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青少年阅读面临的四个困境

    李新祥 王晓

    阅读精神需要在阅读实践中体现,前提就是要在操作层面强调阅读的重要性,塑造阅读风尚。全民阅读在许多国家被当作“总统工程”,当作一项国家战略。

    日前出炉的2014年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显示:我国0—17周岁未成年人2013年图书阅读率为76.1%,人均图书阅读量为6.97本,较2012年提高了1.48本。相较于成年国民2013年人均图书阅读量4.77本,我国青少年阅读的状况似乎要好一些。那么我国青少年阅读的状况是否真的很乐观呢?实际情况恐怕并非如此,一是青少年正值学习的黄金期,理应多读书,76.1%的阅读率和6.97本的人均图书阅读量与欧美国家相比是相当低的;二是这两个数据的计算是基于教材和教辅在内而得的。可以说,当下我国青少年阅读状况不容乐观,面临着诸多困境。笔者认为有四个方面值得大家关注。

    精神无根,青少年阅读如何成长

    长期以来,我国社会的主流意识认为读书是为了求仕进、求就业、求显达。阅读总体上停留在精英层面,并没有形成全民阅读的好传统。上至焚书坑儒,到八股科举,再到程朱理学,下至马列主义,自古以来一元化的文化主导和“学而优则仕”的功利性读书诉求,限制了国民多元化的阅读基因。上千年的农业文明社会,大量的生产工作也在一定程度上压制了人们在精神上的补给需求。集权制的政权管理方式,为达到精神的高度统一在文化上实行单一的教育模式磨灭了民众猎取多样知识的兴趣。到了近现代,五四运动以及“文革”时期在文化上的打击和覆灭不仅撕裂了文明大国在精神上的维系,更是伤害了一部分人对阅读的热情,以至于影响了他们对下一代的言传身教。青少年文化取向与社会阅读风气和家庭文化环境有着紧密的联系,整个民族读书少且窄的习惯成了制约青少年阅读的遗传性基因。在有普遍性宗教信仰的社会,儿童从小便开始接触宗教阅读,这不仅培养了青少年的阅读兴趣,而且为他们的阅读注入了一种精神。有了精神和信仰的支撑,阅读才得以持久。阅读在本质上应该是帮助人成为具有独立人格的人,而非为了“优则仕”“颜如玉”或者“黄金屋”。

    当下我国青少年阅读面临精神无根的困境本质上是德育的困境,是成人世界价值观的困境。十八大报告用24个字,分别从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新概括,反映了现阶段全国人民价值观层面的“最大公约数”。现在需要考虑青少年的年龄特点,分层体现,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尤其是公民层面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具体化为生动的阅读内容,为青少年阅读提供精神支撑。

    阅读精神需要在阅读实践中体现,前提就是要在操作层面强调阅读的重要性,塑造阅读风尚。全民阅读在许多国家被当作“总统工程”,当作一项国家战略。美法德日等国家都由元首领导出面倡导阅读。英国政府拨款资助“阅读起跑线”项目,还有“1英镑购书计划”等。值得欣慰的是,在部署2014年政府工作时,李克强总理要求发展文化艺术、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档案等事业,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倡导全民阅读。倡导全民阅读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在此形势下,我国应加快建立健全一套由政府倡导、社会支持、媒体推动、相关机构成熟运作的青少年阅读体制,从根本上提升青少年阅读的数量和质量。

    媒介缺责,阅读的正能量在哪里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青少年获取信息的方式开始转向依赖于网络、游戏以及新鲜刺激的感官化体验。青少年的专注力本来就相对较弱,新媒体的“魅力”分散了青少年阅读的注意力。浅阅读、泛阅读、快餐阅读兴起,青少年对于深阅读的兴趣越来越弱,导致青少年一代“童年文化圈”的普遍缺失。疏远名著、阅读退化是当下青少年文化取向的突出表现,这和社会文化多样化,大众传媒文化泛娱乐化有着紧密的关系。

    媒体作为社会守望者,有着引导教育的功能,然而受到唯收视率、发行率主导的市场导向的影响,倾向于向青少年传播娱乐信息,而忽略了成长教育和知识传播。中央电视台的读书类栏目,由于收视率一再垫底,也面临着夭折的尴尬境地。纵观我国广电媒体,商业气息逐渐浓厚,娱乐化倾向非常明显,购物节目堂而皇之地占据着少儿频道的时间。而以电脑与手机为载体的阅读内容,低俗、玄幻乃至色情信息泛滥已是不争的事实。

