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需要全球通用语吗?:英语和科研的未来》述评

刘畅
1 引言
《科学需要全球通用语吗?:英语和科研的未来》(Does Science Need a Global Language?: English and the Future of Research)一书是地质学家和独立学者Scott L. Montgomery所著,由芝加哥大学出版社于2013年出版。该书由著名语言学家David Crystal作序,主要对英语如何成为全球科学通用语的历史及现状进行了系统分析并对其未来进行了展望。全书共6章,并附有简短前言。
2 内容简介
Crystal在序言中指出Montgomery的新著出版说明了英语作为全球通用语的研究已经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即聚焦具体应用领域、以深入细致为特征的第二代研究开始出现。Crystal认为该书是一位科学家讲述的一个科学故事,必将与语言学家的相关研究形成有益互补,进而深化我们对英语作为全球通用语的认识。
在简短前言中,作者指出现代科学发生了革命性巨大变化,包括依托互联网形成了新型全球科研网络、国际项目的合作规模史无前例和某些领域的知识出现巨大飞跃。作者认为从某种意义来说,这一切变化都可归于语言即直接取决于科学家通过全球通用语进行沟通交流的能力。在Montgomery看来, 当前科学正处于一个全新时代,表现为全球科学家能够直接进行口头和书面交流,直接阅读对方的论著,无需任何形式的中介直接进行合作。
第一章“一个新时代”。在本章中,作者以乌干达生化学家Ben的成长经历为例,引出本章主题即英语已成为全球科学通用语。自古以来,人类就憧憬拥有一种全球通用语方便世界各地人民交流与合作,以实现全球和谐的愿景。Graddol(2006)估计当今全球120多个国家的大约20亿人口会说英语,尽管水平不一。不难看出,英语已经成为众多领域的全球通用语,科学只不过是其中之一。作者指出这是科学有史以来第一次拥有了全球通用语,具体表现为面向全球读者的科技出版物、国际学术会议、公司间科技交流等都以英语为媒介。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其它语言很快就要退出科学领域,因为世界范围内汉语、日语、葡萄牙语、俄语、法语、西班牙语等科技期刊仍然数以千计。与此同时,英语的统治地位似乎也面临其它语言的挑战如汉语(Gil, 2011),但Montgomery认为包括汉语在内的其它语言尚无法撼动英语的统治地位。紧接着,作者提出科学是否真的需要这么一种全球通用语?作者并没有急于回答。作者指出语言与科学的问题不仅局限于学术领域,它涉及人与人甚至国与国之间的关系。
第二章“全球通用语;现实、地缘政治与问题”。Montgomery以英国记者采访埃塞俄比亚学生为什么学英语为例,试图说明英语已无关国籍,业已成为全球通用语。Crystal (2003) 和Graddol (2006)都没有料到英语会在世界范围内传播如此之快,但他们指出正因如此人们容易高估英语的影响力。事实是没有人确切知道世界上到底有多少人说英语?他(她)们的水平如何?因为迄今为止,囿于一些棘手问题如语言与方言的划分问题、部分国家存在战乱或冲突等,语言学家尚未对全球所有语言进行过彻底调查。作者认为借助“软实力”(Soft Power)这一视角,我们或许能更好地审视英语在全球范围内快速传播问题。“软实力”一词是由美国学者Joseph Nye创造,它指一个国家除了通过武力提升影响力之外,还可以通过吸引力如高效的政策、良好的制度和财富来扩大自己的影响力。Montgomery指出英语作为一种文化软实力已经超越国界,因为世界上有越来越多地人开始或正在学习英语,而且世界上很多大学通过英语教授自然科学课程。需要指出的是英语的统治地位取得有一个历史发展过程,主要得益于历史上英国的殖民扩张和现今美国的繁荣。随着英语的扩张,一些学者担心这或将影响世界语言多样性,而且民族语言或本族语跟不上英语科技术语的发展速度,面临退出这一关键领域风险。作者对此不以为然,指出对当今语言变化起决定作用因素是儿童、教育、机遇观念和城市,而不是英语的扩张。
第三章“英语与科学:现实状况”。在本章中,作者以俄裔荷兰物理学家Andre Geim的科研经历为例进一步凸显英语在当今世界科学研究、科技交流中重要作用。这不难理解,因为当今国际科研合作日益密切,科研人员流动大过以往任何时候。科研人员流动对移出国而言,这可能是一种损失,所以有“人才流失”一说,然而作者认为“循环”一词似乎能更好地概括这一现象,因为科学家可以同时在多个国家和机构兼职并开展研究。紧接着,Montgomery指出同行评审的英语媒介学术期刊代表当了今科学研究的最高水平,其受众面最广且引用率最高,难怪各国科学家都想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刊发在这类期刊上。作者特别提到科学网(Web of Science)数据显示从2002年到2008年中国研究者的论文增加了174%之多(从2002年的38,206篇增加到2008年的104,968篇),足以说明用英语发表文章魅力之大,而且其它国家的研究者亦是如此。此外,作者还发现不同国家的科学家合作发表文章的数量日趋增多,反映出国际合作及参与程度的提高。
