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关系中的美国主导性作用分析
卢保婷
摘 要: 中美两国是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两个国家,中美关系的走向在一定程度上将奠定未来全球秩序的基石。阐释中美关系的基础及互动方式,解读具体历史阶段中美国在中美关系中的主导性作用,对于展望其在中美关系中发挥主导性作用的前景以及我国如何实践和平发展道路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中美关系; 互动方式; 主导性作用
中图分类号: D822.371.2 文献标识码: A DOI:10.13411/j.cnki.sxsx.2015.02.012
Abstract: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are very influential in the world , and the relations between China and US will lay a cornerstone of the global order in a certain extent. Explaining the foundation and interaction of China-US relations,interpreting the leading role of USA in the specific historical stage are most significant which will look into the future of leading role of USA and promote the peaceful development of Chinas practice.
Key words: China-US relations; interaction; leading role
目前,美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发达国家,而中国则是最具潜力的发展中大国。可以说,中美关系的走向在一定程度上将奠定未来全球秩序的基石,而其中具有决定意义的则是哪一方在两国的互动中发挥主导性作用。从历史的演进来看,不论是国民党还是共产党执政,美国对中国的影响在整体上都是不断加深的。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美国作为世界大国对国际事务的介入不断加深,另一方面则是中国作为新兴国家在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成长中对外需求的不断增加。问题是,一旦中国的这种需求超出了美国所愿、甚至所能提供的范围,美国在中美关系中的主导性作用还会继续保持吗?如果在可以预见的时间里,中美关系转变为不久前人们还热议的更为平等的“G2”,①[1] 甚至由中国来发挥主导性作用,将会对当前美国主导下的全球秩序产生怎么样的影响呢?尽管未来尚未可知,我们却仍然有必要、也必须对此作出某种预测与解释,而就近百年来美国在中美关系中的主导性作用进行分析,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这不仅有助于对和平发展道路下中国在当前国际体系中的角色转换路径作出合理的解读,而且对于如何实践和平发展道路亦可提供诸多启示。
一、中美关系的理论框架
关于中美关系的起点存在诸多说法,笔者倾向于将以19世纪末20世纪初为开端至今的百年历史作为研究的时间范畴。而在研究框架上,则主要从动因和互动方式两个方面来解读中美关系。进一步讲,通过分析中美两国的相对定位及由此产生的战略价值来考察两国关系中发挥主导性作用的角色是否存在,通过分析美国国际战略与中国国家战略之间的契合程度来考察这种主导性作用是通过合作还是对抗的方式来进行。
(一)中美关系的基础——两国的相对定位及战略价值
这主要涉及中美关系为什么可以存在的问题。具体指一方对另一方的存在与身份进行定位,并由此延伸出该定位的战略价值,而相对定位的战略价值对比则决定了两国关系中发挥主导性作用的角色是否存在。尽管这种对比关系难以使用精确的数字加以表达,以至于有时究竟是哪一方在具体情况下发挥主导作用难以区分,但以上述考察为基础,结合双方的国家实力和国际地位进行综合分析,则不难就两国在中美关系中的地位均衡与否得出结论。
(二)中美关系的互动方式——美国国际战略与中国国家战略的契合
这主要涉及中美关系怎么样存在的问题。具体指美国的国际战略与中国国家战略的契合点的寻找,即美国在全球尤其是东亚的利益维护对中国的需要和中国在区域乃至世界范围的利益诉求对美国的需要之间进行价值博弈,而其结果无外乎零和与双赢两种。前者说明中美之间战略契合度很低甚至相互冲突而引发对抗,后者则以为两国之间的战略契合度很高而带来合作。
