传播主要有以下几个重要原因。

    一、网民网络媒介素养整体偏低

    首先,网民缺乏辨别信息真伪的能力。

    近年来,网络媒体成为了网民的重要信息来源,这种对网络信息的依赖使网民的网络媒介素养变得至关重要。调查显示,有39.1%的受众只能基本辨识网络信息,认为自己可以准确辨别信息真伪的仅占27.1%,但是这并不表示这部分受众真正的能够做到有效辨别,自我能力评估的误区也会对此数据带来一定的影响,可见,目前我国网民辨别信息真伪的能力偏低。

    其次,网民缺乏对信息的批判意识。

    网民对网络信息是否具有批判意识,是其进行谣言甄别的先决条件。一个没有批判意识的网民,即使具有很高的文化背景和知识水平,也很有可能被谣言蒙蔽,但是一个对网络信息有较为深刻理解、对网络有着批判意识的网民,则会有更高的几率去进行谣言的鉴别。而目前我国网民则恰恰缺乏对网络信息的批判意识,这源于人们对传统媒体的信赖感依然留存于脑中,这将是非常危险的。

    二、传播者伦理道德观念淡薄

    首先,来源于社会责任感的欠缺。

    随着当前社会的发展,公众的受教育程度极大提高,同时其意识形态及社会责任感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调查数据显示,有49.6%的人认为当代人的社会责任感在下降,有20.3%的人认为当代人几乎没有了社会责任感,这个数据是非常惊人的。而另一项调查也同时反映出社会公众在处理谣言的方式上也体现出了社会责任感的欠缺,有10.5%的受访者表示即使知道或不确定消息是否真实也会照常转发该条消息,这将严重危害到整个网络舆论的导向;有69.9%的受访者表示只是看一看,并不发表任何言论,这也就意味着谣言无法“止于智者”,人们缺乏参与真理讨论的责任意识。只有极少受访者表示会辟谣并将真实情况说明转载。

    其次,来源于商业利益的驱使。

    不言而喻,此次末日危机,商家是最大的受益者。有些商家借此谣言来推销自己的产品,纷纷打上了“末日最后一折”的招牌,来贩售比平时价位高出几倍的末日商品,以谋求经济利益。有些商家更是不惜火上加一把油,大量转载关于末日逃生的购物清单,这些错误信息,导致了末日谣言的扩散,制造了没有必要的恐慌情绪,因而也出现了大量超市蜡烛被抢购一空的可笑现象。

    再次,传播者制造“证据”的娱乐心态。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36.8%的受访者转载末日相关的帖子仅为娱乐而已,并没有想到这样的转载会引起社会危机。人们非常乐于制作“末日证据”来获得他人的关注。在问卷调查期间,走访了一些乐于配合调查的样本受众,并登陆他们的QQ空间、微博或人人网等社交空间,大部分人的社交空间中都有关于世界末日的言论或“证据”,而当问及他们为何要发表这样的东西时,84%的人都觉得这些“证据”很有意思,很巧合,发表出来容易获得关注、回复以及点击量。有少数人的空间中出现了一些“自制证据”或“末日观点”,观察其点击率和回复率都超过其他文章或日志。很明显,制造“末日证据”成为了部分公众的一种娱乐噱头。

    三、网络媒介渠道的缺陷

    首先,网络媒介把关人缺失。

    由于网络传播的迅捷性和无碍性,使传统媒介中的所谓“把关人”功能逐渐弱化,甚至失去了原来的特权。网民可以对末日谣言自由发表看法,导致信息舆论走向多元化、无序化且不可控,这就给谣言快速、广泛的传播提供了条件。由于“把关人”的缺失,整个信息传播过程中,就降低了信息的真实性,而这些未经把关的信息能够迅速通过渠道,便造成了谣言的散布。

