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等三角形教学中的策略探索
马立东
摘要:教学中,三角形的有关知识是一个重要板块,尤其是全等三角形的教学,它对学生的发展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也是学生对图形学习和认知的前提和保障.在全等三角形的学习中,教师要注重以图形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整理图形架构的典型案例,让学生将知识与生活实践相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发现学习数学的价值,促进学生学科思维的形成和实际动手能力的提升,同时,培养学生严谨的逻辑能力和缜密的学习态度.
关键词:全等三角形?教学?策略
全等三角形是数学教学中图形转换的重要桥梁,也是平面图形中最简单的直线封闭图形.三角形是学生从数字学习到图形学习的重要基础.全等三角形的辨别和性质被应用于几何证明的各个环节,我们经常将三角形知识用于寻找角线的等量关系证明、线和角的差倍分的关系证明、线段平行和垂直的等位关系证明等方面.从全等三角形开始,学生的思维从数字思维向图形思维转变,学生的论证推理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逐渐形成.一、促进系统化知识体系的形成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材的编写呈现出整体性、系统化的趋势,教师在备课过程中也遵循了渐进式前进的原则.所谓渐进式前进是指在呈现某一概念、定理的过程中,根据学科特点,结合学生的认知能力,在学生学习探索中,逐步深化、拓宽对概念、定理的认识,并发现它们相互之间的联系.例如,对图形运动的讲解是为全等三角形的学习做准备,让学生在三角形的平移、折叠中发现运动后的图形与原图形是全等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现场展示,让学生在图形的运动中认识和分析几何图形.在学习全等三角形中,学生已经对图形运动有了相应的了解,学习起来就会有更强的直观感,对学生学习新知识也会起到重要的辅助作用.二、总结升华构建全等三角形模型
几何图形在不同的时候体现不同的形态,怎样让学生去发现几何图形的本质?这是广大数学教师共同面临的难题.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引导学生进行归纳,培养学生在思想上构建数学模型习惯,在深化所学知识的基础上,锻炼学生的归纳提炼能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系统化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实质是在图形转变的基础上,发现两者之间的联系.两个三角形之所以能全等,就是经过运动之后,两个三角形可以重合.在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搜集图形,做到心中有积累,进而引导学生在复杂的图形变化中把握基本图形,发现复杂图形的实质.三、在答题中锻炼学生良好的规范格式
在全等三角形的教学中,教师应该重视实验活动在教学中的作用.教师在学生论证过程中,要重视学生逻辑的严谨性以及语言、数字、符号之间的相互转译.比如,教材上的“用符号表示两个全等三角形时,通常把对应顶点的字母写在对应的位置上”的表述.对于习惯养成最重要的中学阶段,从开始学习数与形时教师就应该要求学生把应该表述的数字写在规定的位置,从而形成邏辑严密的论证思路.在严密表达自己的思维的过程中,教师要要求学生论证严谨,落笔有据,也要求学生在与其他人交流中,语言的表达也应该符合逻辑要求.这样可以让学生将课本所学知识运用到现实当中,从而解决实际问题.四、将数学思维的培养融入教学
不断培养学生的学科思维是新课程标准要求,但是学科思维的形成有着必要的条件.为了培养学生的学科思维,并能将学科思维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教师必须要不断提高自己,深挖教材中所隐匿的知识,不断引导学生开发智力,提高能力.在进行全等三角形的教学中,要将数形结合、归类分化、讨论思考、类比推理等数学思维融入其中.要结合教材,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激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在学习中形成学科思维,并能让学生用学科思维来解决实际中的问题,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上述是全等三角形教学中的一点思考.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中学数学教材的编订特征和教学理论,营造良好的课堂和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数学学习的趣味性、探究性,在规范的语言表述中,增强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巧用“等边三角形”证“全等三角形”[J].钟明琛.教学与管理.2003(30).
[2]主体参与 异步达标──“全等三角形”课堂教学评述[J].张善振,赵贺芳,闫飞.黑龙江教育.2000(Z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