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课提升大学生党员群众观教学实效性的途径
韩淑杰
摘要:牢固树立群众观点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任务。通过改革高校思政课教学工作,提升大学生党员群众观教学实效性的途径有:价值层面,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體系教育,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价值观;情感层面,加强民族认同感教育,激发爱国主义情感;行为层面, 加强劳动观教育,倡导“向群众学习”,提高实践能力。
关键词:群众观点 大学生党员 高校思政课 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1] 解决好这个根本问题,坚持人民立场和群众观点至关重要。在大学生这个集体中,学生党员作为一支思想觉悟较为先进的力量,他们大部分思想是积极健康向上的,成为广大青年学生学习的榜样,树立起良好的党员个体形象。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在当前经济转型的过程中,极少数学生党员受到各种各样的社会因素的影响,思想上对自身的榜样示范作用重视度在不断下降,精神状态上放松对自己要求,导致懈怠松弛,部分学生党员队伍的生机活力受到了影响,这样也就进一步损害了大学生党员的整体形象。因此,通过改革高校思政课教学工作,培育大学生党员的科学群众观,提高大学生党员群体素质,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那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培育大学生党员科学群众观的具体路径有哪些呢?
习近平指出,“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1]因此,我们从改革思想政治课教学入手,作为培育大学生党员科学群众观的抓手:
1 价值层面: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价值观
市场经济和经济全球化的大潮造成了大学生价值观的多元化。如何在多元价值观的冲突中,做到既不陷入迷茫状态而丧失自我,又不完全沉浸在自我之中而无限膨胀,迅速寻找到正确定位,并找到实现途径,这需要大学生党员有对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的正确认识。在2015年“五四青年节”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告诫青年大学生:“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核心价值观的养成绝非一日之功,要坚持由易到难、由近及远,努力把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变成日常的行为准则,进而形成自觉奉行的信念理念。”[1] 这些教诲揭示了价值观对于人生成长进步的重要性,充满了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一代健康成长的热切关怀和对当代青年树立正确人生价值取向的殷切期望。
以此为指导,我们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课堂作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德育的“主渠道”,积极引导大学生党员坚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利用所学在服务社会、服务人民、报效国家的实际行动中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据沈壮海课题组调查(2017)表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对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积极意义获得了大学生的高度认可。81.6%的大学生认为,国家很有必要提出核心价值观来引领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在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度方面,96.0%的大学生表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认同或非常认同。在行为层面,大部分学生表现出比较强烈的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个人意愿。85.3%的大学生认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人有责”;在宣传方面,58.0%的大学生愿意主动参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宣讲活动。[2]大量的事实表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引导学生党员们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人生参照的工具,掌握科学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加强道德修养磨炼、注重道德实践锻炼,学会明辨是非、科学抉择,做出践行青春的正确选择。
2 情感层面:加强民族认同感教育,激发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背景中,国家与民族的生存与发展的问题也日益凸显。高校承担着青年爱国主义教育引导的重任,基于中华民族一向有着“家国一体”的观念和情怀,爱国即意味着最高程度的爱护家庭和人民群众。因此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四个正确认识”的论述为指导,从培育大学生党员的民族认同感入手是一个很好的抓手。
在思政理论课上,首先通过引导大学生党员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趋势,树立“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21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坚定信念和必胜信心。在国际范围内,从横向来看,中国经过30多年改革开放,在世界上有了一定的话语权,以友好的姿态通过各种形式与世界上的大多数国家合作发展,这些都表明中国是一支维护世界和平的重大力量。从纵向来看,中国社会经过六十多年的发展,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唯一正确的道路,社会的发展路径可以是多样性的。这样的变化带来了什么样的后果呢?据沈壮海课题组调查表明,绝大部分大学生在民族身份认同、道路认同、制度认同、政党认同等诸多方面是持有肯定态度的。在民族身份认同方面,91.3%的大学生为自己是中华民族的一员而感到自豪,80.3%的大学生赞同“国家兴亡,我的责任”,表明大学生具有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在道路和理论认同方面,赞同“实现民族复兴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大学生占比88.3%,支持国家改革创新发展之路的大学生占比94.1%。