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城中村拆迁过程中援助性心理培训体系的构建

张钊+胡雨+王燕芳
摘 ?要:本文通过对农民在整个拆迁程序中的心理反应以及拆迁后的何去何从的思想认识进行分析,从而形成一个较为完成的培训思路,是农民们理解拆迁,并在拆迁后能够更好地认识自己的社会地位,改变心理期望和对城市的思想认识,从而更好地融入到新的城市生活中去。
关键词:改造拆迁;群众性行为;援助性;心理培训体系
一、背景
(一)城中村的定义。“城中村”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特殊产物,具有复杂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经济根源。它的形成主要有两种途径:一是城市边缘的农村,因城市的发展需征用集体土地,同时征收了农村的集体建设用地,包括农村居民的宅基地;二是经征地后农村居民人均耕地不足0.1亩,撤组转户后的村庄。在征收建筑物所占用土地进行建设的同时,必然要对其上的建筑物进行拆除。
(二)拆迁问题问题的矛盾根源。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集体土地征收面积不断扩大,因征地拆迁引发的社会矛盾日益突出,各地不得不自行对“城中村”的房屋拆迁进行规范。另一方面,复杂的产权和赔偿问题,使得政府在有限的财政条件下,只能保留城中村,等待整改的时机。
二、拆迁冲突中的具体心理特征
(一)拆迁前的恐惧。(1)生活方式的抗拒。调查发现,目前,冲中村的大量村民文化水平低,基本上靠租金维持生活,为了是自己的利益最大化,违规违章扩建改建,并以此为自己生活的屏障。但是,随着自己资本投入的提高,村民们总是对城中村的该着和拆迁充满着额恐惧和抵制,因为这样改变了他们一劳永逸的生活方式。因此,在与政府拆迁的过程中,总希望通过威胁和抗拒达到不拆的目的。(2)补助的焦虑。他们对拆迁的补助问题充满期待和新奇。甚至有些人不惜在短时间内继续扩建,从而达到获得更多赔偿金额的想法。而且,他们对将来不同的生活方式产生求知感。所以,恐惧和抗拒,侥幸和好奇是这一时期的主要心理特征。一旦处理不当,经常会发生群体性行为,市政府发生让步,进而加大不安因素。
(二)拆迁中的怀疑。在已经确定拆迁势在必行后,村民们往往会不断地对政府或拆迁方感到怀疑,并随着施工进程的推进,这种心理不断地升温。他们不仅矛盾于自己当时所做的拆迁决定是否正确,更重要的是怀疑拆迁补助是否能够真正到达自己的手里,面对这一时期的无所适从,他们也更为担心自己将来的生活保障。因此,时而会出现不愿继续拆迁而发生冲突。
(三)拆迁后的失望与不安。在拆迁基本结束后,由于村民们自身的特质和经济补偿的适当程度,使得他们变得不安和失望。因为自己的生活方式与意识比较落后与保守,小农经济思想严重,就业方式单一,他们很难融入到新的城市生活中,形成“种地无田,上班无岗,低保无份”的局面,加大了他们的生活负担和心理压力。另一方面由于自己在劳动关系中处于劣势地位,不懂得保护自己的权利,使得自身利益损害,加大对社会的仇视。最终导致很多人堕落放弃,进行违法犯罪活动,更有甚者,做出报复社会的极端行为。
三、援助性心理培训的内容
(一)援助性心理培训的必要性。政府的用意村民不能理解,村民的心理期望与现实失衡,自身的生活压力和无奈,是城中村拆迁矛盾的关键因素。而这些焦点,也都指向了同一个指标:心理问题的调试。因此,建立一系列的援助性心理培训结构体系,使城中村拆迁能够顺利进行,另一方面,使得村民们能够更好的调整自己的心态,摆正自己的位置,是自己更好的融入到社会生活中去。
