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财政政策对赣州脐橙农业循环产业的影响
吴佳闻
摘 要:国家财政政策通过一系列的鼓励支持措施促进赣南脐橙产业“猪-沼-果”模式的发展,通过二十余年的历程,“猪-沼-果”模式为赣南脐橙产业带来的巨大的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也极大促进了当地产业结构的优化和综合产业链尤其是旅游服务产业链的发展。
关键词:财政政策;农村循环产业经济;脐橙产业;“猪沼果”模式
赣州土地面积和人口占全国的0.41%、0.68%,但经济总量和财政收入仅占全国的0.28%、0.15%。2010年,赣州小康目标实现程度为69.8%,比全国低10.3个百分点。主要人均经济指标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三至四成,并且差距在进一步扩大。经济社会发展滞后、人民生活比较困难是本地区发展短板。中部崛起计划中,作为中央苏区的赣南地区成为了财政政策扶持的重点地区。“赣南脐橙”产业作为江西赣南地区的龙头产业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目前已是该地区的重要产业经济。尤其是当地政府一直支持的在脐橙产业广泛应用的“猪-沼-果”模式更是取得了更为先进的改进和优化。为当地循环农业产业经济和生态旅游业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一、“猪-沼-果”模式的产业运用概况
(一)信丰脐橙“猪-沼-果”模式
信丰县是赣南脐橙的主要生产基地,也是“猪-沼-果”模式运用发展最为典型的地区,被称为“中国脐橙之乡”,全县种植脐橙近300万亩。信丰脐橙主要是在山上种植,这为“猪-沼-果”模式的发展提供了基础,在山顶上养猪,在山腰上种植脐橙及其他农作物,在低处养鱼,形成了一个生态循环链。将养猪产生粪便和尿液排入沼气池,利用沼气池发酵对脐橙及其他农作物进行施肥,产生的沼气还可以供当地农户使用。从而达到废物利用,保护了生态环境。信丰县坚持走产业集群化之路,大力推行“猪-沼-果”生态模式,形成了以果业带动养殖业,以养殖业促进果业的良性循环。目前,全县已建成沼气池3.5万个,98%以上的果园实施了生态工程。
财政政策除了在农业经营等方面免征营业税、企业和个人所得税、土地使用税以及取消农业税等税收优惠政策;还对脐橙产业引进喷灌滴灌、日常农业材料、建立沼气池和水电工程等设施,基本上脐橙产业的各个环节都实行了财政补贴等措施。可以说正是有了国家对农业经济的大力支持,才有了如今“猪-沼-果”模式的大力推行,才有了信丰脐橙产业的飞速发展,这为信丰脐橙产业走向规模化,品牌化,国际化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二)安远脐橙“猪沼果”模式
安远是赣南脐橙核心主产区,从1999年开始,安远县按照“三年打基础,五年搭框架,十年成体系”的工作思路,以实施无公害绿色生产为主线,按照“生态化开发,规模化经营”的方式促进了脐橙产业的发展。安远县的脐橙与生猪养殖作为当地的主导产业,在经济发展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当地产业发展现状是外来的大型养殖企业占据了当地生猪养殖业的主要地位,而大规模的个体私营脐橙园也遍布全县。
沼气因为建设成本高,国家补贴审批困难等等原因,不能像原来一样,达到与猪养殖、脐橙的同步发展,造成该模式在安远县地区在产业发展过程中有了新的优化。安远县财政局对大力支持建设沼气池的政策稍有改变,给予的补贴力度有所削减,采取广泛支持和重点支持大型集中的科学设计的沼气池。这一政策的出台推动了沼气建设量的减少和质的优化,使“猪-沼-果”模式中适应时代的变迁和脐橙产业的发展。
为保持安远脐橙的价格与销量,财政政策作出调整,由重点推动脐橙种植业的发展转向重点推动脐橙深加工产业的发展,给予深加工产业适当补贴,同时鼓励支持引导脐橙加工龙头产业的发展,给予其财政上的专款补贴,进一步延长安远县脐橙产业链,推动安远县经济的深化发展。
(三)赣州脐橙农业产业的发展趋势
第一、借助沿海发达地区产业结构调整以及与此相伴的产业转移,安远县凭借其优越的地理优势,良好的财政政策,引来大批养殖企业进驻,使得养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环保化。
第二、围绕脐橙产业,大力发展产后加工,包装,物流等配套关联产业项目,产业链条不断延伸。自上世纪70年代开始种植脐橙以来,历经39年的发展,江西省赣州市以脐橙为主的水果产业已经从一个单纯的种植业发展成为一个集水果生产,贮藏,保鲜,加工,运输,销售和农业休闲旅游等于一体的产业集群。
第三、促进以第三产业产业链的快速发展。特别是“猪-沼-果”模式的发展过程中,以农业基地为基础,建立乡村和农业休闲旅游的模式。综合了当地文化底蕴和循环生态绿色概念,为当地旅游休闲文化和文化素养提供了极大的发展概念和契机。
二、评价建议或对策
第一是政府在技术方面应该加大扶持力度
对于先进的生产技术如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喷灌技术,财政政策应加大扶持力度、推广力度、普及力度。通过技术扶持到户原则,派出专门的专家团队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技术指导,使得生产技术能够真正有效率地提高。同时可以建设技术实验基地,从实地实际发展状况来提炼出适合当地情况的技术和改进措施。最后联合当地农户成立生产合作社,鼓励创新以及技术推广,更有利地推动农村循环产业经济的发展。
第二是政府及其他组织应该加大社会公共服务功能
1.一些果农资金短缺,政府应该适度放宽对农业小额贷款的限度及限制
2.政府应该控制农资产品的价格及监督农资产品的质量。
(3)对于自然灾害所造成的果农损失,政府应该将自然灾害补助及时到位,避免农业保险无着落的现象。
第三是加强社会监督,保障公众的监督权。
循环经济所带来的社会效益不可估量,但在其发展过程中总会遇到一些无法避免的问题,如财政补贴过少或无法真正落到实处等,这就需要通过社会监督来强化政府的服务职能,可以在农村建立相应的农业保障协会,果园主或农民对可政府在工作中的不完善的方面像该类组织进行反映,政府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回应并进行改正。
第四大力促进第三产业特别是旅游服务产业的发展
加大财政政策和相关政府部门对脐橙产业的政策支持。为当地发展旅游服务业提供专业技术支持,邀请相关专家进行科学设计。为生态旅游业发展过程中扩宽贷款限制等资金融资支持。再者,以政府官方的力量,通过专门媒体媒介对优质的旅游服务也进行大力宣传和推广,对水平较高的产业设立产业模范,鼓励经验推广和借鉴,同时鼓励产业创新。
参考文献:
[1]涂国平,贾仁安,朱军平等.吉安市典型沼气生态农业模式的结构和效益分析[J];江西农业学报;2003年04期
[2]王毅.赣南地区柑橘产业化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5年
[3]邵立民.我国绿色农业与绿色食品战略选择及对策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02年
[4]宋亚洲,韩宝平.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与对策初探[J];现代农业科技;2006年05期
[5]盛凯,张衍林.我国农村户用沼气建设可持续发展思考[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