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员的课堂观察力
伍祥荣
摘 要:课堂观察力是教研员的必备素养。具体体现为:从教学活动结构看执教者的教学主张;从教学内容整合看执教者的课程意识;从教学过程实施看执教者的教学技能;从教学方式创新看执教者的教学智慧。
关键词:课堂观察;教学主张;课程意识;教学技能;教学智慧
课堂观察,指观察者有目的、有计划,凭借自身感官以及有关辅助工具,直接或间接从课堂情境中收集资料,并依据资料作出相应分析的一种知觉活动。[1]课堂观察力,指对课堂观察的能力。课堂观察常用于教研员的教研听课,其目的有两个:一是指导一线教师的课堂教学,以促进教师的成长;二是了解课堂教学现状,为自己开展教学研究收集第一手的教学信息。不论哪一个目的,课堂观察力是教研员的必备素养。笔者就教研员的课堂观察力,以初中物理教学为例,谈谈个人的粗浅认识。
1 从教学活动结构看执教者的教学主张
教学主张,指教师对学科课堂教学实践的个性化见解。它可以是一种教学思想,如特级教师窦桂梅在文本阅读教学中的“三个超越”;也可以是一种教学程序,如教育专家魏书生的六步教学法;还可以是一种教学风格,如特级教师于永正的幽默教学艺术;等等。这里列举的都是名師,对于一般教师,绝大多数都说不出自己的主张,因为他们没有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概括并提炼,或者说,缺乏这种概括并提炼的能力,这也正是制约一般教师成长为名师的瓶颈。实际上,他们有着潜意识的教学主张,而从课堂教学活动结构可以看出执教者的教学主张。 下面以某教师执教《光的折射》课例来说明。
本节课的教学活动为以下六个教学环节:
(1)课题导入:演示放入水杯中的铅笔在水面处出现“折断”现象,然后演示一束激光从水面进入水中在水面处发生偏折现象,让学生感知“光的折射”现象;
(2)概念建构:让学生依据演示实验说出“光的折射”定义,教师在此基础上提出“光折射时遵循这样规律”的问题;
(3)探究规律:学生以小组合作方式的对“光的折射规律”开展探究性学习,教师注意指导;
(4)归纳规律:学生以与交流的方式来描述“折射规律”,教师加以归纳;
(5)回归生活:学生以讨论的方式来尝试解释“为何又能看见硬币了”的小实验、铅笔在水杯中“折断”、“池塘的水变浅”、“海市蜃楼”等生活现象,教师适时点拨;
(6)课题小结:学生自主小结。
在上面教学环节中,教学设计总体思路为:先让学生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接着开展合作探究性的认知活动,然而把所获取的认识用于解释生活。其中生活是主要的学习资源,合作探究是主要的学习方式,而学生对知识的自主建构是教学目标的落点。据此,该教师的教学模式就可以概括并提炼为“以生活为基点,以探究为支点,以建构为落点”的教学主张。当然,也可以提炼为“以探究促成长”的教学主张,后者与前者相比,仅是少了“生活”内涵。实际上,物理是反映自然生活的学科,“生活”二字可有可无。
2 从教学内容整合看执教者的课程意识
课程意识,指教师对课程的敏感程度,它蕴涵着教师对课程理论的自我建构意识、课程资源的开发意识等几方面[1]。课程意识与教学意识相比,两者有着一定的区别,教学意识是更多地关注教学技术问题,而课程意识则更多地关注教学价值与功效问题。
课程资源不同,其教学价值功效也不同。如“速度”概念的建立,教材是选择百米赛跑的图片作为教学素材。观察赛跑前阶段,可以通过在相等的时间内比较路程的方法来比较运动快慢。观察赛跑全阶段,则可以通过在相等的路程内比较时间的方法来比较运动快慢。教材就是以这个素材来建立速度公式v=■。对这个公式,学生会感到突然,定量描述来的太快。如果增加自行车和汽车在不等的时间里运动路程也不等案例来引导学生比较运动快慢,那么就有可能促使学生形成比较单位时间里两者的运动路程比较运动快慢的比较方法。显然,这就是速度公式的形成基础,有了这个基础,学生对速度的理解思维就会由定性描述过渡到定量描述,这样,速度公式的建立自然水到渠成。从课程资源教育价值与功效方面来分析,教材中百米赛跑案例只能启迪学生“同中辨异”的比较思维,但对速度概念公式的建立却有所欠缺。而增加比较自行车与汽车运动快慢的案例,不仅能启迪学生“异中求同”的比较思维,而且还有助于学生自主建构速度公式。从课程意识来看,教材案例更多关注的是健康生活与竞技精神教育,而增加的案例更多关注的是学生科学素养的教育。由此可见,在课堂观察中,从教学内容整合可以看出执教者的课程意识。
