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问题的层层“诱发”
祁红平
[摘 ?要] 促进课堂上学生更好地思考,往往要求教师能“忍”住,把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 设计好的问题引领,诱发恰当的问题,促进课堂生成,将成为课堂的灵魂. 文章试图通过初中数学课堂不同课型中的问题“诱发”策略探究,找到一个合理启发学生思维的方式.
[关键词] 问题;诱发
当前课堂教学中,一个普遍的现象是教师展示题目后不到一两分钟,就开始“启发”“分析”,而此刻学生还没弄懂题意,有的甚至连题都没看完,更谈不上自己的思考;有的教师也注意到应该让学生先想一想,但往往学生还在思考就被教师打断,于是只好听教师讲,被教师“牵着鼻子走”,很难独立完成试题解答. 笔者认为,课堂不应该是教师津津乐道的所谓的分析技巧,而应通过各种问题启发学生不断地深入思考,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考虑学生的感受,给学生参与“表现”的机会——这里指的不仅仅是少数学生,而是全体学生都享有思考的機会,享有体验思考的乐趣.
促进课堂上学生更好地思考,往往要求教师能“忍”住,把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 设计好的问题引领,诱发恰当的问题,促进课堂生成,将成为课堂的灵魂. 笔者试图通过初中数学课堂不同课型中的问题“诱发”策略探究,找到一个合理启发学生思维的方式.
师:非常好!还有同学补充吗?
生6:可以在x轴上找一点,使它到A,B两点的距离之和最小,这个点就是直线AB与x轴的交点.
生7:图中还可以找到以O,A,B三点为顶点的平行四边形.
师:同学们的想象很丰富,不知不觉已编了很多数学问题. 其实数学就是这样,从基本的问题出发,一环扣一环,所以我们要学会抽丝剥茧,这样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例题……
本节复习课主要对平面直角坐标系、一次函数的相关知识进行巩固复习,教师在处理该问题时,并没有直接把所有有关的知识进行刻板回顾,而是利用一个大问题、一个简单的图形,勾起学生对以往知识的不断回忆,对数学问题不断进行遐想. 不要以为这是某一小部分学生才能做到的,其实大部分学生经过讨论都会有自己的想法. 而且,在学生的思考中,他们获得的往往更多. 这样的课堂,师生交流后再来展示例习题,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求知欲是学生学好数学的前提. 教师设置数学问题时,应关注课堂的预设与生成,使得课堂在有效的对话中追寻思考的喜悦与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