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财务监控”下的廉政建设管理模式探析

任婷钰+王彩霞
摘 要: 创新财务信息整合归类管理办法,将绿色植入财务活动,针对单位廉政高风险点设置绿色账簿体系,这种做法目前尚无任何先例。其思路缘于:目前各单位的财务监控缺失了最有效的终极监督主体员工和关联公众的实质性参与; 使用蓝黑色笔统一进行账务处理的规则,犹如天然的伪装术使可能存在的贪腐行为无法从财务监控系统明显暴露。其目标:让权力运行过程中涉及的资金运动轨迹公开透明,为廉政建设提供数据资源。
关键词: 绿色账簿体系; 终极监督主体; 廉政建设; 常态管理模式
中图分类号: F275 文献标识码: A DOI:10.13411/j.cnki.sxsx.2016.03.025
谈古论今,贪污腐败问题在历朝历代乃至任何国家几乎无一幸免。十八大召开至今,根除存在于官员和管理者中的贪腐问题一直是我国政府现阶段全部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政府对其重视程度可见一斑。一般而言,官员和管理者的贪污腐败其结果是损害了国家利益或公众利益,而形成这一结果的前因是官员和管理者“对公共权力滥用”。那么为什么他们会滥用或敢滥用公共权力呢?对此,各种观点交锋较多,争论也惊心动魄。笔者以为:贪腐者并非天生,甚至有些贪腐者一开始是非常廉洁的,后来之所以会贪、敢贪,实则源于:一是内心膨胀,不能守其性;二是 “刚性”的常态化防腐、制腐机制不完善,使其有机可乘。两者较之,后者更甚。下面笔者试图从财务监控的角度进行考量、剖析。
一、从财务监控视角挖掘腐败滋生的客观渊源
(一)单位对权力约束的财务监控机制名不副实
1. 单位对权力监控的主体主要是部门、单位或企业自身。经济社会,官员和管理者其实是社会实际的主宰者,他们拥有普通人难以企及的各种资源,比如权力、关系等等,因此,在监管力度不够时,社会在客观上就为他们形成了一片因制度缝隙而留下的易腐败“土壤”,促使其会滋生“有利不图,愚不可及”的念头,此时这部分官员和管理者就敢于抱着侥幸心理,乘险抵巇,把手中掌握的各种资源变现。
笔者这里所谓的监管力度不够是指在党内监督、国家立法层面监督、政府和社会团体监督等之外的单位对权力约束的财务监控机制名不副实。
经济社会各行各业一切发展中的诸多风险在经历了生产经营的运行轨道之后,最终都会回到财务的层面上,使其各种风险在财务信息中扮演着独一无二的角色。如果财务监控活动对此不作为,这些风险就会游离于财务信息之外,导致信息使用者无法知晓并加以利用。
长期以来,国民经济各个部门、单位或企业设置的财务监控机制,其对象和内容主要是针对其主体自身发生的各种事务活动或经济活动以监控它们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等内容的,且这种监控的主体主要是部门、单位或企业自身,追溯到具体的执行者来看即主要是这些部门、单位或企业的核心权力阶层,如各级官员或中高层管理者。这里以企业为例分析之:依据现代企业契约理论,企业是所有者、经营者、政府、债权人(包括员工)以及消费者和公众之间一系列契约的集合点。其中所有者与经营者的契约——委托代理关系是现代企业存在的基础,它影响着其他契约的实质与形式。基于这种理论,传统的企业财务监控主体主要是指由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等组成的企业经营者群体。诚然,这种财务监控机制能各负其责,协调运转,也有一定的相互制衡和激励作用,但从操作层面上看却存在着极大的弊端:即监督对象圈子化,无法跳出同级监督和自我革命的怪圈。[1]
2. 监督主体的独立性和利益的超脱性不显著。企业财务监控与企业权力运行和利益大小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因而监督主体的独立性和利益的超脱性应较为显著,可现实中的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均是企业的核心权力阶层,他们既是各种政策的制定者,也是各种政策的执行者,同时更是政策执行后的最大受益者,如果这种监督能有效用,那一定是建立在人性善的基础上的,是带有强烈的自觉、自省和诚信的个人道德力量的。然而,现实中人性是善,还是恶,更多的时候是难以甄别的。况且从人性假设的角度上来讲,不管是什么职位,抑或是什么身份的人,在缺乏制度约束的前提下,都有可能会为了一己私利而侵犯公众的利益。法国启蒙思想家、社会学家孟德斯鸠就曾经说过:一切有权利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历史和现实也在反复启示我们,坏人是坏的制度惯出来的,好人是好的机制制约引导出来的,与其寄予希望发现好人,不如多花些功夫建立健全制度。可见目前各单位设置的财务监控机制其实际成效无疑被蒙上了一层悲观的色彩。
试想,若核心权力阶层群体有寻租行为,或权力膨胀,或群体之间有相互勾结、相互掩饰的舞弊行为时,那谁对这些核心权力阶层群体来监督?即谁对财务监控机构来监督?