教学内容整合,这里指对教材内容的调整、完善与优化,其中包括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在教学内容整合与教学艺术方面,一般为三种境界:一是局限教材解读教材,它关注的是课题知识目标,其课程意识就是“教书意识”,实际是没有意识;二是补充教材挖掘教材,它关注的是课程的知识与技能目标,其课程意识为“授课意识”;三是优化教材用活教材,它关注的是课程的三维目标,其课程意识为“育人意识”。至于“育人意识”,如上面分析阐述,还有着丰富具体的涵义。
3 从教学过程实施看执教者的教学技能
教学主张与课程意识是指导教学实践的一种主导思想或方向标。如果把教学比作战争,教学主张与课程意识就是一种战略,而教学技能就是战术。战术是战略的依托,不讲究战术,再好的战略也不能致胜。同样,不讲究教学技能,再先进的教学主导思想也不能成为优课。
关注执教者的教学技能是课堂观察的基本点,尤其是一线教师,他们往往视为主要听课任务,教态、语言、板书、知识讲解、实验技能、解题引导等课堂细节都是课堂重点观察的方面,然而不足的是,他们不能把这些具体的教学过程行为与执教者的教学主张或课程意识联系起来审视,在评课中只能就事论事,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不能上升到理论层面。作为教研员,他要求必须站在执教者的教学主张或课程意识的战略高度来审视其教学艺术,既要关注细节,更要关注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这种大的环节。如某教师在“光的折射”课题中,为引导学生探究折射成像问题,他设计了如下教学活动:让学生先后观察一有色球放在桌面和置于矩形玻璃缸的水中,引导学生发现至于水中球变小了。然后要求学生分别画出人眼观察水中点光源与线光源的光路图,最后要求学生回答下面问题: ①人眼看到的是实际的点光源还是点光源的像?②折射成像是虚像还是实像?是放大的像还是缩小的像?③用钢叉叉水中的鱼,怎样瞄准才可叉中?课堂活动的形式完全是学生的自主与合作探究。上面活动设计,蕴含着教师的启发性引导,融观察、作图练习、问题思考、解释生活现象为一体,既吻合学情,又遵循学生的认知与能力发展规律,具有很强的技术性。教学技能,从美学角度衡量,又指教学艺术。同样是语言表达,有平铺直叙与生动形象之分,同样是直观教学,有静态单调与动态鲜明之分。如果该教师的教学主张是“以探究促成长”,或者课程意识为“物理学科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那么这就是有思想灵魂的教学艺术。
4 从教学方式创新看执教者的教学智慧
教学方式,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而促使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教学形式、教学程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总称[1]。教学方式创新,指吸纳先进的教育理念或技术、突破传统的教学过程或方式、手段或程序等而形成的一种新颖独特的教学方式。如“先学后教”方式,就是贯彻“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论,同时突破传统教学程序的创新,以“导学案”为抓手的课堂自主学习方式,就是“自主学习理论”并改进传统的学习方式的创新,而“儿童玩具在实验中的妙用”的教学方式,就是教学手段方面的创新。