二、中美关系中美国主导性作用的演进过程
20世纪的百年历史,对于中美两国都是具有特殊意义的阶段。期间,美国首先依靠自身的发展成为世界头号经济强国,然后抓住一战、二战的历史机遇确立了在西方国家的领导地位,并最终在冷战结束后一跃成为全球霸主;而中国则在内忧外患下首先终结了封建王朝的统治,建立起了现代意义上的中华民国,进而建立了社会主义新中国,并最终通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迅速崛起为世界经济大国。在这一过程中,中美之间有合作亦有对抗,但总体上两国关系以合作为主。这是由中美两国的相对定位及战略价值对比所决定的,并体现出十分明显的美国主导特征,对中国产生了重大的历史和潜在影响。
(一)美国作为世界大国和中国作为现代国家地位的确立
这一阶段大致涉及19世纪末及20世纪前半期的时间。期间,美国以庞大的经济实力和门罗主义为基础,通过1898年的美西战争将势力范围扩展到古巴并远及东亚的菲律宾,成为其世界大国之路的开端,并在一战、二战中使其地位得以巩固;中国则在饱受列强欺凌之下于1912推翻清政府建立中华民国,这成为其作为现代国家的开端,并在一战、二战以及三年内战于1949年建立起独立自主的社会主义新中国。
按照笔者的研究框架来考察该时期的中美关系,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对中国而言,美国作为不断崛起的世界大国,它的介入对于避免被欧洲等大国的瓜分以至实现抗日的胜利,建立独立国家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对美国而言,中国作为亚太地区的传统大国,它的存在对于从大洋走向亚欧大陆以至牵制日本和苏联都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
可以说,正是美国谋求世界大国地位和中国渴望民族独立的战略契合点的形成,才有了该时期中美关系的基础。只是相比之下,中国不仅实力较弱且对美国帮助的需要迫在眉睫,使得当时的国民党政府无论在对待共产党政权的态度还是在抗日等内政外交各个方面都不得不在尽量考虑美国利益的前提下实现自身利益。尽管这一时期的中美关系在更大程度上是一种双赢的合作,但其中互动地位的不平等也正是美国主导作用的典型体现。
(二)美国作为西方领导者和中国作为社会主义大国地位的确立
这一阶段大致涉及从二战结束到20世纪80年代。期间,美国以两次世界大战中建立起来的庞大国家实力为基础,通过建立联合国等一系列国际组织和关贸总协定等一系列国际条约的签订,将势力范围扩展到西欧和日本等更为广阔的范围,确立了在西方世界的领导地位,并在冷战中以意识形态为工具将其地位不断加以巩固;中国则在新中国成立之初,通过1950-1953年的朝鲜战争确立了社会主义大国的地位,并在1964年成功研制出原子弹、1971年恢复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1972年中美发表联合公报的基础上,获得了包括社会主义国家在内的世界上大多数主要国家认同。
同样,依据笔者研究框架来分析该时期的中美关系,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对新中国而言,美国作为西方世界领导者这一定位,从对抗走向缓和对于减轻从50年代中期到20世纪80年代初这段时间前苏联的压力,尤其是获得资本主义国家的认同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对美国而言,中国作为社会主义大国这一定位,从遏制走向接触,对于减轻因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陷入越战带来的对苏争霸压力乃至通过分化社会主义阵营保持对苏优势都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
可以说,正是美国希望通过保持对苏优势,强化在西方的领导地位和中国谋求社会主义大国地位需要获得西方主要国家认同之间战略契合点的形成,才有了该时期中美关系的基础。只是相比之下,两国的国家实力和国际地位仍然不可同日而语,从20世纪世纪60年代末开始接触到1972年发表联合公报乃至1979年中美建交都是美国依据美苏争霸的实际需要来开展的,中国在其中的被动地位显而易见。当然,与国民党时期相比,尽管美国仍在实际上具有相当的主导性,但该阶段的中美关系已经是平等性双赢合作,且从博弈的结果看,中国通过缓和对美关系所带来的外溢效应也远远好于国民党时期的依附性合作。
(三)美国作为全球霸主和中国作为经济大国地位的确立