(二)蓝黑色笔记账的规则使贪腐行为很难从财务监控系统明显暴露
长期以来,我国现行的财务管理活动采用法例管制方式,会计实务处理遵循会计准则,侧重于统一性,这些都是值得肯定的方面。但同时也有弊端,如会计人员财务管理活动的灵活性、变通性较差;会计创新服务意识淡漠,对依据专业导向的会计职业判断感知力差等等。用具体事例讲,在会计账务处理程序中的账簿登记环节,恒久不变的规则是:所有的账簿登记均采用规定的颜色——蓝黑色记账(结账或改错等特殊时候可用红色);后续的财务报表的编制、分析及信息披露也均采用规定的颜色——蓝黑色完成。这种做法的确合乎规则,但极为保守,有较多弊端:
1. 重要业务对企业财务的影响难以凸显。从日常管理层面看,视同一个单位所有的会计业务、事项似乎没有轻重之分,无法把某项重要业务对企业财务的影响凸显出来。
2. 某项重点监控业务和一般业务难以区分。从财务监控层面看,视同一个单位所有的会计业务、事项似乎彼此不分伯仲,无法把某项重点监控业务和一般业务区分开来。
将上述做法结合防腐、制腐廉政建设来分析,可以看到:一般而言,一个单位的核心权力阶层,如关键管理人员、重点部门和关键岗位的一般管理人员他们都是单位有关业务、事项运行的关键当事人,单位资金运行在这些人执行其职责的过程中出现非廉洁问题的概率较大,所以一个单位核心权力阶层的财务行为属于廉政高风险点。从对核心权力阶层廉政监控的角度来看,把所有业务一视同仁,不分轻重,不分伯仲,用蓝黑色颜色统一进行账务处理和信息披露,这种做法使得单位经济活动中核心权力阶层对资金的使用及对涉及资金活动的决策所引起的资金变化的记录、分析和信息披露与单位其他一般业务活动的相关内容处理混同起来了,客观上相当于为核心权力阶层可能发生的舞弊贪腐行为提供了伪装术。因为账册上满篇同样蓝黑色的不同数字带着“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意味,使可能存在的舞弊行为很难凸显,无法从财务监控系统明显暴露,从而减弱了对舞弊贪腐方的目标辐射和反射,使其有机可乘,或纵容了其侥幸心理,最终导致核心权力阶层的舞弊行为在众多正常业务的掩映下堂而皇之地存在,如同一滴水淹没在汪洋大海中,难以分出彼此,逃离了重点特殊监控,从而为贪腐发酵提供了温床。
二、完善财务监控机制的新思路
(一)充分发挥基层利益相关者在财务监控中的作用
邓小平同志曾指出:党和国家的权力来自于人民,人民是防止腐败、推行廉洁政治的主要依靠力量。正所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一般而言,与单位、企业权力运行或利益距离较远的主体是基层的群体,如单位、企业的员工及消费者、客户或服务对象等往来公众(笔者谓之关联公众)。在单位、企业中,他们决策权利的限制性和利益的相对超脱性比其他任何主体的这一特征更为显著,另外,一个单位的经济、财务状况如何,单位的员工是最清楚、最知情,关联公众也会有一定程度的了解。贪官一般不怕上级审计检查,因为很多时候可蒙混过关,但他们非常惧怕员工和关联公众经常性地参与监督。所以明晰了这些认知后,完善 “财务监控机制”应明确员工和关联公众应该是反腐败最有效的终极监督主体,他们的参与是廉政建设的重要前提,而不是额外要求。[2] 坚持财务监控主体应是从管理层到一般员工与关联公众的全员投入。
值得补充说明的是:在设计财务监控机制时,其中监督主体——员工、关联公众具体是指哪些人,这对于不同主体的不同监控内容来讲,其具体范围是不同的。
(二)将色彩植入财务活动以创新财务信息整合归类管理办法
反腐倡廉,努力使权力阶层“不敢腐”首当其冲,“防大于治”是亘古不变的真理。
信息时代:不是信息短缺,而是信息过剩,现有的信息能否满足需求,关键在于需求者是否会整合信息,为己所用。如前所述,目前统一用“蓝黑色”笔完成财务处理的规则使廉政风险信息隐蔽性大,不好识别,难以满足我们迅速准确从庞杂的财务信息中摘取有效内容精准聚合相关账务数据进而分析其勾稽关系的需要,那现在我们就改变传统,创新思路,采取有效办法变通单位日常财务管理活动,完善财务信息的整合归类管理办法。如将色彩植入财务活动,对单位重点的和典型化的业务、事项做细节上生动的记录,专门规定仅对核心权力阶层对资金的使用及对涉及资金的活动决策所引起的资金变化设计成用色彩——绿色“活灵活现”地单独记录,并对该类业务、事项涉及的内容用色彩——绿色进行独立分析,同时加强动态信息传递,采用新的或改良后的报表信息系统,将用绿色表述的信息也列示在报表中公开披露,那么这种色彩——绿色,对财务信息整合和单位日常财务监控的作用会很大!