教学方式创新,既依赖于教师对教育理论的学习,又依赖于教师的教学经验,更依赖于教师的教学智慧,因此,从观察课堂教学方式创新就可以看出执教者的教学智慧。下面举例说明。
某物理教师在每一节课的开始都会引入一段“小插曲”——学生讲评作业。该教师把全班学生分为两半,教师轮流批改其中的一半,另一半学生的作业则由其他学生批改,但每个学生只批改一本作业,然后以抽号的方式抽选三位学生讲评自己所改的作业,并且鼓励未抽到的其他学生上台讲解前面没讲到的问题。这种“互改互评作业”的教学方式,看是教师“偷懒”,但稍加分析,就会发现其中蕴含着教师的大智慧。其一,它能很好地促进一半学生的课后自主学习。为了作业讲评中展示自己,每一个承担作业批改任务的学生都会在批改前努力弄通作業中的每一道题,而且还会探求不同的解法,确实弄不懂也会主动请教他人。其二,作业批改质量远胜于教师批改。学生仅批改一本作业,其认真细致行为远超过教师,他不会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属于名符其实的详批详改。其三,提供了学生课外互相学习的平台。批改者可以从好的作业中获取新的解题思路与方法乃至学习规范书写格式,被批改者又可以从好的批改者那里得到补缺补漏。另外,学生由作业批改经历会体验教师的辛劳从而增进对教师的崇敬情感,由讲评作业的经历可以训练学生的演讲能力,同时由讲评的欣慰感和成功感又会诱发学生对物理课程学习的兴趣。可见,简单的一种教学改革,却蕴含着“大道至简”哲理。
教研员的课堂观察力,它既反映着教研员对课堂教学现象的敏感程度和洞察能力,也反映着教研员课堂教学经验的丰富程度,同时又体现着教研员在教育教学理论与课堂文化方面修养水准。只有勤于学习、勤于实践和勤于研究,教研员方能形成良好的课堂观察力。诚然,一堂课,它具有诸多的观察点,笔者仅以几个观察点来论述观察力,期望读者能见叶知秋。
参考文献:
[1]沈毅,崔允漷.课堂观察:走向专业的听评课〔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3—42.
摘 要:课堂观察力是教研员的必备素养。具体体现为:从教学活动结构看执教者的教学主张;从教学内容整合看执教者的课程意识;从教学过程实施看执教者的教学技能;从教学方式创新看执教者的教学智慧。
关键词:课堂观察;教学主张;课程意识;教学技能;教学智慧
课堂观察,指观察者有目的、有计划,凭借自身感官以及有关辅助工具,直接或间接从课堂情境中收集资料,并依据资料作出相应分析的一种知觉活动。[1]课堂观察力,指对课堂观察的能力。课堂观察常用于教研员的教研听课,其目的有两个:一是指导一线教师的课堂教学,以促进教师的成长;二是了解课堂教学现状,为自己开展教学研究收集第一手的教学信息。不论哪一个目的,课堂观察力是教研员的必备素养。笔者就教研员的课堂观察力,以初中物理教学为例,谈谈个人的粗浅认识。
1 从教学活动结构看执教者的教学主张
教学主张,指教师对学科课堂教学实践的个性化见解。它可以是一种教学思想,如特级教师窦桂梅在文本阅读教学中的“三个超越”;也可以是一种教学程序,如教育专家魏书生的六步教学法;还可以是一种教学风格,如特级教师于永正的幽默教学艺术;等等。这里列举的都是名師,对于一般教师,绝大多数都说不出自己的主张,因为他们没有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概括并提炼,或者说,缺乏这种概括并提炼的能力,这也正是制约一般教师成长为名师的瓶颈。实际上,他们有着潜意识的教学主张,而从课堂教学活动结构可以看出执教者的教学主张。 下面以某教师执教《光的折射》课例来说明。
本节课的教学活动为以下六个教学环节:
(1)课题导入:演示放入水杯中的铅笔在水面处出现“折断”现象,然后演示一束激光从水面进入水中在水面处发生偏折现象,让学生感知“光的折射”现象;
(2)概念建构:让学生依据演示实验说出“光的折射”定义,教师在此基础上提出“光折射时遵循这样规律”的问题;
(3)探究规律:学生以小组合作方式的对“光的折射规律”开展探究性学习,教师注意指导;
