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大学生网络公益慈善现状与对策

刘飞龙 贡太雷
摘要:以网络公益慈善为切入点,运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展开对青年大学生群体的调研,从而进一步系统、全面地了解青年大学生参与网络公益慈善的基本现状,总结出青年大学生参与网络公益慈善意识淡薄、参与次数少、持续时间短、参与程度浅和多元化特点。最后从政府“法治监管”、社会“舆论监督”、网络公益慈善组织“信任基石”、高校“思政教育”和青年大学生“志愿行动”五个维度提出青年大学生网络公益慈善发展的着力点。
关键词:青年大学生 网络公益 公益慈善 互联网
中图分类号:G641;D632.9 文献标识码:A
201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明确要求“鼓励青年大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公共服务和社会公益事业,倡导网络公益活动”。近年来,随着社会公益慈善事业的发展,互联网科技的进步,加之青年大学生参与公益慈善事业的热情不断提升,网络公益慈善已经成为青年大学生社会志愿活动的一种普遍现象。为了解青年大学生网络公益慈善的现状、特点并提出相应践行对策,课题研究以青年大学生为切入点,采用理论与实务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青年大学生群体网络公益慈善展开了社会调研。
1 大学生参与网络公益慈善特点分析
青年大学生网络公益慈善在互联网环境背景下以一种全新的公益慈善模式展现出来,随着近些年网络科技的进步,青年大学生网络公益慈善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由于青年大学生网络公益慈善是由特殊主体、新兴的公益模式进行发展,并且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因此课题组对青年大学生参与网络公益慈善特点进行分析,具体有以下五个方面。
1.1参与意识淡薄
据调研统计数据显示,27.1%的青年大学生不了解网络公益慈善,即使对网络公益慈善的了解也是简单的一般了解,值得关注的是,31.2%的青年大学生从未参与过网络公益慈善,这在一个互联网时代是令人惊讶的。一方面,高校虽然是传授知识的重要场所,但是对于青年大学生网络公益慈善意识的教育却是很少,尤其是开设网络公益慈善课程极少,加之网络公益慈善的讲座和论坛也是为数不多的,致使青年大学生缺乏系统的公益慈善精神,使得青年大学生了解网络公益慈善较少,观念淡薄。另一方面,青年大学生本身不注重网络公益意识的培养,了解有关情况较少,参与网络公益慈善实践活动不多,使得青年大学生网络公益慈善意识淡薄。
1.2参与次数少
青年大学生参与网络公益慈善的次数直接反映了青年大学生对网络公益慈善的参与热情。数据统计显示,网络公益慈善在5次以下的高达82.9%,而 5次以上的仅占17.1%。由此表明大部分青年大学生参与网络公益慈善的次数很少;另一方面也反映出青年大学生群体是公益慈善事业的潜力股,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可以通过内外两种因素来分析青年大学生参与网络公益慈善次数,外部因素主要表现在,青年大学生参与网络公益慈善的线下宣传不到位,大部分的青年大學生只能通过校园内部和亲朋之间参与到有限的网络公益慈善活动中,从而致使青年大学生了解网络公益慈善渠道狭窄,参与网络公益慈善次数偏少。内部因素主要表现在青年大学生参与网络公益慈善的动机不纯,部分青年大学生抱有功利主义色彩参与网络公益慈善,目的是为了增加自己的社会实践经历,因此很难确保青年大学生在参与次数与参与时间上的合理分配。
1.3持续时间短
课题组对青年大学生大学期间单次参与网络公益慈善持续时间进行了调研,高达71.1%的青年大学生单次参与网络公益慈善持续时间为1天~1周,14.5%的是1周~1个月,7.24%的是1个月~3个月,而单次参与网络公益慈善持续时间3个月以上的仅为6.1%。因此,青年大学生参与网络公益慈善更加偏重于一次性,而忽视参与网络公益慈善的持久性。鉴于互联网发展的迅速,网络公益慈善也呈现出规模小、成本低、效率高等特点,尤其是面对青年大学生群体,致使其参与网络公益慈善呈现便捷化,进而导致参与的持续时间短。
1.4参与程度浅
综合青年大学生参与网络公益慈善的次数和持续时间调研,表明青年大学生参与网络公益慈善呈现参与程度浅特点。青年大学生在参与网络公益慈善时,由于网络公益慈善的便捷化优势,致使参与过程中只表面的参与其中,而未能对网络公益慈善背后的募捐用途、取得效果、运作程序和监督力度等进行深入了解,究其根源,主要是青年大学生参与网络公益慈善过程中自身公益慈善精神缺乏、系统了解程度不足等原因。
1.5参与内容多元化
随着互联网的便捷化程度提高,青年大学生参与网络公益慈善的领域也随之呈现多元化。青年大学生借助网络平台,参与的网络公益慈善内容包含了志愿者援助、助残援助、贫困援助、教育援助和医疗援助等领域,体现了青年大学生参与网络公益慈善的多元化,也是网络公益慈善参与领域发展的趋势。与传统公益慈善相比,网络公益慈善组织作为一种新媒体催生下的新兴公益形式,互联网正在成为承载社会公益的新舞台,其利用互联网的互动性、跨地域性以及凝聚个体力量的天然优势而逐步创建了一个低门槛、透明化、方便快捷且高效互动的网络公益平台,[1]使得青年大学生参与网络公益慈善呈现多元化趋势。
2 提升大学生网络公益慈善的着力点
“失范”是“一种社会规范含混或者社会规范变化多端以至于不能为社会成员提供指导的社会情境”[2]。为了更好地防范青年大学生网络公益慈善失范,促进青年大学生网络公益慈善的发展,解决青年大学生参与网络公益慈善的困境,从政府、社会、网络公益慈善组织、高校和青年大学生五个维度对青年大学生网络公益慈善发展提出了践行对策。
