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学中重难点突破的几种方法
黄秀花
摘要:高中物理难学,如果教师可以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找到突破物理教学重难点的方法,这对学生掌握物理概念和规律无疑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从创设典型例题、设计演示实验、采用类比方法、制作微课视频四个方面,通过具体的教学案例探讨物理教学中如何突破重难点,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物理教学;重难点突破;方法
物理概念和规律抽象,学习物理困难,物理教学重难点的突破意味着一节课的成功与否,“重难点”是一节课的精髓和灵魂所在,物理教师在教学中能否抓住并且突破重点难点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值得我们物理教师认真的进行深入的研究。物理教学中突破重难点的方法很多,本文将从四个方面,通过具体的教学案例探讨物理教学中如何突破重难点,提高教学效果。
1创设典型例题突破教学重难点
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如果老师在一节课中连续地讲解很多貌似不同的题目,一题讲完就接着讲另一个题目,课堂的知识容量看似挺大。但是过多的题目,只会增加学生听课的疲劳,学生很难对课堂教学内容产生深刻的印象和理解,物理教师往往会发现学生作业做得并不理想。利用典型例题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还可以留点时间让学生归纳总结并巩固练习一下,应用典型例题突破教学重难点,教师可以不受条件和时间的限制,教学过程更加的游刃有余。学以致用,运用的过程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物理规律,空洞的理论只能让学生学习疲惫,达不到掌握知识的目的,而典型例题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此外,以练代讲可以缓解学生听课的疲劳,提高听课效果,所以教师有必要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想尽各种方法灵活创设典型例题突破教学重难点。
案例在《电场强度》教学中,本节课的重难点在于如何理解并应用场强叠加原理。笔者在教学中根据教学经验的積累,列举了一个例子,让一个带正电的点电荷处在一个匀强电场中,求距离正点电荷相等的A,B,C,D四个点的电场强度,这四个点分别在正点电荷的上下左右四个位置,其中每一个点的合场强都由两部分组成,即正点电荷的电场和匀强电场,并假设两个独立的电场在这四个点上大小相等,不过方向不同,这就节约了上课的计算时间又可以很好的掌握场强叠加原理。而山东科技版教材提供的例题是电偶极子,学生在初次学习场强叠加原理时,理解和应用比较困难。在物理中有许多定律和公式非常抽象,难以理解,这样给学生理解带来了障碍,教师就需要创设物理情境,有针对性设计典型例题,来帮助学生直接具体的理解。例如,教师在讲述电势差的特点:具有绝对性,与零电势点的选取无关,有正负值之分时,若单纯的理论说教,学生只能感觉如一阵风吹过,一知半解,但举例效果就完全不同了。笔者采用列举正点电荷的一条电场线上A,B,C,D四个点的例子,已知四个点的电势,求其中两点的电势差,如AB两点,BA两点和CA两点的电势差:已知B点的电势或者C点的电势为零及两点的电势差,求A,C,D三点的电势。通过设计这个例题来引导学生得出结论,电势与零电势点的选取有关,电势差与零电势点的选取无关,电势差有正负值。这就是结合实际,创设典型例题,引发思考突破重难点的阶段,也是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的美好阶段。
2设计演示实验突破教学重难点
康德曾有著名的论断“概念无直观则空,直观无概念则盲”。在物理中有许多概念规律非常抽象,难以理解,这样给学生理解造成极大的困惑,教师如果可以在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的过程中,结合具体情况,设计好演示实验无疑就可以很好的突破教学重难点。
案例在《电容器电容》的教学中,山东科技版教材提供的只是电容器的充放电的定义,对充放电过程的特点并未涉及,教师如果直接口头进行补充的话,就只是空洞的语言阐述,并不能形象直观的告知学生,但是如果教师能够利用干电池、灵敏电流计、电容器、定值电阻、单刀双掷开关,事先设计好演示实验,就能给学生生动直观的感受,学生能够从演示实验中发现充放电的电流是短暂的,而且最终电流都要变为零,还是眼见为实的好。此外,教师还可以再借助一个电压表,并联在电容器两端,让学生认识到电路稳定后电容器两端的电压与电源两端的电压相等,而不是让学生把结论死记硬背,当然如果实验设计不好,就会浪费课堂时间,没办法完成教学任务,所以事先设计好演示实验很重要。
3采用类比方法突破教学重难点