(4)归纳规律:学生以与交流的方式来描述“折射规律”,教师加以归纳;
(5)回归生活:学生以讨论的方式来尝试解释“为何又能看见硬币了”的小实验、铅笔在水杯中“折断”、“池塘的水变浅”、“海市蜃楼”等生活现象,教师适时点拨;
(6)课题小结:学生自主小结。
在上面教学环节中,教学设计总体思路为:先让学生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接着开展合作探究性的认知活动,然而把所获取的认识用于解释生活。其中生活是主要的学习资源,合作探究是主要的学习方式,而学生对知识的自主建构是教学目标的落点。据此,该教师的教学模式就可以概括并提炼为“以生活为基点,以探究为支点,以建构为落点”的教学主张。当然,也可以提炼为“以探究促成长”的教学主张,后者与前者相比,仅是少了“生活”内涵。实际上,物理是反映自然生活的学科,“生活”二字可有可无。
2 从教学内容整合看执教者的课程意识
课程意识,指教师对课程的敏感程度,它蕴涵着教师对课程理论的自我建构意识、课程资源的开发意识等几方面[1]。课程意识与教学意识相比,两者有着一定的区别,教学意识是更多地关注教学技术问题,而课程意识则更多地关注教学价值与功效问题。
课程资源不同,其教学价值功效也不同。如“速度”概念的建立,教材是选择百米赛跑的图片作为教学素材。观察赛跑前阶段,可以通过在相等的时间内比较路程的方法来比较运动快慢。观察赛跑全阶段,则可以通过在相等的路程内比较时间的方法来比较运动快慢。教材就是以这个素材来建立速度公式v=■。对这个公式,学生会感到突然,定量描述来的太快。如果增加自行车和汽车在不等的时间里运动路程也不等案例来引导学生比较运动快慢,那么就有可能促使学生形成比较单位时间里两者的运动路程比较运动快慢的比较方法。显然,这就是速度公式的形成基础,有了这个基础,学生对速度的理解思维就会由定性描述过渡到定量描述,这样,速度公式的建立自然水到渠成。从课程资源教育价值与功效方面来分析,教材中百米赛跑案例只能启迪学生“同中辨异”的比较思维,但对速度概念公式的建立却有所欠缺。而增加比较自行车与汽车运动快慢的案例,不仅能启迪学生“异中求同”的比较思维,而且还有助于学生自主建构速度公式。从课程意识来看,教材案例更多关注的是健康生活与竞技精神教育,而增加的案例更多关注的是学生科学素养的教育。由此可见,在课堂观察中,从教学内容整合可以看出执教者的课程意识。
教学内容整合,这里指对教材内容的调整、完善与优化,其中包括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在教学内容整合与教学艺术方面,一般为三种境界:一是局限教材解读教材,它关注的是课题知识目标,其课程意识就是“教书意识”,实际是没有意识;二是补充教材挖掘教材,它关注的是课程的知识与技能目标,其课程意识为“授课意识”;三是优化教材用活教材,它关注的是课程的三维目标,其课程意识为“育人意识”。至于“育人意识”,如上面分析阐述,还有着丰富具体的涵义。
3 从教学过程实施看执教者的教学技能
教学主张与课程意识是指导教学实践的一种主导思想或方向标。如果把教学比作战争,教学主张与课程意识就是一种战略,而教学技能就是战术。战术是战略的依托,不讲究战术,再好的战略也不能致胜。同样,不讲究教学技能,再先进的教学主导思想也不能成为优课。
关注执教者的教学技能是课堂观察的基本点,尤其是一线教师,他们往往视为主要听课任务,教态、语言、板书、知识讲解、实验技能、解题引导等课堂细节都是课堂重点观察的方面,然而不足的是,他们不能把这些具体的教学过程行为与执教者的教学主张或课程意识联系起来审视,在评课中只能就事论事,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不能上升到理论层面。作为教研员,他要求必须站在执教者的教学主张或课程意识的战略高度来审视其教学艺术,既要关注细节,更要关注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这种大的环节。