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高专《管理学》课程教学改革策略探讨

    韦诗怡

    摘 要:《管理学》是高职高专经济管理类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要改变传统的枯燥、单一的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任课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学目标,合理选择教学内容,同时转变教师的角色,并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管理学》;课程教学;改革策略

    一、高职高专《管理学》课程的性质及其教学要求

    《管理学》是高职高专经济管理类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主要的教学内容包括管理和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发展历史与趋势,以及围绕四大管理职能(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课程教学要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点培养理解、分析和解决管理问题的能力,为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本课程的学习,能够使学生掌握现代管理和管理学的基本理论、方法,树立现代管理的理念,培养学生的管理素质,提高分析、解决管理问题的能力,为将来成为一名合格的管理者打下基础。因此,要实现上述的教学目标,任课教师首先要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同时要应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改变基础理论课传统的枯燥、单一的教学模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二、高职高专《管理学》课程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经济管理类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因此对专业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教师传授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要紧密联系行业实际,培养和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管理学》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具体体现在:

    (一)课程教学以传统模式为主

    传统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主体,是“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的模式,教学方法和手段单一。同时,由于该课程属基础课程,理论性较强,多数内容较抽象,因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不强。

    (二)实践教学重视不够

    该课程的主要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现代管理的基本理论知识,同时能够应用这些基本的知识去解决行业的实际问题,因而实践教学也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往往忽视该环节,重视理论知识的讲解,较少能够结合学生的需求以及学生所在专业的重要实践问题安排实践教学环节。

    (三)忽视学生职业素质与能力的培养

    高职高专经济管理类的专业,学生毕业进入行业后也要从基层做起,但是其培养定位于

    各大行业的基层管理人员,对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作为一门讲授现代管理基础知识与实践能力的基础课程,许多教师在课程教学中,往往忽视了学生管理能力、职业情操、团队协作能力等方面的培养。因此,《管理学》的课程教学已经明显落后于行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课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改革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从事行业工作所需要的职业素质和能力。

    三、高职高专《管理学》课程教学改革的策略

    (一)树立正确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师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管理学》课程集理论性与实用性于一体,该课程的主要任务应是使学生掌握现代管理的基础知识,树立现代管理理念和思维,有能力拟定具有一定理论高度、同时具有可操作性的科学管理方案;同时能够应用所学知识从一定高度对企业管理过程中所面临的难点和疑点提出相应的改进方法。这是任课教师必须明确的。因此,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学目标,转变原有的狭隘的教学观念,不仅仅是要把书本的管理知识讲授给学生,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学会应用所学知识去解决行业的现实问题。

    (二)合理选择教学内容

    现在市面上有许多《管理学》的教材,内容繁多,但是主要的内容涉及到:管理和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发展历史与趋势,以及围绕四大管理职能(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任课教师要结合所上班级的专业特点,人才培养的要求对课程内容进行选择和优化,选择与专业发展密切相关、对培养该专业学生的管理素质和管理能力有突出作用的内容作为授课的重点,主次分明。

    (三)转变教师角色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一种填鸭式的被动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主体,教师讲,学生听,课堂质量不佳。因此,《管理学》的教学改革要求任课教师要慢慢“隐退”,仅在关键时刻起到点拨、引导与教练的作用,而不再是唯一的知识库[1]。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除了讲解主要的理论知识外,要特别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而这种培养可以通过选取行业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应用所学的各种管理知识去解决行业的实际问题。问题的选择是关键,需要教师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及管理学、组织行为学、市场营销学等相关学科知识,熟练掌握本课程内容,对经管类各大行业的发展动态具有一定的了解,从而才能提出具有代表性、引导性的问题;同时教师自身还必须具有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才能指导学生解决实际的问题。

    (四)应用多种教学方法

    由于《管理学》是一门基础理论课,绝大多数的内容都是基本理论知识,包括管理和管理学的基本原来和方法,因此,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任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1)案例分析法。基础理论课程离不开案例分析,应用所学的知识去分析行业的实际问题,这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关键所在。所以,任课教师要结合专业特色,在讲授相关理论时,多采取案例分析法,同时应尽量选取该行业的典型案例进行分析,既开阔学生的视野,同时也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解决行业实际问题的管理能力。(2)互动教学法。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的方式,使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和工作任务中,用管理学的理念和知识参与到管理活动中,体验管理者的职责,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2]。如,针对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可以通过模拟酒店大堂副理处理顾客投诉这一场景,让学生体验酒店的管理人员如何做好与顾客的沟通和协调工作。(3)通过讲座、报告会。与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直接面对面,能够使学生更为直观地认识到优秀的管理者应该具备哪些素质和能力,使其能够深刻地理解管理的内在本质。任课教师可以通过自己的人际关系网络,或者学校的校外实践基地,邀请企业优秀的管理者为学生开展各类讲座,向学生传播企业的管理知识和理念,了解企业的管理现状,从而明确自身的定位,拉近学生与社会的距离[2]。

    综上所述,《管理学》课程教学的改革,不仅要有理论深度,及时反映行业的发展动态,更重要的是要使学生具备解决现代管理各种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能力,从而成为行业所需的真正人才。

    参考文献:

    [1]PBL教学法[EB/OL]. http://baike.baidu.com/view/641223.htm

    [2]王丹.管理学课程教学内容与方法改革探讨[J].考试周刊,2013(4).

相关文章!
  • 基于企业文化的国企思想政治工

    陈广梅中图分类号:D641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1145(2019)4-081-02摘 要 新形势下,党对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需要

  • 一次为中国革命延续火种的伟大

    朱强今年11月12日是我国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在孙中山先生早期的革命生涯中,有一段流亡海外的经历,这段经历见证了

  • 周强:在县域治理中发挥好司法

    大数据时代,司法案件运行情况成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晴雨表。法院将海量案件信息进行大数据分析,从刑事案件判断治安状况,从民商事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