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的课题与学生,需要不同的教法

    张培恳

    

    

    [摘? 要] 合作探究学习强调通过加强学生间的合作交流,促使学生在教学实践中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与思维能力,并能够提高教學效果,因而在现阶段初中数学教学课堂中得到了充分运用. 基于此,文章试阐述初中数学教学中不同方法的尝试,感悟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意义,并提出了不同课题与学生,需要不同教法的优化策略.

    [关键词] 合作探究;探究性教学;课堂主体;师生互动

    二十多年的教学让笔者深有体会,老师教得好不如学生讲得好,老师做得好不如学生做得好. 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大家都知道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传统意义上的教学,强调的是知识的传授、技能的训练、教师的主导,课堂教学方式基本上是灌输式的传授法,学生的学习方式基本上是听讲、模仿、记忆、再现教师传授的知识,它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也缺乏师生之间的互动、生生之间的互动,久而久之,使课堂教学失去了活力,也使学生觉得学习数学枯燥无味,没有兴趣,不能适应当今学生发展的需求. 因此,师生互动的教学活动是对学习本质认识不断深化的必然结果.

    下面是“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一课的四种不同的教学与实践,笔者就此谈一些自己的体会与感想.

    实践1:

    师:同学们,M,N分别是三角形ABC边AB,AC的中点,线段MN就叫作三角形ABC的中位线,如图1.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平面几何中非常重要的定理——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其内容是: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 下面,我们一起来画图,并思考如何证明.

    接着教师讲解方法一,方法二……学好定理后,请同学们做课后练习,其次讲好课本中的例题,最后小结一下这节课的主要内容,结束一节课.

    实践2:

    师:同学们,请拿出纸和笔及作图工具,按下列要求操作.

    (1) 画三角形ABC.

    (2) 取AB,AC的中点M,N,连接MN.

    问题:用刻度尺测量线段BC,MN的长度,你发现了什么结论?请给出证明. 先全体同学动手画图,并认真思考,从而发现了问题的本质,也找到了相应问题的结论,MN=BC. 接着老师顺势要求同学们应用学过的几何知识去证明这一结论. 几分钟后,让学生主动举手回答,并邀请多位同学说说不同的解题方法,接着请另外一位同学写出证明过程,教师给予点评,并纠正书写过程,归纳中位线定理. 最后老师讲好例题与应用,并突出中位线定理的应用. 为了巩固当堂知识,要求学生做好老师预设的几个练习,练习中也要求学生上台板演,并给予点评纠正,最后让同学们回顾这一节课所学的知识,畅所欲言,小结这一节课.

    实践3:

    师:(投影)生活例子引入:为了测量一个池塘的宽BC,在池塘一侧的平地上选一点A,再分别找出线段AC,AB的中点D,E(如图2),现量得DE=20,你能求出池塘CB的宽度吗?请说出理由. 问题简单,就让学生举手发言解答,得出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并给予不同方法的证明. 思考证明方法时,也放开让大家思考,然后指名学生上台板书,接着对例题边讲边议,最后进行练习与巩固,师生共同小结本节内容,结束一节课.

    实践4:

    师:画任意四边形ABCD,E,F,G,H分别为各边的中点,顺次连接各边中点,得到四边形EFGH(如图3),运用几何画板在课件上不断运动A点,请猜想四边形EFGH是什么四边形,证明你的猜想,并追问EF与对角线AC,FG与对角线BD存在什么关系?

    先让学生分组展开讨论与探究,几分钟后,同学们纷纷举手欲发言.

    首先让几位举手的同学上台代替老师,讲解探究的结果与原因,并追问有没有不同的结论,再请几个有不同思路的学生轮流上台发言,课堂气氛很好. 结论明确后,老师再让同学们思考证明方法. 几分钟后,许多同学也分别说出不同的证明思路,针对学生的每一种证明思路,老师协助全体同学给予点评指正,并邀请一位学生上台书写其中一种的证明过程. 其次,投影课本例题,同样留给学生一些时间探究,并让学生上台说说解题思路,师按照学生的思路与学生一起书写证明过程. 例题讲好后,进行变式训练,让学生自主完成后,互相讨论核对,最后让学生做一些拓展题. 结束这节课时,教师指引一位同学来回顾这节课所学的主要内容.

