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夹脊穴加局部悬灸治疗带状疱疹

●徐立玉 屈云
治法:在带状疱疹相对应的脊神经根处,取同侧华佗夹脊穴,用1.5寸毫针直刺,进针1寸,用提插捻转强刺激手法,10分钟后再行针1次出针。继在病损部位,用艾条悬灸15~20分钟,以患处红润、局部有热感为宜,每日治疗1次,5次为一疗程。
结果:治疗躯干部带状疱疹36例,经2个疗程治疗均痊愈(患处小水疱及疼痛消失,局部结痂,无后遗神经痛)。其中1个疗程治愈31例,占86.3%;2疗程治愈5例,占13.7%。
体会:本病起病较急,在皮肤红斑的基底上,迅速出现簇集样小水疱,水疱呈米粒至黄豆粒大小;有时可互相融合,疱壁紧张,疱液透明,可散在发生,略呈带状分布。患处皮肤有灼热及针刺样疼痛感,多伴有心烦易怒、口苦、胸闷、纳呆、眠差等,亦有仅感疼痛,始终不出皮疹者。针灸具有疏经活络、行气活血、消瘀散结之效。夹脊穴处有脊神经后支经过,针灸可激发脏腑机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故用之疗效良好。
100740北京卫戍区门诊部徐立玉
山东省莱芜市中医院屈云
(收稿日期:19990602,齐淑兰发稿)
隔蒜围灸治疗带状疱疹
治法:将蒜(最好用独头蒜)横切成约0.3~0.4 cm厚,其上用针刺许多小孔,艾叶搓成绒艾,做成艾炷(比麦粒灸用之艾炷略大),患处周围用切好的蒜片围住,每片间隔约1cm(若在胸背、腹部须在相应脊神经根的夹脊穴处置放蒜片),其上置艾炷,点燃,可用纸片煽其艾火令其速燃,待患者感灼热疼痛不能忍耐时,除去艾火,每片蒜上放艾炷灸3次。一般每日治疗1次,疼痛剧烈者可每日2次,5日为一疗程,治疗期间嘱其清淡饮食,忌食辛辣之品。
结果:治疗36例,经2疗程治疗,痊愈(症状、体征全部消失)28例,一疗程内治愈20例,二疗程内治愈者8例;显效(症状消失,体征明显减轻)5例,因合并其它疾患加用针刺调治后愈;有效(症状、体征均明显减轻)2例,经综合治疗后愈;无效(症状、体征减轻)1例,改用它法治疗。
讨论:艾叶性辛味苦,辛能发散,行热而外出,苦味能泄热;大蒜性味辛温,入肺、胃、大肠经,具有消肿、拔毒、止痛、发散之功。而艾灸亦有补泻之分。《针灸大成》中有"以火补者,毋吹其火,须待自灭,即按其穴;以火泻者,速吹其火,开其穴也。"故将艾炷置于蒜上并令其速燃。大量的实验证实,灸后可使外周组织中的白细胞数量增多,增强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能力及提高机体免疫能力。
743000甘肃定西地区医院刘晓琴
(收稿日期:19990608,齐淑兰发稿)
滚针、拔罐综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痛
滚针治疗:滚针是我院老中医自创的一种工具,主要由手柄、柄端轴、绕轴滚动的多个铜环,铜环上等距分布固定的短针构成,类似古代兵器中的狼牙棒。柄长不过半尺,铜环直径不过半寸,全部由不锈钢或铜制成,亦可用其它硬质材料制作。治疗时手握滚针柄,力量的轻重由操作者掌握,将滚针轻压在患处,来回滚动,治疗范围大于带状疱疹疤痕区5cm,一次滚动治疗5~10分钟,隔日1次,3次为一疗程,以患处皮肤发红为度,不用刺破皮肤。治疗后皮肤有发红、灼热感为正常现象。对较为严重的后遗痛患者,可从轻到重,加重手法亦可刺破皮肤,以出细小血点为度。
拔罐治疗:对后遗痛患者经用滚针治疗3次后,症状改善但仍有局部疼痛者加用拔罐治疗,在滚针治疗区域内拔罐数个,留罐10分钟。
本组168例,病程15天~3年。一个疗程治愈(带状疱疹疤痕区疼痛消失,精神轻松)87例,2个疗程治愈54例;治疗3个疗程好转(疼痛大部分消失)21例;另有6例治疗一个疗程后未复诊,治疗效果不能判明。
讨论:滚针治疗是从梅花针演变而来,变叩击为滚动,随着手法的轻重以适应不同患者对刺激的承受程度。滚针的刺激使病灶局部皮肤组织中的气血得以疏通,皮下神经末梢的营养得以改善,拔罐能吸拔出皮下毒邪,促进皮下气血经络通畅,同时也能吸拔周围组织的气血以营养患处。
一般治疗该病多从止痛入手,而笔者用滚针加拔罐是以刺激皮肤而造成局部的大面积疼痛来达到止痛的目的。大面积疼痛区域抑制了原来带状疱疹病在大脑皮层形成的痛点,提高了痛阈,达到了止痛的效果。
210001南京市中草医医院龚明
(收稿日期:19990611,齐淑兰发稿)
