麝香保心丸联合厄贝沙坦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
周涛
【摘要】目的 研究麝香保心丸联合厄贝沙坦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科在2017年~2018年收治的9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抽签法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每组47例患者。参照组采用常规疗法,实验组加用麝香保心丸联合厄贝沙坦疗法,对比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及心功能指标。结果 实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87%,高于参照组的85.11%,实验组的LVEF指标优于参照组,组间对比P<0.05。结论 应用麝香保心丸联合厄贝沙坦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可获得理想效果,值得推广。
【关键词】麝香保心丸;厄贝沙坦;急性心肌梗死;左室射血分数
【中图分类号】R54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9.25..01
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因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血氧供应不足所导致的心肌坏死性病变,患者发病后是以剧烈、持久胸骨后疼痛为主要表现,还常并发症心力衰竭、休克等病症,具有较高的死亡风险。为提升治疗效果,我科在近两年为部分患者采用麝香保心丸与厄贝沙坦进行中西医结合用药治疗,现将疗效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及方法
1.1 ?临床资料数据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在我科接受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共计94例,均参照《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被确诊。其中男女患者分别为55例、39例;最高年龄为78岁,最低年龄为45岁,中位值为(58.3±5.6)岁;病程在1~9年之间不等,中位值为(3.8±0.8)年。以抽签方式将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各47例,二组患者的资料数据比较P>0.05,具有研究可比性。
1.2 ?方法
参照组患者予以常规疗法,所用药物为氯吡格雷,150 mg/次,1次/d;阿司匹林,100 mg/次,1次/d;美托洛尔,12.5~25 mg/次,2次/d;阿托伐他汀,50 mg/次,2次/d;均为口服用药。
实验组:在参照组基础上为患者使用厄贝沙坦片,150 mg/次,1次/d;麝香保心丸,45 mg/次,3次/d。
二组患者的疗程均为1个月。
1.3 ?疗效评定标准[1]
经治疗,患者心肌梗死症状消失,心电图显示ST段恢复正常,T波处于直立状态或趋于平稳,则为显效;患者临床症状明显好转,心电图显示ST段基本正常,T波趋于平稳状态,则为有效。未达到以上标准则为无效。
以“(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统计治疗总有效率。
1.4 ?数据分析
将研究所得数据录入统计学软件SPSS 20.0进行分析,当P<0.05时说明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对比
实验组与参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7.87%、85.11%,前者明显高于后者,组间对比P<0.05;见表1。
2.2 ?二组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对比
治疗前,实验组患者的LVEF为(36.15±3.05)%,与参照组的(36.88±2.99)%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后,实验组与参照组患者的LVEF分别为(47.65±3.15)%、(41.58±3.05)%,实验组优于参照组,组间比较P<0.05。
3 讨 论
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内科疾病,其发病与情绪激动、过劳、寒冷刺激、暴飲暴食、吸烟饮酒等因素相关,该病具有较高的致死致残率,目前已经发展为影响人类生命安全的重大疾病之一。对于该类患者,血管内皮损伤、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是主要病理改变,临床治疗中,是以改善心肌供血供氧与血液循环、保护血管内皮功能为主[2]。厄贝沙坦是一种血管紧张素II受体抑制剂,可对血管紧张素I转化为血管紧张素II的过程进行干扰、抑制,能够特异性拮抗血管紧张素转化酶1受体,抑制血管紧张素II与血管紧张素转化酶1受体相结合,这对抑制血管收缩、保护血管内皮功能具有重要帮助。麝香保心丸是一种以麝香、牛黄、人参、肉桂为主要成分的中成药物,具有益气强心之效。现代药理证实该药物可以有效抑制心室重构、促进血管新生,并可起到良好的抗炎之效。将厄贝沙坦与麝香保心丸联合应用,可起到改善心肌供血供氧、减轻炎性反应、保护血管内皮功能与心功能等多重作用。此次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参照组,实验组的LVEF指标优于参照组,组间对比P<0.05,这一结果也充分体现出了麝香保心丸联合厄贝沙坦联合用药方案的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应用麝香保心丸联合厄贝沙坦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效果理想,是一种值得推广的用药方案。
参考文献
[1] 王建党.厄贝沙坦和美托洛尔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左心室重构的效果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7,15(2):78-79.
[2] 张 ? 涛.麝香保心丸联合厄贝沙坦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7,15(13):1586-1589.
本文编辑:吴 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