这一阶段主要涉及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至今。期间,美国以愈发明显的对苏优势和冷战结束的契机确立了全球霸主的地位,并通过1999年的科索沃战争、21世纪初的伊拉克战争和阿富汗战争,以及对台湾问题、朝鲜核问题、伊朗核问题、巴以问题的介入和北约东扩的实施,使得其在亚欧大陆的存在更为深入和广泛;中国则通过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开始的改革开放彻底解决了13亿人口的温饱问题,并基本实现了全民的总体小康生活,使得其逐步确立了作为世界经济大国的地位。
对此,依据笔者研究框架来分析该时期的中美关系,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对中国而言,美国作为全球霸主的这一定位,与其保持良好的双边关系,对于获得稳定和平的国际环境和吸引外部资金、技术、人才致力于经济持续快速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对美国而言,中国作为不断崛起的经济大国这一定位,其自身发展潜力和对世界的潜在影响力不仅可以在台海、朝核等东亚区域问题提供有效合作,而且可以为美国和发展中国家之间提供缓冲以延缓其霸主地位的存续时间。
可以说,正是中国对持续发展的经济大国地位的不懈追求和美国谋求全球霸主地位的维持和延续之间战略契合点的形成,才有了该时期中美关系的基础。只是相比之下,尽管在包括军事和文化影响力在内的综合国力上中美之间还存在相当差距,但在经济领域两国已经形成出愈发明显的竞争格局。[2] 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进一步增强,美国在中美关系中的主导地位首先是经济领域受到冲击,并可能向其他方面发生转化。当然,与前两个阶段相比,该时期仍然由美国主导的中美关系在大体上呈现出竞争性合作的特征。[3]
三、中美关系中主导性作用的前景分析
自冷战结束以来,2008年爆发的金融危机将中国推高至前所未有的国际地位,是其世界经济大国地位获得广泛认同并确立的重要标志。而美国作为对危机爆发和带领国际社会走出困境都负有主要责任的全球霸主,这一事件对中美关系的现实和潜在影响是不可估量的。
简单地讲,中美关系中主导性作用的前景分析就是美国的主导地位是否遭到削弱甚至被中国取代的问题。从中美关系演进的三个阶段我们不难发现其大体上依次呈现出依附性、独立性到竞争性的特征,说明随着中国的不断发展,美国在中美关系中的主导地位是不断受到冲击的,但这种主导地位是否会最终消失甚至由中国来取代是难以妄下定论的,这需要对未来两国的相对定位和战略价值对比进行分析,以考察中美之间战略契合度的高低,来说明两国关系是从竞争性合作走向友好性合作还是对抗性合作。
(一)未来中美两国相对定位及战略价值分析
以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为契机,分析当前及今后可预见的中美关系,依据笔者研究框架得出如下结论:对中国而言,美国作为全球霸主的地位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将维持这一定位,与其保持并加强友好性合作而避免因竞争走向对抗,对经济大国地位的巩固乃至向综合型世界大国的转型具有重要战略价值。对美国而言,中国作为经济大国地位不断强化且逐步迈向综合型世界大国,通过两国合作摆脱自身困境并带动全球走出危机,乃至避免两国在中长期因竞争加剧走向对抗,而是以所谓G2互动维持和延缓期霸权地位都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
可以说,中国谋求世界大国地位和美国希望尽量延缓其世界霸主地位之间战略契合点的形成,才有了未来中美合作的基础。只是相比之下,美国在中美关系中主导性地位越来越淡化,而中国又不足以发挥主导性作用,使得两国之间出现主导性的真空,因而具有了更大的不确定性,即可能因竞争走向对抗也可能走向友好的合作。[4]
(二)未来美国全球战略与中国国家战略之间的契合度分析
尽管中美关系之间存在形成战略契合点的基础,但其中的不确定性仍然值得关注:即在双方均具有较大自主性的情况下,中国是否有足够的耐心等待美国霸权的自然衰落,而美国又能否坐视中国力量的空前崛起。就结果而言,如果两国选择进行友好合作将使人类发展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而一旦两国选择了对抗,则意味着一个新冷战时代拉开了序幕。显然,这需要有国际责任感而非仅顾一国私利的伟大政治家,以及具有大国胸襟的国民所营造的政治氛围。毕竟,中美关系中美国主导性的下降和中国作用的相对上升可以预见,但两国之间在未来主导性出现真空的情况下如何互动,以至如何形成新的主导性力量则是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曲折过程。