    因此,在倡导全民阅读的过程中,利用好各种媒体营造阅读氛围、推广科学读书方法已成为非常迫切的问题。大众媒体应当提高自身对全社会的责任意识,结合自身优势加强与学术机构和教育机构的合作,推出有针对性的读书板块或将知识获取融入娱乐性的节目中。比如,广播可通过广播剧的方式,将书读给受众听,将视觉阅读变为听觉阅读,既可以打破读者的阅读局限,利用好碎片化时间,还可以将资源循环利用;电视媒体可参考2013年中央电视台举办汉字听写大会的经验,以读书为主题开展全民阅读大会,培养受众的阅读习惯等;大众媒体应该学会正确使用“偶像崇拜”效应,在宣介文体明星的过程中,注意正能量的传播。通过这类方法吸引学生和家长的关注度,培养青少年的阅读兴趣。

    指导无方,青少年阅读已成压力

    在当下人们讨论的话题中,升学和就业已成了国民教育的重要主题。在强大的升学压力面前,大多数家长并不鼓励青少年阅读“闲书”,认为阅读课外书籍会占用大量的学习时间,青少年应该以应试所需的书本学习为主。阅读被功利性地划分为对考试有用的和与考试没有直接关系的,这就很难使学生对纯粹阅读(相对于课本阅读而言的课外阅读)本身产生兴趣。也有家长担心青少年在读课外书籍的过程中会接触到不良信息,沉迷其中,于是就刻意限制青少年阅读其他书籍的空间。与此同时,学校的课业量大,不少家长又安排各种才艺学习和辅导班,这也挤压了青少年阅读课外书籍的时间。另外,我国家庭藏书量和购书量少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青少年的学习兴趣。繁重的课业压力和应试教育的枯燥性,使得一些青少年一见书就怕,更别提还要占用学习之外的休息时间来读书。阅读退化现象不仅危及青少年智力、品德与人文素质的发展,而且会导致社会精神文明和整个民族基础文化素质的退化。有着浓厚阅读氛围的校园应是培养青少年阅读习惯的主要场所,然而,越来越功利主义的教育教学也在一定程度影响了学生在阅读方面的取舍。即使不少学校都在开展各种各样的读书活动,但纯粹阅读在校园里被边缘化是一个基本事实。

    上述问题反映了当下我国青少年阅读面临一个指导无方的困境。无论是家庭,还是学校,都没有找到阅读与教育之间的普遍规律,都缺乏科学的易操作的指导青少年阅读的方法。学校和家庭必须正视青少年阅读退化现象,不能只偏重课堂知识的单一学习。从长远来看,日常知识的积累对于个人的性格性情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学校和家庭应该以长远眼光鼓励青少年阅读名著和优秀文学作品,注重培养阅读需要、阅读兴趣、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等良好阅读素养。具体而言,家长多与孩子共同阅读,一起讨论,或是在游乐过程中植入阅读环节,引导孩子发现阅读中的乐趣。在孩子开始接触阅读的时候,家长要给予适当的引导,培养儿童广泛的阅读兴趣。当然,这并不是鼓励家长盲目购书、随便阅读,而是学会选择阅读,这比学会阅读方法更加重要。从教育系统来说,整体设计贯穿从幼儿教育至高等教育全程的阅读指导课程已成为必要。要以分级阅读为依托,调整好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使阅读和课堂之间形成良性互动。阅读指导应当从当前的课程体系中相对独立出来,使之成为链接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桥梁,成为帮助青少年探究研究方法、培育独立人格的重要载体。总之,家庭和学校应该联合起来创造有益的阅读环境,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理论缺研,青少年阅读谁来引导

    清代学者张潮说,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这句话形象地说明了不同年龄段的读者在读书过程中对作品的理解程度有异,所以在各个年龄段应该有针对性地进行阅读。一些发达国家实践证明,分级阅读是能够科学提高阅读能力的有效方法,提倡与实施分级制度已成为各国规范青少年阅读的趋势。