类比法是物理教学中常用的方法,可帮助学生理解一些难懂的概念、规律和方法。不少学生对用比值定义的物理量常常理解不正确(如场强、电容),其原因是只注意了数学形式,忽视了物理意义。怎么办呢?在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利用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类比的方法,帮助学生加深其理解。例如,讲述电场强度E=F/q的部分时,教师可以把点电荷在看不见又摸不着的电场中受到的电场力的作用和树叶被看不见又摸不着的风吹动的例子进行类比,把叶子拿掉风还在,把点电荷拿走电场还在,风的大小与树叶无关,电场强度的大小也与点电荷无关,这样既生动又形象,学生就更容易理解。再如电容器的电容与电容器的带电荷量无关,可以和水杯装水的多少与是否装水无关进行类比,还可以与电阻的定义式进行类比加深学生的理解。教学过程,这样的实例很多,比如在《电势能》的教学中,抽象的电势能对学生来说是很难掌握的,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就需要把电场力与重力进行类比,把电势能与重力势能进行类比,把电势与高度进行类比,充分利用学生已经掌握的旧知识来促进新知识的学习,通过类比,让学生形成鲜明、深刻的印象,帮助学生掌握抽象的物理概念和规律。
4制作微课视频突破教学重难点
张一春教授认为,微课是指为使得学习者自主学习获得最佳效果,经过精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以流媒体形式展示的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我们可以把它理解成短小的教学视频,并把它看成教学课件的一部分。为了突破教学重难点,改变教学形式,物理教师还可以将典型例题的讲解分析、教学中的重难点或受条件和现象限制不稳定的演示实验,甚至是某个重要的专题录制成简短的微课视频,可以在上课时播放给学生看,也可以让学生课后自主学习,极大的提高学习效果。例如在《描绘小灯泡伏安特性曲线》的实验教学中,教学的重难点就是学生要能画出实验的电路图,并根据电路图连接电路进行实验,但是连接电路时由于涉及滑动变阻器分压式接法,需要用到滑动变阻器的三个接线柱,学生往往很难把实验仪器准确连接好,这个时候如果教师可以事先录制好实验的连接及操作的视频,无疑很好的解决了学生的困难,通过生动直观的视频有效地突破了教学重难点。
总之,物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突破教学重难点,备课时需要研究教材,但是教材的内容、素材是有限的,教学过程中不可能仅停留在书本上,而应结合教学实际,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进行创新。结合教学实际,寻找突破教学重难点的有效方法,给学生学习物理概念和规律创设更好的过渡平台,充分揣摩学生心理和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做到有难必解,有难必破。
摘要:高中物理难学,如果教师可以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找到突破物理教学重难点的方法,这对学生掌握物理概念和规律无疑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从创设典型例题、设计演示实验、采用类比方法、制作微课视频四个方面,通过具体的教学案例探讨物理教学中如何突破重难点,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物理教学;重难点突破;方法
物理概念和规律抽象,学习物理困难,物理教学重难点的突破意味着一节课的成功与否,“重难点”是一节课的精髓和灵魂所在,物理教师在教学中能否抓住并且突破重点难点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值得我们物理教师认真的进行深入的研究。物理教学中突破重难点的方法很多,本文将从四个方面,通过具体的教学案例探讨物理教学中如何突破重难点,提高教学效果。
1创设典型例题突破教学重难点
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如果老师在一节课中连续地讲解很多貌似不同的题目,一题讲完就接着讲另一个题目,课堂的知识容量看似挺大。但是过多的题目,只会增加学生听课的疲劳,学生很难对课堂教学内容产生深刻的印象和理解,物理教师往往会发现学生作业做得并不理想。利用典型例题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还可以留点时间让学生归纳总结并巩固练习一下,应用典型例题突破教学重难点,教师可以不受条件和时间的限制,教学过程更加的游刃有余。学以致用,运用的过程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物理规律,空洞的理论只能让学生学习疲惫,达不到掌握知识的目的,而典型例题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此外,以练代讲可以缓解学生听课的疲劳,提高听课效果,所以教师有必要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想尽各种方法灵活创设典型例题突破教学重难点。