(二)心理培训的具体内容。(1) 拆迁前的心理预期培训。一方面,政府加大文化的渗透工作,张贴关于城市建设的必要性和集体主义精神的宣传海报,横幅。另一方面,在靠近城中村的地方,可以开展关于宣扬城市文化建设和形象修整必要性的讲座,并且通过给村民提供餐费和具体利益来吸引他们来听取讲座。(2)拆迁中的心理调试培训。在拆迁中,往往会遇到村民们质疑拆迁补助的真实性和反悔统一实施拆迁的心理问题。更重要的是,此阶段村民们刚刚离开自己以租金为主的生活方式的,在补偿款未下来而未来不稳定的双重条件下,文化缺失,不知何去何从,居住地的分散和经济支柱的倒塌使他们更容易利用原有积蓄颓废享受,在各个场所喝酒闹事等。因此。首先应宣传政府的公信力。然后必须在这一阶段加大对村民的适应心理培训。宣传文化知识和精神风貌,并组织村民在宽敞的地方观看具有激励性质的电影,传播正能力,是村民们走出颓废与茫然的心理,从而树立自信和目标,使他们更快的适应这种生活方式的空白。(3)拆迁后的心理改变培训。拆迁后的问题是最繁多的,因此也是工作的重中之重。村民们此时或多或少已经得到了部分政府的拆迁补偿和补助。但是往往被忽视的还有非经济性援助。尤其是各样的心理问题,使得拆迁后的村民安置等问题依然有很多,因此,加强拆迁后村民更方面的心理培训,就非常有必要了,具体内容可以有以下几点:1)压力调试。拆迁后,以固定租金为稳定收入的村名,失去固定收徒来源,并且由于个人就业方式单一,专业知识缺乏,在就业信息上的不畅通,由此造成心理的失衡,对自己产生怀疑,个人生活压力增大,从而影响个人,社会的健康。2)社会融入。村民们就业思想的固步自封,专业知识的匮乏,融入城市能力的不足以及生活方式的差异,使得他们难以快速融入到新的城市生活。由此造成的就业歧视,地位歧视,使村民们产生逆反和仇视心理。为此,政府应该加大劳动保障部门对村民们再就业的促进作用建设,并且指引村民们认清自己的位置,通过在每一个村内设置就业心理辅导中心,使他们明确自己,自信工作,通过不断的努力改变现状。3)志愿辅导。许多在就业的村民,因为不懂的劳动保障知识,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因而有了心理落差和不公平感。所以,必须在村里招聘一些有知识的专家或者是志愿服务团队,进行劳动关系的培训,引导他们形成正常的竞争观念与合理的维权渠道,消除心理的不平衡感。
四、援助性心理培训体系
首先,必须重视村民们的心理诉求,通过分析具体的心理问题和产生的根本原因,进行心理问题的归类和总结。然后,将这些问题划分已经设计好的心理培训项目中去,如果有新的未涉及到的培训内容,视村民们对此问题普遍性的强弱而决定该项的培训规模和实施计划。接下来便是不断的补充、流动培训师,对村民们进行培训。并且通过观察和走访,查看通过培训,村民们的心理问题改善情况,将成功的案例记录在册,将成效不大的登记下来进行下一轮的继续培训。分析培训成功和失败的原因,总结原因,及时调整培训内容与不合理成分。最后,设置一些培训岗位,由获益的改变较大的村民中选取担任,通过自身经验与体会,帮扶带其他心理问题者。如是往复,进行下一轮的循环,直到本批问题村民皆获益改变为止。
参考文献:
[1] 温铁军,杨春悦.综合性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问题[J]。中国农民合作社,2010(2):26.
[2] 周敏.重庆市全面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水平[J]。中国农民合作社,2010(2):25.
相关文章!
  • 基于企业文化的国企思想政治工

    陈广梅中图分类号:D641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1145(2019)4-081-02摘 要 新形势下,党对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需要

  • 一次为中国革命延续火种的伟大

    朱强今年11月12日是我国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在孙中山先生早期的革命生涯中,有一段流亡海外的经历,这段经历见证了

  • 周强:在县域治理中发挥好司法

    大数据时代,司法案件运行情况成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晴雨表。法院将海量案件信息进行大数据分析,从刑事案件判断治安状况,从民商事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