这种绿色信息的作用: 其一,绿色是植物的颜色,在中国文化中带有生命的涵义,也代表准许行动之意。将绿色植入廉政建设财务监控系统,从外表述着语言,从内表达着信念,账簿中清爽的绿色记录的是一个财务人对清廉政治美好的希冀。其二,人类的生活充满着各种各样的色彩,衣食住行都会在色彩中选择,没有人不关注色彩。绿色财务监控系统可方便监管者借助绿色这显著的外貌特征,在账簿上众多蓝黑色笔记录的枯燥乏味的阿拉伯数字中迅速聚合“廉政信息”, 能让敢于有意进行贪腐动作的权力阶层付出高额成本,以显示财务的威严。其三,清晰醒目的绿色账簿记录能方便核心权力阶层自我监督;绿色信息披露也能让公开的财务救赎欲贪者的灵魂,为廉政提供思想资源。其四,将绿色植入廉政建设财务监控系统不需要改变原有的会计核算体系和财务分析基本内容,仅是对特定对象的核算从颜色上加以标识,期末增加绿色信息的分析和披露即可。这种处理方法简便易行,核算成本也很低廉。
三、廉政建设新常态管理模式—— “绿色财务监控” 机制架构设计
将绿色植入财务活动,设计廉政建设常态化管理模式“绿色财务监控” 机制,这种做法目前尚无任何先例,是笔者针对反腐现实提出的问题:防大于治,把不能腐、不想腐提上日程,在制度层面上切实筑起一道刚性的 “防火墙”,站在创新的角度期冀让财务有所表现,其灵感来源于德国化学家W·奥斯特瓦尔德(1855-1932)和美国画家A·H·孟塞(1855-1918)的色彩理论。具体做法是:
(一)确定单位的廉政高风险点
定期(年)对单位核心权力阶层(如单位官员或企业关键管理人员、重点部门和关键岗位的一般管理人员)所分管的日常工作或较典型的重点项目进行调研论证,根据这些单位的岗位职责、业务流程、制度机制、外部环境等,分析确定出其中的廉政高风险点。注意:单位内外部环境不同,确定出的绿色财务监控的廉政高风险点也不同;廉政高风险点的确定,可按人员设定,也可按费用项目、往来账目设定;应遵循重要性原则设定,不宜过多;要遵循灵活性原则,不同单位监控内容不同,所设定的项目不一样,个数多少也不一样。
(二)架构绿色账簿体系
1. 总原则。针对单位廉政高风险点设置绿色账簿体系。具体做法:对因单位核心权力阶层对资金使用及相关决策活动所引起的处于廉政高风险点的资金变化,其账簿登记规定绿色笔进行日常账务处理。
2. 绿色账簿体系具体内容。
(1)基于常态化管理的廉政高风险点绿色现金、银行存款日记账体系。会计上现金、银行存款日记账是按照单位经济业务发生或完成的时间先后顺序对现金、银行存款的增减变动逐日逐笔进行登记的账簿。任何单位所有涉及货币实际收付的业务和事项都无法逃脱这种账簿的监控。基于常态化管理的廉政风险点绿色现金、银行存款日记账体系,其设计思路主要是:每年对单位确定出的处于廉政高风险点的管理人员等在执行其职责的过程中所涉及的现金、银行存款的重大(一定金额之上的)收付业务或事项,一律采用绿色笔记账(包括批复文件、相关合同、决议书上的签字;原始单据上经办人的签字均使用绿色笔);期末除常规性的结账外,同时再对各个廉政风险点业务分别用绿色笔结账。这种绿色现金、银行存款日记账体系,主要适用于对直接涉及“货币收付”的风险实施财务监控。
(2)基于专项管理的廉政风险点绿色备查账体系。会计上备查账是一种辅助账簿,没有固定的格式,与其他账簿之间也不存在严密的勾稽关系,是对某些在日记账和分类账中未能记载的会计事项进行补充登记的账簿。是否建立备查账,单位应根据管理的需要来决定。基于专项管理的廉政风险点绿色备查账体系,其设计思路主要是:每年根据实际情况调研分析制定出单位处于廉政风险点的一些重要楼堂馆所建设、或某招标工程、或某财政基金项目等;然后对此设置绿色备查账,对其权力运行流程,办理主体、条件、程序、期限、合同交易号、收款人姓名或单位名称、付款日期和金额、相关当事人等详细资料等进行绿色明细记录,待该项目到期结清后,定期向单位员工披露绿色备查账反映的信息。这种绿色备查账体系,主要适用于对特定项目风险实施专项财务监控。
