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结合乡土旅游资源上好校本课程
【摘要】结合承德当地丰富的旅游资源优势,以我校教师自主编写的校本教材为依托,从学生感兴趣、有疑问的问题入手设立研究课题,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展示研究成果。通过游览普陀宗乘之庙,了解其建筑特色,知道清统治者巩固边疆、维护民族团结的政治智慧。枯燥的知识立体化、鲜活化、印象得到强化,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也深入地了解了家乡,增强了爱家乡的情感,做到自觉弘扬家乡文化,逐步成为承德优秀文化的学习者、弘扬者、建设者。
【关键词】:普陀宗乘之庙 巩固边疆 维护民族团结统一
2010年起,我校开设了校本课,校本教材是我们课题组老师结合承德地方特色编写的。避暑山庄和外八庙于1994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身为承德人,怎样更好地了解承德、爱我承德、建设承德,成为承德地方文化的学习者、弘扬者、建设者,是我们设立、编写、上好校本课程的宗旨。但校本课不应是单纯的讲授模式,应充分利用承德当地的旅游资源优势,与实践活动相结合。于是,以校本课程为依托,结合承德市避暑山庄和外八庙的旅游资源优势,我们展开了“游普陀宗乘之庙,了解清朝统治者融合少数民族关系和治国的政治艺术”的综合实践活动课。
2014年春,承德避暑山庄、外八庙管理处开始办理景区游览通票,包括避暑山庄、普宁寺、棒槌山、普陀宗乘之庙、须弥福寿之庙等。3月的一天,初二.一班的安向欣同学办了通票,在父母的陪伴下游览了普陀宗乘之庙。回来之后,她兴致勃勃地跟同学们说自己生在承德、长在承德,却还是第一次游普陀宗乘之庙,置身其中犹如进入西藏,看到的都是藏式建筑风格。与此同时,她还提出了很多疑问,比如:1、乾隆皇帝为什么要在承德花巨资建普陀宗乘之庙,而不在北京建?2、普陀宗乘之庙为什么是藏式建筑风格?
她的问题也引起了其他同学的好奇,“是啊,北京是清朝政治中心,为什么不在北京建而在承德建呢?!”我抓住这个契机进行点拨指导:普陀宗乘是藏语“布达拉”的意译,即吉祥的普陀山。西藏佛教徒认为达赖喇嘛居住的宫殿称为“布拉达宫”。我们承德的普陀宗乘之庙是仿照西藏布达拉宫建造的,所以俗称“小布达拉宫”。你们看过电影《东归英雄传》吗?电影中所展现的土尔扈特万里东归的历史与我们的普陀宗乘之庙有着密切关联,土尔扈特万里东归是普陀宗乘之庙落成时乾隆皇帝收到的一份厚重贺礼。那好,我们就以普陀宗乘之庙为主题,开展一次实践活动课,课题就确定为:游普陀宗乘之庙,了解清朝统治者融合少数民族关系和治国的政治艺术!我对同学们有两个建议:1、看电影《东归英雄传》,了解土尔扈特部万里东归的历史;2、办理避暑山庄和外八庙景区游览通票,到普陀宗乘之庙去看一看,亲自感受一下藏式佛教建筑的特点,了解清政府是通过哪些措施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统治,巩固中华民族的团结统一的,回来交流感想。
活动主题确定之后,同学们经民主选举确定了组长和副组长,在两位组长的号召下,小组成员进行了一次关于活动计划的讨论,经讨论,他们制定了一份详细的活动计划:
(1)通过上网、到图书馆查资料、采访导游、问家长和老师等形式,明确研究内容;
(2)看电影《东归英雄传》;
(3)亲自到普陀宗乘之庙参观,进一步搜集图片资料;
(4)将上述三个阶段搜集的资料进行整合,以知识抢答、图片展览、制作网页等形式,展示活动成果。
根据制定的计划,同学们提出了自己最想了解、研究的问题,组长做了记录。问题主要有:
①“普陀宗乘之庙”名称的含义;
②“普陀宗乘之庙”的历史背景
③“普陀宗乘之庙”的建筑特色
④土尔扈特部东归与普陀宗乘之庙
⑤仔细参观五塔门、琉璃牌坊、大红台,根据其建筑特色了解佛学文化,了解清朝统治者融合少数民族关系和治国的政治艺术;
同学们针对这些问题分头查找相关资料,于2014年4月5日到普陀宗乘之庙实地参观,搜集图片资料。经过两周的时间,同学们完成了普陀宗乘之庙图片展、“你了解普陀宗乘之庙吗?”知识抢答问卷制作、制作“普陀宗乘之庙,承德的骄傲”专题网页等制作活动并向全班同学和老师进行成果展示。
这节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以校本教材为依托,从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入手,一改以往传统课以“老师为主”的局面,变成以“学生为主”,老师适当地点拨引导,学生自由结组、自己搜集资料、自己创设活动形式展示活动成果。这样的实践活动课,同学们始终积极地参与,非常开心地、认真负责地在研究,在轻松的氛围中积累了不少的知识和经验,在活动过程中,同学们学会了协调、合作、顾全大局、制作抢答问卷、制作网页等,比单纯由老师讲授学到的知识要丰富、记忆要深刻,学生更好地了解了家乡——承德,增强了爱家乡的情感,也促进了校本课程的学习。
附:普陀宗乘之庙知识问答(部分)
1、普陀宗乘是藏语( )的音译,是指观世音菩萨的道场,汉意为( )。
2、小布达拉宫是乾隆皇帝修建的皇家庙宇,是为了迎接乾隆皇帝( )大寿(1770年)和第二年(1771年)皇太后钮钴禄氏( )十大寿修建的,当时青海、西藏、蒙古、新疆王公贵族要求赴承德祝寿,乾隆皇帝修建这座规模宏大的寺庙,有( )的政治目的。而在此庙落成之际,从俄国伏尔加河流域万里归来的( )部首领( )赶到承德觐见乾隆皇帝,所以此庙也成了( )回归祖国的纪念碑。
3、( )是一道等级分割线,在职官员到了琉璃牌坊就要止步,少数的王公贵族却可以登红台参拜,这无疑是一种莫大的荣誉,可见皇帝修建外八庙不只是为信徒礼佛参拜服务的,更是有着深刻的政治目的。
作者简介:刘金菊(1975——),女,汉族,承德市人,大学本科,中学政治一级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校本课程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