    遗憾的是,目前我国针对儿童青少年心理生理特征的阅读研究还很薄弱,国家督学、《人民教育》杂志总编辑傅国亮指出,人的精神发展史实际上就是他的阅读史。阅读理应根据不同的生理心理发展阶段从小到大、由浅入深,分阶段、分层次、分内容进行分级阅读。在我国分级阅读概念虽然一直被提及,但是实践中仍处于基础研究阶段,只有南方分级阅读研究中心和接力儿童分级阅读研究中心初步推出了各自的分级阅读标准。然而,由于各方利益的互相牵扯,纯粹公益性质、科学有针对性的分级阅读制度推广还有一定难度。分级阅读的实践目前主要是由国内出版机构主导,技术还不够成熟,图书编排分类比较随意。分级阅读的实践还需更加科学的标准,为青少年有针对性地量身定制,而不是只凭经验和盈利性目的做出简单分类,将已有的图书生硬地加盖一个分级阅读的标签。不少专家批评,目前我国市场上的分级读物离严格意义上的分级阅读还有一定的距离。

    搞好分级阅读,调研很重要,而最重要的是在调研之前的科学研究。科学研究最基础的是研究儿童心理学,研究人的认识是怎样发展的。学术机构应提高研究理论的转化,促使针对青少年阅读的科学研究,包括心理学、儿童行为学、教育学、阅读学、传播学、新闻学、图书馆学等相关学科,达到有效融合。研究的最新理论和方法应找到合适的渠道转化为切实有效的实践指导,将科学的阅读方法和理念应用于学校的教学方案和家长的指导观念中。由政府出面早日推出更具权威性、科学合理性的,能够被社会和市场需要并得到各界广泛认可的中国本土青少年分级阅读标准。国外分级阅读大多由第三方来做,美国蓝思是由一个叫MetaMetrics的美国教育测量和研究组织的著名心理测量小组开发出来的,它的测量和过程都是中立的,它可以帮助教师读者和家长选书而不至于得罪出版商和反对图书分级的作家中的任何一方。分级阅读要做到真正的公益性,理应先建立在拒绝功利行为的基础上。

    近年来,全国各地正在兴建各个等级配套的图书馆项目,省市级图书馆,更贴近群众的社区图书馆,以及更加便利的移动图书馆,各地也都正在试图打造强大的文化场所网,为青少年的文化环境提供硬件设施保证。但是很多图书馆里没有分级阅读阅览室,或者分级不明显。图书馆便利的资源优势有利于推广多样化的分级阅读体验。图书馆可根据青少年的年龄特点和阅读需求,搜集整理、加工制作文字、图像、音频、视频等各种载体的信息资源,通过合理挖掘并有效整合,加强对图书馆文献资源的深层次开发与利用,建立特色资源库,充分发挥其价值,并且以此为契机打造地方阅读品牌。因此,图书馆应该首先培养分级阅读的概念,创新推广策划方案,利用自身优势打造人性化的阅读环境吸引青少年到图书馆中来享受阅读的乐趣,培养青少年的“图书馆情结”。

    参考文献

    [1]李季.阅读退化的隐忧:书刊文化影响与青少年成长[J].课程·教材·教法,2001(5).

    [2]周翼双.分级阅读引领多元阅读新时代[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9-08-17.

    [3]智荣.蓝思分级:欧美广泛采用的图书阅读难度分级法[N].中国教育报,2010-04-01.

    [4]张磊,周芸熠.青少年阅读推广的创新举措[J].图书馆学刊,2012(11).

    (作者单位:浙江传媒学院,本文系浙江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学术攀登项目“PD2013301”成果之一)

相关文章!
  • 新常态背景下供给结构转型的逻

    【摘要】吴敬琏等学者编著的《供给侧改革》一书,选题切合时代需求,研究视野宏阔,求真务实且见解独到,弘扬了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具有强烈

  • 电视剧《西藏秘密》的史诗性

    王泉<br />
    根据刘德濒同名小说改编的46集电视连续剧《西藏秘密》,以僧人扎西顿珠的沧桑人生经历为线索,真实再现了20世纪30至50年代末

  • 个性打造精品特色塑造名牌

    陈 雪<br />
    【摘要】时下,收看电视新闻评论节目,成为观众更深层次了解新闻的热门途径。迄今,CCTV4套《海峡两岸》已成为一档优秀的电视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