(3)基于关键岗位的廉政风险点绿色明细账体系。近些年司法实践在查办的经济案件中经济犯罪通常的表现有:贪污、挪用、虚报冒领、收入不入账、从会计期间上改变单位应收应付款资金的运转状况、账外账、小金库、虚构往来账户及其发生额、资金体外循环、用表面合规的事项记录掩盖实质违规的活动、人为调节成本、费用、收入和利润、计提秘密准备、人为核销并未损失的债权或实物资产等等诸多问题。基于关键岗位的绿色廉政风险点明细账体系,其设计思路主要是:第一,设置绿色的往来单位对账单。针对廉政风险点涉及的金额较大的单位往来账户,设置绿色的往来单位对账单,核实实际发生额与余额,与本单位账户记录核对。第二,制定绿色合规性的审核制度。针对廉政风险点涉及的相关原始单据,规定当事人用绿色笔签名,作绿色合规性的审核。第三,设置绿色费用明细项目。针对廉政风险点的费用账设置绿色费用明细项目。如管理费用中的差旅费,培训考察费等用绿色笔,按报销人或受训人作明细记录。第四,绿色笔登记有关业务的明细账。针对单位制度漏洞或执行不力的环节涉及的业务编制绿色原始单据,并用绿色笔登记此项业务的明细账。这种绿色明细账体系,主要适用于对关键岗位收支项目风险实施财务监控。
(三)以共享服务为平台推进绿色廉政风险信息披露建设
有观点认为:若把发现的廉政风险掩盖起来,则会导致更加严重的腐败,只有通过监控把腐败现象通过畅通的、不受干扰的渠道最大限度地暴露出来,予以惩戒,才有可能抑制新的腐败。以上分析中,我们强调完善财务监控机制新思路要坚持财务监控主体应是从管理层到一般员工与关联公众的全员投入。但企业一般员工和关联公众人数众多,由他们直接参与监督有很大难度,若选出代表参与,又有可能形成新的腐败。所以在互联网应用越来越普及的环境下,建立互联网思维,以单位或企业互联网共享服务为平台,推进绿色廉政风险信息披露,让员工与关联公众有权限通过单位或企业,定期向员工与关联公众披露的绿色廉政风险财务信息参与监督不失为一种解决之道。
1. 构建廉政高风险点的绿色信息披露体系。以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环境为基础,充分应用单位或企业互联网共享服务系统,重塑单位财务监控流程,充分凸显单位权力阶层廉政风险点的状况,对廉政风险点资金流动实施及时恰当地跟踪,把绿色账簿体系记录的绿色信息加工后在编制报表时也用绿色填写,然后定期把绿色财务信息通过单位或企业互联网共享服务平台向员工和关联公众披露,报告廉政风险点的资金动态。另外在报表附注中用绿色表、绿色图、绿色文字等对单位重大问题的决策过程,权力运行流程,办理主体、条件、程序、期限和监督方式等也向员工和关联公众披露。
2. 构建绿色信息的财务分析体系。针对绿色账簿记录的绿色信息进行财务分析,反映单位相关业务真实的经济事实总量,透析资金的运行过程,还原经济事项的本来面目,期末在单位内部互联网共享服务平台中公开披露信息,以便财务监控的各方主体能随时查阅到所有廉政风险点的每一笔财务信息。
参考文献:
[1]王艳雯.廉政法制建设视角下的贪污犯罪原因及对策分析[J].管理观察,2009,(18):12.
[2]曹蕾.财务管理视角下廉政风险防范机制建设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4,(24):113.
[责任编辑、校对:杨栓保]
相关文章!
  • 基于企业文化的国企思想政治工

    陈广梅中图分类号:D641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1145(2019)4-081-02摘 要 新形势下,党对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需要

  • 一次为中国革命延续火种的伟大

    朱强今年11月12日是我国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在孙中山先生早期的革命生涯中,有一段流亡海外的经历,这段经历见证了

  • 周强:在县域治理中发挥好司法

    大数据时代,司法案件运行情况成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晴雨表。法院将海量案件信息进行大数据分析,从刑事案件判断治安状况,从民商事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