如某教师在“光的折射”课题中,为引导学生探究折射成像问题,他设计了如下教学活动:让学生先后观察一有色球放在桌面和置于矩形玻璃缸的水中,引导学生发现至于水中球变小了。然后要求学生分别画出人眼观察水中点光源与线光源的光路图,最后要求学生回答下面问题: ①人眼看到的是实际的点光源还是点光源的像?②折射成像是虚像还是实像?是放大的像还是缩小的像?③用钢叉叉水中的鱼,怎样瞄准才可叉中?课堂活动的形式完全是学生的自主与合作探究。上面活动设计,蕴含着教师的启发性引导,融观察、作图练习、问题思考、解释生活现象为一体,既吻合学情,又遵循学生的认知与能力发展规律,具有很强的技术性。教学技能,从美学角度衡量,又指教学艺术。同样是语言表达,有平铺直叙与生动形象之分,同样是直观教学,有静态单调与动态鲜明之分。如果该教师的教学主张是“以探究促成长”,或者课程意识为“物理学科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那么这就是有思想灵魂的教学艺术。
4 从教学方式创新看执教者的教学智慧
教学方式,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而促使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教学形式、教学程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总称[1]。教学方式创新,指吸纳先进的教育理念或技术、突破传统的教学过程或方式、手段或程序等而形成的一种新颖独特的教学方式。如“先学后教”方式,就是贯彻“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论,同时突破传统教学程序的创新,以“导学案”为抓手的课堂自主学习方式,就是“自主学习理论”并改进传统的学习方式的创新,而“儿童玩具在实验中的妙用”的教学方式,就是教学手段方面的创新。
教学方式创新,既依赖于教师对教育理论的学习,又依赖于教师的教学经验,更依赖于教师的教学智慧,因此,从观察课堂教学方式创新就可以看出执教者的教学智慧。下面举例说明。
某物理教师在每一节课的开始都会引入一段“小插曲”——学生讲评作业。该教师把全班学生分为两半,教师轮流批改其中的一半,另一半学生的作业则由其他学生批改,但每个学生只批改一本作业,然后以抽号的方式抽选三位学生讲评自己所改的作业,并且鼓励未抽到的其他学生上台讲解前面没讲到的问题。这种“互改互评作业”的教学方式,看是教师“偷懒”,但稍加分析,就会发现其中蕴含着教师的大智慧。其一,它能很好地促进一半学生的课后自主学习。为了作业讲评中展示自己,每一个承担作业批改任务的学生都会在批改前努力弄通作業中的每一道题,而且还会探求不同的解法,确实弄不懂也会主动请教他人。其二,作业批改质量远胜于教师批改。学生仅批改一本作业,其认真细致行为远超过教师,他不会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属于名符其实的详批详改。其三,提供了学生课外互相学习的平台。批改者可以从好的作业中获取新的解题思路与方法乃至学习规范书写格式,被批改者又可以从好的批改者那里得到补缺补漏。另外,学生由作业批改经历会体验教师的辛劳从而增进对教师的崇敬情感,由讲评作业的经历可以训练学生的演讲能力,同时由讲评的欣慰感和成功感又会诱发学生对物理课程学习的兴趣。可见,简单的一种教学改革,却蕴含着“大道至简”哲理。
教研员的课堂观察力,它既反映着教研员对课堂教学现象的敏感程度和洞察能力,也反映着教研员课堂教学经验的丰富程度,同时又体现着教研员在教育教学理论与课堂文化方面修养水准。只有勤于学习、勤于实践和勤于研究,教研员方能形成良好的课堂观察力。诚然,一堂课,它具有诸多的观察点,笔者仅以几个观察点来论述观察力,期望读者能见叶知秋。
参考文献:
[1]沈毅,崔允漷.课堂观察:走向专业的听评课〔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