第四章“全球通用语的影响:局限性与问题讨论”。在本章中,作者以自己2009年在澳大利亚西北部参加地质学研讨会期间与当地土著人就语言问题的交流为例来说明全球通用语的出现确实带来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作者指出全球通用语给科学带来的好处显而易见:方便科学家分享研究成果;通过知识的全球化促进科学发展。然对非本族语者来说,使用英语进行交流需要一个调整与适应过程,而这一过程并不容易而且涉及公平问题。一些应用语言学家对英语的统治地位持批评态度,认为这将导致语言多样性的丧失。Montgomery指出对于全球科学通用语的反对声音主源于语言公平问题即认为本族语者占有一定的先天优势而非本族语者则面临一些障碍。但作者认为凡是熟练掌握英语的人都能从中受益而不只是英美国家的科学家,而且科学话语有其自身特征与要求,对本族语者来说也需要一个学习、掌握过程。与此相关的一个问题是英语的统治地位可能边缘化其它语言,如20世纪50年德语、法语科技文献数量总共占所能检索到的全球科技文献的三分之一,而到了1996年,这个数字下降到了3%。作者认为这些问题真实存在,并影响着全球数以千计的科研人员,确实需要予以认真思考并解决,比如语言公平问题可以通过加强英语的教学来解决。作者最后指出随着学习英语的人越来越多,即多语者越来越多,而只懂英语的单语者或许会发现自己处于不利地位。
第五章“过去与未来:历史上的科学通用语能给我们什么启示?”。Montgomery认为通过回顾历史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英语在当今及未来科学中的作用。在作者看来,一部科学史就是一部语言史,历史上希腊语、拉丁语、阿拉伯语和汉语都曾发挥过全球通用语的作用。回顾这段历史,我们不难发现历史上的通用语大都是在武力征服之后强行推广,而在这一过程中逐渐本土化,并对当地语言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如拉丁语导致了伊特鲁里亚语的消亡,但汉语却成为朝鲜、日本的科学发展的原始推动力。他指出英语作为全球通用语的时代刚刚开始,一些问题也随之而来如语言公平和边缘化问题,但作者认为我们不能只关注于这些问题,应该更多地研讨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效率。Montgomery预计随着现代科研在世界范围内拓展,不久以后或许会有越来越多的期刊接受非标准英语撰写的论文,但这有一定限度,即新的国际通用标准形成之前,科学话语还将在一段时间内严格坚持英美标准。作者最后指出即使根据历史经验,我们仍然无法准确预测英语作为全球通用语的未来演化路径,但拥有一个统一、可靠的全球通用语无论是对现在和后世科学家来说还是对科学本身来说都一件好事。
第六章“科学需要全球通用语吗?”在该书第一章中,作者就已经提出了这个问题,但直到本章才给出答案。Montgomery给出的答案是科学需要全球通用语。全球通用语是科学自身发展与昌盛的需要,特别是未来的科学发展越来越依靠国际合作和多元参与。本章最后作者指出伽利略弃用拉丁语改用意大利语出版论著预示着拉丁语作为全球科学通用语地位的终结而爱因斯坦的科学生涯始于德语但终于英语预示着一个新的全球科学通用语开始出现,并设想如果今天他们还健在的话,英语和物理定会把两位大科学家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3 简评
综观全书,我们不难发现该书有以下几个突出特点:
首先,该书视角独特,观点新颖。众所周知,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语言学家开始关注英语在全球的迅速传播并对其进行研究,但当时主要关注英语成为全球通用语的原因及其影响,并没有对英语在各个具体领域(如广告、广播和科学)中的作用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因此缺乏理论深度和系统性(Crystal, 1997;Graddol, 1997)。自此之后,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对作为科学通用语的英语进行系统研究,但研究者大都是语言学家,通常以旁观者的视角进行研究,如Ammon 2001年编辑出版了《英语作为科学通用语的统治地位:对其它语言的影响》一书,书中不同学者从不同角度对英语成为科学通用语的原因及其影响进行了描述、分析并预测未来发展方向,意在为语言规划和语言政策决策提供参考依据。相比之下,Montgomery的新著则是以一位科学家的全新视角审视英语作为科学通用语的前世今生,回答了一系列相关问题,其中不乏真知灼见,如作者认为英语成为全球科学通用语实则是水到渠成之事,因为全球化时代的科学必然要求通用语的出现,而只有英语具备这一历史基础和现实条件。该书对英语作为科学通用语的形成和发展过程、现状和问题以及未来趋势进行了深度剖析解读,其中既有作者的切身体会,亦有同行的启发,读来令人耳目一新。
