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针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76例临床观察

郗海铭等
郗海铭 1席 宁(北京市第六医院,北京100007;1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东直门医院)
摘 要 将传统针刺疗法结合电针,并借鉴西医的相关知识辅助取穴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76例,获满意疗效。鉴于腰椎生理前凸和腰椎棘突形状的生理差异给取穴带来的困难,笔者选择了与常规(俯伏位、俯卧位)不同的体位———腰椎穿刺体位,借助于腰椎过屈位时增大的棘突间隙来辅助准确定取腰部华佗夹脊穴。此外,腰椎正侧位X线平片也为本组阿是穴的取穴提供了有力的支持。笔者认为,取穴准确是本组治疗获效显著的关键。
主题词 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电针疗法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近年来,笔者应用电针仪结合独特的腰部体位取夹脊穴和阿是穴对本病进行治疗,取得较满意的疗效。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76例均为门诊病例,男42例,女34例;年龄19~58岁,平均43岁;病程最短5天,最长7年。
1.2 诊断标准有突然弯腰扭伤、长期慢性劳损或腰部受凉史。多见于从事体力劳动的青壮年。一侧慢性腰痛,晨起或弯腰疼痛加重,久坐直起困难,有时可向下肢放射至膝部。第三腰椎横突处压痛明显,并可触及条索状硬结。X线摄片示有第三腰椎横突过长或左右不对称。符合诊断标准且能坚持治疗者为病例纳入标准。腰椎间盘突出症、腰肌纤维织炎、腰肌劳损、肥大性脊柱炎、肾脏和妇科病引起的腰痛及不能坚持治疗者不在本观察范围。
2 治疗方法2.1 选穴及针刺方法取侧卧位,头下垫枕,两手抱膝,头向胸部前曲,大腿贴着腹壁,此时脊柱弯曲呈弧形,腰椎达到最大的屈曲率,棘突间隙的宽度增大,以便准确选取夹脊穴。依此法取患侧L2~L4华佗夹脊穴,毫针直刺抵达椎板,得气后留针。参照腰椎正侧位X线片取患侧第三腰椎横突尖部上下各0.5cm处为阿是穴,毫针直刺到预定深度遇有坚韧阻力时停止进针,留针。分别将两华佗夹脊穴和两阿是穴连接于韩氏电针仪的两个输出端,刺激频率为2/100Hz,刺激强度为15mA,刺激时间为30min。
2.2 疗程每日针刺1次,1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休息2天,针刺1个疗程后统计疗效。
3 疗效观察3.1 疗效标准治愈:腰痛消失,功能恢复。好转:腰痛减轻,活动功能基本恢复,劳累后仍觉疼痛不适。无效:腰痛无明显减轻,活动受限。
3.2 治疗结果本组76例,治愈55例,占72.4%;好转18例,占23.7%;无效3例,占3.9%。
4 典型病例左××,男,30岁,商人,初诊于1996年3月25日。因左侧腰部疼痛,弯腰时加重4个月就诊。患者发病前打保龄球时不慎扭伤腰部,经治未愈,继而腰痛时轻时重,迁延至今。体检所见:左侧第三腰椎横突部可触及一条索状硬结,并伴有横突尖端触痛。腰椎X线平片示:左侧第三腰椎横突过长,余阴性。根据病史及检查结果诊断为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治疗:针刺其左侧L2~L4华佗夹脊穴及第三腰椎横突尖部上下各0.5cm处的阿是穴,并将韩氏电针仪的两组输出端分别连于两夹脊穴和两阿是穴,予以2/100Hz、15mA电流刺激,每次30min,每日治疗1次。经6次治疗,其腰部疼痛及硬结压痛消失,活动自如。追访1年,腰痛无复发。
5 讨论5.1 本病属于中医“腰痛”范畴。该病的发生与第三腰椎的解剖生理特点有关。第三腰椎居全腰椎之中心,位于腰椎前凸的顶点,活动度较大。其横突最长,上有腰大肌、腰方肌起点,并附有腹横肌、背阔肌的深部筋膜。当腰腹肌肉强力收缩时,该处受力最大,因而易反复损伤,产生创伤性炎症,继发骨膜、纤维组织、纤维软骨增生,邻近神经纤维可因反复刺激变性而产生腰痛和腰肌痉挛。
本病累及腰部脊神经后支所支配的区域。本组治疗穴中夹脊穴位于脊神经后支的内侧支配区内,而阿是穴则位于其外侧支的支配区内。使用韩氏电针仪的治疗作用在于:①利用其所输出的对称性双向矩形脉冲波,刺激受累脊神经后支的粗纤维,形成闸门关闭效应[1],产生局部止痛作用。②协同发挥高频低频电针的治疗作用,解痉止痛,促进血液循环,改善组织营养,消除炎性水肿[2],达到“通则不痛”的目的。
5.2 据现代针灸书籍记载,腰部华佗夹脊穴的取穴体位为俯伏位或俯卧位。由于腰椎生理前凸、腰椎棘突形状的生理差异,以及个体的胖瘦不同,在上述体位时,医者爪切时指下难以明辨棘突间隙的位置和宽度,即使从棘突侧方触压也不能获得根本性帮助。这给选取华佗夹脊穴带来了困难。笔者采取腰椎过屈位,即腰穿体位。这一体位的优点在于可以借助过屈位时增大的棘突间隙来准确定取夹脊穴,从而克服了上述困难。
5.3 本组另外的治疗穴位为阿是穴,而腰椎正侧位X线平片为其定位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借助于X线片所显示的骨性结构,医者可以有相当大的把握确定进针点并使针直达病所。这一点也与古意不悖。虽然X线投射距离和体形会造成一定的放大率,并且这一放大率会使X线片上的骨骼尺寸略大于实际尺寸,但X线片给医生治疗本病带来的便利是非常明确的。
6 参考文献
1 李仲廉.临床疼痛治疗学.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10
2 孙国杰.针灸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189(收稿日期:19990206,成平发稿)
相关文章!
  • 喹诺酮类抗生素的不良反应分析

    李欣【摘要】目的 分析喹诺酮类抗生素的不良反应及合理应用方法。方法 选择50237例处方,分析喹诺酮类抗生素的使用及不良反应特点。结果

  • 个性化输液护理在静脉输液护理

    王春妍丁莹莹吕凌楠郭东青[摘要]目的 探討个性化输液护理在静脉输液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7月~2018年8月收治的100例

  • 数字化正畸平台在正畸学临床教

    王菲 黄倩倩 李海振 郭昱成 王爽 侯玉霞[摘要]目的:探讨Ortholink优领数字化正畸平台对正畸学临床教学效果的影响,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