案例在《电场强度》教学中,本节课的重难点在于如何理解并应用场强叠加原理。笔者在教学中根据教学经验的積累,列举了一个例子,让一个带正电的点电荷处在一个匀强电场中,求距离正点电荷相等的A,B,C,D四个点的电场强度,这四个点分别在正点电荷的上下左右四个位置,其中每一个点的合场强都由两部分组成,即正点电荷的电场和匀强电场,并假设两个独立的电场在这四个点上大小相等,不过方向不同,这就节约了上课的计算时间又可以很好的掌握场强叠加原理。而山东科技版教材提供的例题是电偶极子,学生在初次学习场强叠加原理时,理解和应用比较困难。在物理中有许多定律和公式非常抽象,难以理解,这样给学生理解带来了障碍,教师就需要创设物理情境,有针对性设计典型例题,来帮助学生直接具体的理解。例如,教师在讲述电势差的特点:具有绝对性,与零电势点的选取无关,有正负值之分时,若单纯的理论说教,学生只能感觉如一阵风吹过,一知半解,但举例效果就完全不同了。笔者采用列举正点电荷的一条电场线上A,B,C,D四个点的例子,已知四个点的电势,求其中两点的电势差,如AB两点,BA两点和CA两点的电势差:已知B点的电势或者C点的电势为零及两点的电势差,求A,C,D三点的电势。通过设计这个例题来引导学生得出结论,电势与零电势点的选取有关,电势差与零电势点的选取无关,电势差有正负值。这就是结合实际,创设典型例题,引发思考突破重难点的阶段,也是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的美好阶段。
2设计演示实验突破教学重难点
康德曾有著名的论断“概念无直观则空,直观无概念则盲”。在物理中有许多概念规律非常抽象,难以理解,这样给学生理解造成极大的困惑,教师如果可以在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的过程中,结合具体情况,设计好演示实验无疑就可以很好的突破教学重难点。
案例在《电容器电容》的教学中,山东科技版教材提供的只是电容器的充放电的定义,对充放电过程的特点并未涉及,教师如果直接口头进行补充的话,就只是空洞的语言阐述,并不能形象直观的告知学生,但是如果教师能够利用干电池、灵敏电流计、电容器、定值电阻、单刀双掷开关,事先设计好演示实验,就能给学生生动直观的感受,学生能够从演示实验中发现充放电的电流是短暂的,而且最终电流都要变为零,还是眼见为实的好。此外,教师还可以再借助一个电压表,并联在电容器两端,让学生认识到电路稳定后电容器两端的电压与电源两端的电压相等,而不是让学生把结论死记硬背,当然如果实验设计不好,就会浪费课堂时间,没办法完成教学任务,所以事先设计好演示实验很重要。
3采用类比方法突破教学重难点
类比法是物理教学中常用的方法,可帮助学生理解一些难懂的概念、规律和方法。不少学生对用比值定义的物理量常常理解不正确(如场强、电容),其原因是只注意了数学形式,忽视了物理意义。怎么办呢?在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利用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类比的方法,帮助学生加深其理解。例如,讲述电场强度E=F/q的部分时,教师可以把点电荷在看不见又摸不着的电场中受到的电场力的作用和树叶被看不见又摸不着的风吹动的例子进行类比,把叶子拿掉风还在,把点电荷拿走电场还在,风的大小与树叶无关,电场强度的大小也与点电荷无关,这样既生动又形象,学生就更容易理解。再如电容器的电容与电容器的带电荷量无关,可以和水杯装水的多少与是否装水无关进行类比,还可以与电阻的定义式进行类比加深学生的理解。教学过程,这样的实例很多,比如在《电势能》的教学中,抽象的电势能对学生来说是很难掌握的,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就需要把电场力与重力进行类比,把电势能与重力势能进行类比,把电势与高度进行类比,充分利用学生已经掌握的旧知识来促进新知识的学习,通过类比,让学生形成鲜明、深刻的印象,帮助学生掌握抽象的物理概念和规律。
4制作微课视频突破教学重难点
张一春教授认为,微课是指为使得学习者自主学习获得最佳效果,经过精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以流媒体形式展示的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我们可以把它理解成短小的教学视频,并把它看成教学课件的一部分。为了突破教学重难点,改变教学形式,物理教师还可以将典型例题的讲解分析、教学中的重难点或受条件和现象限制不稳定的演示实验,甚至是某个重要的专题录制成简短的微课视频,可以在上课时播放给学生看,也可以让学生课后自主学习,极大的提高学习效果。例如在《描绘小灯泡伏安特性曲线》的实验教学中,教学的重难点就是学生要能画出实验的电路图,并根据电路图连接电路进行实验,但是连接电路时由于涉及滑动变阻器分压式接法,需要用到滑动变阻器的三个接线柱,学生往往很难把实验仪器准确连接好,这个时候如果教师可以事先录制好实验的连接及操作的视频,无疑很好的解决了学生的困难,通过生动直观的视频有效地突破了教学重难点。
总之,物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突破教学重难点,备课时需要研究教材,但是教材的内容、素材是有限的,教学过程中不可能仅停留在书本上,而应结合教学实际,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进行创新。结合教学实际,寻找突破教学重难点的有效方法,给学生学习物理概念和规律创设更好的过渡平台,充分揣摩学生心理和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做到有难必解,有难必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