其次,该书内容丰富,资料翔实,论证充分,令人信服。作为一位地质学家,不仅深谙英语在当今全球科研活动中的重要作用,而且对此进行了长期探索和思考,所以他在论述过程中,许多数据和实例都能够信手拈来。作者善于在宏观历史背景下考察问题,有时令人茅塞顿开,感觉受益匪浅,如对拉丁语、阿拉伯语和汉语等曾经的科学通用语的历史考察深化了读者对英语作为当今科学通用语的认识和理解。作者不仅看到了通用语的出现给科学带来的好处,而且注意到了伴随而来的一些负面问题如科技论文撰写语言标准问题和语言公平问题并提出了了相关建议。对于论文的语言标准问题,Montgomery认为(1)国际期刊应当适当放宽英语语言使用标准,能让读者理解即可,以适应当今世界英语(World Englishes)的现实;(2)允许科学家把研究成果用本族语发表在国内期刊上,同时还可以用英语发表在国际期刊上。而对于语言公平问题,作者认为可以通过语言培训加以解决:(1)转变观念,把英语视为一项基本技能,与英语国家无关;(2)推广有效的英语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笔者认为作者提出的这些建议非常具有建设性,虽无法彻底解决问题,但亦可为利益相关者和决策者提供启发和借鉴。
最后,该书的写作有一大特色即每章都以一位科学家(包括作者自己)与英语的故事作为引子导入本章主题,这样不仅拉近了作者与读者距离,而且还使稍显枯燥的学术探讨变得生趣盎然,吸引读者注意力,加深了读者对该章内容的理解和把握。此外,该书语言浅显易懂,文笔流畅,读者友好,足见作者非常注重读者的阅读体验。
然而,需要指出的是本书亦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有待改进。其一,作者所说的科学通用语中的“科学”是指自然科学,用作者的话说主要是指“STEM”(Science, Technology, Engineering and Mathematics)。笔者认为作者这样定义“科学”不是不行,但是完全把社会科学排除在在外似有不妥,因为社会科学和从事社会科学研究的学者面临的问题跟书中提到的自然科学家类似,如若能把社会科学纳入作者的定义中去的话,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的概念似乎更完整。 其二,该书的
参考文献以注释的形式出现,而且注释和
参考文献混在一起,笔者认为这样安排似有不妥,给读者查找相关文献带来了一些麻烦。笔者认为注释和
参考文献应该分开撰写,这样做不仅符合惯例,而且极大方便读者。然瑕不掩瑜,对从事应用语言学、社会语言学、专门用途英语和学术英语研究的学者、教师和研究生来说该书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参考书,而且对科学家来说亦有巨大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Ammon,U. (ed.). 2001. The Dominance of English as a Language of Science: Effects on Other Languages [C]. Berlin: Mouton de Gruyter.
[2]Crystal, D. 1997. English as a Global Language [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3]Crystal, D. 2003. English as a Global Language (2nd ed.) [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4]Gil, J. 2011. A comparison of the global status of English and Chinese: Towards a new global language [J]. English Today 27(1):52-59.
[5]Graddol,D. 1997. The Future of English [M]. London: British Council.
[6]Graddol, D. 2006. English Next [M]. London: British Council.
相关文章!
  • 基于企业文化的国企思想政治工

    陈广梅中图分类号:D641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1145(2019)4-081-02摘 要 新形势下,党对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需要

  • 一次为中国革命延续火种的伟大

    朱强今年11月12日是我国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在孙中山先生早期的革命生涯中,有一段流亡海外的经历,这段经历见证了

  • 周强:在县域治理中发挥好司法

    大数据时代,司法案件运行情况成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晴雨表。法院将海量案件信息进行大数据分析,从刑事案件判断治安状况,从民商事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