(三)结论
从百年中美关系的演进历程,不难发现美国实现了从世界大国之一到西方领导者再到世界霸主的升华,中国也经历了从建立现代国家到确立社会主义大国地位再到世界经济大国的转变。期间,美国的主导性作用始终贯穿其中,但从建国前的依附性到解放后的独立性再到冷战结束以来的竞争性合作,同样显现出美国主导性作用的不断下降。可以预见,未来中美关系之间将出现主导性力量的真空,但该时期两国如何互动乃至更远的将来主导性作用是否以及怎么发生角色转换都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尽管以金融危机为契机,在美国霸权的维持和延续与中国通过和平发展谋求世界大国地位之间存在形成战略契合点的可能,但不确定性的因素亦十分值得关注。这一方面取决于美国对中国快速崛起的接受程度和中国对美国自然衰落的耐心程度,而另一方面在更大程度上却取决于两国是否出现具有国际责任感的伟大领导人和具备大国胸襟的国民政治氛围的培育。概言之,中美关系之间美国主导性作用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仍将继续存在,但出现主导性力量的真空乃至角色转换都是很有可能出现的,这就使得两国关系从冷战以来的竞争性走到了上升为友好性和恶化为对抗性的路口,需要中国慎重对待。
参考文献:
[1]G2[EB/OL].百度百科,[2015-03-16].http://www.baike.com/wiki/G2.
[2]王帆.中美竞争性相互依存关系探析[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8,(3).
[3]杨丽明.中美关系:竞争性合作已经成型[N/OL].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2011-02-01)[2015-03-16].http://zqb.cyol.com/html/2011-02/01/nw.D110000zgqnb_20110201_1-04.htm?div=-1.
[4]纪明葵.2015年中美关系及大国走向[EB/OL].中国网,(2015-01-12)[2015-03-16].http://views.ce.cn/view/ent/201501/12/t20150112_4314106.shtml.
[责任编辑:任山庆;校对:党 婷]
摘 要: 中美两国是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两个国家,中美关系的走向在一定程度上将奠定未来全球秩序的基石。阐释中美关系的基础及互动方式,解读具体历史阶段中美国在中美关系中的主导性作用,对于展望其在中美关系中发挥主导性作用的前景以及我国如何实践和平发展道路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中美关系; 互动方式; 主导性作用
中图分类号: D822.371.2 文献标识码: A DOI:10.13411/j.cnki.sxsx.2015.02.012
Abstract: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are very influential in the world , and the relations between China and US will lay a cornerstone of the global order in a certain extent. Explaining the foundation and interaction of China-US relations,interpreting the leading role of USA in the specific historical stage are most significant which will look into the future of leading role of USA and promote the peaceful development of Chinas practice.
Key words: China-US relations; interaction; leading role