无水乙醇硬膜外腔注射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治法:确定疼痛部位,按神经分布区相应脊椎间隙行硬膜外腔穿刺置管,妥善固定导管。常规注入1%普鲁卡因5 ml,确定所阻滞平面是否达到止痛范围,而且1小时后注入无水乙醇不会引起剧痛。一般常用量是5 ml,1次注入24小时后疼痛消失,可拔除导管,如仍有疼痛可再次注射5 ml。
本组13例,显效(疼痛完全消失)12例,占92%;有效(仍稍感疼痛)1例,占8%。其中7例注药1次,4例注药2次,2例注药3次。本组用药后无1例服用解痉、活血及阿片类药物,随访一年无复发。
体会:硬膜外腔无水乙醇注射只要阻滞平面正确,具有一次性注药持久止痛的效果。其剂量因人而异,每个患者的有效止痛剂量有很大差异。首次注射应从小剂量开始,一般为5 ml,如阻滞平面不够,可再次注射3~5 ml,本组病例最少用5 ml,最多用15 ml。顽固性疼痛在行其它治疗无效后,即应行此法治疗。
用本法需注意的问题:病变位于单侧,则宜单纯采用患侧部位注药,并保持体位半小时。当X线证实脊椎有转移性椎体破坏时,穿刺点应避开病变椎体取其上下间隙注药。注药时应边回吸边推注,以防发生其它不必要的并发症。另外在实施本疗法前,应耐心询问神经系统、循环系统病史。一般认为有精神系统疾病患者不宜用此法。
114200辽宁省海城市81178部队医院
疼痛治疗中心董锋
(收稿日期:19990607,齐淑兰发稿)
针刺加太乙药条灸治疗带状疱疹
治法:不论带状疱疹发生在何部位,均取阳陵泉、外关、足三里、以及皮损部位所归属的那条经脉的原穴,同时配合太乙药条悬灸。
操作:用28号2寸毫针针刺,得气后行泻法,留针40分钟,每10分钟行针1次。留针期间,用太乙药条行泻法熏灸病变部位,温度以病人能耐受为宜,1日1次,1次30分钟。
本组32例全部痊愈(疼痛消失,疱疹结痂,痂壳脱落),其中10例经1次治愈,18例经2次治愈,4例疱疹面积大,经3次治疗而愈,有效率为100%。
体会:此病多发在少阳经循行部位,根据"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的理论,故取阳陵泉、外关穴以清热利湿,疏通经气;足三里是机体强壮穴,能鼓舞人体正气,扶正祛邪。同时针刺该经原穴,激发人体的气机调节作用,使留滞于经脉之中的邪气得以疏泄。
太乙药条灸能抑制感觉神经,阻断神经冲动的传导,具有明显止痛作用。
四川635001达川地区中西医结合医院
康复科张继城
(收稿日期:19990801,齐淑兰发稿)
针刺配合中药外涂治疗带状疱疹
治法:穴取阿是穴、血海、足三里,胸胁肋痛及其以上部位病变加曲池,腰腹部及其以下部位病变加阳陵泉、太冲。操作:根据患者的部位取坐位或仰卧位,用28号2寸毫针针刺,均用泻法,每次留针30分钟,每隔10分钟行针1次。然后用梅花针在带状疱疹的周围(健康组织)叩刺,叩刺3遍,使周围皮肤充血。针刺每日1次,叩刺2天1次,7次为1疗程,疗程间隔休息3~5天。
中药外敷(药物组成:大黄2g、明矾10g、黄柏2g、蜈蚣2条、芒硝10g,共为细末,用蛋清或凡士林软膏适量,调成糊状)按皮损大小,将药膏平摊于纱布上,厚约0.1 cm,贴敷于患处,隔日换药1次。
治疗38例,痊愈(疱疹消退,神经痛消失)28例,占73.7%(其中针刺加药敷3次,治愈5例;6~9次治愈8例;10~20次治愈15例);好转(疱疹消退约70%以上,神经痛明显好转)6例,占15.8%,无效(疱疹消退40%以下,神经痛未减轻或加重)4例,占10.5%,总有效率89.5%。
体会:针刺调整肺、肝、脾脏器之功能,达到疏通经络、止痛的目的;配中药外涂,可泻火凉血止痛。尽管针药二者均有清热解毒、止痛之功,但针药之间,又各有偏重,各具专功,治疗时具有良好的叠加效应,值得推广。
郑州450002河南省中医院王雪峰
450002郑州工业大学医院汤秀芳
(收稿日期:19990618,齐淑兰发稿)
相关文章!
  • 喹诺酮类抗生素的不良反应分析

    李欣【摘要】目的 分析喹诺酮类抗生素的不良反应及合理应用方法。方法 选择50237例处方,分析喹诺酮类抗生素的使用及不良反应特点。结果

  • 个性化输液护理在静脉输液护理

    王春妍丁莹莹吕凌楠郭东青[摘要]目的 探討个性化输液护理在静脉输液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7月~2018年8月收治的100例

  • 数字化正畸平台在正畸学临床教

    王菲 黄倩倩 李海振 郭昱成 王爽 侯玉霞[摘要]目的:探讨Ortholink优领数字化正畸平台对正畸学临床教学效果的影响,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