在制度认同方面,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独特优势” 的大学生占比88.8%。在政党认同方面,认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我国发展进步的根本保证”的大学生占比86.3%[2],也就是说,中国共产党对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所做出的贡献获得了大学生的充分肯定。作为先进分子的当代大学生党员一旦能够全面客观认识当代中国和外部世界的全貌,进行充分的比较,他们就能更深入地正确认识中国特色,理解中国特色模式。因而在跨文化交流过程中,他们会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发扬好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他们更会致力于道德品质养成和文化素养提升,这样才有可能引导全体大学生把承担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转化为内在的自觉意识,并把远大抱负落实到实际行动中,不断树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的信念。
3 行为层面:加强劳动观教育,倡导“向群众学习”,提高实践能力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目的,是在提高大学生党员理论素养和坚定其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的同时,加强其对实践问题的思考让他们学会用理论来解释现实问题,并进一步培养大学生党员的实践能力从而解决现实问题。所以,回顾我们党的发展史,一直就有密切联系群众,让青年在劳动锻炼中成长的好传统。比如,在物质和精神极度匮乏的环境中,青年时代的习近平闯过“五关”——跳蚤关、饮食关、生活关、劳动关、思想关,不仅磨炼了吃大苦、耐大劳的意志,还锻造了不避艰辛、不怕困难的品质。他说,“上山下乡的经历,使我增进了对基层群众的感情。对于我们共产党人来说,老百姓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我们必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3] 2016年习近平在知识分子、劳动模范、青年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素质是立身之基,技能是立业之本。广大劳动群众要勤于学习,学文化、学科学、学技能、学各方面知识,不断提高综合素质,练就过硬本领。要立足岗位学,向师傅学,向同事学,向书本学,向实践学。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4]这就定下了我们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的目标、方向:大学生党员只有选择一条投身社会实践,深入基层和群众,践行“向群众学习”,力求知行合一,坚持理论学习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坚持把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相统一的成长成才之路,发挥示范作用。
以此为指导,我们展开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通过引导和鼓励大学生党员通过响应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参加到建设美丽乡村的社会调查中去,用自己的科技创新能力参与扶贫攻坚活动,积极参与大众创业、中华文化传承创新、社会主义法制宣传等建设社会的实践活动,引导大学生党员在融入社会、服务社会的实践中,来学会从实践中去理解和思考马克思主义理论,从而深入地认识社会,了解国情,发现自己的差距,找到自己成长成才的目标和方向。通过锻炼,学生党员磨炼了艰苦奋斗精神和竞争意识,获得了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领略到人民群众的深情厚谊,也增强了服务同学、回报社会的信心和勇气。部分大学生党员经锻炼还成了既具有世界眼光,又具有家国情怀的综合素质的优秀人才。事实证明,加强劳动观教育,倡导“向群众学习”,这是一条大学生党员健康成长的必由之路和成功之路。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 12- 09(1).
[2] 沈壮海,肖洋.2016年度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调查分析[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1):108- 113.
[3] 习近平.习近平自述:七年上山下乡对我锻炼很大[EB/OL]. http:// henan.people.com.cn/n/2014/1129/ c351638- 23054849.html,2014- 11-29.
[4] 习近平.在知识分子、劳动模范、青年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 04- 30(2).
[5] 孙立军.深化“四个正确认识”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J].思想教育研究,2017 (4):62- 66.
[6] 黄蓉生,崔健.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7(1):9- 14.
摘要:牢固树立群众观点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任务。通过改革高校思政课教学工作,提升大学生党员群众观教学实效性的途径有:价值层面,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體系教育,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价值观;情感层面,加强民族认同感教育,激发爱国主义情感;行为层面, 加强劳动观教育,倡导“向群众学习”,提高实践能力。
关键词:群众观点 大学生党员 高校思政课 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1] 解决好这个根本问题,坚持人民立场和群众观点至关重要。在大学生这个集体中,学生党员作为一支思想觉悟较为先进的力量,他们大部分思想是积极健康向上的,成为广大青年学生学习的榜样,树立起良好的党员个体形象。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在当前经济转型的过程中,极少数学生党员受到各种各样的社会因素的影响,思想上对自身的榜样示范作用重视度在不断下降,精神状态上放松对自己要求,导致懈怠松弛,部分学生党员队伍的生机活力受到了影响,这样也就进一步损害了大学生党员的整体形象。因此,通过改革高校思政课教学工作,培育大学生党员的科学群众观,提高大学生党员群体素质,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那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培育大学生党员科学群众观的具体路径有哪些呢?