目前,美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发达国家,而中国则是最具潜力的发展中大国。可以说,中美关系的走向在一定程度上将奠定未来全球秩序的基石,而其中具有决定意义的则是哪一方在两国的互动中发挥主导性作用。从历史的演进来看,不论是国民党还是共产党执政,美国对中国的影响在整体上都是不断加深的。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美国作为世界大国对国际事务的介入不断加深,另一方面则是中国作为新兴国家在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成长中对外需求的不断增加。问题是,一旦中国的这种需求超出了美国所愿、甚至所能提供的范围,美国在中美关系中的主导性作用还会继续保持吗?如果在可以预见的时间里,中美关系转变为不久前人们还热议的更为平等的“G2”,①[1] 甚至由中国来发挥主导性作用,将会对当前美国主导下的全球秩序产生怎么样的影响呢?尽管未来尚未可知,我们却仍然有必要、也必须对此作出某种预测与解释,而就近百年来美国在中美关系中的主导性作用进行分析,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这不仅有助于对和平发展道路下中国在当前国际体系中的角色转换路径作出合理的解读,而且对于如何实践和平发展道路亦可提供诸多启示。
一、中美关系的理论框架
关于中美关系的起点存在诸多说法,笔者倾向于将以19世纪末20世纪初为开端至今的百年历史作为研究的时间范畴。而在研究框架上,则主要从动因和互动方式两个方面来解读中美关系。进一步讲,通过分析中美两国的相对定位及由此产生的战略价值来考察两国关系中发挥主导性作用的角色是否存在,通过分析美国国际战略与中国国家战略之间的契合程度来考察这种主导性作用是通过合作还是对抗的方式来进行。
(一)中美关系的基础——两国的相对定位及战略价值
这主要涉及中美关系为什么可以存在的问题。具体指一方对另一方的存在与身份进行定位,并由此延伸出该定位的战略价值,而相对定位的战略价值对比则决定了两国关系中发挥主导性作用的角色是否存在。尽管这种对比关系难以使用精确的数字加以表达,以至于有时究竟是哪一方在具体情况下发挥主导作用难以区分,但以上述考察为基础,结合双方的国家实力和国际地位进行综合分析,则不难就两国在中美关系中的地位均衡与否得出结论。
(二)中美关系的互动方式——美国国际战略与中国国家战略的契合
这主要涉及中美关系怎么样存在的问题。具体指美国的国际战略与中国国家战略的契合点的寻找,即美国在全球尤其是东亚的利益维护对中国的需要和中国在区域乃至世界范围的利益诉求对美国的需要之间进行价值博弈,而其结果无外乎零和与双赢两种。前者说明中美之间战略契合度很低甚至相互冲突而引发对抗,后者则以为两国之间的战略契合度很高而带来合作。
二、中美关系中美国主导性作用的演进过程
20世纪的百年历史,对于中美两国都是具有特殊意义的阶段。期间,美国首先依靠自身的发展成为世界头号经济强国,然后抓住一战、二战的历史机遇确立了在西方国家的领导地位,并最终在冷战结束后一跃成为全球霸主;而中国则在内忧外患下首先终结了封建王朝的统治,建立起了现代意义上的中华民国,进而建立了社会主义新中国,并最终通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迅速崛起为世界经济大国。在这一过程中,中美之间有合作亦有对抗,但总体上两国关系以合作为主。这是由中美两国的相对定位及战略价值对比所决定的,并体现出十分明显的美国主导特征,对中国产生了重大的历史和潜在影响。
(一)美国作为世界大国和中国作为现代国家地位的确立
这一阶段大致涉及19世纪末及20世纪前半期的时间。期间,美国以庞大的经济实力和门罗主义为基础,通过1898年的美西战争将势力范围扩展到古巴并远及东亚的菲律宾,成为其世界大国之路的开端,并在一战、二战中使其地位得以巩固;中国则在饱受列强欺凌之下于1912推翻清政府建立中华民国,这成为其作为现代国家的开端,并在一战、二战以及三年内战于1949年建立起独立自主的社会主义新中国。
按照笔者的研究框架来考察该时期的中美关系,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对中国而言,美国作为不断崛起的世界大国,它的介入对于避免被欧洲等大国的瓜分以至实现抗日的胜利,建立独立国家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对美国而言,中国作为亚太地区的传统大国,它的存在对于从大洋走向亚欧大陆以至牵制日本和苏联都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
可以说,正是美国谋求世界大国地位和中国渴望民族独立的战略契合点的形成,才有了该时期中美关系的基础。只是相比之下,中国不仅实力较弱且对美国帮助的需要迫在眉睫,使得当时的国民党政府无论在对待共产党政权的态度还是在抗日等内政外交各个方面都不得不在尽量考虑美国利益的前提下实现自身利益。尽管这一时期的中美关系在更大程度上是一种双赢的合作,但其中互动地位的不平等也正是美国主导作用的典型体现。
(二)美国作为西方领导者和中国作为社会主义大国地位的确立