2.1政府:以“法治监管”提升安全空间
2011年民政部制定和颁布的《中国慈善事业发展指导纲要(2011-2015年)》明确提出,要依法加强对公益慈善类组织的监督管理,使公益慈善组织的行为和活动不断增强公开性和透明度,推动公益慈善事业发展。由于青年大学生网络公益慈善相关法律机制不健全,使得其发展存在诸多漏洞,此时,政府应依法对网络公益慈善加强监管力度,为青年大学生参与网络公益慈善提供安全空间。一方面,政府应依法成立专门的网络公益慈善监管小组,对网络公益慈善组织的资金、物品、信息、运作流程等进行监管。另一方面,政府还应依法建立相应的问责制,严厉打击网络公益慈善虚假信息和违法行为,依法对违法组织进行制裁,为青年大学生网络公慈善的发展保驾护航。
2.2社会:以“舆论监督”提供和谐环境
网络公益资金主要来源于网络主导的社会捐助,它应该接受社会监督,尤其是发挥社会媒体舆论对青年大学生参与网络公益慈善的监督优势。网络公益慈善事业如果离开社会媒体的推动与支持,那么他的效果肯定会大打折扣。记者对网络公益慈善及其业务活动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监督和揭露、甚至曝光,是对网络公益慈善的一種监督,也是对网络公益慈善的一种保护和支持,促使着网络公益慈善不断改进,为青年大学生参与网络公益慈善提供有效参考,也使得青年大学生网络公益慈善得到良性健康发展。
2.3网络公益慈善组织:以“信任基石”发布准确、真实信息
网络公益的发展离不开网络公益主体及其公益过程,其本身更依托网络平台和公益理念[3]。对网络公益慈善组织的信息发布研究,有利于把握青年大学生网络公益慈善的价值趋势。由于网络公益慈善的相关法律机制不健全,加上互联网法律监管的漏洞,网络公益慈善信息长期存在虚假捏造现象,导致网民参与热情下降。因此,作为网络公益慈善组织,应拥有辨别公益慈善求助信息真假的能力,加大对网络公益慈善求助信息的审查,确保发布网络公益慈善平台救助信息的真实性,维护网络公益慈善的公信力。
2.4高校:以“思政教育”培育公益情怀
高校应加强思政教育,展开对青年大学生网络公益慈善的宣传和引导。一是高校应开设网络公益慈善相关教育课程,青年大学生通过系统、持久地学习,潜移默化之中加深对网络公益慈善的认识,并在社会生活实践活动中践行。二是高校应举办网络公益慈善相关活动,鼓励青年大学生积极参与。当代社会公益不再是简单的出于个人做好事的动机,而是个人需要承担的对他人和社会的责任,这种责任不是分外的德行,而是个人自觉自愿的义务,是现代公民在公共生活中主体地位的体现[4]。因此,高校加强青年大学生网络公益慈善思政教育,不仅会增强青年大学生的主体和义务意识,更使得青年大学生在参与网络公益慈善实践活动中培育公益慈善情怀。
2.5青年大学生:以“志愿行动”推动可持续发展
培育青年大学生公益慈善意识要注重志愿行动的作用,教育对一个人的品德塑造有重要意义。一方面,青年大学生应阅读有关公益慈善知识的书籍,在阅读中逐渐熏陶公益慈善的素养,提升志愿行动的自觉主动性。另一方面,青年大学生应在生活中培养志愿行动精神,并把它当作一种素养投入到网络公益慈善实践中。青年大学生志愿行动精神的培育离不开公益慈善实践这一环节,公益慈善实践是基础,积极的公益慈善实践是培育青年大学生志愿行动精神的重要途径。因此,青年大学生要学会在公益慈善实践中不断总结、反思,再化为内在素养,厚积薄发的升华志愿行动精神,进一步推动网络公益慈善的发展。
3结束语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的颁布,青年大学生参与网络公益慈善的法律规范的和保障得到进一步完善,并推动着青年大学生网络公益慈善的发展。青年大学生和互联网如同公益慈善这座桥梁的两岸,青年大学生是主体,互联网是工具,如何实现两者和公益慈善的有效衔接,是提高青年大学网络公益慈善发展的重要途径。随着国家对青年大学生参与网络公益慈善的重视和社会公益慈善素养的提高,青年大学生网络公益慈善将在社会稳定、人文和谐的大环境中,获得更多的认同感和响应度,并保持持续、规范和良性的发展态势,逐渐实现对人性的关怀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参考文献:
[1] 曲丽涛.当代中国网络公益的发展与规范研究[J].求实,2016(1):53- 60.
[2] (美)杰克·D·道格拉斯,弗兰西斯·C·瓦克斯勒.越轨社会学[M].张宁,朱欣民,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87.
[3] 徐顽强,王守文.基于价值认同视角下的网络公益失范研究[J].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5):54- 58.
[4] 孔伟英,张雯静.大学生公益观教育的意义与实践[J].当代青年研究,2015(1):112- 115.
相关文章!
  • 基于企业文化的国企思想政治工

    陈广梅中图分类号:D641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1145(2019)4-081-02摘 要 新形势下,党对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需要

  • 一次为中国革命延续火种的伟大

    朱强今年11月12日是我国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在孙中山先生早期的革命生涯中,有一段流亡海外的经历,这段经历见证了

  • 周强:在县域治理中发挥好司法

    大数据时代,司法案件运行情况成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晴雨表。法院将海量案件信息进行大数据分析,从刑事案件判断治安状况,从民商事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