    实践1是典型的接受性学习,只强调“感知——理解——巩固——应用”的单一模式,只重视知识的传递,忽视了知、情、意、行的相互关联与相互渗透,只能使学生处于机械训练、被动参与的学习之中. 整堂课以教师的讲授为主,教师作为知识的权威出现,“我告诉你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内容,然后我再证明给你看看”. 这样的教学,“双边活动”变成了“单边活动”,教代替了学,学生被教会,而不是自己学会,更不用说会学了. 长时间下去,课堂就失去了活力,使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大打折扣,感觉数学就是做题,单调、枯燥、乏味,甚至对学生的思维培养造成影响.

    实践2所体现的是在实践中“做”数学,使数学学习活动化,重视学生的全体参与,让全体学生在做的过程中,体验什么是三角形的中位线,并通过实验与测量,推测三角形中位线定理. 通过教学,大大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通过简单的操作活动引起学生的注意. 与实践1比较,不再是把知识硬塞给学生,已开始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以“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相互合作的良好品德,也能培养他们的动手与实践能力. 学生自主探究,善于思考与发现问题,并学会提出问题,能大大提高其学习能力.

    实践3属于“情境教学”,是新课程所提倡的“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教学模式中的第一环. 以学生熟悉、感兴趣的问题情境,引入学习主题,让数学回归生活,从生活中找到数学的例子,从而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不是枯燥的,也能巧妙地把学生的数学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结合起来,起到了设疑激趣的作用. 这样的教学,一方面培养了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归纳能力和自学能力,形成良好的个性思维品质和数学学习习惯;另一方面,学生也将亲身的体验自然内化,稳固地纳入知识系统,从而使知识成为鲜活、灵动的知识.

    实践4体现的是“探究性教学”观,它改变了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所传授的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以一个似乎摸不着头脑的问题呈现,促使学生进行必要而认真的猜测与探索,发现与体验所学内容,让学生亲自感受和经历“发现”数学的过程,从而获得新的数学知识和技能. 相比之下,实践4思维层次更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了一些探索空间,使“学生个性,创造性思维”得到充分的发展. 虽然实践2、3有探究的影子,但探究空间小,学生真正的探究活动并不多,而是朝着老师预设好的方向去发现“新知识”. 而实践4,通过一适当的课堂任务,并借助于现代教育技术,营造一种新的文化氛围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从而使得学生获取的知识是主动建构而非被动接受的.

    综上所述,在当前课程改革日益深入的今天,实践1的做法我们不提倡,对于数学思维发展水平较高的同学采用实践4无疑是最佳的选择. 反之,对于数学思维发展水平较低的学生,采用实践2、3的方法,同样也会收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不同的课题需要不同的课型,处在不同思维发展水平的学生需要不同层次的教学,因此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每一种教学设想与实践都有其缺陷与不足,应综合运用,互相渗透,整合各种方法的优点. 教师不仅仅是研究教材,更重要的是研究学生,用学生的眼光来研读教材,学习先进的理念,将课堂主体还给学生,让学生的思想互动起来,思维活跃起来. 学生会做的问题一定要让学生做,不会做的问题引导学生去做,尽量把问题抛给学生讲和做,从中发现问题,教师适时给予引导与指点,从而提高学生自学与探究的能力. 这样也能启迪学生的心智,真正让课堂教学互动起来,充满生机与活力.

相关文章!
  • 改进演示实验,提高演示实验教

    曹雪梅众所周知,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是化学的灵魂,也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主要因素.教学实践证明,化学实验教学可以让学生

  • 素质教育在中职教育中的重要性

    杨天摘要:进入21世纪之后,素质教育已经成为全社会非常关注的一个重要话题。而在职业教育中,许多学生和家长错误的认为职业教育的本质就

  • 质谱法测定水中溶解氙的含量及

    李军杰+刘汉彬 张佳+韩娟+金贵善+张建锋<br />
    <br />
    <br />
    <br />
    摘要 利用设计的一套水样中提取并分离Xe的装置,与稀有气体质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