这一阶段大致涉及从二战结束到20世纪80年代。期间,美国以两次世界大战中建立起来的庞大国家实力为基础,通过建立联合国等一系列国际组织和关贸总协定等一系列国际条约的签订,将势力范围扩展到西欧和日本等更为广阔的范围,确立了在西方世界的领导地位,并在冷战中以意识形态为工具将其地位不断加以巩固;中国则在新中国成立之初,通过1950-1953年的朝鲜战争确立了社会主义大国的地位,并在1964年成功研制出原子弹、1971年恢复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1972年中美发表联合公报的基础上,获得了包括社会主义国家在内的世界上大多数主要国家认同。
同样,依据笔者研究框架来分析该时期的中美关系,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对新中国而言,美国作为西方世界领导者这一定位,从对抗走向缓和对于减轻从50年代中期到20世纪80年代初这段时间前苏联的压力,尤其是获得资本主义国家的认同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对美国而言,中国作为社会主义大国这一定位,从遏制走向接触,对于减轻因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陷入越战带来的对苏争霸压力乃至通过分化社会主义阵营保持对苏优势都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
可以说,正是美国希望通过保持对苏优势,强化在西方的领导地位和中国谋求社会主义大国地位需要获得西方主要国家认同之间战略契合点的形成,才有了该时期中美关系的基础。只是相比之下,两国的国家实力和国际地位仍然不可同日而语,从20世纪世纪60年代末开始接触到1972年发表联合公报乃至1979年中美建交都是美国依据美苏争霸的实际需要来开展的,中国在其中的被动地位显而易见。当然,与国民党时期相比,尽管美国仍在实际上具有相当的主导性,但该阶段的中美关系已经是平等性双赢合作,且从博弈的结果看,中国通过缓和对美关系所带来的外溢效应也远远好于国民党时期的依附性合作。
(三)美国作为全球霸主和中国作为经济大国地位的确立
这一阶段主要涉及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至今。期间,美国以愈发明显的对苏优势和冷战结束的契机确立了全球霸主的地位,并通过1999年的科索沃战争、21世纪初的伊拉克战争和阿富汗战争,以及对台湾问题、朝鲜核问题、伊朗核问题、巴以问题的介入和北约东扩的实施,使得其在亚欧大陆的存在更为深入和广泛;中国则通过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开始的改革开放彻底解决了13亿人口的温饱问题,并基本实现了全民的总体小康生活,使得其逐步确立了作为世界经济大国的地位。
对此,依据笔者研究框架来分析该时期的中美关系,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对中国而言,美国作为全球霸主的这一定位,与其保持良好的双边关系,对于获得稳定和平的国际环境和吸引外部资金、技术、人才致力于经济持续快速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对美国而言,中国作为不断崛起的经济大国这一定位,其自身发展潜力和对世界的潜在影响力不仅可以在台海、朝核等东亚区域问题提供有效合作,而且可以为美国和发展中国家之间提供缓冲以延缓其霸主地位的存续时间。
可以说,正是中国对持续发展的经济大国地位的不懈追求和美国谋求全球霸主地位的维持和延续之间战略契合点的形成,才有了该时期中美关系的基础。只是相比之下,尽管在包括军事和文化影响力在内的综合国力上中美之间还存在相当差距,但在经济领域两国已经形成出愈发明显的竞争格局。[2] 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进一步增强,美国在中美关系中的主导地位首先是经济领域受到冲击,并可能向其他方面发生转化。当然,与前两个阶段相比,该时期仍然由美国主导的中美关系在大体上呈现出竞争性合作的特征。[3]
三、中美关系中主导性作用的前景分析
自冷战结束以来,2008年爆发的金融危机将中国推高至前所未有的国际地位,是其世界经济大国地位获得广泛认同并确立的重要标志。而美国作为对危机爆发和带领国际社会走出困境都负有主要责任的全球霸主,这一事件对中美关系的现实和潜在影响是不可估量的。