    其次,网络媒介舆论引导能力弱。

    网络媒介的舆论领导方式与传统媒体已大不相同,由于网络特性,使其舆论引导方式趋于平和,主要通过培养意见领袖和发布权威信息的方式来进行,其中互动不可缺少,也成为舆论走向的关键,但在末日谣言中,虽然很多权威信息和辟谣信息出现在网络中以期望引导舆论,但是普通网民对灾难的抗拒和人身安全的自我保护的无意识激发却使大量怀疑性信息充斥网络,导致非权威性信息变得相对过剩,这是一场权威与非权威信息的网络大战,显然,网络媒介在末日谣言中的引导作用并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四、网络议程设置的效果

    首先,“顶贴”与“置顶”模式有效设置末日议程。

    当网民对自己感兴趣的“末日话题”投出手中一票的同时,其在网络中的顺序便可能提前一位,而越往前的议题越容易受到其他网民的关注,也就越容易获得“顶贴”。 如此往复,“末日”话题便逐渐成为“热点话题”,并继续影响着其他公众的观点。而“置顶”功能更是直接成就了“末日”话题成为“热点”,随着时间的推进,“世界末日”纷纷出现在各大网站最为醒目的位置,轻松的成为网民心中之最,使话题在短时间内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其次,转载、分享模式强化议程。

    议程设置理论认为,议题的设置只有通过重复和强化才能真正立住脚跟,更深入的影响公众,也就是说,重复是议程设置的重要方法和手段。网络媒介的海量储存空间、可保存性、可共享和可转载功能,恰好提供了重复和强化的渠道。在调研期间,进入大概100名受众的QQ空间和人人网,发现,89.6%的受察者都会有至少一篇关于末日的言论、图片等信息,而以转载和分享模式展现的几乎占到了93%,内容重复可达79%,可见,网络中的转载和分享模式,极大的增强了末日议题的强度。

    五、社会心理因素的必然性

    末日谣言的全球性广泛传播,必然离不开人性的诱因,主要受到了宁信心理、从众心理和暗示心理的影响。

    调查中发现,大部分受访者都怀着一种 “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心理,并且受到近年来自然灾害频发,心中的不安和恐慌越来越强烈的直接强化影响。另外,从众心理始终是人性中最不可抗拒的潜在意识,黑龙江省心理咨询师协会郝春东教授认为,“从众心理是世界末日谣言得以广泛流传的主要原因之一。”当谣言信息围绕在公众周围,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谈论末日话题,那么必然带动自身舆论圈的讨论热情,从众效应循环往复。再次,暗示心理也成为了本次末日谣言的必然社会心理因素。暗示心理是指人接受外界或他人的愿望、观念、情绪、判断、态度影响的心理特点。在进行问卷调查过程中,一些本对世界末日没有任何关注,也一点都不相信的受众,当被问及如果末日论是真实的,你会在末日前一天做些什么?观察受访者的表情发现,他们会被暗示性问题所吸引,并在大脑中积极寻找答案。

    以上的分析可见,2012年的网络末日谣言的产生原因非常复杂,来自于社会、媒介、大众等多个层面,谣言对于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具有非常严重的阻碍作用,我国已经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如何从各个方面控制谣言的产生变得至关重要,分析原因找到本源才是治理的基础。

    作者简介:宋琳琳(1984—),女,辽宁锦州人,大连理工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传播系2009

    级硕士研究生,传播学专业,研究方向为传播学。

相关文章!
  • 改进演示实验,提高演示实验教

    曹雪梅众所周知,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是化学的灵魂,也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主要因素.教学实践证明,化学实验教学可以让学生

  • 素质教育在中职教育中的重要性

    杨天摘要:进入21世纪之后,素质教育已经成为全社会非常关注的一个重要话题。而在职业教育中,许多学生和家长错误的认为职业教育的本质就

  • 质谱法测定水中溶解氙的含量及

    李军杰+刘汉彬 张佳+韩娟+金贵善+张建锋<br />
    <br />
    <br />
    <br />
    摘要 利用设计的一套水样中提取并分离Xe的装置,与稀有气体质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