习近平指出,“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1]因此,我们从改革思想政治课教学入手,作为培育大学生党员科学群众观的抓手:
1 价值层面: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价值观
市场经济和经济全球化的大潮造成了大学生价值观的多元化。如何在多元价值观的冲突中,做到既不陷入迷茫状态而丧失自我,又不完全沉浸在自我之中而无限膨胀,迅速寻找到正确定位,并找到实现途径,这需要大学生党员有对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的正确认识。在2015年“五四青年节”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告诫青年大学生:“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核心价值观的养成绝非一日之功,要坚持由易到难、由近及远,努力把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变成日常的行为准则,进而形成自觉奉行的信念理念。”[1] 这些教诲揭示了价值观对于人生成长进步的重要性,充满了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一代健康成长的热切关怀和对当代青年树立正确人生价值取向的殷切期望。
以此为指导,我们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课堂作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德育的“主渠道”,积极引导大学生党员坚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利用所学在服务社会、服务人民、报效国家的实际行动中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据沈壮海课题组调查(2017)表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对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积极意义获得了大学生的高度认可。81.6%的大学生认为,国家很有必要提出核心价值观来引领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在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度方面,96.0%的大学生表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认同或非常认同。在行为层面,大部分学生表现出比较强烈的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个人意愿。85.3%的大学生认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人有责”;在宣传方面,58.0%的大学生愿意主动参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宣讲活动。[2]大量的事实表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引导学生党员们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人生参照的工具,掌握科学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加强道德修养磨炼、注重道德实践锻炼,学会明辨是非、科学抉择,做出践行青春的正确选择。
2 情感层面:加强民族认同感教育,激发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背景中,国家与民族的生存与发展的问题也日益凸显。高校承担着青年爱国主义教育引导的重任,基于中华民族一向有着“家国一体”的观念和情怀,爱国即意味着最高程度的爱护家庭和人民群众。因此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四个正确认识”的论述为指导,从培育大学生党员的民族认同感入手是一个很好的抓手。
在思政理论课上,首先通过引导大学生党员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趋势,树立“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21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坚定信念和必胜信心。在国际范围内,从横向来看,中国经过30多年改革开放,在世界上有了一定的话语权,以友好的姿态通过各种形式与世界上的大多数国家合作发展,这些都表明中国是一支维护世界和平的重大力量。从纵向来看,中国社会经过六十多年的发展,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唯一正确的道路,社会的发展路径可以是多样性的。这样的变化带来了什么样的后果呢?据沈壮海课题组调查表明,绝大部分大学生在民族身份认同、道路认同、制度认同、政党认同等诸多方面是持有肯定态度的。在民族身份认同方面,91.3%的大学生为自己是中华民族的一员而感到自豪,80.3%的大学生赞同“国家兴亡,我的责任”,表明大学生具有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在道路和理论认同方面,赞同“实现民族复兴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大学生占比88.3%,支持国家改革创新发展之路的大学生占比94.1%。在制度认同方面,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独特优势” 的大学生占比88.8%。在政党认同方面,认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我国发展进步的根本保证”的大学生占比86.3%[2],也就是说,中国共产党对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所做出的贡献获得了大学生的充分肯定。作为先进分子的当代大学生党员一旦能够全面客观认识当代中国和外部世界的全貌,进行充分的比较,他们就能更深入地正确认识中国特色,理解中国特色模式。因而在跨文化交流过程中,他们会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发扬好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他们更会致力于道德品质养成和文化素养提升,这样才有可能引导全体大学生把承担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转化为内在的自觉意识,并把远大抱负落实到实际行动中,不断树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的信念。
3 行为层面:加强劳动观教育,倡导“向群众学习”,提高实践能力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目的,是在提高大学生党员理论素养和坚定其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的同时,加强其对实践问题的思考让他们学会用理论来解释现实问题,并进一步培养大学生党员的实践能力从而解决现实问题。所以,回顾我们党的发展史,一直就有密切联系群众,让青年在劳动锻炼中成长的好传统。比如,在物质和精神极度匮乏的环境中,青年时代的习近平闯过“五关”——跳蚤关、饮食关、生活关、劳动关、思想关,不仅磨炼了吃大苦、耐大劳的意志,还锻造了不避艰辛、不怕困难的品质。他说,“上山下乡的经历,使我增进了对基层群众的感情。对于我们共产党人来说,老百姓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我们必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3] 2016年习近平在知识分子、劳动模范、青年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素质是立身之基,技能是立业之本。广大劳动群众要勤于学习,学文化、学科学、学技能、学各方面知识,不断提高综合素质,练就过硬本领。要立足岗位学,向师傅学,向同事学,向书本学,向实践学。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4]这就定下了我们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的目标、方向:大学生党员只有选择一条投身社会实践,深入基层和群众,践行“向群众学习”,力求知行合一,坚持理论学习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坚持把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相统一的成长成才之路,发挥示范作用。
以此为指导,我们展开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通过引导和鼓励大学生党员通过响应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参加到建设美丽乡村的社会调查中去,用自己的科技创新能力参与扶贫攻坚活动,积极参与大众创业、中华文化传承创新、社会主义法制宣传等建设社会的实践活动,引导大学生党员在融入社会、服务社会的实践中,来学会从实践中去理解和思考马克思主义理论,从而深入地认识社会,了解国情,发现自己的差距,找到自己成长成才的目标和方向。通过锻炼,学生党员磨炼了艰苦奋斗精神和竞争意识,获得了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领略到人民群众的深情厚谊,也增强了服务同学、回报社会的信心和勇气。部分大学生党员经锻炼还成了既具有世界眼光,又具有家国情怀的综合素质的优秀人才。事实证明,加强劳动观教育,倡导“向群众学习”,这是一条大学生党员健康成长的必由之路和成功之路。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 12- 09(1).
[2] 沈壮海,肖洋.2016年度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调查分析[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1):108- 113.
[3] 习近平.习近平自述:七年上山下乡对我锻炼很大[EB/OL]. http:// henan.people.com.cn/n/2014/1129/ c351638- 23054849.html,2014- 11-29.
[4] 习近平.在知识分子、劳动模范、青年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 04- 30(2).
[5] 孙立军.深化“四个正确认识”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J].思想教育研究,2017 (4):62- 66.
[6] 黄蓉生,崔健.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7(1):9-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