简单地讲,中美关系中主导性作用的前景分析就是美国的主导地位是否遭到削弱甚至被中国取代的问题。从中美关系演进的三个阶段我们不难发现其大体上依次呈现出依附性、独立性到竞争性的特征,说明随着中国的不断发展,美国在中美关系中的主导地位是不断受到冲击的,但这种主导地位是否会最终消失甚至由中国来取代是难以妄下定论的,这需要对未来两国的相对定位和战略价值对比进行分析,以考察中美之间战略契合度的高低,来说明两国关系是从竞争性合作走向友好性合作还是对抗性合作。
(一)未来中美两国相对定位及战略价值分析
以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为契机,分析当前及今后可预见的中美关系,依据笔者研究框架得出如下结论:对中国而言,美国作为全球霸主的地位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将维持这一定位,与其保持并加强友好性合作而避免因竞争走向对抗,对经济大国地位的巩固乃至向综合型世界大国的转型具有重要战略价值。对美国而言,中国作为经济大国地位不断强化且逐步迈向综合型世界大国,通过两国合作摆脱自身困境并带动全球走出危机,乃至避免两国在中长期因竞争加剧走向对抗,而是以所谓G2互动维持和延缓期霸权地位都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
可以说,中国谋求世界大国地位和美国希望尽量延缓其世界霸主地位之间战略契合点的形成,才有了未来中美合作的基础。只是相比之下,美国在中美关系中主导性地位越来越淡化,而中国又不足以发挥主导性作用,使得两国之间出现主导性的真空,因而具有了更大的不确定性,即可能因竞争走向对抗也可能走向友好的合作。[4]
(二)未来美国全球战略与中国国家战略之间的契合度分析
尽管中美关系之间存在形成战略契合点的基础,但其中的不确定性仍然值得关注:即在双方均具有较大自主性的情况下,中国是否有足够的耐心等待美国霸权的自然衰落,而美国又能否坐视中国力量的空前崛起。就结果而言,如果两国选择进行友好合作将使人类发展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而一旦两国选择了对抗,则意味着一个新冷战时代拉开了序幕。显然,这需要有国际责任感而非仅顾一国私利的伟大政治家,以及具有大国胸襟的国民所营造的政治氛围。毕竟,中美关系中美国主导性的下降和中国作用的相对上升可以预见,但两国之间在未来主导性出现真空的情况下如何互动,以至如何形成新的主导性力量则是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曲折过程。
(三)结论
从百年中美关系的演进历程,不难发现美国实现了从世界大国之一到西方领导者再到世界霸主的升华,中国也经历了从建立现代国家到确立社会主义大国地位再到世界经济大国的转变。期间,美国的主导性作用始终贯穿其中,但从建国前的依附性到解放后的独立性再到冷战结束以来的竞争性合作,同样显现出美国主导性作用的不断下降。可以预见,未来中美关系之间将出现主导性力量的真空,但该时期两国如何互动乃至更远的将来主导性作用是否以及怎么发生角色转换都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尽管以金融危机为契机,在美国霸权的维持和延续与中国通过和平发展谋求世界大国地位之间存在形成战略契合点的可能,但不确定性的因素亦十分值得关注。这一方面取决于美国对中国快速崛起的接受程度和中国对美国自然衰落的耐心程度,而另一方面在更大程度上却取决于两国是否出现具有国际责任感的伟大领导人和具备大国胸襟的国民政治氛围的培育。概言之,中美关系之间美国主导性作用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仍将继续存在,但出现主导性力量的真空乃至角色转换都是很有可能出现的,这就使得两国关系从冷战以来的竞争性走到了上升为友好性和恶化为对抗性的路口,需要中国慎重对待。
参考文献:
[1]G2[EB/OL].百度百科,[2015-03-16].http://www.baike.com/wiki/G2.
[2]王帆.中美竞争性相互依存关系探析[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8,(3).
[3]杨丽明.中美关系:竞争性合作已经成型[N/OL].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2011-02-01)[2015-03-16].http://zqb.cyol.com/html/2011-02/01/nw.D110000zgqnb_20110201_1-04.htm?div=-1.
[4]纪明葵.2015年中美关系及大国走向[EB/OL].中国网,(2015-01-12)[2015-03-16].http://views.ce.cn/view/ent/201501/12/t20150112_4314106.shtml.
[责任编辑:任山庆;校对:党 婷]